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7 21:3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如何突出中心
教材分析
本次写作课主要围绕“如何突出中心”展开,涉及如何选择合适素材、安排情节结构、运用多种手法来凸显文章主旨。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时怎样让中心思想贯穿始终,避免出现离题、偏题或中心不明确的问题。这与日常写作训练紧密相连,是对写作技能的一次深化与提升,旨在让学生写出更有质量、更具感染力且中心突出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写作中突出中心的重要性,掌握突出中心的方法,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合理运用方法使文章中心明确、突出,提升写作能力。
导入
中心不突出
学生作文
中心突出
确立中心
体现中心
深化中心
课文回顾
  下列课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填写在下表中。
《春》
《秋天的怀念》
《再塑生命的人》
《春》 本文通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秋天的怀念》 本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仍细心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愧疚、悔恨之情。
《再塑生命的人》 本文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有了中心,文章才有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那么如何突出中心呢?
一般而言,一篇文章的线索明晰且完整,往往中心思想会更突出。设置全文线索可以从“事”“物”“时空”“情感”等角度思考。
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①设置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
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以时间或地点的变化为线索
以游踪为线索
文章的线索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
三次养猫的经历
《猫》
郑振铎
线索
叙述了
叙述清晰,不蔓不枝,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一般而言,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内容得详写,力求在一言一行中展示人物性情,在一叶一花中感悟生活哲理。相反,与中心联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②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由于偶然的因素,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而第三只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写。这样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
《猫》
郑振铎
③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
《雨的四季》
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四个季节的雨的不同的形态、“性格”。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秋天的怀念》
“好好儿活”,关键句反复出现,强调中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尊严。
一语反复,强化中心。
卒章显志。
《狼》
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突出人的智慧。
就是在文章结尾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
《猫》
将第三只猫可有可无的地位与前两只猫深受家人的喜爱形成对比,就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抑扬对比。
以小见大,突出中心。
《散步》
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中蕴含着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丰厚的内涵,主旨耐人寻味,使读者从中领受教益。
可以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比,可以是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也可以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回想一下,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大家在餐桌前都会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 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结合自己的生活,确定写作内容。
2.依据所选定的内容,确定中心。
3.围绕中心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
  自从姐姐去新学校上学后,只有周五她才能回家。所以每周五的晚餐就成了我们全家最隆重的一件事。盼望着,等待着。周五到了,姐姐回家了。
“呦,闺女回来啦!饿了吗?饭菜都准备好了,咱们马上开饭!”于是,妈妈炒,爸爸端,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各种好吃的。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我和姐姐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哇!真香!”我和姐姐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妈妈呢,一个劲地询问姐姐这个那个的。姐姐呢,耐心地回答着妈妈的问题,让妈妈不要担心。
老爸倒了一杯酒,妈妈可不愿意爸爸喝酒,因为爸爸总爱喝醉。但我和姐姐为爸爸求情:“妈,就让我老爸喝一杯吧,今天咱们不是高兴嘛。”一听这话,爸爸乐了,“还是闺女理解我。”但姐姐还是劝爸爸平时不要喝太多酒。妈妈给我和姐姐每人倒了一杯豆浆,说:“饮料对身体不好,喝这个又暖和又有营养。”我和姐姐点了点头。“来,咱们干一杯!”爸爸提议,我们纷纷响应。那一刻,我们都很开心。
妈妈最担心的是姐姐在新学校吃不好,一直在问姐姐学校的伙食情况。姐姐呢,一点儿也不嫌烦,一一地告诉妈妈,妈妈这才放了心。尽管这样,妈妈还是不停地给姐姐夹菜,红烧肉呀,韭菜炒鸡蛋呀,都是姐姐爱吃的。正当我要调侃一下妈妈偏心时,爸爸笑呵呵地说:“来,你的。”一块排骨落到了我的碗里。我笑了,大家都笑了。紧接着,妈妈也给我夹了一块红烧肉,我冲妈妈做了个鬼脸,说:“这还差不多。”
  爸爸又询问了姐姐在新学校的学习情况,当得知姐姐周测考得不好时,爸爸一脸的平静,温和地说:“闺女,没事,别急!这不才刚刚开始吗?慢慢地适应,成绩一定会好起来的。”妈妈也怕姐姐着急,一边吃一边鼓励姐姐。姐姐也说,她有信心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让爸爸和妈妈放心。而且还叮嘱我学习是要打好基础的。
这一顿饭,吃了很久,聊了很久,欢声笑语,萦绕在我的家中,我爱这充满着关怀、尊重和理解的家!
  这篇《餐桌前的谈话》是否突出了“父母关爱孩子,孩子理解父母”这个中心?
1.简要概括能够充分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
  第3段中,姐姐为爸爸求情,又叮嘱爸爸平时不要喝太多的酒,体现了姐姐对爸爸的理解;妈妈准备豆浆,并告诉“我”和姐姐少喝饮料,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
  第4段中,姐姐对妈妈的询问都能耐心地回答,体现了姐姐对妈妈的理解。
示例2
2.找到能够体现中心但写得不够具体、突出的内容。
  第4段中的“妈妈最担心姐姐在新学校吃不好,所以一直在问姐姐的学校的伙食情况。姐姐呢,一点也不嫌烦,一一地告诉妈妈,妈妈这才放了心”可以体现中心,但谈话内容不具体,不能很好地突出中心。
  这篇作文中,“谈话”是重点,因此只有将谈话的内容、谈话时的语气和表情等内容具体地写出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小组合作,参考修改示例,修改第5段。
确定立意,明确线索
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详略得当、描写手法)
如何突出中心
  “呦,闺女回来啦!饿了吗?饭菜都准备好了,咱们马上开饭!”于是,妈妈炒,爸爸端,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各种好吃的。瞧,那西红柿炒鸡蛋,焦黄的鸡蛋绽开了笑脸,红色的西红柿乖乖地躺在盘里;还有那红烧牛肉,松软的土豆,嫩嫩的牛肉,冒着香喷喷的热气,还有……
运用细节描写来体现爸爸妈妈的用心。
  我和姐姐不约而同地说道:“哇,好香呀。”我们睁大眼睛看了又看,伸长脖子闻了又闻,“香!香!太香了!人间美味呀!”我调皮地说道。“老妈,您的厨艺好棒呀!”姐姐举着大拇指赞叹道。就这样,我一言,姐姐一语,把老妈夸得合不拢嘴,连连说:“小馋猫,好吃就快吃吧。”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和“姐姐”内心的惊喜,流露出对妈妈厨艺的赞赏之情,对妈妈的辛苦付出给予了肯定。
  “闺女,你今天几点从学校出来的?有伴吗?路上堵车吗?”妈妈一连串问了好几个问题。姐姐呢,放下筷子,笑呵呵地说:“妈,您就放心吧!我每次都和同学一起回来,我们约好放学就走,路上也比较顺利。”姐姐就像个小学生似的认真地回答着妈妈的问题。
  看着姐姐认真的样子,我笑了,我们都笑了,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快乐的分子……
  把谈话的内容做了具体的展开,最后点明中心,凸显出一家人在餐桌前欢乐融洽的氛围。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