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内能及其改变
知识点1 物体的内能
1.一块0 ℃的冰全部熔化成0 ℃的水,体积将 减小 。这块0 ℃的冰和熔化成0 ℃的水相比,所具有的内能 增大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丙三杯水,其中 丙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小华小心地在乙杯和丙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他看到 丙 杯中的墨水扩散较快,这个实验表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3.[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册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
B.煮汤圆时,汤圆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煮汤圆时,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汤圆不易煮烂
D.煮汤圆时,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煮,水温不变,但可以节能
知识点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4.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散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能量转化,是将 瓶内气体的内能 转化为 软木塞的机械能 。
第4题图 第6题图
5.温度较低的金属汤勺放进热汤里,汤勺的温度会 升高 ,热汤的温度会 降低 (前两空均选填“升高”或“降低”),热汤的内能以 热传递 的方式转移为汤勺的内能。
6.如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C )
A.硝化棉被点燃,但筒内气体的温度不变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知识点3 热量
7.热量是物体 内能 改变的一种量度,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 内能传递的多少 叫热量,热量通常用字母 Q 表示,热量与内能的单位都是 焦耳 ,用符号表示为 J 。
8.[易错题]如图所示是一款创意暖手笔,内装电池供电,解决了冬天写字时手冷的问题。暖手笔给手保暖的过程中( C )
A.温度从暖手笔传向手
B.暖手笔含有的热量比手多
C.手的内能增加了
D.常温下和发热时的暖手笔的内能相同
9.《舌尖上的中国3》收录了贵州省凯里市的白酸汤鱼,闻到酸汤鱼香味是因为分子做 无规则运动 ,入口后除舌尖上感觉到美味外,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舌尖的内能 增加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这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了舌尖的内能。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80 ℃的水比50 ℃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D.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11.将一高温的铁块投入到冷水中,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不计热量损失,当热传递停止时,铁块和水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 C )
A.水吸收的热量和铁块放出的热量
B.铁块的温度和水的温度
C.铁块的内能和水的内能
D.铁块内能减小的量和水内能增加的量
12.[新考法·设计实验]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铜管向右喷蒸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13.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中,酒精蒸气的内能 减少 (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 机械 (选填“机械”或“内”)能。
(4)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 液化 (选填“汽化”或“液化”)现象。
14.[科学探究]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通过 温度计示数 的变化来反映气体内能的变化,这里所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 。
(2)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的目的是 对喷雾器内气体做功 。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一部分气体时,喷雾器前的叶轮转动,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 机械能 。
(4)比较甲和乙两图可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 增大 ;比较乙和丙两图可知,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 减小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第一节 内能及其改变
知识点1 物体的内能
1.一块0 ℃的冰全部熔化成0 ℃的水,体积将 。这块0 ℃的冰和熔化成0 ℃的水相比,所具有的内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丙三杯水,其中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小华小心地在乙杯和丙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他看到 杯中的墨水扩散较快,这个实验表明 。
3.[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册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
B.煮汤圆时,汤圆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煮汤圆时,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汤圆不易煮烂
D.煮汤圆时,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煮,水温不变,但可以节能
知识点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4.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散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能量转化,是将 转化为 。
第4题图 第6题图
5.温度较低的金属汤勺放进热汤里,汤勺的温度会 ,热汤的温度会 (前两空均选填“升高”或“降低”),热汤的内能以 的方式转移为汤勺的内能。
6.如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硝化棉被点燃,但筒内气体的温度不变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知识点3 热量
7.热量是物体 改变的一种量度,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 叫热量,热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热量与内能的单位都是 ,用符号表示为 。
8.[易错题]如图所示是一款创意暖手笔,内装电池供电,解决了冬天写字时手冷的问题。暖手笔给手保暖的过程中( )
A.温度从暖手笔传向手
B.暖手笔含有的热量比手多
C.手的内能增加了
D.常温下和发热时的暖手笔的内能相同
9.《舌尖上的中国3》收录了贵州省凯里市的白酸汤鱼,闻到酸汤鱼香味是因为分子做 ,入口后除舌尖上感觉到美味外,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舌尖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舌尖的内能。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80 ℃的水比50 ℃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D.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11.将一高温的铁块投入到冷水中,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不计热量损失,当热传递停止时,铁块和水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 )
A.水吸收的热量和铁块放出的热量
B.铁块的温度和水的温度
C.铁块的内能和水的内能
D.铁块内能减小的量和水内能增加的量
12.[新考法·设计实验]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铜管向右喷蒸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 。
13.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中,酒精蒸气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 (选填“机械”或“内”)能。
(4)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 (选填“汽化”或“液化”)现象。
14.[科学探究]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通过 的变化来反映气体内能的变化,这里所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2)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的目的是 。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一部分气体时,喷雾器前的叶轮转动,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 。
(4)比较甲和乙两图可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 ;比较乙和丙两图可知,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