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29 11: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五四制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主题 空气探秘局——解密看不见的生命之源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单元主题
“空气探秘局——解密看不见的生命之源”
围绕空气的组成、性质与应用,引导学生从科学视角探究空气的奥秘,培养环保意识与安全实践能力。
二、单元大情景
“空气特工局”科学行动
学生化身“空气小特工”,接受三项任务:
1.任务一:成分鉴定科(《空气的成分》)——破解空气组成密码;
2.任务二:燃烧实验室(《燃烧与灭火》)——解密火与空气的关系;
任务三:蓝天保卫战(《让空气更清新》)——设计空气净化方案。
最终成果:发布《空气科学行动报告》,举办“空气守护者”科技展。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2.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2.2 空气的成分与性质
2.3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通过实验验证空气成分;
②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③提出减少空气污染的可行措施。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空气的成分》《燃烧与灭火》《让空气更清新》三课,围绕空气的组成、性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联展开探究,引导学生从科学视角理解空气的奥秘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一)第4课《空气的成分》
1.核心内容:通过蜡烛燃烧实验(水位上升现象)验证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定量分析空气组成(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
2.关键活动:
(1)实验观察燃烧消耗氧气的过程;
(2)探究剩余气体(氮气)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3)拓展氮气应用(液氮医疗、食品保鲜)。
3.科学观念:建立“空气是混合物”的概念,理解氧气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二)第5课《燃烧与灭火》
1.核心内容:探究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点)及灭火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
2.关键活动:
(1)对比实验验证燃烧条件(如纸片与木块燃点差异);
(2)模拟灭火方法(油锅盖灭、电器断电);
(3)火灾逃生演练(低姿行进、湿毛巾捂口鼻)。
3.科学思维:通过变量控制实验归纳燃烧规律,培养安全应急能力。
(三)第6课《让空气更清新》
1.核心内容:分析空气污染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及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新能源开发)。
2.关键活动:
(1)测量校园PM2.5浓度并绘制数据图;
(2)设计绿植净化空气实验;
(3)制定家庭低碳生活方案。
3.态度责任:树立环保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课按照“认知→原理→应用”的递进式链条排布:
1.基础层(《空气的成分》):揭示空气组成,为理解燃烧需氧气奠定基础。
2.核心层(《燃烧与灭火》):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直接依赖空气成分知识(如氧气助燃),并延伸至火灾安全实践。
3.应用层(《让空气更清新》):将燃烧产生的污染问题与空气治理结合,引导学生从科学认知升华为环保行动。
通过三课联动,学生不仅掌握空气科学知识,更在“认知-实践-反思”中培养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呼应新课标“科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解释空气成分与燃烧条件,列举空气污染后果。
科学思维 设计对比实验(如不同材料燃点),用数据验证假设。
探究实践 制作简易PM2.5检测仪,演练火灾逃生技能。
态度责任 制定家庭低碳计划,树立“科技改善环境”的信念。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初具,喜动手实验,但对“气体占比”等抽象概念需具象支撑。
2.认知基础:已知“风是空气流动”,但对成分定量认知不足。
3.学习难点:控制变量法设计燃烧实验;理解PM2.5的微观危害。
七、活动设置
第1课 空气成分鉴定科 验证氧气占21% 实验:蜡烛水位上升+数学计算(扇形图占比)
第2课 燃烧密码破译 探究燃烧三要素 对比实验:纸片vs木块燃点+消防演习(安全教育)
第3课 蓝天保卫战 设计减污方案 工程:制作绿植净化瓶+社会调查(社区污染源)
八、教学方法
1.PBL任务驱动:以“特工局任务卡”推进探究,如“48小时破解燃烧密码”。
2.可视化实验:用氧气传感器实时检测燃烧耗氧量(数字化工具)。
3.灾难模拟法:火灾逃生VR体验(信息技术融合)。
九、学习方法
1.实验迭代法:燃烧实验优化(如调整蜡烛高度控制耗氧量)。
2.社区科学家:记录家庭每日碳排放,绘制“减碳日历”(数学统计)。
3.辩论式学习:辩论“燃油车禁行是否改善空气”(批判性思维)。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任务卡完成度、安全操作规范
终结性评价(40%) 《空气科学行动报告》+科技展答辩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空气成分鉴定科(《空气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完成水位上升实验 准确记录数据并计算氧气占比 用数据解释氮气用途(如液氮冷冻)
科学推理 说出空气含氧气 解释水位上升与氧气消耗的关系 分析蜡烛熄灭后剩余气体的性质
合作创新 参与小组分工 主动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设计新实验验证空气中其他成分(如CO )
活动2:燃烧密码破译(《燃烧与灭火》)
实验设计 复现燃烧三要素实验 设计对比实验(如不同材料燃点) 控制多变量探究灭火效果(如油锅盖灭)
安全实践 说出2种灭火方法 演示火灾逃生动作(低姿前进) 组织班级消防演练并讲解要点
问题解决 列举1种火灾隐患 分析校园消防设施不足 提出家庭防火改造方案(如安装烟雾报警器)
活动3:蓝天保卫战(《让空气更清新》)
数据分析 记录校园PM2.5数据 绘制一周PM2.5变化折线图 关联天气/交通数据分析污染成因
工程制作 制作简易绿植净化瓶 测试净化效果(对比实验) 优化净化瓶结构(如增加活性炭层)
社会责任 列出3条环保建议 设计“低碳出行”海报 发起社区植树活动并跟踪树木成活率
十一、分层作业设计
活动1:空气成分鉴定科
基础作业 填写空气成分比例表(氮气、氧气等) ★:填对氧气占比21%
★★:补充氮气78%
★★★:标注稀有气体占比并举例用途
提升作业 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气体含CO ” ★:画出实验装置草图
★★:用石灰水变浑浊现象验证
★★★: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拓展作业 制作“空气成分”科普微视频 ★:1分钟视频介绍氧气作用
★★:加入实验片段
★★★:添加数据动画展示全球氧气分布
活动2:燃烧密码破译
基础作业 绘制燃烧三要素思维导图 ★:列出三要素名称
★★:每要素配1个实例
★★★:用箭头标注三者逻辑关系
提升作业 分析“森林防火隔离带”原理 ★:说明隔离可燃物
★★:结合燃烧条件解释
★★★:设计校园防火隔离带(附平面图)
拓展作业 撰写《家庭火灾应急预案》 ★:列出3条逃生步骤
★★:标注避险工具(灭火器位置)
★★★:组织家庭演练并录像改进
活动3:蓝天保卫战
基础作业 记录家庭一周用车次数 ★:记录3天数据
★★:计算碳排放量★★★:提出减碳替代方案(如公交出行)
提升作业 设计“校园空气净化”方案 ★:提出种绿植
★★:规划种植位置(附草图)
★★★:预算成本并论证可行性
拓展作业 策划“无车日”社区倡议活动 ★:设计1条宣传标语
★★:制作倡议书(图文)
★★★:实施活动并收集签名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