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原文 翻 译
唐诗三首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背景介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弃官后辗转到了
四川。次年春,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
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761年 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 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 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 文 学 常 识
文体知识——叙事诗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
· 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这种体裁情节完整而集中,人 物性格突出而典型, 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
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诗人投宿在石壕村,目睹因官吏夜
捉人导致家庭破碎的悲惨故事。
请用诗中的三句话精炼概括图片内容。
有吏夜捉人 听妇前致词 独与老翁别
活动二:诵读诗歌,理清故事
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补充人物关系图。
老翁
母子关系
三男
诗人 主客关系
祖孙关系
孙儿 儿媳
夫妻关系 婆媳关系
石壕吏
老妪
吏民关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请以《石壕吏》中的诗句, 回答人物当时的状态。
诗人 主客关系
祖孙关系
孙儿
吏民关系
母子关系
石壕吏
老妪
三男
老翁
儿媳
婆媳关系
夫妻关系
选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画
出与他(她)相关的人物关系
图,以此来理清文中人物,进 而把握人物情节及状态。
学法指导
活动三:读懂诗情———个苦难的家庭
1.这个家庭苦难有哪些 导致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儿媳:出入无完裙
孙子:尚在乳下
老妪:老年丧子,暮年从军
老翁:妻离子散
罪魁祸首: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
三男 母子关系
孙儿
老翁
儿媳
老妪
祖孙关系
夫妻关系
婆媳关系
2.情随韵传:读出致词中的“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一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
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 中 更 无人,惟有 乳 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诗词中,句尾押韵有押平声韵和仄声韵:押阴平、
阳平韵的是平声韵,押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
蓝 字为仄声韵(表达痛苦、感慨、悲愤等情绪时)
红 字为平声韵(表现舒缓,低沉、平静等情绪时)
2.情随韵传:读出致词中的“苦”
结合老妇的情感变化,思考诗人为何
在写其致词时,韵从原先“戍”“死”“矣”等 仄声韵转为“孙”“裙”“归”等平声韵
悲痛激 动
平静
绝望
无奈
决心
学法指导
关注诗歌平仄韵,设身处地读出情。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 中 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 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 役,犹得备晨炊。
活动四:读懂诗人———个苦闷的诗人
情境化思考:
如果你是当时在现场的杜甫,目睹了老妪的 悲苦,石壕吏的蛮横,你会怎么做
质疑探究:
诗人为何没有挺身而出,帮助这家人
诗人内心充满忧国忧民的苦闷、矛盾:
一方面,他目睹了石壕吏的蛮横,非常同情 这 一 家人;
另一方面,他非常清楚当时的天下大势,唐 军要想取得安史之乱的胜利,就必须马上补充 军队。而补充军队就需要这样到处拉人,石壕 吏做的就是最基础的工作,是正当的,无法阻 拦的。这关系到大唐王朝的安危。
活动四:读懂诗人———个苦闷的诗人
诗歌主旨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 的痛苦致词,表现诗人对叛军的憎. 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对 石壕吏蛮横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 深切同情,还有一份忧国忧民的矛 盾与无奈。
活动五:写出悲情——一个苦楚的结局
情境化练笔:
依据你对诗歌的理解,以诗人的视角,扩写诗人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要求:符合人物性格,有环境描写,用多种描写 手法刻画人物。
提示:诗人心情如何 诗人还能见到谁 人物的神态、 外貌、语言会如何 此时的环境如何 … …
活动五:写出悲情 一个苦楚的结局
天微微亮,死寂的小村里,零星传来狗吠声。我 收拾好行囊,准备跟这家人告别。
才过了一晚,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小屋,已经没 了它的女主人。透过晨光,我看到昨晚狼狈归家的 老翁木然而忧郁的脸,才一晚,他的白发便更刺眼 了。他坐在家里唯一的木椅上,手里紧握着老伴平 日用惯的拐杖。“老人家,你要一切保重。”我沉重 地转过身,与老人告别。推开门, 一阵灰色的雾蒙 住了我的眼,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昨夜那个苦苦哀求 的妇人身影。
大唐江山,你何时才能驱散这阵战乱的雾,让老 百姓过上好日子
学法指导
代入角色去扩写,把握人物是关键。设身
处地去想象,细致描写见真招。
这便是我们的“诗圣”杜甫, 一
生忧国忧民,用一枝秃笔刺破黑暗 的阴影,用一双草鞋历遍人间的苦 难。从此,历史不再只记录王侯将 相,它走进了百姓中间,抚慰了人 们的心灵。是的,这才是我们将他 的诗歌称之为“诗史”的意义所在!
1. 用今天所学之法,揣摩全诗情感,深情朗读诗歌。
2.用今日所学之法,扩写“听妇前致词”这一片段。
要求:符合人物性格,有环境描写,用多种描写
手法刻画人物。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