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6 20:1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寓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文中阐述的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的深刻道理,在阅读中自觉地学会古为今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字词,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2.难点: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分析作者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
2.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善于用寓言说明道理,我们以前就学过韩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子的《郑人买履》、《滥竽充数》;《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柳宗元的《黔之驴》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与这些文章一样,也是以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理的,那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通过介绍种树,阐述了什么道理。
二、检测预习,了解情况
1.完成预设练习(多媒体显示)
2.学生质疑(学生可互相回答,回答错误或答不上再由教师作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相关,则灵活处理,可顺势进入下一环节。)
3.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柳宗元(可互相补充,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关键,切入课文
1.朗读课文(可散读、齐读、抽读)
2.提问:(1)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那么郭橐驼是怎么种树的?
(散读课文,找出相关语段及语段中最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
3.“他植者”又是怎样种树的?将“他植者”
的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对比起来阅读。
(指导学生比较“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和“他植者的种树方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4.柳宗元在当时写这则寓言时,他的意图是什么?找出相关段落,并找出关键词。
(学生朗读后找出关键词:养人术)
5.官吏为政的表现与“他植者”有何相似之处?(联系当时背景分析)
四、课外拓展,理性升华
郭橐驼和“他植者”都想把树种好,但结果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唐朝的柳宗元由种树联想到养人术,那千年后的我们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只要能谈到人要顺应自然规律来办事即可)
五、布置作业
1.本文从写作方法上看,也很有特色,结合课文,试作简要分析。
2.拓展阅读柳宗元的《三戒》,任选一篇作评析。
板书:
养树
养人
郭橐驼种树
他植者种树
长人者
欲舒,欲平,欲故,欲密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
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摇其本害之,仇之
旦暮吏来而呼促耕,勖植,督获缲绪,织缕,字幼孩,遂鸡豚!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木之性日以离矣
病且殆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设计思路简述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材基本分析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较为浅近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文,语言难度不大,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应该能看懂;同时它又是一篇寓言,作者把要阐述的道理用一个故事来表现,较为生动有趣,学生应该有兴趣读。根据教材的这些特点,准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扫清语言障碍;课内检测巩固,积累文言文字词,教师适当点拨,理解文章寓意。
2.
学情基本分析
高一是高中的起始年级,是初中向高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过渡阶段,教学目标应放在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读懂、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路,能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并尝试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的评析,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3.高中的文言文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了《课标》中要求的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法、句式特点外,更应该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深入对课文文化内涵的挖掘,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并从中联系现实,得到启发和感悟,“以古鉴今,古为今用”。
二、教材解读
1.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责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的寓言故事。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的特点,我把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分析作者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作为重点,本文涉及的其他内容可在课外解决。
三、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评价的具体计划
一般说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花时最多的是落实语法,翻译课文,以串讲为主,导致最终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了兴趣。所以说,文言文教学应该把讲课文变为教读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听讲为主动钻研。
1.改善教师的教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1)本文语言较为浅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教给她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读通、读懂文章,搞清字、词、句,从微观上落实,为了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可在课内作五分钟检测,并让学生质疑,为下一步教学作基础。然后熟读课文,统观全篇,抓住关键,读出课文层次,读出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本文是一篇寓言,借助故事的形式来阐述道理,结构清晰,形象生动,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3)文言文重在诵读,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阅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培养语感。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阅读欣赏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从中吸取精神养料,可提高价值观审美观,还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合作、进取等品格。学生有了读书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追求课文中的许多知识。
2.教学评价的实施
(1)评价的角度
从自读文言文的能力角度,评价学生利用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从积累的角度评价,评价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从理解能力的角度,评价学生对字、词、句含义的把握,对文意的把握;从鉴赏分析能力,评价学生领会文中阐述的深刻道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阅读中自觉地学会古为今用。
(2)评价方式
学生对学文言文不感兴趣和教师的评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式有很大关系。教师往往是批评对于表扬,注重学习结果大于注重学习过程,往往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二学生也是被动接受,不愿主动参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作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积极的反馈,给予鼓励和支持;当有不同于自己的理解感悟时,应承认他们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看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信地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程设计简述
本节课共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由于是高一第一学期,可能初、高中有些脱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需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如提出“圈、点、划、批、摘”等要求,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她们的读书能力,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注释和工具书相结合,读通课文,并能读出问题,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知识。
预习是第一次感知,获得印象,扫除语言障碍,提出疑问,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和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导入课文
由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检测预习情况
1.教师事先准备好测试题,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媒体显示。抽查学生预习情况,视学生回答情况来调整,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疏通文字,积累文言知识,扫清阅读障碍。
2.由学生质疑,可以让学生互相回答解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养成她们的合作、交流意识。学生回答不了,再由教师来解答。如学生提出与教师预设相关的问题,须灵活处理,也可顺势进入下一环节。
3.让学生介绍作者,学生初中已学过柳宗元的不少诗文,可其复习作用,学生可互相补充,最后用多媒体显示。
四、整体把握,抓住关键,理解寓意
首先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用多媒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示: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那么郭橐驼是怎么种树的?“他植者”又是怎样种树的?将“他植者”
的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对比起来阅读。然后让学生散读课文,找出相关语段,及语段中最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估计学生能在文中找到,概括可能不精练,可作适当点拨,从而领会文章的寓意。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入柳宗元写这则寓言的意图。
这是这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课外拓展
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向学生的生活,采取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讨论的形式,然后交流。引导学生将课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对“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含义有真切的心理体验,求得一种“心领神会”的体验效果。
六、布置作业
作业1,课内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本文从写作方法上看,也很有特色,可让学生在课外作进一步研讨。
作业2,拓展阅读柳宗元的《三戒》,同一作者,同一体裁,巩固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