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比较阅读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这篇小短文。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含义。
3、体味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作者文中体现出来的及时行乐的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师生齐背李白诗歌《将进酒》。置酒会友,乃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聚会的场所,一起来品读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兰亭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
四、熟读成诵,整体感知。
五、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投影文中的重点字词)
逆旅:客舍,旅店。
良:确实,果真。
大块:指大自然。
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序:通“叙”,畅谈,畅叙。
俊秀:英俊聪慧。
琼:美好的,华贵的。
六、本文的几个典故的运用。
本文用典颇多,分析文中典故的运用,意在帮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沉重了解一些常见典故的来源以及其中的含义,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21教育网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
( http: / / www.21cnjy.com )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21cnjy.com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乾,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21·cn·jy·com
七、研读课文:
1、白天可以“宴”,作者为什么要“夜宴”呢?
参考: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要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
2、作者用了典故来说明,你知道是什么典故吗?有什么作用?
参考:①《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②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这个典故的运用在行文上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不去说明自己为什么在“夜宴”,却说明“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实际上自己“夜宴”的原因就蕴藏在此。www.21-cn-jy.com
3、接着下来,作者进一步点明自己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宴的原因:“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呢?
参考:第一,语言简洁明了,作者只用几个字就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春景的特色。特别是“阳”字,把春天形象化了,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还有“烟”字,把春天独特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春天地气上升,弥漫在空气中的是袅袅轻烟,各种自然景物都好像披上了一层纱。这些都唤起了读者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拟人化了。在诗人笔下,“阳春”和“大块”都是有情的,它们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在这里,主客体已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6、作者和他的从弟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参考;作者连用两典,说明人物是俊秀的,谈吐是不凡的,都是些文人雅士。
7、他们是在一个怎么样的环境里宴饮呢?他们的情绪如何?
参考:他们在一花月交相辉映,幽雅的环境里喝酒、高谈阔论。一个“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21·世纪
教育网
8、结尾用了一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参考:李白借这个典故,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同时,又摆脱了以往写宴游“先喜后悲”的陈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www-2-1-cnjy-com
(五)进一步探讨: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及时行乐”的思想。
参考: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六)总结。
八、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
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须“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2·1·c·n·j·y
九、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