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 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防御措施
2018年8月28日至9月2日,云南省部分地区遭强降雨及强对流天气,引发洪涝、风雹、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通信和电力中断,多处道路塌方,以及重大人员伤亡。下图为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滑坡和泥石流成灾频次相关性大,成因完全一样
②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充足的水源
③滑坡会破坏森林,森林的破坏也会诱发泥石流
④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中,具有长期效益的是( )
A.修筑钢筋混凝土防护结构
B.种植草皮,造林护林
C.放弃在泥石流地区居住和建造工程
D.在地表铺盖黏土,防止雨水渗入
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多辆汽车被埋,其中包括一辆30座客车。此次山体滑坡一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此次山体滑坡( )
A.是由山洪水流引发的
B.完全是由修路切坡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C.是过往车辆太多,山体不堪重负导致的
D.是地形陡峻、连续降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4.此次山体滑坡发生后,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可能是( )
A.毁坏各种基础设施
B.埋没田地
C.毁坏森林等植被
D.掩埋汽车
5.针对滑坡灾害,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保护植被
②加强山地排水
③修筑抗滑挡墙
④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易错点1 获取图文信息,判断和避防自然灾害
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暴雨
C.地震 D.泥石流
7.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抓住漂浮物漂浮
B.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C.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D.沿与沟谷垂直的方向往高处跑
易错点2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2016年1月20日,中国南方开始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北方的普遍降温还达不到历史低温极值,南方部分地区低温已低于历史同期极值。下图为寒潮—大风—雪灾的灾害链图。据此完成下题。
8.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B.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低温 ④生物冻害
C.①大气污染 ②雪灾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D.①低温 ②大气污染 ③雪灾 ④生物冻害
2020年7月21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滑坡体出现大面积滑移,滑坡附近的74户房屋被不同程度地冲垮。当地政府接到险情后紧急处置,截至2020年7月21日下午3时,分批次共转移群众1 963户8 397人,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滑坡灾害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此次滑坡灾害引发的灾害链可能为( )
A.滑坡—破坏植被—旱灾 B.滑坡—土层错动—地震
C.滑坡—水土流失—荒漠 D.滑坡—河流淤塞—洪涝
10.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下面所示的灾害链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涝灾害
B.旱灾—森林火灾—滑坡
C.寒潮—荒漠化—虫灾
D.地震—海啸—洪涝
2020年8月27日08:30,台风“巴威”在中朝边界朝鲜平安北道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对我国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鸭绿江口附近出现短时间倒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 “巴威”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有( )
①在山区,诱发滑坡、泥石流
②破坏沿海基础设施
③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④城市积水严重,影响交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台风“巴威”引发的次生灾害导致鸭绿江口出现倒流现象,该次生灾害是( )
A.暴雨 B.洪涝
C.风暴潮 D.泥石流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B 2.B 3.D 4.C 5.A 6.D 7.D 8.B
9.D 10.D 11.B 12.C
1.B 滑坡和泥石流成灾频次相关性大,二者成因有相同之处,但并非完全一样,①错;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包括山高坡陡沟深,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等碎屑物,充足的水源,②对;滑坡会掩埋、破坏植被,森林遭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诱发泥石流,③对;山区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我国山区面积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较大,④错。故选B。
2.B 修筑钢筋混凝土防护结构并不能完全阻止泥石流的发生,且养护成本高,不具有长期效益,A错;种植草皮,造林护林,可以固定土壤,留存水分,是具有长期效益的防治泥石流的措施,B对;放弃在泥石流地区居住和建造工程虽然可以减小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人口迁移成本过高,且泥石流仍会发生,依然具有安全隐患,C错;为达到防止雨水下渗的目标,地表铺盖黏土的量和面积都应尽可能地大,不仅成本高,且施工困难,后期维护修补工程量大,不具有长期效益,D错。
3.D 结合材料“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分析可知,该高速公路经过山区,地形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易发生滑坡,而连续降雨是此次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故选D。
4.C 题干强调的是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毁坏各种基础设施、埋没田地、掩埋汽车都属于对人文环境的破坏;毁坏森林等植被体现的是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故选C。
5.A 保护植被,可以发挥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从而减少滑坡发生,①对;加强山地排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分下渗对岩体或土体稳定性的破坏,从而减少滑坡发生,②对;修筑抗滑挡墙,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松散物质下滑,③对;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会破坏地表结构,加剧滑坡的发生,④错。故选A。
易混辨析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山区多发的地质灾害,但二者概念不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散土壤的特殊洪流。二者的形成条件也不相同:滑坡的物质基础是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形地势条件是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有一定坡度的斜坡和滑动构造面。泥石流的物质基础是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地形地势条件是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动力条件是水流,如暴雨、冰雪融水或水库溃决等。 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发生需要水流条件。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形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的次生灾害。
6.D 根据桩林坝“安装在沟谷中”可知,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是沟谷,而暴雨、地震不一定发生在沟谷中,B、C错;根据图中桩林坝的形态可知,其无法防御洪涝灾害,A错;桩林坝位于沟谷中,图示沟谷植被覆盖率低,松散物质多,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中的物质经过桩林坝时可能被拦截下来,所以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D对。
7.D 泥石流发生时,洪流内包含泥沙、石块等,且发生突然,流动速度快,危害大,所以遇到该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沿与沟谷垂直的方向往高处跑,而不是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D对、C错;抓住漂浮物漂浮应是洪水发生时的自救措施,A错;就地寻找掩体躲藏多为地震或龙卷风发生时的避防措施,B错。
8.B 根据灾害链和选项分析,农牧区雪灾应与雪灾有关,据此判断①为雪灾;沙尘暴会造成大气污染,则②应为大气污染;低温会造成生物冻害,故③为低温、④为生物冻害。故选B。
9.D 滑坡不会引发旱灾,A错;地震导致土层错动,可能引发滑坡灾害,B错;滑坡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一般水分较少,不会导致水土流失,C错;滑坡会导致河流淤塞,河水下泄不畅,一旦淤塞河流的土体或岩体溃决,就会使积蓄的大量水流下泄,产生洪涝灾害,D对。
10.D 泥石流不是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山区泥石流灾害形成,A错;森林火灾与滑坡之间没有关联性,B错;寒潮与荒漠化之间没有关联性,C错;海底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海啸可能导致沿海地势较低地区发生海水倒灌,从而引发洪涝灾害,D对。
知识拓展
自然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关联性,灾害发生时,会形成一定的灾害链系统,关联性较强的自然灾害链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地震—海啸—洪涝;台风—洪涝/泥石流/风暴潮;寒潮—低温冻害/雪灾/风暴潮;旱灾—蝗虫灾害/森林火灾。
11.B 受台风“巴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沿海的基础设施易遭破坏,城市交通易因积水严重而受到影响,①②④对;台风不会带来剧烈降温,不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③错。故选B。
12.C 暴雨是台风破坏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不是次生灾害,A错;台风在海上会引发风暴潮,使海面异常升高,短时间内高于河流入海口处的水位,使鸭绿江口即河流入海口出现倒流现象,C对;台风登陆,在平原、城市易引发洪涝,在山区易诱发泥石流或滑坡,但洪涝、滑坡和泥石流不会导致鸭绿江口出现倒流现象,B、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