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遥感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12.7%提升至22.96%。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国的七大防护林工程密不可分。我国的七大防护林工程分别是:“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三北”防护林体系能( )
A.防治长江下游洪涝
B.保持青藏高原水土
C.提高南方红壤肥力
D.抵挡西北风沙东侵
2.沿海防护林体系能帮助温州减少( )
A.台风的危害 B.风沙的侵袭
C.土壤贫瘠化 D.海水的反射
题组二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关系到抢险救灾过程中救灾物资到达时间的是( )
A.救灾物资的种类 B.救灾物资的数量
C.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D.救灾物资的生产
4.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选址条件应该有( )
①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市政条件较好
④靠近火电、核电等能源基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题组三 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据媒体介绍,四川省绵阳市安县(今安州区)桑枣中学紧邻北川,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汶川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下题。
5.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避震方法非常重要,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A.若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乘电梯迅速跑到室外
B.若在室外,应迅速跑回家
C.若正在街上行走,应迅速跑到高层建筑下躲避
D.若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
2020年7月11日晚11时,四川阿坝州小金县春厂坝“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平台”的人工智能预警广播系统发出了滑坡预警,当地人员收到通知后成功组织避险。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6.下列是村民建议该地可进行的滑坡防范措施,其中合理的是( )
A.开辟梯田
B.减少植被
C.修建大型水库
D.在滑坡底脚修建抗滑挡墙
7.遇到滑坡灾害,我们应该做的是( )
A.出现滑坡征兆时,立即跑回室内紧闭门窗
B.迅速朝滑坡方向撤离
C.无法逃离高速滑坡时,抱住大树等固定物体
D.在滑坡停止后,立即回家检查情况
下图为我国部分自然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干旱和洪涝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种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有( )
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
③疏浚河道 ④打机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关于洪水中的救助,不正确的是( )
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
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
C.户外突遇洪水,应向高处躲避
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
10.下列措施中属于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措施的是( )
A.修建防波堤
B.建设防护林
C.及时发布预报
D.严格管理沿岸各种活动
2019年8月10日凌晨,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登陆,最大风力达到16级。来势汹汹的“利奇马”过境,让美丽的温岭满目疮痍。据此回答下题。
11.接到超强台风“利奇马”预警后,预计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 )
A.驾船出海,避免强风将船舶吹到陆地上
B.到海滨浴场游泳,体会搏击风浪的成就感
C.待在向风的窗户旁,随时观察台风的变化
D.加固建筑物
2020年12月1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之后强冷空气先后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下题。
12.此次寒潮来袭,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发布寒潮预警
C.制定应急预案 D.添衣保暖,减少外出
蝗虫灾害属于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2020年初,蝗虫灾害从非洲蔓延到西亚、南亚的一些国家,严重威胁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据此完成下题。
13.蝗灾的生物防治措施是( )
A.选用抗虫品种
B.飞机喷洒化学药剂
C.调用鸡、鸭群帮助灭蝗
D.完善蝗虫预报、监测机制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自然灾害的救灾准备
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指用于储备救灾物资的专门设施,储备的物资主要用于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灾民实施紧急救助。我国已建立中央、省、市、县等级别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它们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图为河北省救灾物资储备库布局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河北省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交通通达度
②人口密度
③历史地震灾害
④救灾物资生产企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从区域覆盖的角度看,需要升级为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两个城市是( )
A.张家口市和承德市
B.张家口市和保定市
C.邢台市和秦皇岛市
D.沧州市和唐山市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季风气候显著,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下图示意2019—2020年福建省部分地区冬春救灾物资需求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福建省部分地区对冬春救灾物资需求数量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人口 D.交通
4.福建省避灾、防灾的合理措施包括( )
A.加大实物储备,减小生产能力储备
B.强化政府统一储备,禁止企业自行储备
C.加强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建设
D.自然灾害发生后立即出台应急采购预案
题组二 自然灾害的防御和避防措施
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推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据此回答下题。
5.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是( )
A.在山区修建护坡、挡墙工程
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
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防灾减灾宣传和技能培训
读图,回答下题。
6.图中高速公路一侧坡面防护设施的主要功能是( )
A.挡风升温,防御寒潮
B.减缓坡度,防御地震
C.降低风速,防御台风
D.加固坡面,防止滑坡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下图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强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有( )
①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
②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
③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
④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泥石流避防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B.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
C.向泥石流来袭路径的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下游跑
D.成功躲避泥石流到达安全位置后要及时报告
2021年7月20日起,郑州由于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这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此完成下题。
9.当个人面对洪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
B.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下逃生
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D.落入洪水时抓住漂浮物,并伺机向高处逃生
近年来,户外运动在国内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参与户外运动的“驴友”遇险事故也时有发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曲线为等高线。据此回答下题。
10.此时如果有“驴友”位于甲地,突遇上游山洪来袭,最合理的自救避灾路线是( )
A.①路线 B.②路线
C.③路线 D.④路线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2.A 3.C 4.C 5.D 6.D 7.C 8.A
9.D 10.A 11.D 12.D 13.C
1.D “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作用是抵御来自西北的风沙东侵,并不能防治长江下游洪涝、保持青藏高原水土,也不能提高南方红壤肥力,D对,A、B、C错。
2.A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浙江是我国受台风影响严重的省份之一,沿海防护林体系能帮助温州减少台风的危害,A对;温州几乎不会受到风沙的侵袭,B错;沿海防护林体系不能帮助温州减少土壤贫瘠化,C错;沿海防护林体系与海水的反射关系不大,D错。
3.C 救灾物资的到达时间主要与交通、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受灾区的距离(救灾物资运输距离)直接相关,与救灾物资的种类、数量及生产关系不大,故C正确。
4.C 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择在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的地方较安全,①对;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救灾物资的运送,②对;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择在市政条件好的地方,后勤服务可以得到保障,③对;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应选择在远离易燃、易爆品的地方,不需要靠近火电、核电等能源基地,④错。故选C。
5.D 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外,应在空旷的地方进行躲避,远离建筑物;如果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应在狭小的具有独立支撑的空间中躲藏,如卫生间,不能乘坐电梯;如果在街上,应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
6.D 开辟梯田、减少植被、修建大型水库易诱发地质灾害,不利于滑坡的防范,排除A、B、C;滑坡底脚的支挡常作为十分有效的加固措施,因此在滑坡底脚修建抗滑挡墙有利于滑坡的防范,D正确。
7.C 出现滑坡征兆时,应立即撤离滑坡地带,而不是跑回室内紧闭门窗,A错;遇到滑坡时,应迅速朝与滑坡方向垂直的高处撤离,B错;无法逃离高速滑坡时,可以抱住大树等固定物体,C对;在滑坡停止后,有可能还会发生二次灾害,不能立即回家检查情况,D错。
8.A 植树造林利用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达到抗旱、防洪的目的,①对;修建水库通过水库对河流径流量进行调节,旱涝兼治,②对;疏浚河道利于防洪,打机井利于抗旱,③④错。故选A。
9.D 洪水中的救助要注意正确的救助方法和原则,如不会游泳应采取抛救生圈或救生衣、划船等方式救人,不能只考虑救人,而使两人落入洪水中,这样不但没有救到人,反而增加了救援人员的负担,D符合题意。
10.A 题干强调“工程措施”,修建防波堤属于工程措施,可以起到保护海岸、防御风暴潮的作用,A对;B、C、D分别为生物措施、灾害监测措施、非工程措施,可排除。
11.D 接到台风预警后,居民不应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室内居民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受到被强风吹破的玻璃带来的伤害;应加固建筑物,以增强抵抗狂风暴雨的能力。
12.D 题干强调居民应对寒潮的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发布寒潮预警、制定应急预案都是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A、B、C错误;为应对寒潮,居民应注意添衣保暖,减少外出,D正确。
13.C 生物防治主要指保护和利用生物天敌等,通过放养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C对;A、B、D分别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灾害监测措施,应排除。
能力提升练
1.C 2.A 3.A 4.C 5.D 6.D 7.C 8.B
9.D 10.B
1.C 根据材料可知,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指用于储备救灾物资的专门设施,储备的物资主要用于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灾民实施紧急救助,因为紧急,所以交通通达度要高,①对;图中显示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多分布在历史震级高、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说明历史地震灾害和人口密度会影响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②③对;救灾物资生产企业对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影响较小,④错。故选C。
2.A 注意审题,题干强调的是“区域覆盖”角度。据图可知,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救灾物资储备库为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而周边又没有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因此从区域覆盖角度看,其可升级为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以辐射周边地区,因此A正确。
3.A 据图可知,冬春救灾物资主要是棉大衣、毛毯和取暖器等,说明影响因素主要是气温,A对;没有涉及防雨物资,B错;题目没有显示人口数量和交通的相关信息,仅依据救灾物资的类型无法判断出人口和交通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
4.C 生产能力储备和实物储备都应加强,A错;不应该禁止企业自行储备,B错;灾害发生后应该立即启动预案,而不是出台预案,D错;应加强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建设,以满足各地区的避灾、防灾需求,C对。
5.D 在山区修建护坡、挡墙工程,打坝筑堤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都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防灾减灾宣传和技能培训是非工程性防御措施,D正确。
6.D 读图分析可知,该高速公路一侧坡度较陡,为了减小滑坡和落石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通过工程措施对坡面进行了加固,D正确。
7.C “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会破坏地表结构,从而加剧滑坡、泥石流的发生,②错;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不切实际,④错;“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和“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可以防御和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①③对。故选C。
8.B 连续降雨或暴雨时,沟谷地区集水快,易发生泥石流,不要在沟谷中逗留,更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应及时撤离沟谷。泥石流发生时,应向泥石流来袭路径的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下游跑。成功躲避泥石流到达安全位置后应及时报告。B选项符合题意。
9.D 当个人面对洪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尽力抓住水中漂浮物,并伺机向高处逃生,D对;在室内要紧闭门窗,但地下室地势低,容易被水淹没,不应躲在地下室,A错;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上安全的地方逃生,B错;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容易被洪水淹没,C错。
10.B “‘驴友’位于甲地,突遇上游山洪来袭”说明等高线图显示的是河谷,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山洪来袭的方向相同,①为上游方向,图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依据山洪避灾要向来袭路径两侧高处跑的原则,②路线符合题意。(共14张PPT)
1.灾害监测
(1)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
(2)灾害监测系统:进行灾前预警、灾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3)我国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地面监测、海洋海底观测和天—空—地观测。
2.灾害防御
(1)工程性防御措施
a.主要包括: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b.中国主要防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环北京治
沙工程等。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1 |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a.主要途径: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减灾管理、减灾教育。
b.中国减灾的决策服务与法规建设:成立国家减灾中心、颁布实施减灾法律法
规、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救灾准备
(1)主要包括: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2)救灾物资类型: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
(3)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
长沙、南宁、成都、西安。
2.灾中救援:灾害发生后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
3.灾后恢复
(1)概念: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
(2)目的: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
(3)对灾民的救助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1.地震灾害的避防
(1)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2)家庭预防
a.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
b.经常清理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3)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怎样做
a.室内遇地震
跑:在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应跑到室外空旷区;在单元楼里,不要跳楼。
避:蹲坐在较结实、能掩体的家具旁边;卫生间和厨房承重墙性能较好,容易形成
三角空间,是比较安全的地方,利于避震;不要躲在外墙窗下、电梯间。
护:用柔软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等捂住口鼻;迅速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3 |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b.公共场所遇地震
避:就地避震,切忌涌向出口,避免被踩伤、挤伤。
c.户外遇地震
跑:迅速向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
避: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山区居
民还应注意山崩、滚石、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4)被埋压在废墟下
a.短时间:保持呼吸畅通,稳定和扩大生存空间,设法脱离险境;保存体力,用石块敲
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b.长时间:尽量寻找食物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2.滑坡灾害的避防
(1)跑: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2)躲: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
(3)抱:抱住树木等稳固物体。
(4)护:利用衣物保护好头部。
3.泥石流灾害的避防
跑:泥石流发生时,要向泥石流来袭路径的两侧跑,绝对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
下游跑。
4.旱灾的避防
(1)种植抗旱作物。
(2)采用覆盖物,盖在地上,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台风的避防
(1)台风到达之前:检查房屋等建筑物,必要时加固。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a.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到海滩游泳和驾船出海。
b.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不能及时靠岸的,就应采取“停”“绕”“穿”
三种躲避方法。
(3)台风来袭
a.出门在外:尽快回到住处。
b.身居室内: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
c.强风过后不久,切勿放松警惕。
6.寒潮灾害的避防
(1)应对剧烈降温
a.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做好防寒措施。
b.个人注意保暖;老弱病人尽量不要外出。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2)台风来临时
(3)其他: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提防煤气中毒。
7.洪涝灾害的避防
(1)防洪准备
a.基础设施建设:以防灾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把房屋建在高处,修建防护堤,
疏通水道等。
b.自身准备:关注天气预报;注意自身技能的培训;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
(2)洪水中的自救
a.避:尽快撤到较高的地方。
b.抓: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避免身体下沉。
c.防:防虫蛇咬伤;防触电或被电线缠住。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2)应对大风: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b.抢救溺水人员:采用正确控水和人工呼吸等救助方法。
8.风暴潮的避防
(1)关注天气和海浪预报信息。
(2)低洼地区、海边的人员及时安全撤离。
(3)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
(4)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风暴潮的袭击时,及时联系岸上部门,将船只驶入避风港。
9.虫害防治
防治虫害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3)洪水中的互救
a.抢救落水人员:采用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等救人方法。
常见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地震
工程措施:进行抗震设计,建设抗震工程;修建应急避难场所。
2.滑坡、泥石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做好绿化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2)工程措施:修建滑坡体外截、排水沟;修筑支撑和阻滑工程,护坡固坡;改造岩
体,加固稳定变形岩体、土体;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等。
3.旱灾、洪涝灾害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涵养水源。
(2)工程措施:针对旱灾,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开挖机井;针对洪涝灾害,修建分
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开挖入海新河。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3)农业措施:选育耐旱、耐涝作物;推广农作物抗旱防涝栽培技术;在旱作区,
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加水分渗入。
4.台风、风暴潮
(1)生物措施:建设、恢复沿海防护林。
(2)工程措施:修建、加固沿海堤坝。
5.寒潮
农业措施:覆盖地膜,加盖保温材料;布设烟堆,安装鼓风机;提早浇水,减慢降温;
早施有机肥,增强作物抗寒能力;树木涂白,防冻。
6.沙尘暴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2)工程措施:建设固沙工程(如草方格沙障)。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7.蝗虫灾害
(1)生物措施:保护和利用生物天敌;植树造林。
(2)工程措施:建设抗旱工程。
(3)农业措施:将荒滩、荒坑改造成池塘等;清除田间杂草。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典例 孟加拉国“漂浮菜园”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漂浮菜园”
是将各种作物种植在漂浮于水面的有机植床之上的农业生产方式。雨季时,农民
把水葫芦、稻秆等杂物收集起来,置于水中,使其与浮萍等混合形成有机植床,瓜
果蔬菜栽种其中;雨季过后,土地露出,又将“漂浮菜园”打碎,在地面上种植农作
物。该种农业生产方式可有效应对的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洪涝 C.旱灾 D.霜冻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B
信息提取 ①“漂浮菜园”是将各种作物种植在漂浮于水面的有机植床之上的
农业生产方式;②雨季时,农民把水葫芦、稻秆等杂物收集起来,置于水中,使其与
浮萍等混合形成有机植床,瓜果蔬菜栽种其中。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解析 该种农业生产方式是雨季时,把水葫芦、稻秆等杂物收集起来,置于水中,
使其与浮萍等混合形成有机植床,瓜果蔬菜栽种其中,即可在雨季种植蔬菜水果,
所以可以有效应对洪涝,B正确;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造
成,该种农业生产方式无法应对台风灾害,A错误;“漂浮菜园”主要是指雨季时
种植农作物的方式,故应对的自然灾害并非旱灾,C错误;孟加拉国地处热带,基本
不会遭遇霜冻,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