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8 10: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综合知识
班级开展“读四季华章 赏汉语雅韵”主题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整体感知 把握情感
1.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指在文学或音乐作品中表达的基本情感态度和总的感彩,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等。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老舍《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是 ( )
A.恬淡 B.闲适 C.热烈 D.温和
任务二:朗读美文,感受情韵
2.请仿照示例,选择下面的任意一句话进行朗读设计(可以从语速、重音、停连等方面来考虑),并适当解释设计的理由。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②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刘湛秋《雨的四季》)
【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朗读设计及理由:语速稍慢,要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特别”和“小摇篮”重读,“好像”后面可稍作停顿。因为济南环山,这些山好像是一个摇篮,写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安抚和照顾,读来倍感温暖和亲切。
我选择第 句,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 。
任务三:借鉴手法,书写佳作
3.你喜欢哪个季节的雨?请你借鉴本单元课文运用的一种或两种写作技巧,写出你心中的雨景。(50字左右)
4.在“春潮颂”文学沙龙中,作为主持人的小豫为大家出了这样几道题目,请你一同完成。
(1)在“春之诗词”环节,小豫出示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2)在“春之展望”环节,小豫准备了下面的词语。请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5.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释“雨”义】刘明同学找到了以下有关“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2)【品“雨”韵】陶兰同学准备为主题为“秋诵”的手抄报插入两句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D.离披衰柳已无蝉,黄叶闭门风雨天。
(3)【抒“雨”情】仔细观察下面的“小雨滴微公益”图标,描述图标的构图要素并写出其寓意。
小雨滴微公益
6.某中学开展“秉承诗书传家,传承优良家风”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在写“耕读传家”时,小卉同学对使用哪种字体很是犹豫,请你帮他选择并简述理由。
(楷书) (隶书) (行书)
(2)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只填字母)
从 中,我明白了“家”满载着爱和期望;从 中,我明白了“家”是一份真诚和信任;从 中,我明白了“家”是绵绵的思念和温暖的避风湾;从 中,我明白了“家”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与担当。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诸葛亮《诫子书》
C.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D.曾子杀猪
(3)活动结束后,小卉写了一段感言,请你修改。
【甲】对个人而言,家风是我们从哪儿来的根、到哪儿去的魂,对社会而言,家风是一种情怀、一种积淀、一种信仰。【乙】家风不仅蕴含着社会的道德乘性、民族的文化根源,更承载着家庭的精神根脉。中国历史上众多的优良家风,从不同层面诠释着诗书传家、崇仁尚德、艰苦朴素、清廉守法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丙】历代优良家风的涓涓细流,汇成了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汪洋大海,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①【甲】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②【乙】句有语病,应改为:
③【丙】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二、名句名篇默写
7.小明想在“真情表白”中引用一些古诗名句,请你帮他补写。
母亲的胸怀如大海般宽广,正如曹操在《观沧海》所说,“① ,②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它能够包容儿女的一切。母爱是儿女生活的力量,在“③ ,④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旅途奔波中,有母爱陪伴,游子不再孤单。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⑤ ,⑥ ”表达思乡之情,其中一定有对母亲绵长的思念。李白用“⑦ ,⑧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朋友的牵挂,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只会更强烈,更持久。
三、诗歌鉴赏
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诗人用“丛生”描写树木,用“涌起”描写洪波。分别说说“丛”和“涌”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赵盾救灵辄
初,宣子(赵盾)田①于首山,舍于翳桑②。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使尽之,而为之箪③食与肉,置诸橐④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⑤,倒戟以御公徒⑥,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注】①田:通“畋”(tián),打猎的意愿。②翳(yì)桑:地名,桑树的荫翳之处。③箪:古代盛饭食的圆形竹器,可解释为“筐”。④橐(tuó):口袋。⑤与为公介: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⑥御公徒:抵御晋灵公的手下。
10.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听闻友人贬谪,作诗赠别,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也抒发自己的不平。
B.首句写初春的景象,“杨花”给人飘零之感,与子规结合,营造伤感悲凉的气氛。
C.次句“过五溪”点明五溪是偏远之地,表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最后两句诗,诗人想象奇特,将明月人格化。第四句浓缩了诗人对朋友的安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 意与日去 B.舍于翳桑 其人舍然大喜
C.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 D.相委而去 博学而笃志
12.下列对乙、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乙文开头交代故事起因,“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友人不守信用。
B.乙文多用动作描写表现元方有理有据、沉稳大方、明事理的方正品行。
C.丙文赵盾救助饥饿的灵辄,在危难关头,灵辄调转矛头帮助赵盾脱险。
D.丙文按照事件发展顺序,依次写救助灵辄、灵辄留下食物、灵辄报恩。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而为之箪食与肉。
1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根据甲、乙、丙文内容,补全表格。
篇目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交友之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挚友遭贬,慰藉友人 关心朋友,患难与共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元方 ① ②
《赵盾救灵辄》 灵辄 ③ ④
15.同气相求,广寻良友。请你仿照李白的交友宣言,为陈元方或灵辄拟一则交友宣言。要求:任选一人,体现他们的交友之道,每则20字以内。
[示例]李白:诗歌传情,挚友遭贬,慰藉友人,患难与共。(句式不限)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④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⑤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节选自《春》)
16.选文④⑤⑥段依次突出了春天(1) 、(2) 、(3) 的特点。(各用一个字填空)
17.第①段加点词“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1) ,这是(2) 的用法。
18.第②段的画线句采用了(1) 和(2) 的修辞手法,句中的“斜”和“笼”字用得好,需要重读,因为(3) 。
19.以上语段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春天的动人画面,请给①②③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1) (2) (3)
六、作文
20.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彩,可是一旦被写进文学作品,有时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此即古人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春》一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美景无不表现出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你借鉴《春》一文,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不少于2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C 2. 示例:① 重读、连读“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桃树、杏树、梨树当成儿童来写,你争我抢,纷纷开花。你开得花多,我比你开得还多,富有童趣。重读“满”“赶趟儿”,这两个词更让我们看到了花挤满枝头的情状,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意盎然。
②重读“怒放”“鼓”“争先恐后”,“怒放”表现了花朵绽放时饱满的姿态;树叶“鼓着”浆汁,好像绿色满得快要溢出来; “争先恐后”运用拟人修辞表现杂草成长的急切。这些词语重读,突出夏雨热烈、粗犷的特点。 3.符合要求即可
4.(1)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5.(1)(示例)雨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2)D
(3)图标主体部分是由站在地球上的两个人手拉手组成的一颗爱心,爱心中间是一滴正在下落的雨滴。图标下部写有“小雨滴微公益”及其英文。这幅图的寓意是:在公益的海洋里,每一滴雨都是一份力量,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少成多,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个人的爱心汇聚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6.(1)示例一:我选楷书,因为楷书字形工整,笔画方正,与传统家风要求为人方正一致。
示例二:我选隶书,因为隶书方劲古朴,沉稳庄重,与“耕读传家”应有的沉稳庄重的特点一致。
示例三:我选行书,因为行书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与“耕读传家”培养出思想活跃,为社会所用的人的宗旨一致。
(2) B D A C
(3) “魂”后面的逗号(“,”) 分号(“;”) 家风不仅承载着家庭的精神根脉,更蕴含着社会的道德秉性、民族的文化根源。(意思对即可) 培养 滋养
7.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8.示例:“丛”的意思是聚集,突出了树木繁盛茂密、生机勃勃的特点;“涌”的意思是向上冒,突出了海涛汹涌澎湃、气势宏大的特点,突显树木聚集的样貌、海水向上翻腾的状态,寄托了诗人面对壮阔天地时的惊叹与豪情,映射出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和豪迈胸襟。 9.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或: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和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0.B 11.C 12.B 13.(1)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2)然后为他准备了一竹筐饭和肉。 14. 友人失期,元方斥友 诚信守礼,据理抗辩 赵盾施食,灵辄报恩 知恩图报、正直忠诚 15.示例一:陈元方,言辞明理,友人失期,据理反驳,诚信守礼
示例二:灵辄,恩人遇险,舍命相救,知恩图报
16. 新 美 力 17. 尽情地表现 贬词褒用 18. 比喻 排比 表示了雨的动作,生动表现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19.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20.例文:
天气新晴,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着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了一层金沙。天空中每一朵云彩都被染上了颜色,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绚烂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中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