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洋流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洋流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0:20:06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洋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洋流的形成
  一艘货船7月从日本横滨出发,沿下图中的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乙、丙海区洋流按成因分类正确的是(  )
A.风海流、密度流、上升补偿流
B.上升补偿流、密度流、风海流
C.密度流、风海流、上升补偿流
D.风海流、上升补偿流、密度流
2.轮船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该海峡两侧的海水流动情况为(  )
A.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B.底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表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C.表层和底层海水都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D.底层和表层海水都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我国东部海域洋流系统较为复杂,下图为其中典型洋流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黄海沿岸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有(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与台湾暖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有(  )
①海陆轮廓   ②地转偏向力
③日月引潮力   ④盛行西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组二  全球洋流模式
  (教材习题改编)读洋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5.该实验中,茶叶的运动轨迹模拟的洋流分布规律是(  )
A.   B.
C.   D.
6.为了与现实洋流性质相符,吹风机甲、乙的操作应(  )
A.都开暖风
B.都开冷风
C.甲开暖风,乙开冷风
D.甲开冷风,乙开暖风
题组三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集装箱船是高速航行船舶,合理利用洋流,可以降低油料消耗。下图是跨太平洋集装箱船的航行线和主航道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航道与其利用洋流对应正确的是(  )
A.主航道1—日本暖流
B.主航道2—加那利寒流
C.主航道3—北太平洋暖流
D.主航道4—阿拉斯加暖流
8.与航道3、4相比,航道1、2最大的优势是(  )
A.顺风顺水   B.海上风浪小
C.航行距离短   D.运输需求大
  自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1912年4月,某轮船在距离纽芬兰岛约150千米处不幸误撞冰筏。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区洋流分布。完成下面两题。
9.最可能带来冰筏的洋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冰筏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融化会使该海域(  )
A.海水污染加剧   
B.表层海水饵料增加
C.海平面下降   
D.海水盐度增加
  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西面为红海,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且索马里沿海有渔场存在。读印度洋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1.与红海相比,索马里沿岸夏季气温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红海海面比索马里沿岸窄
B.索马里沿岸夏季有寒流
C.索马里沿岸多阴雨天气
D.红海沿岸盛行低纬来的风
12.索马里渔场核心地区捕鱼量较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洋流及其分布
  下图示意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分布,箭头代表洋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南极考察船都要驶过咆哮西风带。该带经过(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西风带影响下的洋流(  )
①是一支寒流
②属于风海流
③海水自西向东流动
④与北半球同纬度洋流性质相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巴斯海峡海水流动受风力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水的水龄(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巴斯海峡东南部(图中方框范围)海水水龄受海水运动影响较大,对水质和海洋生物造成一定影响。下图为巴斯海峡洋流季节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造成甲、乙洋流流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密度
③地转偏向力   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方框内表层海水受(  )
A.冬季表层海水流动影响,水龄小,溶解氧充足
B.冬季深层海水上涌影响,水龄大,营养盐较丰富
C.夏季表层海水流动影响,水龄小,水质相对较好
D.夏季深层海水上涌影响,水龄大,营养盐较丰富
题组二  洋流的影响
  南极冰川运动给其附近海域带来了生命的繁荣,如南极周围的磷虾、企鹅、海豹等,其中磷虾与其相关性最大。下图是南极冰川外围洋流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甲、乙两种洋流对磷虾生长的重要影响在于(  )
A.甲—提供氧气    乙—提供营养物质
B.甲—提供淡水    乙—提供氧气
C.甲—提供营养物质  乙—提供氧气
D.甲—提供冷水    乙—提供浮游生物
6.若全球变暖,则南极磷虾将(  )
A.爆发增长   B.迅速灭绝
C.向南集中   D.分布更广
  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下图中甲海域是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主要的海洋通道之一,大西洋水流和极地水流在该海域相遇,形成海洋锋。研究表明,该海域海洋锋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北冰洋的海冰生消情况,在9月份海洋锋最为显著。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下列关于海洋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锋附近会形成剧烈的天气变化
B.海洋锋可以在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形成
C.形成海洋锋的水体水量均较大且稳定
D.海洋锋的形成有利于石油污染的消除
8.推测甲海域海洋锋在9月份最显著的原因是(  )
A.西风势力强   B.降水量较大
C.极冰融化量大   D.海水蒸发量大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白鲸主要集中分布于环北冰洋地区,是北极地区人类社会的重要商品,为当地原住民提供了食物、燃油、皮革等物资。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具有季节迁徙性,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圣劳伦斯湾表层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成为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条重要水道。下图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
(1)指出白鲸夏季沿陆地边缘南下的有利条件。(6分)
(2)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通往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但也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推测该海域事故高发的原因。(8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甲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风海流;乙海区位于索马里海域,夏季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冷海水上涌,形成索马里沿岸寒流,为上升补偿流;丙海区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两侧海区海水密度不同,形成密度流。故选D。
2.A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地中海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蒸发旺盛而补充水源相对较少,海水盐度高,密度相应较大;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则相对比较低,海面比地中海海面高,这使得大西洋的海水在表层流向地中海,地中海的高密度(相对而言)海水在底层流向大西洋。故选A。
3.D 结合图例可知,黄海沿岸流(YSCC)大致自北向南流,冬季该海域受西北季风影响,会增强黄海沿岸流的势力。
4.A 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过程中,受到欧亚大陆阻挡,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北转向,形成台湾暖流。故与台湾暖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海陆轮廓和地转偏向力。
5.C 结合图中纬度可知,两个吹风机之间的区域模拟的是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域,在两吹风机吹动的作用下,水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中60°N附近区域模拟的是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在吹风机乙的吹动下,水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与C选项相符。
6.A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北半球的洋流模式,则吹风机甲造成的水流对应北赤道暖流,吹风机乙造成的水流对应西风漂流,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故吹风机甲、乙都应该开暖风。
7.C 日本暖流主要分布在日本东海岸附近,与图示的主航道1分布海域不符合;加那利寒流分布在非洲沿岸,与图示的主航道2分布海域不符合;主航道3与北太平洋暖流分布海域大致相吻合;阿拉斯加暖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与图示的主航道4分布海域不符合。
8.C 图中航道都可以双向航行,而洋流流向相对稳定,故任何航道都不会总是顺风顺水;航道1、2会受到极地东风影响,航道3会受到盛行西风影响,航道4会受到东北信风影响,都有风浪;图示航道1、2长度相对于航道3、4所跨经度少,且位于较高纬度海区,接近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因此航行距离较短;没有信息能说明航道1、2的运输需求大,且相对而言主航道3附近线路密度更大。
9.D 由图可知,①②③均为暖流,④为拉布拉多寒流,由较高纬度海域流向较低纬度海域,④带来冰筏的可能性最大。
知识拓展 冰山
  冰山是指从冰川或极地冰盖靠海一端破裂落入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通常多见于南大洋(包围南极大陆的海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西北部。
10.B 冰山为淡水冰,其融化不会污染海水;其融化导致表层海水降温,海水上下对流加剧,底部营养盐类物质上泛,饵料增加;冰山从极地地区漂到纽芬兰岛附近海域融化,当地的海平面不会下降;冰山融化可增加淡水,海水盐度应降低。
11.B 索马里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表层海水被吹走,底部冷海水上泛,形成索马里沿岸寒流,导致气温较低。
12.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夏季索马里沿岸盛行上升流,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海洋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丰富,鱼类数量多,此时捕鱼量较大。
能力提升练
1.A 西风漂流是受西风吹拂形成的,西风漂流的位置即为西风带控制的区域,即咆哮西风带的位置。①地洋流自西向东流,且顺箭头方向可绕南极洲一周,应为南半球西风漂流,故咆哮西风带经过①地附近。
2.A 该西风带影响下的洋流应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其是一支寒流,而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二者性质不同,①对、④错;西风漂流属于风海流,海水自西向东流动,②③对。故选A。
知识拓展 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的原因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环绕终年酷寒的南极大陆流动,受南极大陆影响,海水水温较低;从南极大陆产生大量漂浮的冰山,这些冰山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来自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使高纬度的海水北流,加剧了海水的降温;西风漂流分布在南纬40°~60°的海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年太阳辐射总量少,再加上此处受极锋影响,阴雨天气较多,削弱了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使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总量进一步减少,导致水温低。
3.B 该海域面积较小,海水温度和密度相差不大,①②错误;③④的推理过程如下:
4.D 结合材料可知,水龄指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则海水流动性越差,水龄越大。方框范围为巴斯海峡东南部海域,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形成乙洋流,但方框内表层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更新慢,冬季水龄大;乙洋流为风海流,未导致形成深层海水上涌;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风,巴斯海峡东南部受离岸风影响,导致深层海水上涌,故夏季方框内表层海水受深层海水影响,水龄大,营养盐较丰富。
5.A 读图可知,甲洋流由海平面向下运动,与大气接触,可以溶解氧气;乙洋流为底部海水上泛,可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6.C 若全球变暖,南极冰架会继续断裂,较高纬度海区冰山会完全融化,于是冰山分布的位置会整体向南移动,冰川运动也会向南集中,故受其影响,南极磷虾也将向南集中。
小题快做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
  本题中的自变量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个缓慢的过程,故南极磷虾的变化也应是个渐变的过程,据此可以排除A、B。
7.B 根据材料“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可知,海洋锋是海洋中的现象,会在海面形成海雾,但对大气影响有限,其附近不可能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不同纬度地区水体的温度、盐度均有所差异,利于形成海洋锋;形成海洋锋的水体水量可大可小;海洋锋是不同水体的狭窄过渡带,水体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静止,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8.C 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北冰洋,由于9月是北极地区的暖季,积温导致的冰雪融化总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海冰面积最小),大量冷而淡的水从北冰洋经丹麦海峡南流,东格陵兰寒流势力达到最强,减弱了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使海洋锋较为稳定,此时可观察到较强大且连续的海洋锋面;9月西风势力弱;与降水量、蒸发量关系不大。
知识拓展 海洋锋
  海洋锋是不同水体的分界带,存在于海洋的表层、中层和近底层。海洋锋的强弱与季节有关,如河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可引起海洋锋的强弱变化,风海流因风力强弱也可引起海洋锋的强弱变化,此外其强度也与纬度有关。海洋锋附近因温度、盐度差异,会形成限制鱼类活动的水障,搅动海水使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因而渔业资源丰富。
9.答案 (1)陆地边缘有寒流流经,可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白鲸可顺洋流南下,提高游动的速度(节省体力);圣劳伦斯河注入圣劳伦斯湾(河流入海口鱼类丰富),陆地边缘食物较充足。
(2)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常年多大雾天气,海域能见度低;初冬结冰和春季解冻时,该海域多浮冰(高纬度寒流携带浮冰南下,海上航行风险大);该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阴雨天气;海湾的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不利于海上航行。
解析 (1)依据材料“白鲸主要集中分布于环北冰洋地区”可知,白鲸属于冷水生物,适宜在温度较低的水域生存。
(2)圣劳伦斯湾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原因可以从海水水文条件、天气状况、海底暗礁、浮冰等方面加以阐述、解释。
7(共14张PPT)
第二节 洋流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1 洋流的形成
1.洋流: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形象地讲,洋流是
海洋中以水平流动为主的“河流”。
2.洋流的成因
(1)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
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2)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其
中密度大的海区海水自底层流向密度小的海区,密度小的海区海水自表层流向密度大的海区。
(3)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
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它可以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知识点 1
(4)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突出,迫使洋流的流向发生改变。
3.洋流的性质
  由高水温海区流向低水温海区的洋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4.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
知识点2 全球洋流模式
1.热带和副热带海区
  在赤道两侧,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驱动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
赤道暖流。它们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
较高纬度流去,至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其中一
部分折向低纬度,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这样就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该环
流在北半球做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做逆时针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海区
  在北半球,由于北冰洋大部分被陆地包围,向较低纬度流动的寒流,只能沿着较大海峡西侧海岸与太平洋、大西洋海水沟通。它们到达北纬40°附近与副热带环流中的洋流相遇后,一同参与到西风漂流的运动中。因而,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副极地环流。
知识点 2
  南半球因三大洋彼此相连,风力强劲,所以西风漂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南纬30°一直扩
展到南纬60°左右。故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未能形成大洋环流。
3.北印度洋海区
  在冬、夏季风的作用下,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形成季风漂流。
(1)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洋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
时针方向流动(见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风,索马里洋流向东北流动,因其源自赤道以南的温暖海域,故其水温高,为暖
流。此时北印度洋的环流系统由季风环流、方向向北的索马里洋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
时针方向流动(见图乙)。

知识拓展 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涌,形成索
马里沿岸寒流(上升流),此上升流规模较小,为小尺度洋流,应将其与向东北方向流动的索马
里洋流(暖流、大尺度洋流)区分开。
知识点3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影响气候 调节地球表面的热量和水分。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影响渔场 寒暖流交汇海区或者冷海水上涌海区,由于海水将下层(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
料,往往形成大型渔场
影响航海 顺流节省时间和费用;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洋流带来极地地区冰山,威胁海上航行安全
影响海洋污染 洋流使得海洋污染物随之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关键能力 定点破
知识点1 洋流的判断方法
1.利用经纬度判断
(1)根据纬度判断
  赤道附近海区的洋流为赤道暖流,受信风的影响自东向西流,南半球为南赤道暖流,北半球
为北赤道暖流。在中纬度西风控制区,洋流自西向东流,且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定点 1
(2)根据经度判断
  根据经度可确定大致海域,根据洋流的大致流向可确定洋流的性质。一般由较高纬度流
向较低纬度的为寒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为暖流,再结合纬度位置即可综合确定洋流
的名称。如下图中的洋流,分别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洋流,主要有以下四步:

(1)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
球。如上图中,甲图示意北半球,乙图示意南半球。
(2)判断洋流流向
  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流向。若等温线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
(3)判断寒流、暖流
  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的洋流为暖流,如甲图中洋流;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
度高的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如乙图中洋流。
(4)判断洋流名称
  若下图为大西洋局部海域年等温线分布图,则洋流a名称的推理过程为:等温线凸向低值区
→流向较高纬度的暖流,水温较高→中低纬度海区,水温由北向南降低→南半球,大西洋→巴西
暖流。
知识点2 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怎样的关系
1.渔场的形成与洋流的关系
  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涌利于形成渔场。
(1)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上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
殖,从而吸引大批鱼群到来。
(2)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常有随寒暖流而来的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在此滞留。
(3)寒暖流交汇,常形成“水障”,阻碍鱼类的游动,从而使得鱼类在交汇处聚集。冷海水上涌
会将深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吸引鱼类。
①盛行离岸风的海域,表层海水被吹走,底部海水上泛补充,易形成渔场。
②两极地区,随着冰山融化,表层海水变冷,密度变大;表层海水下沉,将底部海水推挤到表层,也可以增加渔业产量。
定点 2
知识拓展 世界大渔场的形成原因
2.典例
(1)寒暖流交汇处的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分别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
(2)冷海水上涌处的渔场:秘鲁渔场。专题强化练9 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的判读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则洋流可能为(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西风漂流
C.本格拉寒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2.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可能为(  )
A.阿拉斯加暖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夏季的季风洋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序号表示暖流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形成了世界性大渔场
B.乙处污染物主要向东扩散
C.丙处轮船向南航行速度快
D.丁处沿岸形成热带荒漠带
  下面两图分别为太平洋不同海域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关于图示洋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洋流增温增湿   B.乙洋流是暖流
C.丙洋流增温增湿   D.丁洋流是暖流
6.关于①②两处附近地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广布
B.②处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C.①处的渔场可能是北海道渔场
D.②处的渔场是北海渔场
  下图示意南半球主要洋流分布,南半球大洋环流较北半球简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南半球大洋环流较北半球简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盛行风向
C.陆地轮廓   D.板块运动方向
8.与甲环流密切相关的是(  )
A.秘鲁渔场的形成
B.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多
C.安哥拉气候凉爽
D.巴西的夏半年海雾多发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C 纬度为30°,属于中低纬度海区,故甲洋流应属于中低纬环流圈的一部分,又因为甲洋流自南向北流,可进一步推知该地环流圈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圈,甲为该环流圈东侧的寒流,结合选项可知只有本格拉寒流符合题意。
2.A 推导过程如下:
材料及题干信息 推导结论
甲洋流为暖流,且自南向北流动 甲洋流位于北半球
甲洋流位于大洋东岸 甲洋流属于中高纬度环流圈或者北印度洋冬季环流圈
判断过程如下:
阿拉斯加暖流为北太平洋中高纬度环流圈的东支暖流 A符合题意
墨西哥湾暖流为北大西洋中低纬度环流圈的西支暖流 B不符合题意
夏季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洋流自北向南流 C不符合题意
东澳大利亚暖流位于南半球 D不符合题意
3.C 图中①④⑥洋流自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4.B 在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流处会形成大的渔场,甲为寒暖流分离处,不能形成大渔场;乙处洋流向东流动,污染物会随之向东扩散;丙处轮船向南航行,为逆洋流行进,速度会减慢;丁处沿岸有暖流流经,温度和湿度会增加,不易形成热带荒漠带。
5.B 右图中洋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大洋东岸,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区域洋流交汇处应该位于赤道附近,那么丙、丁两洋流都从较高纬度流向赤道,都属于寒流,故排除C、D;左图中洋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而且两洋流交汇,应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海区,故甲洋流是寒流、降温减湿,乙洋流是暖流,B正确、A错误。
名师点睛 世界洋流分布图中的洋流交汇处
  世界洋流分布图中的洋流交汇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的寒暖流交汇处,如下图A处;另外一种是赤道地区大陆西岸的南北半球寒流交汇处,如下图B处。
6.C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处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A错误;②处位于赤道附近,沿岸热带雨林广布,B错误;①处可能位于太平洋西岸、欧亚大陆东岸,寒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C正确;由于②处位于赤道附近,结合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可知,该地没有世界性大渔场,D错误。
7.A 读图可知,南半球中高纬度未能形成类似于中低纬度的环流圈,而是简单分布着绕全球一周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图中围绕南极洲旋转的环流),这主要是南半球陆地面积小,对洋流流向阻碍小所致;南北半球的盛行风向差异不大;陆地轮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洋流流向,但不是导致南半球大洋环流较北半球简单的主要因素;板块运动方向不会影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8.C 甲环流位于南美洲和非洲之间,处于大西洋海域,其东侧是非洲西海岸的本格拉寒流,西侧是巴西暖流,北侧是南赤道暖流,南侧是西风漂流。秘鲁渔场位于南太平洋,与甲环流无关;澳大利亚东海岸朝向南太平洋,其降水多少与甲环流无关;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气候凉爽;巴西沿岸为暖流,暖流流经区水汽蒸发多,在冬季遇到冷空气容易产生海雾,但其夏半年的海雾与巴西暖流无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