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训练:《伶官传序》(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训练:《伶官传序》(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6 21: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
新提升·跟踪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负而前驱 负:背着
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B.吾遗恨也 恨:悔恨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C.告以成功 告:告发
泣下沾襟 泣:眼泪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给人安排工作
【解析】 B.恨:遗憾;原:推其根本。C.告:禀告。D.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解析】 B项,给;A、C、D三项,均为介词,和,同。
【答案】 B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
B.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抑制
C.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
D.举天下之豪杰 举:所有的
【解析】 抑:或者。
【答案】 B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①介词,被;②介词,在。B.都为语气疑问副词,表反问,难道。C.①介词,到,②介词,从。D.①助词,的,②代词,他。
【答案】 B
5.下列各句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
C.(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以(之)成功
D.至于(诸将)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解析】 C.而告(之)以成功。
【答案】 C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作者认为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把父亲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解析】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认为兴衰与天命有关系。
【答案】 B
7.翻译文中句子。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吗?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数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解析】 这句话是指医生为了得到病人的信任,要用装神弄鬼的方式来装扮自己的容貌与言行。所以“容”是“仪容”的意思。
【答案】 B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解析】 要准确断句,一是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理解这段无标点语句的意思,即“无论是富贵人家的还是贫穷人家的(病人),(他)都不会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医的人,无一没有效果,(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给病人说明白,唯有被用过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离开,不再去关照他。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术才一点也不能占有他医治病人的功劳了”。二是分析徐先生对三种人的态度,一是富人,二是穷人,三是相信巫术的人。再加上对句式的分析,如“信而治”与“其不治”的对举,也可用虚词的提示断句如“之”“乃”等。
【答案】 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om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解析】 原文是“终不一语加咎巫”,意思是始终无一可责备巫师的话,因此,A项说“巫医把人治死也很少受谴责”是不符合文意的。
【答案】 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言语句不是特殊句式,重点是对文言词语的正确理解。(1)“殚”与“竭”对举,都理解为“尽”;“卒”是“最终”的意思;“且”是“将要”的意思,“交”即“交互”,也就是“互相”的意思,“是”是代词“这”。(2)“方”根据人物身份可知为“药方”,“言”也可根据下文他撰写医术来理解应该指的是“医术见解”;“师”活用为动词“拜师”,“必得”指徐先生想求的药方和医术观点。
【答案】 (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参考译文】
楚地的习俗只信巫术不信医术,自上古夏、商、周三个朝代以来就是这样,现而今更是如此。凡是生病的人,不管病的时间长还是短,也不管病得轻还是重,只要吃了药不见效,就立即把药拿开不用。到了巫师那里,来来去去十几次也不后悔,并且自己主动承担病痛的责任,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无一句责备巫师的话。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不良后果总是归于医生。无论有效无效,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所获总是远不如巫师。因此,医生也渐渐受利益驱使,希望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法来取信于病人,这种现象,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有人不受迷惑。以至于在沅江、湘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并非自己祖先的鬼神牟取利益的事,主事人虽然受到重刑严处也毫无不满和责备情绪,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解除。医术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高明医术的医生也无用武之地,就是有意成就医生的名声,但学医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的懈怠,因此,有病人花费时间,到多个郡去寻找一位好点的医生都找不到。哎呀!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为什么巫术之祸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人本该享受天年,但没有医生是不可能的,这真是不幸得很呀!
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他家是郡里的大姓。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他谢绝了做官而归乡里做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或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历了数十年后,徐先生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著有《易简归一》一套书数十卷。他在书中明辨疑感的问题,补足欠缺的内容,或广博或简约,清楚地分析观察,通晓细微的事物,事事融于心,敏于行,人们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他主要是通过号脉来为病人诊断,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无论是富贵人家的还是贫穷人家的(病人),(他)都不会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医的人,无一没有效果,(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给病人说明白,唯有被用过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离开,不再去关照他。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术才一点也不能占有他医治病人的功劳了。我行走数千里之路去寻找徐先生这样的人,但也无人能赶得上他,偶然遇上一个,也只专攻医术,只有一技之长而已,没有医术医德兼备的人。我来到旴江,认识了汤伯高,他通晓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邃,谦逊自矜,与徐先生非常相似。我正对巫术的泛滥而忧心,担忧医术之道不被人们接受,白白地看着百姓的生命夭折却无法得到救治,因而喜爱汤伯高对医学的钻研与徐先生类似,并且带病人去让他医治很有效果,因此就在这篇文章里书写巫医盛行带来的祸患,以及徐先生的事迹来赠送给他。哎哟,如果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而我们乡里的人都相信他们,那么,巫术还能长久地这样盛行吗?
汤伯高名尧,自取名号为常静处士。徐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一个姓郭的人,号南寄,也是很有名的医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