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新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新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8 10: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新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2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雨”的魅力,小滨在PPT上展示了下面的文字,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bāo)轻轻地在风中______,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有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______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yīn)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lèng)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______,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______,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zī)容。
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苞(bāo) B.茵(yīn) C.棱(lèng) D.姿(zī)
2.文中加点词语是名词的一项是( )
A.萌发 B.丝帘 C.复苏 D.驱走
3.在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摆动 柔和 翻动 畅快 B.摆动 柔软 翻动 畅快
C.翻动 柔和 摆动 爽快 D.翻动 柔软 摆动 爽快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二、综合性学习
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从视觉角度)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
(2)【精彩荐春】在“颂春诗朗诵”活动中,策划组征集到以下诗句,准备写在活动的现场渲染气氛。请在下面备选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项推荐给策划组,并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写出推荐理由。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选择( ),理由: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6.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我的发现: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 ;美在其 , 。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裹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
三、名句名篇默写
7.古诗文可以和文字、歌曲、图片、生活等联结,从而帮助我们加深记忆和理解。
①以文解诗 杨花已经落尽,子规不停地啼叫,听说你仕途很不得意,要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上段文字对应诗句: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以歌解诗 小语同学听到“夕阳西下;萧索秋风说话,思念的人在寂寞里挣扎……”的歌声时,想到了“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以用解诗 小金同学暑假跟随父母登上碣石山,看到山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象,不禁脱口而出:“ , 。” (曹操《观沧海》)
四、诗歌鉴赏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诗人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到北固山的?
9.首联的“客路”“行舟”,与尾联的“乡书”“① ”遥相呼应,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思。颔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如通过和风吹来,一叶白帆笔直悬挂这一小景把 ② 的壮阔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刘义庆《咏雪》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人不堪其忧
1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公大笑乐”和“回也不改其乐”两句中,谢太傅,颜回的“乐”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写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但表达意图不同。请你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谢道韫的咏雪之语和《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在写景上各有妙处,请你具体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⑤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⑦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5.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选文第④段描写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分别主要从 、 、 等感官角度,描写了春风温暖和煦、湿润的特点。
16.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偷偷”“钻”运用得很精彩,请问好在哪里
17.选文第③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词语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18.“娃娃”“姑娘”“青年”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连用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
七、作文
19.作文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这是自然规律。冬天,无论你是否喜欢,它都会如约而至。作家原驰在女儿成人之际写给她一封信,最后一句是:“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请以《跑过冬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新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2》参考答案
1.C 2.B 3.A 4.应将“只有”改为“只要”。
5. (1)从听觉角度 从嗅觉角度 (2)D 因为这句诗运用对偶的形式与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另外诗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衬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3)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6. (1)示例:走访汉江两岸居民水 (2)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3)示例:连绵起伏 水 碧波荡漾 (4)示例: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7.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8.王湾在冬末春初(如写冬或春亦可)。 9. 归雁 江面
10. 相比 能忍受 11.(1)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家中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2)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陷入(或感到)疑惑。 12.谢太傅的乐是对孩子们聪明才智的欣慰(或对家庭和睦温馨、其乐融融、风致儒雅氛围的享受);颜回的乐体现在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着的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安贫乐道)。 13.孔子看着眼前河水流逝,引发生命短暂的感叹,他以此告诫人们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王湾描写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透出新春的景象,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哲理),为下文写由此触发的思乡之情(抒情)做铺垫。 14.(1)谢道韫的“咏雪之语”妙在比喻贴切,将雪花比作柳絮,符合白雪纷纷的情景,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还使人产生春风拂柳的联想(以春景喻冬景,想象奇特,意蕴丰富。)
(2)《次北固山下》第二联①(以小见大)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写出江面恢弘阔大、风平浪静的行船景象。
②妙在精妙的炼字:“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风的和顺;这两句写出江面恢弘阔大、风平浪静的行船景象。③妙在精整的对仗(对偶):“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情绪饱满,象征着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15. 触觉 嗅觉 听觉 16.“偷偷”是悄悄、不让人知道的意思,“钻”是用力向上顶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具体准确、生动逼真地写出了不知不觉之时,春草已经悄然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对春草萌发惊喜交加的心情。 17.不能颠倒,因为三个词语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和后文的“桃儿、杏儿、梨儿”是一一对应的,表现了春天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特点,突出了春天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18.“娃娃”突出了春天景象是新的、生长着的特点(新);“姑娘”突出了春天景象是漂亮的、欢快的特点(美);“青年”突出了春天景象是强壮的、有力的特点(力)。作者用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想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