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地层年代的识别
1.地层的单位
2.地层的表示:用不同的代号。如果代号后面有下标,说明是对该时代地层的进一步细分,数
字从小到大代表岩层从老到新。
3.地层的新老关系的判断
(1)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原始地层接近水平,下面的地层年龄较老,上面的地层年龄较新。
(2)生物层序律:地层越老所含的生物化石越简单。
(3)切割律:新的侵入岩切割老的地层。
知识点 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
1.断层的判读
在地质剖面图上,可以根据地层的错断情况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年代。断层上方的地块相
对上升,下方的地块相对下降。
判读角度 判读方法
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 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 地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地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
2.褶皱的判读
(1)在地质剖面图上有两种方法来判读。
(2)在地质平面图上只能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褶曲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可在平面图上
绘制一条辅助线,沿此线分析岩层的新老变化情况即可推知地层发生褶皱的情况。
3.构造地貌的判读
常见的构造地貌中,山地类型有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谷地类型有背斜谷、向斜
谷、断陷谷地等。
依据切割律,地质构造事件应该发生在被切割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因此,根据地质图
上新老地层的分布情况就可以推断出地质构造发生的大致地质年代。
(1)推断断层发生的时代:断层发生的时代应该在被错断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
(2)推断褶皱发生的时代:褶皱发生在被褶皱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
(3)推断岩浆活动的时代:岩浆活动的时代,也可以根据其侵入的地层来判断。它往往发生在
被侵入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
知识点 3 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如何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情境探究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下游谷地,北到亚
洲的约旦河谷地,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
百米到2 000米不等,全长近6 000千米,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
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问题
怎样推断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地质年代
提示
结合东非大裂谷地形剖面,找出最新的地层,根据特征推断其形成的地质时期,东非大
裂谷即形成在最新地层形成之后。
讲解分析
岩层新老关系的形成
(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由老到新连续排列,则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里,该地地
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2)岩层出现倾斜,说明在该地岩层形成后,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出现颠倒是地
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所示)
(3)若地层出现缺失,则其成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
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
完毕;三是当地气候发生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下图所示)
图中地点3没有B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B层形成的时代,地点3地势较高,没有发生沉积。
②B层形成后,地点3地壳隆起,该层被完全侵蚀掉,然后发生沉积,形成C层和D层。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存在明显的侵蚀面,则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
皱隆起上升,岩层遭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则说明该地地层下沉或相邻地
层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则说明地层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5)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则说明围岩(侵入岩岩体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
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的时代。(如下图所示)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层年代(顺序)的识别
地层的单位从大到小通常用“宇、界、系、统”来表示,对应的时间单位分别是“宙、代、纪、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属于古生代地层单位的是( )
A.泥盆纪 B.三叠系 C.二叠系 D.志留纪
2.下列地质年代的代号,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O—D—S B.S—J—D
C.C—D—T D.T—J—K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①为断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在该区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 )
A.②早于① B.②晚于③
C.④早于① D.⑤晚于⑥
4.下列各地理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形成后保存完整
B.②形成时期地壳下沉
C.③喷出形成火山锥
D.④形成时期森林茂密
题组二 地质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沿110°E经线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甲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图中平原的形成原因及所处地质构造为( )
A.岩层上弯、流水侵蚀 背斜
B.岩层下凹、风力沉积 向斜
C.岩层上升、风力侵蚀 地垒
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地堑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岩层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按照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B.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D.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2.下列关于判断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下面的地层一定比位于上面的地层老
B.地层越老,所含的生物化石越复杂
C.侵入岩比其所切割的岩层老
D.含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较含鱼类化石的岩层老
题组二 地质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图中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⑤
B.形成岩层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①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
D.岩层④断裂并发生明显位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B.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
D.d地有丰富的地表水可供开发
江西省龙虎山景区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下列关于龙虎山发育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6.图中( )
A.①处在断层线上,易被侵蚀成谷
B.②处是地壳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C.③处是由风力作用塑造的山峰
D.④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化石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
基础过关练
1.C 2.D 3.C 4.B 5.B 6.D 7.D 8.B
1.C A、D选项属于地质年代单位,不符合题意;三叠系属于中生代地层单位,不符合题意。故选C。
2.D 选项中的地层年代代号,由老到新依次为:O(奥陶系)、S(志留系)、D(泥盆系)、C(石炭系)、T(三叠系)、J(侏罗系)、K(白垩系)。故D正确。
3.C 解题思路如下:
4.B 解题思路如下:
5.B 根据图例可知,图中甲处岩石为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典型喷出型岩浆岩为玄武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可能存在化石,砂页岩、砂砾岩等属于沉积岩;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而形成的,片麻岩属于变质岩。故选B。
6.D 读图可知,图中平原所在的地形区有断层分布,其断层方向为断裂下陷,岩层以下沉运动为主,属于地堑;岩层断裂下陷后,黄河经过不断堆积大量泥沙(流水沉积),形成平原,C错误、D正确。平原所在地形区为断层结构,岩层并未发生弯曲,并非褶皱,A、B错误。
7.D 读图可知,断层切割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但没有切割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地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恐龙化石形成时期与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形成时期之间,即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故选D项。
8.B 甲岩层侵入沉积岩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岩层下面的岩层(含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故选B项。
能力提升练
1.D 2.D 3.D 4.A 5.D 6.A
1.D 该地区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褶皱)导致岩层断裂错动(断层),再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岩浆岩,最后在甲、乙处发生沉积形成沉积物。
2.D 一般情况下,原始地层接近水平,位于下面的地层年龄较位于上面的地层老,但有时在受到外力或内力作用破坏时,会发生地层倒置,导致位于上面的岩层年龄较位于下面的岩层老;地层越老,所含的生物化石越简单;侵入岩比其所切割的岩层新;三叶虫生活的时代比鱼类早,因此含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较含鱼类化石的岩层老。
3.D 图中岩层⑤出现了断层,因此断层E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⑤;由图可知,岩层③为变质岩,岩层①②为岩浆岩,故形成岩层③的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岩层①②的作用为岩浆活动;①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山地;岩层④断裂并发生明显位移。故选D。
4.A 图中a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正确;b地为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B错误;c地两侧岩层出现错动和位移,是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C错误;d地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D错误。
解题方法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5.D 龙虎山景区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为沉积岩地貌,最初应较平整,为丁;之后受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为乙;然后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峰林,为甲;最后,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为丙。故D正确。
6.A ①处在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A正确。从②处下层的花岗岩可以看出,②处地壳相对下降,B错误。该地位于湿润地区,③处是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山峰,C错误。④处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层中不含丰富的化石,D错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