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图1)。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2018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走红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图2)。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共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水文 C.生态 D.气候
2.天门山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 )
A.公路运输速度快 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
C.公路运输量大 D.公路运输价格低
3.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 )
A.减少占用耕地 B.避免破坏生态
C.避免自然灾害 D.减缓道路坡度
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是海河重要支流,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王家湾地区“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
②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形宽谷
③地壳抬升速度加快
④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V”形狭谷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5.推测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位置及原因是( )
A.甲 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乙 海拔较高,有利于防御外敌
C.丙 河流凸岸,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D.丁 位于山腰,可预防汛期洪灾
题组二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7.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下图为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
(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5分)
(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5分)
(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4分)
题组二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挟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由A点到B点的特征是( )
A.颗粒逐渐变小
B.颗粒逐渐变大
C.颗粒大小不一
D.颗粒大小均匀
3.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降水强度减小
C.河流流速减慢 D.土壤颗粒变大
4.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 )
A.河运便利 B.地势平坦
C.远离水源 D.洪涝频繁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基础过关练
1.A 2.B 3.D 4.A 5.C 6.B 7.A
1.A 由图可知,两地区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故交通线路在布局时的形式和走向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2.B 由图可知,天门山地区为山区,相比其他运输方式,在山区修建公路难度小、成本低,B正确;公路运输速度不是最快的,并且在山区速度快更容易出事故,A错误;公路运输量小,C错误;相对铁路来说,公路的运输成本高,D错误。
3.D 由图可知,该路段地势陡、坡度大,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能够延长路程,从而减缓道路坡度,增强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D正确;为了少占耕地,可以选择修建高架桥等形式,不一定要修建多层回旋路,A错误;只要修路,就或多或少会破坏生态,无法避免,B错误;自然灾害无法避免,C错误。
知识拓展
公路运输的优缺点
优点: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高。
4.A 当地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应是先形成“U”形谷,再形成“V”形谷,故其形成过程应是:早期,王家湾地区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形宽谷;在经历比较长的平静期后,地壳抬升速度加快,使得该地地势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变快,下蚀作用增强,最后形成“V”形狭谷。故选A。
5.C 图示为河谷地形剖面图,纬度位置相近,A错误;村落布局主要考虑生产、生活,防御目的考虑较少,且处于相对低洼处也不利于防御外敌,B错误;丙地濒临桑干河,河床坡度平缓,说明其地处河流凸岸,沉积物厚,土壤肥沃,且距离水源较近,适合生产生活,故而发展聚落,C正确;丁位于山腰的谷地处,易积水,不利于防御洪灾,D错误。
知识拓展 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耕、交通及城镇建设;自然资源丰富,有林、渔、矿等;交通便利,处于交通沿线和交会处、沿海港口等地。
6.B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基本平行,这样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7.A 修筑梯田将山坡断面修筑为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形态。
能力提升练
2.A 3.A 4.B
1.答案 (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原因:由于水流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便于取水,适宜居住。
(2)沿河谷分布。原因:靠近水源便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
(3)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解析 (1)读图乙可知,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角度进行分析。河流在流经河湾时,河水在惯性的作用下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凹岸不断被侵蚀而崩塌,而凸岸一侧,由于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不断扩大,形成新的陆地,该处取水方便,土层深厚,适宜居住而形成聚落。
(2)读图乙可知,村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其原因可以从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大尺度范围地势崎岖,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临近河流,生活取水方便,农业灌溉便利,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3)读图文材料可知,图甲所在地区地处西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交通选线受限制大。该地区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古道建设工程量大,工程难度大,建设成本高。该地区地形起伏大,夏季降水多,降水强度大,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暴雨、洪水等灾害,施工难度大。
2.A 根据材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挟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着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故由A点到B点,冲积扇堆积物的颗粒逐渐变小。
3.A 冲积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其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加快,A正确;降水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减慢,B错误;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也减慢,C错误;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不会使土壤颗粒变大,D错误。
4.B 滹沱河冲积扇水量较小,河道不定,不利于航运,A错误;离河流较近,农业灌溉便利,C错误;洪涝频繁不是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D错误;滹沱河冲积扇地势平坦,便于石家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B正确。
7(共13张PPT)
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 对人口分布影响 原因
平原地区 世界上的人口密集区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
山地高原 人烟稀少,在山区生活的人们,一般将居住地选择在河谷或山间盆地 地表崎岖的山地、寒冷干燥的高原,不利于农耕和对外联系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平原: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较小,以耕作业为主。
(2)山区:
主要因素 具体影响
海拔 海拔低、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的高原地区,只能因地制宜发展高寒农牧业
坡度 地表坡度越大,土壤越易受到侵蚀,通常坡度超过7°,就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如果超过25°,应发展林业或进行自然保护
坡向 会造成太阳辐射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布局的影响非常显著。
(1)平原
一望无际的平原 建筑成本低,线路密度较大
河网密布的平原 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但内河航运比较发达
(2)山区: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大,交通运输受到较大的限制。在坡
度较陡的山地常见到“之”字形的公路。
随着桥梁、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如今山区铁路与公路的建设难度已经大大降低。
1.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1)人类活动能够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或干预地貌发展过程,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2)举例
知识点 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人类活动 影响
修建梯田 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
修筑堤坝 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从而改变下游河道的侵蚀、堆积过程及其形态,并改变和影响冲积平原的发展方向
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修筑海堤 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
工程建设 挖方或填方会人为造成陡坡或洼地
采石、采矿 改变地表形态,堆放矸石、废矿石等会形成人造丘冈等
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1)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破坏植被 加速地表侵蚀
植树种草 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
大量引用河水 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
营造防护林 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人类活动既受到地表形态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2)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人类对地表形
态的改变又可能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3)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将更加广泛与深
刻。
(4)人类必须认识和遵循地表形态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使地表形态的改
变向着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1 如何分析河流地貌与聚落分布的关系
情境探究
庐山桑落洲
胡玢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问题1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反映了古代聚落选址对地貌有怎样的要求
提示
与河流凹、凸岸有关。
问题2
河流地貌与聚落分布有着怎样的关系
从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分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提示
讲解分析
1.河流为聚落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高原地区 山区 平原地区
河流地貌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对聚落的影响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呈狭长的带状分布 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有的呈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有的沿河流两岸发展 聚落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原因 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且河谷地区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条件
讲解分析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情境探究
从湖北宜昌到四川万州的宜万铁路,沿线经过喀斯特地貌区,地质复杂,修建难度大、造
价高,全线共377千米,其中桥梁、隧道总长约278千米。乘坐宜万铁路时,感觉就像在空中飞
翔,其沿线天气变幻莫测,有时蓝天白云相伴,有时细雨迷雾相随,让人心旷神怡,因此宜万铁路
被称为“世界最美铁路”。
疑难 2 如何分析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问题
根据宜万铁路建设之艰巨,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提示
从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布局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讲解分析
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影响 原因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运输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铁路的成本高、难度大,修建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成本较低
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 河网密布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2.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
(1)影响线路走向
影响 原因
山区的交通线路一般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
“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单位距离内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制较小,但一般应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距大、中城市较近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的影响
(2)影响线路密度
影响 原因
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交通线路成本高
平原地区密度较大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