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单元活动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单元活动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1:17:47

文档简介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行政办公区被列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下图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释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加快径流速度
2.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缓解(  )
A.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3.北京市通州区建设海绵城市,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还有(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题组二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下图为某海绵城市的道路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地下径流        
B.减少大气降水
C.减少植物蒸腾        
D.减少地表径流
5.下列有关海绵城市道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化带与两侧路面高度保持一致
B.可将路面雨水引入树池进行消纳
C.与路面相比,雨水口一定要下沉
D.人行道要尽可能地采用透水铺装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的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毫米,该设计能有效地将道路上的灰尘和雨水收集进绿化带。下图为武汉市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题。
6.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
D.削减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城市水系统的重构。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建设区水转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注:“促进”指海绵城市建设会加强这一水转化过程;“减少”指海绵城市建设会抑制这一水转化过程;“调治”指海绵城市建设会优化这一水转化过程。
1.与不透水下垫面相比,海绵城市水系统(  )
A.大气水转化为土壤水减少
B.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滞后
C.地表水转化为管网水增多
D.管网水转化为地下水增多
2.海绵城市水系统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作用主要是 (  )
A.减弱城市酸雨危害        
B.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D.减少城市污水水量
题组二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深圳光明新城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植草沟对水循环环节产生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的环节分别是(  )
A.蒸发;降水        B.下渗;地表径流
C.蒸发;地下径流      D.下渗;地下径流
4.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增大气温日较差      ②提高地下水水质
③缓解热岛效应       ④减轻城市内涝
⑤塑造地表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5.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北京市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如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1)随着“海绵校园”的建成,水循环中增强的环节有      _ 、
       等。(4分)
  建设“海绵校园”还可以采取下图所示各种措施。
(2)请你为自己的学校选择其中一项措施,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其作用。(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基础过关练
1.B 2.B 3.C 4.D 5.A 6.D
1.B 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海绵城市会减缓径流速度,由于土壤中含水量增加,将增加地表蒸发。
2.B 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将雨季的雨水储存起来,并在旱季释放出来,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3.C 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缓解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出现的地面沉降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增加了绿地面积,降低了市区温度,减弱了城郊间热力环流;海水倒灌主要与河水水位下降有关;酸雨污染是大气污染问题。
4.D 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等功能,因此可以使地表水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5.A 路面上的水要流入绿化带,所以绿化带高度需要比两侧路面低。
6.D 武汉市夏季降水量大,城市内涝问题时有发生,城市排水系统有待改善,所以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削减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能力提升练
1.B 2.C 3.B 4.D
1.B 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对产流(大气水转化为地表水)起到抑制作用,对地表入渗(大气水转化为土壤水)起到促进作用,因而海绵城市水系统会使大气水转化为土壤水增多,A错误;由于大气水转化为土壤水增多,则地表径流减少,故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滞后,B正确;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对排水(地表水转化为管网水)起到优化而并非促进作用,并且由于地表水整体上减少,因此地表水转化为管网水减少,故管网水转化为地下水也相应减少,C、D错误。
2.C 海绵城市水系统不能减弱城市酸雨危害,A错误;地表水减少,气温升高,可能会加强城市热岛效应,B错误;地表水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减少,C正确;城市污水水量主要与生产生活有关,D错误。
3.B 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面的粗糙度,减缓地表径流,有截留坡面径流、增加坡面下渗和地下径流的作用,因此植草沟对水循环环节产生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的环节分别是下渗和地表径流,B正确。
4.D 推广此类公园,使城市河道或沟渠边坡植被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增加,从而缓解热岛效应,③符合题意;此类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有利于涵养水源,减轻城市内涝,同时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水质,②④符合题意;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没有改变地表形态,但热容量增加,从而使气温日较差变小,①⑤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 (1)蒸发 下渗 地下径流(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2)甲措施。作用:为地表径流留出进入绿地的通道,利于下渗。
乙措施。作用: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任选一项措施并说明其作用即可)
解析 (1)“海绵校园”建成后,绿地增多,铺设了透水砖、修建了地下蓄水池等,增强了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任选一种措施并说明其作用即可,注意作用需合理。
7(共4张PPT)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自然下垫面对
雨水的渗透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的吸纳与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预防城
市内涝的发生,缓解旱季时水源不足的问题。
2.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
  解决暴雨内涝与干旱缺水并存的问题。
1.重点:海绵城市的建设重点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快速渗水和有效集水是这一系
统的关键,其目的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2.措施: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等。
知识点 2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海绵城市的功能有哪些
情境探究
  据统计,过去几年我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目前,“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城市重大
灾害之一。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雨岛效应”增强,城市出现
暴雨现象的频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存在大量的硬质铺装路面,如柏油路面、水泥路面,
降雨时渗透性不好,储水体较少,无法滞纳急剧增加的雨水。
部分城市旱涝急转现象严重。据住建部统计,全国有300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
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当前我国99%以上城市的排水模式属于雨水集
中快排模式,天然降水对城市干旱现象的缓解非常有限。一旦海绵城市的建设完成,内涝、
缺水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问题 
海绵城市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
海绵城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雨水的渗、蓄、滞、净等方面。
讲解分析
海绵城市的功能和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及目的
功能 举措 目的
渗 雨水花园、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 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蓄 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内的水域、湿地,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 减小地表径流峰值流量,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滞 下凹式绿地、植草沟、调蓄池 削减雨水径流,延缓洪峰
净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及开展海湾清淤活动 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