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1:17:47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陆地水体的组成
  读水圈构成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A.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陆地咸水、陆地淡水
D.陆地淡水、陆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
2.丙水体主要分布在(  )
A.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B.岩石圈
C.内流区        D.大气圈
题组二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2022年10月中下旬,深居内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出现了众多的“沙漠湖泊”。这些湖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泊”,而是塔里木河河水漫溢出河道,在地势低处聚集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形成“沙漠湖泊”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大气降水增多        ②水体下渗增多
③地表径流增多        ④水汽输送增多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推测随着时间推移,该“沙漠湖泊”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是(  )
A.变大 大气降水增加
B.变大 地表径流增加
C.消失 蒸发、下渗增加
D.消失 地下径流增加
  我国某流域年降水量约300 mm,每年从5月开始降水量明显增加,7月达到最大值。下图示意1958—2008年该流域年内径流深月变化,径流深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所得的数值。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该流域最可能位于(  )
A.浙江南部丘陵区       B.广西喀斯特地貌区
C.湖北西部山区        D.内蒙古东部草原区
6.该流域4—5月径流补给主要来源于(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7.与7月相比,8月该河流径流深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汇流较慢       ②植被覆盖较好
③蒸发量减少        ④下渗量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泊。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人工提水
9.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月至次年4月
  下图为济南市趵突泉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城市地面硬化使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11.前些年,趵突泉一度断流,但自2003年趵突泉实现复涌以来,趵突泉已实现连续多年持续喷涌。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最关键的因素是 (  )
A.区域降水增加        
B.城市环境改善
C.南水北调工程        
D.地下水位上升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长江与沿江湖泊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研究江、湖相互作用对湖泊流域的水循环、湖泊旱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控制入湖和出湖的水量和水质以及湖泊水生生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1957—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示意图。
(1)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4分)
(2)简述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的影响。(6分)
(3)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在时间上的差异,并简述其成因。(6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下图为黄河源头年径流量月平均值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972—2013年,黄河源头两次汛期的主要补给类型依次是(  )
A.积雪融水 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湖泊水
C.大气降水 地下水
D.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2.1972—2013年与1919—1971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加        B.冰川融水增多
C.蒸发增强        D.含沙量增大
3.针对黄河源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  )
A.恢复源头植被
B.增加人工降水
C.减少农业灌溉面积
D.修建水库
  小明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道:“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级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居民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与三眼井井水比较,相邻的青龙河河水的水体(  )
A.更新速度快        B.水位变化小
C.含沙量较低        D.水源不易污染
5.推测三眼井(  )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下图为我国某条河流洪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该河流可能位于(  )
A.黄河下游河段       B.长江上游河段
C.钱塘江下游河段      D.塔里木河流域
7.与该河段相吻合的等潜水位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布哈河和沙柳河是青海湖两大支流。布哈河源于疏勒南山海拔4 600米处,沙柳河源于大通山南麓,源头为冰冻沼泽区。1956—2007年,高原气候增暖,两河径流量没有显著的变化,但青海湖水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下图示意青海湖流域布哈河和沙柳河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与沙柳河相比,布哈河的水文特征是(  )
A.年径流量较大        B.流域面积较大
C.支流较多        D.流量季节变化小
9.1956—2007年青海湖水位整体下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蒸发旺盛        ②引用湖水较多
③降水补给少       ④冰雪融化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影响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有关色楞格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大
B.注入贝加尔湖,为内流河
C.流域内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D.有凌汛现象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众多河流和湖泊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色林错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色林错湖泊流域内,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入湖径流是影响色林错湖泊蓄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湖面降雨和蒸发,三者对湖泊蓄水量变化的贡献达到90%。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
(1)说出色林错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分析其原因。(8分)
(2)推测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基础过关练
1.B 2.A 3.B 4.C 5.D 6.A 7.C 8.B
9.D 10.C 11.D
1.B 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以陆地淡水为主;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淡水,以冰川为主。
2.A 丙水体为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3.B 材料提及“沙漠湖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泊”,而是塔里木河河水漫溢出河道,在地势低处聚集形成的,故其形成主要与大气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有关;若下渗增多,则地表水会减少,就不会出现“沙漠湖泊”;该地区深居内陆,水汽输送变量较小,不会突然因水汽输送增多而导致塔里木河河水漫溢出河道,在地势低处聚集形成“沙漠湖泊”。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B。
4.C “沙漠湖泊”位于深居内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该地蒸发旺盛、下渗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漠湖泊”将因蒸发、下渗而最终消失,C正确。
5—7.D A C 解题思路如下:
8.B 读图可知,洞里萨湖洪水期水位高于地上水库,所以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
9.D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因此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应该是11月至次年4月。
10.C 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A错误;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城市地面硬化对趵突泉水位影响不大,B错误;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C正确;图示径流为地下径流,城市内涝主要是地表径流短时间增大引起的,D错误。
11.D 只有地下水位上升,趵突泉才可能喷涌,因此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最关键的因素是地下水位上升,故选D。
12.答案 (1)长江与鄱阳湖为相互补给关系。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补给鄱阳湖;当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鄱阳湖补给长江。
(2)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长江水位高时,长江水流入鄱阳湖,使长江水位降低。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长江水位低时,鄱阳湖水流入长江,使长江水位升高。二者这种相互补给关系对长江径流起削峰补枯的作用。
(3)差异:4—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9月长江补给鄱阳湖。成因:4—6月,锋面雨带主要在长江以南,鄱阳湖流域水量迅速增加,此期间鄱阳湖补给长江;7—9月,长江干流处于汛期,径流量大,长江补给鄱阳湖。
解析 第(1)题,长江与鄱阳湖为相互补给的关系。从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第(2)题,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第(3)题,从时间角度来看,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7—9月,而鄱阳湖作用主要发生在4—6月,这与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有直接关系。
能力提升练
1.D 2.C 3.A 4.A 5.B 6.A 7.B 8.A
9.D 10.A 11.D
1.D 1972—2013年,黄河源头第一个汛期出现在3月,应为积雪融水补给;第二个汛期出现在8—9月,应为冰川融水补给。
2.C 整体而言,1972—2013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小于1919—1971年。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增多均会造成径流量增加,与图示趋势不相符;含沙量变化不会影响河流径流量;气候变暖使蒸发增强,导致径流量减少。
3.A 恢复源头植被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人工降水不宜长期进行;黄河源头农业灌溉面积较小,减少农业灌溉面积对径流量影响不大;水库只能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对河流年径流量影响不大。
4.A 据材料可知,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与三眼井井水比较,相邻的青龙河河水的水体含沙量较高,河水比地下水更新速度快,水位变化大,水源易污染。
5.B 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该潭的位置最高,B对;三眼井补给水源来自地下泉水,A错;Ⅱ潭用于淘米洗菜,C错;Ⅲ潭用于洗衣等,D错。
6—7.A B 解题思路如下:
方法技巧
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①判断地势的高低:等潜水位线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等潜水位线的起伏要平缓得多。
  ②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③判断河流的流向:潜水水位随地形而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值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据此可知河流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④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在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⑤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某地的潜水埋藏深度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值(或范围)减去等潜水位线值(或范围)。
8.A 题目所问为河流的水文特征,B、C描述为水系特征,故排除。据图可知,与沙柳河相比,布哈河流程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年径流量较大,A正确。布哈河以冰川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对雨季降水、旱季蒸发的响应更敏感,流量季节变化大;沙柳河流域面积小,源头为冰冻沼泽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更强,流量季节变化较小,D错误。
9.D 青海湖水量输入有河川径流、大气降水,水量输出主要是蒸发和下渗。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域气温上升导致湖面蒸发量增大,在“两河径流量没有显著的变化”背景下,消耗大于补给,湖面下降,①③正确;题目设问关键词为“自然原因”,引用湖水属于人为原因,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956—2007年高原气候增暖,即气温上升,冰雪融化应增加,④错误。故选D。
10.A 读图可知,图中②③④三条河流都位于贝加尔湖流域范围,即三条河流都汇入贝加尔湖,补给贝加尔湖,因此三条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的影响小,B、C、D错误;①河流从贝加尔湖流出,即贝加尔湖补给①河,因此①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影响明显,A正确。
11.D 读图可知,色楞格河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会结冰,且结冰期较长,同时该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D正确;色楞格河流域内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结冰期长、流程短,且流域内人口稀少,货运量小,因此航运价值低,A错误;色楞格河流入贝加尔湖,而贝加尔湖是叶尼塞河的源头之一,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因此该河不是内流河,B错误;色楞格河沿岸纬度高,气候寒冷,农业以畜牧业为主,C错误。
知识拓展
  凌汛是有结冰期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流或河段特有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下游河道先结冰或上游河道先解冻而造成的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水流不畅,而导致河水上涨。有些地方也称凌汛为冰排。
12.答案 (1)河流水、雨水。原因: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雨水较多,雨水是色林错湖泊的补给水源之一;色林错湖泊有众多河流汇入,河流水成为其主要的补给水源。
(2)秋季。理由:每年的10月和11月份当地雨季结束,湖泊水量由收入大于支出转为收入小于支出,是湖泊水位最高的时段,10月—11月为秋季,故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是秋季。
解析 (1)读图可知,色林错湖泊周边河流众多,因此河流水是色林错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其次,当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因此雨水也是色林错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色林错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和河流水,因此每年的10月和11月份当地雨季结束,湖泊水量由收入大于支出转为收入小于支出,因此此时为湖泊水位最高的时段,10月—11月为秋季,故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是秋季。
7(共6张PPT)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陆地水体的组成
  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陆地水
由陆地咸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和陆地淡水组成。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
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补给类型 汛期 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给 雨季 降水量 东部季风区
冰雪融 水补给 高温期 气温 西北和青藏 高原地区
地下水 补给 — 地下水与河流水的水位变化 普遍
湖泊水 补给 — 湖泊水与河流水的水位变化 长江中下游地区 知识点 2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1.河流的补给类型
知识点2
(1)由图1可知,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
与地下水。
(2)图2中左图表示洪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图2中右图表
示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3)图3中左图表示洪水期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图3中右图表
示枯水期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图3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情境探究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
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
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如何根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判断河流所在地区
问题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那么从地理学的角度看,黄河之水除从天上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来源 黄河的流量有什么变化特点
提示
从河流水的补给类型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讲解分析
1.运用流量曲线图判断河流补给类型
(1)看图例和坐标轴。图例和坐标轴中往往标注温度、降水量等,尤其要注意降水绝对数量
的大小,不能只看高低趋势。
(2)看是否有断流。冬季有断流现象、汛期在夏季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看流量高峰期。汛期在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且冬季未断流,以雨
水补给为主;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为主。
(1)以我国为例(下同),若某河流补给主要在夏季,则该河流可能是雨水补给或冰雪融水补给,
如果该河流在冬季有断流现象出现,那么说明该河流应该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我国西北
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温度较高,冰雪融化使得水量大增,而冬季温度较低,冰
雪不融化或融化较少,导致河流出现了断流现象。
(2)若某河流补给主要在夏季且排除了冰雪融水补给,则该河流应该是雨水补给,应位于我国
的东部季风区,但由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还要根据流量的时间分配
特点进一步加以区分。若流量较大的时间较长,则说明该河流汛期较长,应位于我国的东南
地区;若流量较大的时间较短,且集中在8—9月,则应该是我国华北地区的河流。
(3)若某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春汛、一次夏汛,则该河流应该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春汛是冬季的积雪由于春季气温回升而大量融化形成的,夏汛是由于夏季雨季到来形成的,如松花江、黑龙江等)
2.根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判断河流所在地区
(4)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的河流,补给来源较多,所具有的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主要在夏半
年)、积雪融水补给(春季)、冰川融水补给(夏季)、地下水补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