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书 愤
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2.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3.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
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
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诗中主要反映诗人旅居京城的孤独心情,诗风清淡、婉丽。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是我国古代诗人当中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
300多首。还有词130首和大量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二、背景简介
赏析这首诗一定要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并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
( http: / / www.21cnjy.com )86),当时诗人62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再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大散关(sǎn) ②伯仲(bó
zhònɡ)
③衰鬓(bìn)
④塞上(sài)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中原北望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指陆游主张抗金的抱负不能实现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指诸葛亮坚持北伐,终得名垂青史,名传后世
④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
4.名句填空。
①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整体把握
1.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结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二、细部探微
2.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两种观点:其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气”即悲愤;其二,“气”为“豪壮之气”。你赞同哪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赞同第二种。①从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诗意看。首句言早年不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甚为艰难,所以在北望沦陷的中原时,不禁豪气干云,如山般壮伟坚强,前后两句构成因果关系。如果把此“气”解为“悲愤”,则割裂了两句诗间的语意联系。颔联“承”首联而来,写南宋军队抗击金兵侵犯而水陆俱胜的史实,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有一展抱负之势,是“气如山”的形象再现。②从表现手法上看。“气”释为“悲愤”,表面上点明诗题中的“愤”字,其实这样反使诗意直白浅露,不够含蓄蕴藉。同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无法构成照应和对比。“气”释为豪壮之气,与“塞上长城”之志相互辉映,诗人昔日之“气”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许”,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气”作豪壮之气讲,不仅使上下诗意贯通,结构谨严,而且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胸中郁积的“悲愤”之气。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诗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下。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一、中心主旨
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发他的抗敌抱负;第三联说现在,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最后一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了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二、写作特色
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
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慷慨奋发,颈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
这首诗在颈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一、书生无地效孤忠——陆游
《书愤》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爱国主题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历程,成为他诗歌的灵魂。在《书愤》中陆游抒发了自己一心报国却因投降派把持朝政而空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感。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的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应用话题 “分与合”“愿望”“人生艰难”“痴情不改”。
二、名家评价
①南宋后期诗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近岁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凌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
②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三、诗人故事
少年壮志
陆游出身于官宦。父亲陆宰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同他交往的也都是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这些人经常在陆家谈论国家兴衰、民族灭亡的大事。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为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陆游自小勤奋好学,特别注意攻读兵书,学练剑术。每当父亲同那些友人学者秉烛夜谈时,正是小陆游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凝神倾听,铭记心坎。这种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他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因此,陆游很早就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应用话题 “影响”“立志”“爱国”。
四、陆游爱国名句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
④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太息·宿青山铺作》)
千年深处读沈园
张大伟
倘若这个世界还有原先,倘若能推开岁月尘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的门,就让我走过清,走过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前的月光,悄然地走进沈园。
因了陆游和唐婉,沈园和爱情紧紧地缠绵着,在江南的烟雨里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
十年后的那个春天,满怀忧伤的陆游一个人漫游沈家花园,他形影清瘦,独坐独吟。而恰恰唐婉和改嫁后的丈夫赵士诚相偕游园,一对拆散的人意外重逢。
尽管分离十年,陆游内心里对唐婉的眷恋却难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割舍。昔日的爱妻,分明是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了。不能执子之手,只能泪眼相望,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陆游的心碎了。
而唐婉,却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霎时体会了唐婉的深情,长叹一声,一仰头喝下了这杯苦酒,两行热泪怆然而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满怀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陆游在沈园的墙壁上奋笔疾书一阕《钗头凤》,凄然而去。
凄然而去的陆游无法知道,唐婉孤零零地在粉墙下站着,将《钗头凤》一遍又一遍地看,最后失声痛哭。
直到四十年后,这个含泪北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男人,重新步入沈园,才发现残墙上竟有唐婉附阕的《钗头凤》!而唐婉,郁闷成疾,早已香消玉殒。
雨送黄昏花易落。吟读唐婉的《钗头凤》,字字句句扣打陆游的心弦。那杯酒啊,四十年了,还是咽不尽的苦涩。
四十年,一霎的轻别,半世的孤单。
一阕词,可以附,再附竟是爱情的绝唱;你可以重新步入沈园,可另一个人,却再也不能回来。面对唐婉的《钗头凤》,陆游啊,你何样的心情!
四十年,一霎的轻别,竟是生命无法弥补的错。
这一错,是春如旧,人空瘦;这一错,是桃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落,闲池阁;这一错,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一错,是人成各,今非昨;这一错,是雨打病魂,咽泪装欢;这一错,是能听见心碎的声音,相逢无言;这一错,是相聚无期,阴阳永隔。
当年那个柳眉弯月、双眸含黛的唐婉,那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沈园里失声痛哭、粉墙附阕、让陆游一生不能割舍的女人,却用死亡把这一切轻轻松松地割舍了。多么残酷的女人啊!
然而,这个女人又是多情的。也是她,曾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双素手采下野菊,晒干了,细细地缝成菊枕,让影影绰绰的花香,芬芳着她和陆游的整个梦境。这兰心慧质的女人,谁又冷落了她?漫山的野菊再开,哪里再寻她一双素手?
可那个风雨生涯的陆游呢?谁能心疼他疲倦的身躯?谁能读懂他蔓延千年忧伤的心?
花开千年,沈园年年草长莺飞,青藤爬满岁月剥落的墙,像一件青衣,轻柔地罩在陆游和唐婉的身上。
只有把所有的旧梦塞满沈园。这花还记得,“沈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园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花是春天的见证;这柳还记得,“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树和人一起慢慢地老了;这水还记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流水如泣如诉还在为他们悲哀。
断墙上,两首《钗头凤》相守相望,可相隔的岂止是行文间的距离啊,魂牵梦绕却阴错阳差,牵手只能在梦中。
这对痴情的人,说他们有缘,怎么不能牵手一生?说他们无缘,离散十年,又怎能在沈园重逢!这对啼血的杜鹃,原本是比翼齐飞的蝶。
四十年后重回沈园,六十七岁的陆游结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漂泊的生涯,心里的凄苦和眷恋却没有完结。再以后,“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骑铁马走冰河的男人,也走不出一个沈园,走不出一个唐婉。
沈园,是他心脏深处最柔软最温热的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婉,是灵魂深处一道长长的伤口,稍微一动,就有热血喷涌而出。爱一个人,好像是陈年的酒,芳香四溢。可一旦和着血泪在地下埋藏久了,那些煎熬,那些挣扎,那种深挚无告,足让一个人窒息。沈园和唐婉,是他能望见灯火、却一生回不去的家。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散关(sàn)
谮言(zèn)
跛脚(bǒ)
无耻谰言(lán)
B.伯仲(bó)
薄似纱(bó)
杜撰(zhuàn)
寡廉鲜耻(xiǎn)
C.斜行(hánɡ)
蕴藉(jí)
冠冕(ɡuān)
锃光瓦亮(chénɡ)
D.塞上(sài)
商榷(què)
形骸(hái)
游目骋怀(chěnɡ)
答案 D
解析 A.“散”读sǎn。B.“薄”读báo。C.“藉”读jiè,“锃”读zènɡ。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
答案 B
解析 许:称许,称赞。
3.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 C
解析 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 B
解析 A.“落红满地”写的是晚春景色,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是春来第一声”矛盾。B.与诗歌内容和意境正好相符。C.“春山”写的是山中景色,与第一句“城雪初消”的“城”矛盾。“一路鸟空啼”写的显然不是一声鸟啼,与“春来第一声”矛盾。D.未写声音,也看不出描写春天景色的意思。
二、文本阅读
阅读陆游的《书愤》,完成5~6题。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从表达情感看,空、先两个字应该读成重音。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全诗的情感:悲愤。
三、课堂延伸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怀吴中
陆 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念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