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点1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降水的影响
(1)低压带
受其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2)高压带
受其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2.对气温的影响: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知识点2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来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从高纬度
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水汽充
沛,降水较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知识点 2
知识点3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不同性质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知识点 3
2.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知识点4 气候与自然景观
1.影响原理
2.不同气候区自然景观的差异
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
流稀少,植物稀少,形成荒漠景观;与之纬度相近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
在0℃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
观。
知识点 4
3.同一气候区不同季节自然景观的差异
因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南北方的湿季存在时间差异,形成食草
动物追随降水南北迁徙的景观。
定点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
析如下表所示: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1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
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压
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
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其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
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
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
控制,冬季受西风带
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
制,湿季时受赤道低
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
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3.图示法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定点2 如何判定气候类型
1.定位法
根据地理位置判定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该地位于大陆西
岸还是东岸;最后结合全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模式图,确定该地气候类型。
2.定性法
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
气候类型。例如,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气候
区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风吹积形成的沙堆遍地,且该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则该地应该是炎热
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大雨不休,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和藤本植物,是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
观。
定点 2
3.定量法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定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球
(南北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1)以温定球:气温曲线的最高点(最热月)出现在7月,该地在北半球;出现在1月,则在南半球。
(2)以温定带:①气温曲线起伏不大,且各月均温都在15℃以上,则该地处于热带;②气温曲线起
伏较大,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则该地处于亚热带;③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则该地处于温带
或亚寒带;④最热月均温几乎在10℃以下,则该地处于寒带。如下表所示:
温度带 气温
热带 T最冷月>15℃
亚热带 T最冷月>0℃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T最冷月>0℃
温带大陆性气候 T最冷月<0℃
温带季风气候 寒带 T最热月<10℃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前两步判断,最终确定气候类型:①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
的为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冬季降水多而夏季降水少的为地中海气候;③雨热
同期的为季风气候;④有明显干湿季或旱雨季的为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后者年降
水总量多于前者;⑤全年降水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极地气候。如下表
所示:
类型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 000毫米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毫米
类型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毫米
热带季风气候1 500~2 000毫米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800~1 600毫米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400~800毫米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 000毫米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大多<50毫米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全年降水稀少
典例 (2022天津五校期中)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B.甲—④、乙—②、丙—①、丁—③
C.甲—①、乙—③、丙—②、丁—④
D.甲—④、乙—③、丙—①、丁—②
(2)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热不同期的是甲
B.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丙
C.年降水量最少的是丁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乙
D
D
信息提取 ①地位于我国南方;②地位于南亚地区;③地位于地中海沿岸;④地位于我国北方;
甲最冷月气温低于0℃,夏季降水多;乙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水多;丙最冷月气温高于0
℃,气温高时降水多;丁最冷月气温高于15℃,全年降水量为1 500~2 000毫米,气温高时降水多
(7月降水占全年1/2左右)。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各地区的位置分析,①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对应气候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丙符合。②地位于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
降水分旱、雨两季,丁符合。③地位于地中海地区,对应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
干燥,乙符合。④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甲符
合。故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甲—④、乙—③、丙—①、丁—②,D正确。第(2)
题,甲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A错误。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大陆性特征不如温带季风
气候突出,B错误。丁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其他三类气候区,C错误。高温期与多雨
期不一致的是乙——地中海气候,D正确。
定点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影响气候的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从热带向亚热带、温
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
风带对一个地区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了热带雨林气
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了地中海气候。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极为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3.海陆分布的差异:(1)由于海陆热力的差异,陆地上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一般比海洋上大;
(2)海陆位置不同的地区水热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3)海陆的
差异还形成了大规模的季风环流和地方性的局部环流(如海陆风),影响着气候的形成。
定点 3
4.地形地势:(1)地面高低不同,影响气温和气候的垂直变化,如山地因地势高,形成周围气温
高、中间气温低的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周围气温低、中间气温高的特
点。(2)坡向不同,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阳坡多,阴坡少),降水也存在差异(迎风坡多,背风坡
少)。(3)地形限制:山脉的分布会阻挡盛行风的深入,从而限制气候的分布范围,如南北美洲西
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西风的深入,使得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沿海狭窄的范围
内。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且对低层大气有加热作用,易使空气产生对流,形成降水;寒流降温减
湿,且对低层大气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对流,降水偏少,但易形成雾。
6.地面性质:地面性质不同(海洋和陆地、裸地和有冰雪覆盖的土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
同,同时此热容不同。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和改变气候,如:(1)释放废热,影响大气温度。(2)排放温室气体
和氯氟碳化物,改变大气成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人类活动排放
出的氯氟碳化物会破坏臭氧层,使地面接收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3)改变下垫面,影响局
部地区气候。人工造林、兴修水利,使气温变化趋于缓和;破坏地表植被,使气候恶化;人口密
集、工业集中的城市,形成城市气候特点。
学科素养 情境破
素养 如何判读锋面气旋图并分析其影响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情境探究
锋面气旋(又称温带气旋)大多生成于锋面上的波动,因而气旋的生命史就必然与锋面的演变
密切相关。通常将气旋的演变历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初生阶段、成熟阶段、锢囚阶段、消
亡阶段。下面为四个阶段示意图。
素养
问题1
图示锋面气旋位于哪个半球
提示 图中气流逆时针辐合,可判断该锋面气旋位于北半球。
问题2
上图中锋面气旋的发展顺序是怎样的
提示 锋面气旋的发展顺序:通常冷锋比暖锋移动得快,最后冷锋赶上了暖锋,锋面气旋消
失。图Ⅳ中为准静止锋,是锋面气旋的初生阶段;图Ⅰ中形成明显的冷、暖锋,是锋面气旋的
成熟阶段;图Ⅱ中冷锋赶上了暖锋,是锋面气旋的锢囚阶段;图Ⅲ中锋面消失,是锋面气旋的消
亡阶段。因此锋面气旋发展的顺序是Ⅳ→Ⅰ→Ⅱ→Ⅲ。
问题3
我国北方春季多出现锋面气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北方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时,中低纬度地区升温快,高纬度地区尚未明显增温,南
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力大,大气运动速度快,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空气频频相遇,致使锋
面气旋多发。
讲解分析
1.概念
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常见的天
气系统。
2.形成
右图表示北半球低气压,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作低压槽。在低压槽附近,冷
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分别形成冷锋和暖锋,如在低压槽AB附近形成冷锋,在低压槽CD附
近形成暖锋。
3.锋面气旋的判读和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锋面位置。图中的AB线和CD线是两个槽线,锋面多形成于低压槽上,即图中的AB处和CD
处。这是因为低压槽附近风向产生切变,使得槽前和槽后的风向不同。性质不同的气流,在
低压槽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了锋面。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以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F、G处为
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气流的性质。图中F、G两点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较高纬度地区,而E、H
两点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F、G一侧为冷气团,E、H一侧为暖气
团。
(4)锋面性质与移动方向。根据图中E、F、G、H各点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
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又可推知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气旋有其生成、消亡的
过程。锋面气旋一般可持续3~5天或更长时间,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不久就会因气流运动而消失。
(5)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由上图可知,气旋的前方受CD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
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受AB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出
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受暖气团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
例题 (2023安徽十校期中联考)下图为2022年某日我国局部地区天气形势示意图,乙地位于
气压中心,L1、L2为锋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典例呈现
(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为晴朗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锋线L2的移动方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
D
A
素养解读 本题组以“我国局部地区天气形势示意图”为情境素材,考查锋面气旋的判读、
锋对天气的影响及锋的移动方向等知识,主要考查综合思维能力,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等核
心素养的培养。
解题思路 (1)根据材料“乙地位于气压中心,L1、L2为锋线”,结合锋只能出现在低气压的
低压槽中,可判断该地存在的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根据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可
知,气旋中心东侧的L2应为暖锋锋线,气旋西侧的L1应为冷锋锋线。由此可判断甲地位于冷锋
后,可能有降水天气,A错误;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B错误;丙地位于暖
锋前,可能产生降水,而丁地位于暖锋后,天气晴朗,所以C错误、D正确。(2)根据上题分析可
知,L2为暖锋锋线,该地在北半球,南侧纬度较低,从南侧来的气流较暖,根据暖锋的定义可知,
锋线L2移动方向应为向偏北方向移动,即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结合图中锋线L2的走向,可判断
其移动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故A正确,B、C、D错误。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气流中能够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地区的干湿状况与④气流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 B.撒哈拉沙漠
C.中亚图兰平原 D.亚马孙平原
下图为北半球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甲、乙、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4.丙地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题组二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6.下列关于图示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一年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一年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雨林气候
下图为沿60°W和120°E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白色部分表示陆地之间的海洋),图中O为极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⑦表示各种气候类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①⑥ B.④⑤
C.④⑦ D.③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B沿线气候类型的更替说明OB为120°E
B.①和⑦都是热带雨林气候,②是热带沙漠气候
C.⑥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常年稳定的信风息息相关
D.⑤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因为受动力因素影响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在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域,如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20°N—30°N大陆西部地区均属这一情况。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为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场分布图。
(1)30°N—40°N大陆西部地区是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请描述该气候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6分)
(2)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6分)
题组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
甲图为世界某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示意图,乙图为世界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乙图中该地最可能出现在甲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乙图中该地1—3月降水量较少,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势力减弱
B.赤道低压带偏南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下图为沿32°N纬线某大陆1月和7月不同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该大陆可能是( )
A.澳大利亚大陆 B.非洲大陆
C.亚欧大陆 D.南美大陆
13.甲地气候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题组四 气候与自然景观
每年东非草原上都会因降雨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食草动物如斑马、角马等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出发,7、8月到达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下图为东非草原动物迁徙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属于食草动物迁徙区气候特征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15.导致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原因是( )
A.赤道低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B.海陆热力差异
C.副热带高压与盛行西风交替影响
D.副热带高压与信风交替影响
图甲为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乙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瓶子树。瓶子树两头尖细,中间膨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里面可以储存约2吨的水分。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6.瓶子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
17.瓶子树在澳大利亚主要分布在图甲中的( )
A.② B.③
C.④ D.⑥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五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⑤②①
2.(易错题)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马达加斯加岛中部为海拔1 000~2 000米的高原和山地,沿海多为平原和丘陵。中国援助马达加斯加科研团队对该国进行了详细考察。考察发现,7月甲地平均气温明显高于乙地。如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单位:mm)。
(1)指出该岛降水量空间差异,并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原因。(8分)
(2)与乙地相比,说明甲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4分)
题组二 气候类型的判读
下图为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该地出现干季的月份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1—3月,西北季风控制
B.6—8月,东南信风控制
C.4—6月,副热带高压控制
D.10—12月,东北信风控制
5.图中所示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 )
A.澳大利亚西北部 B.尼罗河下游地区
C.巴西高原东南部 D.长江中下游地区
巴哈马是一个位于大西洋西岸的岛国(下图)。首都拿骚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卡特岛,属巴哈马群岛之一,主要由沉积的碳酸盐沉积物和周围的珊瑚礁组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易错题)关于拿骚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昼夜温差大
B.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C.5至10月为湿季,高温多雨
D.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寒冷干燥
7.不同纬度地带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形成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卡特岛的环流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下表为某地的气候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月份 1 3 5 7 9 11
日均最高气温/℃ 26 25 20 18 19 24
日均最低气温/℃ 16 14 9 7 9 13
降水量/mm 15 20 69 82 40 14
8.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非洲南部沿海 B.北美五大湖地区
C.我国南方地区 D.南美洲东南沿海
9.该地7月盛行( )
A.上升气流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题组三 气候与自然景观
在某国际夏令营活动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四位同学介绍了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
甲:“走进森林,芳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树叶叶片不大,表面有蜡质。”
乙:“河边的阔叶林一片金黄色,河流水量常年稳定,河水清澈。”
丙:“森林里乔木高大,老干可生花,林间藤蔓丛生,地表多枯枝落叶。”
丁:“每年6月前后,草原上的斑马、角马等动物开始大规模向北方迁徙。”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下面四幅图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家乡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甲—b,乙—d B.乙—b,丙—c
C.丙—b,丁—c D.甲—a,丁—d
11.下列关于上题四图中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气候多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B.b气候多分布在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C.c气候是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D.d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①位于赤道与30°N之间,为东北信风带,气流较为干燥,降水较少;②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③位于30°N—60°N之间,为西风带,气流湿润,降水较多;④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2.B ④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因而气候干旱,B正确;塔里木盆地和中亚图兰平原气候干旱,是由于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较远,常年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A、C错误;亚马孙平原降水较多,与副热带高压带无关,D错误。
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分布的纬度依次升高,甲地可以受东北信风带控制,说明其纬度最低;丙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说明其纬度最高;乙地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说明其纬度居中。因此甲、乙、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丙、乙、甲,D正确。
4.A 读图可知,丙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地中海气候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B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C错误;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D错误。
5.C 根据图中风向均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A错误。Ⅰ纬度(南极)和Ⅲ纬度(30°S附近)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都偏少,但相对而言,Ⅰ纬度降水总体更少,B错误。由Ⅳ纬度盛行上升气流和各气压带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Ⅱ纬度为副极地地区。极地东风带和盛行西风带在Ⅱ纬度附近相遇形成极锋,进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因此Ⅱ纬度附近冷暖气流易相遇而形成锋面,且存在气流抬升,多气旋活动,C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弱,基本没有台风形成,D错误。
6.B Ⅳ盛行上升气流,位于赤道地区,形成赤道低压带;Ⅰ盛行下沉气流,位于极地地区,形成极地高压带;则a是极地东风带,Ⅱ是副极地低压带,b是盛行西风带,Ⅲ是副热带高压带,c是东南信风带。Ⅰ极地高压带和a极地东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Ⅳ赤道低压带和c东南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B正确;Ⅲ副热带高压带和b盛行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C错误;终年受Ⅲ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
7.D 据图所知,O点为极点且位于陆地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根据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可知,60°W在南半球穿过的陆地除南极洲之外,只有南美洲,而120°E在南半球穿过的陆地有澳大利亚西部和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故可判断AO为120°E的一部分,OB为60°W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确定①位于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②③④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⑤位于南极,为极地气候;⑥⑦位于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别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8.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OB沿线穿过的是南美洲,OB为60°W的一部分,A错;据图可知,①和⑦均位于赤道附近,应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且位于热带草原气候的北侧,应是热带沙漠气候,B对;⑥气候类型位于60°W所穿过南美洲部分的最南边,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形成,冬夏季盛行不同的风向,C错;⑤位于南极地区,为极地气候,成因是纬度高,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该地的下沉气流是受热力因素影响形成的,D错。
9.答案 (1)该气候区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温和多雨。
(2)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
原因:N地较P地纬度高,N地西风势力更强,一年中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更长,因此年降水量大于P地。
解析 (1)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状况可知,30°N—40°N大陆西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降水稀少,炎热干燥;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区受西风带控制,因此降水较多,温和多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读图可知,N地比P地纬度高,N地大致位于西风带的中心位置,西风势力更强,受西风带控制的时间更长;P地大致位于西风带的边缘位置,西风的势力较弱,受西风带控制的时间较短。因此N地的年降水量大于P地。
10.C 根据乙图可知,该地全年高温,年降水量约为850毫米,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应为热带草原气候,根据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①地位于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②地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④地位于澳大利亚的西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③地位于非洲西部偏北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
11.B 根据上题可知,乙图所示地区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降水较多,受信风带控制时降水少,与西南季风、副热带高压无关,A、C错误;根据乙图的气温年变化,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1—3月太阳直射点主要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压带偏南,乙地受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B正确、D错误。
12.C 32°N没有经过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大陆,A、D错误。读图根据1月、7月气温和降水状况分析可知,该大陆西岸1月降水多于7月、1月均温低于7月,为冬雨型气候,即地中海气候;该大陆东岸7月降水多于1月、7月均温高于1月,为夏雨型气候。其余选项中,只有亚欧大陆符合,C正确。非洲大陆沿32°N的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沿海)和热带沙漠气候(内陆),B错误。
13.A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32°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错误。
方法技巧 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14.D 食草动物迁徙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的特征为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故选D。
15.A 食草动物迁徙地区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降雨主要由赤道低压带带来,根据材料信息“每年东非草原上都会因降雨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可知,导致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原因是赤道低压带的季节性移动,A正确;海陆热力差异是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B错误;副热带高压与盛行西风交替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C错误;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影响下主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
知识拓展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有三种,一种是正常情况,即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为湿季,降水多;受信风带控制时为干季,降水少。另外两种均为非地带性现象,即特殊情况,一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S—30°S),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为干季,降水少;受来自海洋的信风控制时为湿季,降水多。二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如澳大利亚南部30°S—35°S),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地夏季(1月)受南移的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该地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带控制,形成湿季。
16.A 瓶子树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地区热量条件好,应位于热带;瓶子树树干粗壮,可储存大量水分,说明其生长期内有气候干旱的时段。由此判断瓶子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A正确;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形成热带雨林植被,B错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C错误;终年干旱少雨的气候,形成荒漠植被,D错误。
17.A 由上题分析可知,瓶子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图甲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为②,A正确;③④⑥依次代表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不符合题意,B、C、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A 图中气压带、风带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所以①地纬度低于②地;③④两地均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但④地受西风带控制的时间更长,所以③地纬度低于④地;⑤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纬度最高。所以图中五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故选A。
2.B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读图可知,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③④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应形成地中海气候;⑤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应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综上所述,图中五地分属三种气候类型,故选B。
易错分析 本题易误将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区域和受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区域当作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而导致判断失误。
3.答案 (1)该岛北部、东部降水多,西(西南)部降水少。
原因:1月赤道低压带南移,该岛北部受其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对流雨较多;7月东南信风带北移,东部地处信风迎风坡,降水多,西部形成雨影区,降水少;7月西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北移的影响,降水少。
(2)该岛中部为高原、山地,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较强;东南信风越过高原、山地后,气流下沉增温,气温升高。
解析 (1)据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该岛北部、东部降水多,西(西南)部降水少。1月北部降水普遍较多,这是因为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岛北部纬度较低,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对流雨较多;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岛屿大部分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岛屿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影响降水多,而西部处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岛屿西南部纬度较高,7月受副热带高压带北移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结合文字材料可知,该岛屿中部为高原和山地,东部地区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7月份,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较多,降水多,云层厚,大气削弱作用强,相对凉爽。西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气温较高;背风坡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形成焚风效应,气温升高。因此与乙地相比,甲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
4.B 据图可知,在1—3月和10—12月时段内,降水量的累计值增长较快。而在4—9月降水量的累计值增长缓慢,所以该地气候较干的月份应为4—9月,A、D错误。该地全年高温,7月均温略低,应位于南半球热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且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判断该地气候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受东南信风控制时,该地降水偏少,为干季,B正确。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主要受信风影响而不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C错误。图解如下:
5.A 结合世界气候分布状况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A正确;尼罗河下游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巴西高原东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D错误。
6.C 读图可知,拿骚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B、D错误;5—10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暖湿气流,该地降水较多,此时为湿季,该地高温多雨,C正确;由于临海,拿骚受海洋影响大,气候的海洋性强,昼夜温差小,A错误。
知识拓展 气温年较差与昼夜温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昼夜温差(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本题中气温年较差可直接通过图中数据计算得出。而昼夜温差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晴天时昼夜温差较大,阴雨天时昼夜温差较小。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与气温日较差均较大;气候的海洋性强,气温年较差与气温日较差均较小。
7.D 卡特岛位于24°N附近,属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控制区,因此卡特岛的环流风向为东北风,D正确。
8.A 表格显示,该地1月份气温明显高于7月,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B、C错误;该地气温较高的季节降水较少,为冬雨型气候,且最冷月最低气温高于0℃,最冷月降水较多,因此判断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非洲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南美洲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错误。
9.D 根据上题可知,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7月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故选D。
10.A 根据文字材料判断甲、乙、丙、丁同学家乡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a、b、c、d四地气候类型判断如下:
因此判断甲与b对应,乙与d对应,故选A。
11.B 由上题可知,a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A错误;b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B正确;c为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C错误;d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D错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