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8 13: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紫藤萝瀑布》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语文
教材分析 及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宗璞的经典抒情散文。课文以“紫藤萝花瀑”为核心意象,通过细腻的视觉、听觉、嗅觉描写展现花的生机与活力,结合回忆中紫藤萝的凋零与当下的繁盛形成对比,自然引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哲思。文章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鲜明,语言生动且富有韵律美,是引导七年级学生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学习情景交融写法、感悟生命韧性的重要文本,也为后续同类文体的学习提供范例。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文本感知能力,能捕捉文中描写的画面与情感基调,但对散文深层哲理的挖掘和写作手法的系统分析能力较弱。其认知特点偏向直观形象思维,对“生命”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需通过具体意象的剖析搭建认知桥梁。同时,青春期初期的学生开始关注自我与世界的联系,对生命的意义有朦胧思考,却缺乏深入探讨的路径。教学中可依托多媒体创设沉浸式赏花情境,通过朗读、品析关键词句等活动,帮助学生从花的“盛—衰—盛”变化中理解作者情感起伏,进而结合生活经验感悟生命哲理,提升文学鉴赏与思辨能力。
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积累“迸溅”“伶仃”等词语,能仿照文中句式描写自然景物,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紫藤萝“盛—衰—盛”的描写顺序及对比手法,理清作者情感变化脉络,培养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结合生活实例阐释“生命长河无止境”的内涵。 3.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紫藤萝花瀑的意象美、语言美,体会文中蕴含的生命张力,形成对自然之美与坚韧精神的审美感知,尝试用文字或绘画再现文中意境。 4.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对生命的哲思,体会散文中“小我”与“大我”的情感联结,增强对生命韧性的认同,树立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紫藤萝花的描写方法,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感悟“生命长河无止境”的哲理内涵。我”的情感联结,增强对生命韧性的认同,树立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或信息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生命中总有一些美丽的相遇,会镌刻进我们的记忆,甚至灵魂:1982年5月的一天,作家宗璞在行走过程中不经意与一片辉煌的紫色相遇,诱发了对于生命的感悟,写下一篇优美的状物抒情散文——《紫藤萝瀑布》。(学生齐读课题) 读完我们现在来细看这个标题,它由两个名词构成,“紫藤萝”根据字形和生活常识,可知它是一种植物,而瀑布是一种从高空而下的水流,对此,你们有疑问吗? 问题1:这篇文章究竟是在写紫藤萝花?还是在写瀑布? 问题2:作者为什么将紫藤萝和瀑布联系在一起? 因为紫藤萝盛开时,花朵非常的繁盛,从远处看,就像是一条由花朵组成且流动着的瀑布。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女作家宗璞的审美眼光,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她的步伐,走进这片紫色的世界中。 新课教学 认识作家 宗璞(pú),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好一朵木槿花》等。 2、基础入门·掌握字词(再来快速整体过一遍本文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及释义。) 学生齐读两遍重点字词。 三、整体感知 初赏紫藤花瀑 每到春天,微风轻拂,紫藤萝便如瀑布般绚烂绽放,诉说着生命的奇迹,下面让我们一起随着宗璞那细腻温婉的笔触,一同漫步于紫藤萝花下,感悟它的生命花语!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紫藤萝: (1)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关键语句,用“ ”画出来。 明确:(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7)我只是驻足凝望… (11)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根据作者的行踪,梳理思路,简要概括作者在每个行踪阶段在干什么? 明确:(1-6):赏花;(7-9):忆花;(10-11):悟花。 追问:所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谁?作者描绘了几幅紫藤花图? 明确:紫藤萝花。作者的视线和笔触都聚焦在它的身上,按照先赏、再忆、后悟的顺序组织文字,主要描绘了现在的紫藤萝花和十年前的紫藤萝花。 四、细致研读.品紫藤花之美 1、这篇散文的开头非常的简洁精致,只有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作者为何停住脚步?仅仅是因为看到一片紫藤萝花吗? 明确:因为她为紫藤萝的茂盛、美丽而停住了脚步。 2、说一说眼前的这株藤萝“盛”在哪里?美在哪里? 明确:形态(整体和个体)、颜色、情态、香气。 3、细读第2-6段,找一找描写紫藤萝的精彩语句,品一品紫藤萝花美在哪里,作者是如何描绘出来的? 提示:可从修辞手法、关键字词、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批注赏析。 句式: 从“ (原句) ”中,作者通过 修辞手法/词语/写作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 的特点,可看出花的 美。 示例赏析: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繁盛、壮观和颜色淡雅。可见花的整体形态、颜色之美。 ②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笑”将紫藤萝花拟人化,“流动”“欢笑”“生长”化静为动,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生机盎然。可见花颜色之美、情态之美。 ③“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笑”“嚷”将赋予了花人的情态,“我在开花”连续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时的热闹、活泼、生机勃勃。可见花的情趣美。 ④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每一朵盛开的花比作帆、笑容,“张满”“绽放”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花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绽放时的形态、活力和情趣。可见花的形态和情趣之美。 ⑤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使花香化作可看见的“浅紫色”,巧妙地写出了花色的淡雅梦幻,以及香气的缥缈缭绕,同时“笼罩”一词,给人愉悦梦幻之感。可见花的香气美、颜色美。 补充: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总结:紫藤萝瀑布是繁盛灿烂、生机勃勃、活泼热闹、调皮可爱、动感欢快、香气淡雅、蓬勃旺盛 、热烈奔放的,难怪宗璞第一眼见它,就用“盛”字来形容它!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亲眼看看它的美丽繁盛! 4、问题思考: (1)问题思考1:除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作者还按照了什么顺序描写紫藤萝花的?作者看花的视线距离有没有产生变化? 明确:花瀑——花穗——花朵。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2)问题思考2:开头段落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明确:1、引人遐想,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对紫藤萝的描写。 2、从侧面烘托紫藤萝引人止步、炫人眼目的美丽景象。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五、细致研读 品忆中紫藤花 眼前旺盛的紫藤萝花引得作者不禁伫立凝望,思绪也慢慢飘飞于十年之前,想到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那过去中紫藤萝花它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呢?阅读文中写记忆中的紫藤萝花的有关段落,填写表格并思考。 如果说“盛”字能恰到好处地概括现在紫藤萝花的特点,那么十年前地紫藤萝花我们改用哪个字去形容? 明确:衰。所以这两幅紫藤萝花在时间的长河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精读感悟·情感之瀑 紫藤萝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面对此时生机勃勃的紫藤萝,宗璞感叹道:这样繁盛、灿烂辉煌的紫藤萝瀑布不止在眼前,也在心上缓缓流过。那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流动的呢?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赏花前、赏花中、赏花后情感的语句,提炼出表示情绪心理的词语。 明确:前: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中: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后: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作者为什么内心充满了焦虑和痛楚?(一个成年人为什么在生活中感到焦虑和痛苦,文中虽没有写到,但我们可以大致来猜一猜,作者肯定在这十年多年遭遇了许多的坎坷,导致她的心境是哀伤的,那宗璞究竟遭遇了什么呢?我们通过几个助读资料补充一下。) 资料一:文革时期,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在那个极左思潮席卷全国的年代,养花、赏花被认为是贪图安逸,是滋生腐化的温床。许多花木惨遭厄运,比如紫藤萝,比如丁香…… 资料二:她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病余、事余、业余完成的,自称"三余作家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宗璞《花朝节的纪念》)因为文革,作家宗璞从66-77年,12年搁笔没有写出任何文字。直到改革开放,1978年才重回文坛。 资料三:父亲已经71岁了,天天有人冲来抄家,……家里贴满了打倒的标语大字报。……衣服都封起来了,天冷了,封条不敢拆,父亲就披条麻袋御寒。他的输尿管不通,腰上挂着尿瓶,被拉去批斗,打倒在地……1966 年春夏之交,……我跟何其芳、俞平伯等一起挨批斗,纸糊的高帽子上写了我的罪名,就是"冯友兰的女儿"。那天回到家,如果手头有安眠药,我肯定就不在了。后来一想,是冯友兰的女儿有什么罪,我偏要活着。我就不死! (宗璞《我的父亲冯友兰》) 资料四: 本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祖国大地上的一切慢慢复苏,正是枯木逢春、万象更新的时候,宗璞却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她的弟弟身患绝症。她的弟弟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一直从事飞机制造方面的科学研究。那时弟弟五十岁,正是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时候,病魔却要无情地夺去他的生命。作者的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心头。她在弟弟逝世前写下了这篇文章。 总结:过往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幸(自己多病、屡失亲人、同辈早逝),早已在作者心间留下了伤痕,演变为焦虑、痛楚、疑惑、压抑的情绪。我们来品一品,宗璞的过往的人生命运就跟什么是相似的?十年前,人的命运跟花的命运是一样的。 3、思考:眼前的紫藤萝为何能给予作者如此巨大的慰藉? 追问:那我们读到这里,你还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花写景吗? 明确:以花喻人、物我交融:花的重开让人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七、深读·人生之瀑 经历了人生大悲恸、大劫难的宗璞,却在一数紫藤萝瀑布中,获得了心灵的疗愈。文章哪句话揭示紫藤萝花带给作者的深刻启示呢?请从文中画出带有哲理性的句子。 明确: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理解: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作者在惊异、审视、回忆之后悟出的自然规律和生命哲理。意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不幸终究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那里满装生命现人生的价值。(托物言志) 2、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理解:眼前紫藤萝的美与旺盛是由千万朵紫藤萝花组成的,暗示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 3、主旨归纳 这篇状物散文,通过写"我"于行进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由花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从而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启示我们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问题探究,课题小结。 1、问题思考:有人认为标题“紫藤萝瀑布”会给人造成误解,即紫藤萝是瀑布,为了避免这种错误认知,建议把“瀑布”二字删去,你觉得好吗? 明确:不好,因为它是很多很多的紫藤萝花组成的,因为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以文章叫《紫藤萝瀑布》。 标题的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和线索——紫藤萝。 2、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紫藤萝繁茂的特点。 3、紫藤萝瀑布暗示生命长河是无止境的 4、给人以美的遐想,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2、课堂寄语 一条紫色的瀑布,流动着辉煌与灿烂,流过了作者的心灵,也流向了属于我们所有人的生命长河。所以对于美景,我们不只是让他作为一个客观物象,悄悄从我们眼前流动、流过。而是亲近他、融入他,让他流向我们的心底,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启示我们要加快脚步,以开花的姿态,扬起生命的风帆,在无止境的生命的长河中乘风破浪。 课件PPT全程展示。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