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1:59:44

文档简介

(共7张PPT)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
1.收集与整理资料
(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文
字材料等。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点 2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方法
方法 含义 说明 举例
定性分析方法 对区域内地理特征进行定性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 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
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基
本特点 区域的位置、范围、
形状,以及自然要素
和人文要素的特点等
方法 含义 说明 举例
定量 分析 方法 在已有资料的基础
上,借助定量分析方
法与手段对地理特征
进行量化研究 其目的是探究地理特
征的发生、发展规律
以及形成原因 可以对区域内气温、
降水量和河流的流量
等进行定量分析,了
解河流流量与气温、
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并预测河流流量的变
化情况
续表
方法 含义 说明 举例
综合 分析 方法 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该方法能够综合分析
区域发展中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河流上修建大型水
利工程,要从对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
方面、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国防安全等多
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续表
1.长江流域概述
  长江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贯穿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流域面积十分广阔,
其上游、中游和下游流经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
2.主要步骤
(1)收集与整理资料
  注意重点收集对衡量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相关指标,如区域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
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可以通过统计图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
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根据数据绘制图表时,要注意图表类型选择的恰当性,一般反映
知识点 3 活动案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
总量及变化的可以采用柱状图,反映比例结构的可以采用饼状图,反映变化发展的可以采用
折线图等。
(3)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
  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寻找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拓展延伸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 然 条 件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棕壤、黑土、钙质土等 红壤、砖红壤等
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农业生产 以旱地为主,东北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工业生产 以重工业为主 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产业结构 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调整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转型较快
交通运输 比较发达 比较发达,内河航运较发达
对外开放 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对外联系方便
续表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
  下图为我国长江流域部分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为对贵州、湖北、上海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在收集资料时应(  )
①以实地考察和调查为主
②以查阅资料为主
③重点收集自然环境指标
④重点收集社会经济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贵州、湖北、上海三地的资料收集完成后,对三地区域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定性分析方法
②定量分析方法
③综合分析方法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3.下列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步骤中,正确的是(  )
A.收集区域资料→分析区域发展差异→资料分析、整理→探究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
B.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收集区域资料→资料分析、整理→探究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
C.收集区域资料→资料分析、整理→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探究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
D.探究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收集区域资料→资料分析、整理→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4.某中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客家土楼民居资料:永定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等多种防御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该中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的方法分别属于(  )
A.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
B.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方法
C.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
D.间接收集法、综合分析方法
题组二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下表示意某年我国三省(区、市)社会经济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行政区 上海 辽宁 广西
人口自然 增长率/‰ 3.14 0.26 7.86
城镇人口 比重/% 89.60 67.05 46.01
人均GDP/ 万元 9.7 6.5 3.3
三次产业 结构 0.5∶34.7∶ 64.8 8.0∶50.2∶ 41.8 15.4∶46.7∶ 37.9
5.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6.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高新科技    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    D.人口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在从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下图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中部地区中经济发展质量最不理想的是 (  )
A.鄂   B.陕   C.晋   D.皖
8.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陕西没能进入创新驱动阶段是因为高校少
B.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质量明显高于黄河流域
C.矿产资源丰富的省级行政区均处于要素—投资驱动阶段
D.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均高于西部地区
9.我国东、西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2024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5周年,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异,谋求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对两个省份的区域知识的了解,完成以下表格。(4分)
比较项目 青海省 广东省
地形 高原、山地为主
城镇化水平 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人口密度 大
(2)分析两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影响两地农业生产活动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 (4分)
(3)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工业不发达,广东省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较发达,请分析原因。(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贵州、湖北、上海三地的空间跨度大,不易进行实地考察,应以查阅资料为主要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对不同区域的差异进行分析,在收集资料时应重点收集社会经济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
2.D 对区域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时,一般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
3.C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首先要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获得区域差异的具体体现,最后进一步探究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
4.C 该中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客家土楼民居资料,属于间接收集法,其分析区域的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5.D 从东部地区的上海、东北地区的辽宁到西部地区的广西,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这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
6.A 结合所学知识并读表可知,上海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是最发达的,因此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新科技。
7.C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在经济发展各个阶段中,由创新驱动阶段→投资—创新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要素—投资驱动阶段,经济发展质量呈下降趋势。读图可知,鄂(湖北)处于投资—创新驱动阶段,皖(安徽)处于投资驱动阶段,陕(陕西)、晋(山西)处于要素—投资驱动阶段,但陕属于西部地区,所以中部地区中晋经济发展质量最不理想,C正确。
8.B 影响经济发展阶段的因素有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基础、劳动力素质等,陕西处于要素—投资驱动阶段和高校数量关系不大,A错误;读图可知,黄河流域大多处于投资驱动阶段和要素—投资驱动阶段,而长江流域大多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投资—创新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B正确;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比如四川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铁矿资源,其发展阶段为投资—创新驱动阶段,C错误;山东、福建属于东部地区,其发展阶段与西部地区的四川相同,D错误。
拓展延伸 要素驱动是指从主要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土地、矿产资源、劳动力等,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以及从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中获取发展动力的方式。创新驱动是指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的效益来实现集约的增长方式。
9.答案 (1)
比较项目 青海省 广东省
地形 高原、山地为主 丘陵、平原为主
城镇化水平 较低 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较高
人口密度 小 大
(2)青海省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广东省以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为主。影响因素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3)青海省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广东省虽然矿产资源贫乏,但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发达,又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因而工业较发达。
解析 第(1)题,此题要求比较两个省份的区域差异,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题,青海省和广东省由于位置不同(一个位于西北内陆,一个位于东南沿海),自然地理特征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农业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广东省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生长。第(3)题,从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