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件+练习+单元强化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件+练习+单元强化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1:59:44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德国鲁尔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3.读世界某著名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阴影区是世界著名的    工业区。(1分)
(2)A、B、C为该工业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中A为      ,B为    。(2分)
(3)本区内河航运发达,D、E为莱茵河的两大支流,其中D为   河,E为    河。除内河航运外,本区其他主要运输方式还有                   。(4分)
(4)19世纪中期,以下四种货物中,经莱茵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1分)(  )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题组二 鲁尔区一度衰退的原因
  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6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②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水紧张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曾是欧洲“工业心脏”,其煤炭产量在1956年达到了顶峰,但在1957年受到来自美国的进口低价格煤炭的冲击,价格差距逐渐拉大,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销售困境,鲁尔区陷入煤炭危机,从此走上了衰退和复兴之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1957年以后从美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以生产高品质煤炭为主
B.美国煤炭低价倾销抢占世界市场
C.德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D.造船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7.鲁尔区煤炭危机与钢铁工业的关系是(  )
①煤炭危机导致钢铁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
②炼钢技术进步导致煤炭需求量下降
③钢材的替代品增加使煤炭需求量上升
④钢铁工业发展导致煤炭工业劳动力短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组三 振兴鲁尔区的措施
  (经典题)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D.园艺业比重增大
9.为改变工业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鲁尔区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
B.缩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规模
C.搬迁所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10.在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时,鲁尔区钢铁工业日益向西部集中,原因是(  )
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莱茵河
C.就近获得通过莱茵河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德国鲁尔区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兴盛期—替代能源冲击的衰退期—产业转型的复兴期三个阶段。埃森市是鲁尔区的转型代表,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为其中最重要的地标,是鲁尔区从兴盛到衰退再到转型的缩影,开创了一条“工业文化之路”,成为世界上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典范。下图为埃森市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埃森市产业转型复兴阶段(  )
A.摒弃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
B.建设商业中心,提高生活质量
C.拆除工业厂矿,治理环境污染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12.埃森市产业转型中,保留工业遗产对城市的主要影响是(  )
A.延续城市文化记忆
B.改变城市内部结构
C.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鲁尔区独特的开发模式,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炼钢于一体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如下图)。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3.该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图示景观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还处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靠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水资源也愈加短缺。
材料三 德国鲁尔工业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图。
(1)根据材料,列表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工业区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7分)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采取哪些既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又可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的措施 (6分)
(3)鲁尔工业区通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区,可以采取哪些值得借鉴的措施 (4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条件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有273处,铜矿石储量达239万吨,是全国铜矿石重要生产基地,小型采矿企业众多。下图示意大冶市地理位置。
(1)指出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利条件。(5分)
(2)说明大冶市小型采矿企业众多的原因。(3分)
题组二 资源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迁安市是一座依矿而起、因钢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近十几年,迁安市抓住机遇,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产业,产能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产品种类齐全,但同时也形成了“一钢独大、大而不强”的产业结构。如今,迁安市若不注重绿色发展,不仅传统产业难以保持优势,新兴产业也难以迅速崛起壮大。迁安市钢铁资源型城市转型是立足其自身优势做出的主动选择。下图示意迁安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迁安市城市转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A.土地供给充足    B.环境容量大
C.工业基础较好    D.水资源充足
3.推测迁安市城市转型面临的困境可能是(  )
A.劳动力资源缺口大
B.第一产业占比过大
C.消费市场逐渐萎缩
D.科技创新支撑不足
4.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迁安市应(  )
①全面使用清洁能源
②加强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
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④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年5月11日,我国收缩型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其中东北地区有21个。收缩型城市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资源枯竭型、产业变迁型、地理偏远型和被动虹吸型,主要表现为人口流失、产业衰退、城市住房空置率上升等。下图为我国收缩型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东北地区的城市收缩类型多属于下列模式中的 (  )
 
 
A.类型Ⅰ    B.类型Ⅱ
C.类型Ⅲ    D.类型Ⅳ
6.为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
A.改造闲置废弃地,注重城市内涵提升
B.建立卫星城,分散中小城市职能
C.增加税收,压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D.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增加就业机会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有 (  )
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山西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淮北市地处安徽省北部,1960年因煤设市,经过60年的大规模开采,已经处于城市资源衰退阶段,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淮北市政府提出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新时期城市发展战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与上海市相比,淮北市建设“中国碳谷”的主要优势在于(  )
A.自然环境优美    
B.基础设施完善
C.劳动力价格低廉    
D.煤业基础较好
10.十几年来,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
B.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
D.建设多个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示意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1)推测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2)分析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6分)
(3)请为白银市这一国家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德国鲁尔区形成初期的工业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A 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利珀河、鲁尔河横穿东西,铁路、公路密布,区域内水陆交通发达。鲁尔区有煤无铁;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工人的工资水平较高。
3.答案 (1)鲁尔
(2)杜伊斯堡 埃森
(3)利珀 鲁尔 公路、铁路、管道等
(4)B
解析 正确解答本题组应把握以下几点:①由图中矿产分布及莱茵河即可判断图中阴影区为鲁尔工业区;②鲁尔区的内河航运、公路、铁路和管道组成了综合完整的运输系统;③该区19世纪中期发展钢铁工业需要通过莱茵河大量运进铁矿石。
4.C 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有产业结构单一、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下降、世界性的钢铁产能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B 鲁尔区的主导工业部门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这两个工业部门衰落最明显。
6.D 1957年以后由于造船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煤炭的运输成本降低,所以从美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D正确;德国以生产高品质煤炭为主和德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都不是导致从美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A、C错误;无信息显示美国煤炭低价倾销抢占世界市场,B错误。
7.A 煤炭危机使鲁尔区的煤炭产业衰落,导致钢铁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①正确;而炼钢技术进步会导致煤炭需求量下降,加重了煤炭危机,②正确;钢材的替代品增加会使煤炭的需求量下降,③错误;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发展不会导致煤炭工业劳动力短缺,④错误。故选A。
8.B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1958年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17%、63%、20%;1995年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35%、38%、27%。据此可得出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结论,B正确。
9.D 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鲁尔区宜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D正确。A、B两个选项中的措施并未改变工业生产结构,C选项中搬迁所有的传统工业说法不符合实际,均可排除。
10.C 鲁尔区钢铁工业日益向西部集中,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莱茵河进口的铁矿石,而非煤炭,C正确、A错误;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治理河水污染,因而不应将废水、废渣排入莱茵河中,B错误;鲁尔区的水源不是只来自莱茵河,还有利珀河和鲁尔河,D错误。
11.D 埃森市产业转型复兴阶段主要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D正确;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产业,A错误;建设商业中心,提高生活质量,与产业转型关系不大,B错误;埃森市产业转型复兴阶段保留了工业遗产,C错误。
12.A 鲁尔区埃森市的产业转型,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新兴产业,保留了工业遗产。而发展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可以传承城市的工业文化,有效保护城市的文化脉络,延续市民原有的城市文化记忆,A正确;保留工业遗产对改变城市内部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影响较小,B、C、D错误。
13.C 为了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扶持、拓展交通等。
14.A 将工厂遗址改造为景观公园,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该区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15.答案 (1)列表分析如下:
工业区 相同点(从自然和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不同点(从自 然条件分析)
德国鲁尔 工业区 ①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都有广阔的市场; ③水陆交通都便利 ①水资源充足; ②无铁矿资源
辽中南 工业区 ①水资源短缺; ②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2)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答出三点即可)
  节流措施: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节水农业;控制需水量大的重工业企业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3)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调整工业布局,选择最优区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交通,改善运输条件。(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 第(1)题,相同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不同点:鲁尔工业区水资源充足,无铁矿资源;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第(2)题,若要缓解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注意这些措施应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第(3)题,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可借鉴鲁尔工业区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振兴措施。
归纳总结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能力提升练
1.答案 (1)有色金属矿床多,矿石储量大;靠近三峡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是国家原料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广阔,有政策支持;靠近长江,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利于矿产品外运。
(2)靠近矿产地,原料运输费用较低;矿床分布分散,监管难度大;小型采矿企业投入资金少、收回成本快,从业者多。
解析 第(1)题,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利条件应从自然资源、能源、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大冶市靠近长江,水源充足;大冶市靠近三峡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大冶市为国家原料工业基地,国内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大冶市采矿业的发展;图中显示,大冶市水陆交通便利,利于矿产品外运,有利于采矿业发展。
  第(2)题,大冶市小型采矿企业众多的原因应从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监管难度、成本等方面进行说明。材料信息表明,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有273处,说明矿床分布分散;小型采矿企业靠近矿产地分布,运输费用较低;小型采矿企业具有投入资金少、收回成本快、从业者多的优势,对地方企业和个人吸引力大。
归纳总结 
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
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条件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1)基础好
资源:储量大、分布广、质量高等。
开采条件:埋藏浅等。
  (2)拉动强
位置:距消费市场近等。
市场:市场广阔。
  (3)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2.C 由材料信息可知,迁安市钢铁产业的产能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产品种类齐全,说明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钢铁工业体系,工业基础较好,这是其城市转型发展的优势,C正确;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深入,迁安市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环境容量有限,土地供给渐趋不足,A、B错误;迁安市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D错误。
3.D 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迁安市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匮乏,创新企业少,粗放、低端产品占比较大,产品产值低,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D正确;城市转型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有所降低,A错误;采矿业属于第二产业,资源型城市第二产业占比大,B错误;社会经济发展对钢铁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并没有萎缩,C错误。
4.D 全面使用清洁能源在短期内难以实现,①错误;迁安市科技水平低,新型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②错误;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迁安市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③正确;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利于迁安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5.B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许多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传统产业衰落,导致人口逐渐外迁,人口流失,类型Ⅱ符合东北地区工业城市的收缩类型,故B正确。类型Ⅰ反映的是城镇和小城镇的人口、资本向大都市迁移,属于被动虹吸型收缩。类型Ⅲ反映的是为减轻大城市压力,分散大城市职能,人口迁往卫星城。类型Ⅳ反映的是制度响应失败地区的人口、资本迁往制度响应成功的地区。以上三者都不符合东北地区工业城市的收缩情况,故A、C、D错误。
6.A 东北地区部分城市收缩,主要是由于部分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所以应合理规划和改造闲置的厂房及废弃地,注重城市内涵提升,故A正确。东北地区收缩型城市的出现,并不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的,且目前已经出现城市收缩现象,故不宜再建立卫星城,分散中小城市职能,否则会加重城市的收缩现象,故B错误。增加税收,压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利于收缩型城市的重新振兴,故C错误。东北地区若想改善城市收缩现象,应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进而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东北地区城市目前资源已经出现枯竭,则不应再优先发展重化工业,故D错误。
7.C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四川和辽宁矿产资源丰富,但GDP增幅却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
8.B 山西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依赖输出煤炭资源维持经济增长,为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摆脱“资源诅咒”。
9.D 本题解题思路如下:
10.B 由材料可知,淮北市政府提出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新时期城市发展战略。“绿金”是指发挥“三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地理优势,发展湿地公园、休闲旅游,即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B正确。“碳谷”也在发展煤炭产业,A错误;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不切合实际,C错误;无信息提示建设了多个环境保护区,D错误。
11.答案 (1)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地表基岩裸露,埋藏浅,开采难度小;靠近黄河,水资源丰富。
(2)有利影响: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任答三点即可)
  不利影响:开挖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等。(任答三点即可)
(3)加大资金投入,治理和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引进高端人才,为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1)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开采难度、矿产丰富度、水源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可知,开采难度小。“白银市因矿得名”说明矿产资源丰富。读图可知,白银市靠近黄河,水资源丰富。
(2)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3)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可主要从资金、政策、人才、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专题强化练4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转型之路
  接续产业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再造和可持续发展,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和基础,通过产业延伸和替代发展起来的产业。鹤岗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小兴安岭“两江一岭”之间,自然条件优越,其因煤而兴,也为煤所困,2011年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问题,鹤岗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培育接续产业,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下图示意资源型城市转型韧性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鹤岗通过延伸煤炭产业培育接续产业,主要是为了增强转型中的(  )
A.创新力    B.平稳性
C.脆弱性    D.适应力
2.煤炭产业延伸过程中,鹤岗应重点(  )
A.加大煤炭开发力度
B.加强煤炭综合利用
C.提升煤炭外运能力
D.寻求煤炭替代资源
3.依托优势资源,鹤岗可重点培育的替代产业有(  )
①高精尖制造业    ②生态旅游业
③煤炭化工业    ④绿色食品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乡资金、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不断流动和集聚,城乡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并出现新的特征。H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变化,H市经济由“城·矿·乡相对独立发展”逐步转变为“城·矿·乡融合发展”,其城乡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图示意H市城乡空间结构演进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H市城乡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5.③阶段时,H市(  )
A.城乡土地利用较为粗放
B.区域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C.煤炭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D.城乡之间经济联系较少
6.该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条件有(  )
①人口规模变大    ②产业结构调整
③煤炭需求扩大    ④完善基础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林业资源区,多年来的高强度采伐使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合作,将现有产业进行延伸,大力发展可持续产业,力争把大兴安岭建设成资源枯竭地区转型的示范区。下图为大兴安岭地区产业优选的二维坐标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调节气候
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④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仅考虑优势度和相对有效性两个指标,大兴安岭未来最适宜优先发展的产业是(  )
A.畜牧业    B.木材加工业
C.建筑业    D.饮料制造业
9.为促进大兴安岭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延长产业链
B.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
D.全面禁止资源开发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协同发展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能源的新时代,传统煤炭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必须转型升级。
  我国某煤炭集团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自2011年开始转型发展。经过8年多的努力,该集团在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方面创造了辉煌业绩。下图示意2012—2018年该集团各子系统协同度(协同度是度量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发展能力的指标)情况。
(1)简述在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能源的新时代,我国传统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问题。(6分)
(2)描述该集团各子系统协同度的差异。(8分)
(3)枣庄煤炭开发历史悠久,2009年被国家确定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说明该集团的成功经验对煤城枣庄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B 根据材料可知,鹤岗因煤而兴,也为煤所困,煤炭是其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资源,通过延伸煤炭产业培育接续产业,主要是为了增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平稳性,保证其经济的平稳转型,而不是为了增强创新力、脆弱性或适应力。
2.B 鹤岗煤炭资源趋于枯竭,在煤炭产业延伸过程中,不可能进一步加大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或提升煤炭资源的外运能力,而是应加大科技投入,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加强煤炭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B正确,A、C错误;煤炭产业延伸的基础是拥有煤炭资源,所以重点并不是寻求煤炭的替代资源,D错误。
3.D 高精尖制造业的培育需要高科技人才,当地并无相应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条件,①错误;传统煤炭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大,当地煤炭资源也趋于枯竭,鹤岗不应再重点培育煤炭化工业,③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鹤岗地处松花江、黑龙江和小兴安岭之间,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好,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绿色食品业,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②④正确。故选D。
4.C 由材料中信息可知,H市经济由“城·矿·乡相对独立发展”逐步转变为“城·矿·乡融合发展”。析图如下:
5.B 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第三阶段,此阶段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煤炭产业主导地位可能已被动摇,C错误;此时城·矿·乡融合发展,城乡之间要素流动频繁、经济联系变得密切,社会、经济、生活空间重构,城乡土地利用较为集约,区域三大产业融合发展,B正确,A、D错误。
6.D 由所学知识可知,产业结构调整会促进城市职能转变,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②正确;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是城乡联系的桥梁,其完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具有牵引和催化作用,④正确;人口规模变大、煤炭需求扩大对该市空间结构演变影响不大,不是主要驱动条件,①③错误。故选D。
7.A 大兴安岭林区远离城市,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不明显,④错误;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茂盛,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①②③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
8.B 产业发展的优势度和相对有效性越高,越适宜成为大兴安岭林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读图可知,四个选项中,木材加工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度和相对有效性均最高,因此若仅考虑优势度和相对有效性两个指标,大兴安岭未来最适宜优先发展的产业是木材加工业,B正确。
9.C 产业转型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区位优势相适应。我国大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应统筹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不能全面禁止资源开发,也不应再大力开发,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度开发,A、D错误;该地区高新技术无明显优势,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B错误;可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方便招商引资,以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C正确。
10.答案 (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导致能源竞争激烈,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采煤机械的应用,促进煤炭的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增加,导致产能过剩;长期的煤炭开采和加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总体而言,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环境与经济协同协同度呈上升趋势,煤炭开发与利用协同协同度先降后升;2012—2013年,煤炭开发与利用协同的协同度最高;2013—2015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的协同度上升幅度大,环境与经济协同、煤炭开发与利用协同平稳发展;2015年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的协同度最高。
(3)改造传统产业,深度开发煤炭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
解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高质量发展” 和“低碳能源”等关键字。煤炭是高碳能源,在低碳能源时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炭的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增加,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粉尘污染、水污染严重,煤炭开采会造成地表塌陷等问题,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解答此问题应先总述,再分段描述,图解如下:
(3)本题可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延长产业链、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共30张PPT)
知识 清单破
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知识点 1 鲁尔区的昔日辉煌
1.区位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德国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便捷的交通: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利珀河、鲁尔河横穿东西,铁路、公路密布,区域内水陆
交通发达。
(3)丰富的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2.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
3.地位:成为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1.传统产业衰落
(1)开始时间:20世纪60年代。
(2)原因及表现
知识点 2 鲁尔区的一度衰退
原因 表现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 煤炭地
位下降;
煤炭工
业衰落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炼钢的耗煤量减少 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使得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煤炭工业衰落影响鲁尔区的钢铁工业 钢铁工
业衰落
世界钢铁市场的激烈竞争 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催生了众多新兴工业。
(2)原因:鲁尔区单一的工业结构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到新兴产业的发展,替代产业难
以形成。
3.生态环境恶化
(1)原因:长期以来,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2)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热污染。
1.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
(1)大力改造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对企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打造产品特色,提高产品技
术含量。
(2)进行工业布局调整:将钢铁工业转移到欧洲西部沿海,在鹿特丹建立炼铁厂;对煤矿区进行
重点清理整顿,将煤炭生产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1)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扩建高校、科研机构
和建立技术中心,促进新兴产业培育,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2)政府推动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工业旅游、商业、物流、教育等第三产业。目前,
工业旅游已成为鲁尔区经济发展的亮点。
知识点 3 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3.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1)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污染,包括整治河流、限制污染气体
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
(2)加强环境管理,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3)为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鲁尔区在发展规划中制订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
拓展延伸 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2008—2011年, 我国分三批公布了69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或产业
对资源过度依赖,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单一、
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失业人口增多等。
情境探究
  德国,历来以工业发达著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能够迅速恢复元气、迎来经
济腾飞,甚至成为欧洲的中流砥柱,除一些外部因素助力之外,以鲁尔区为核心的工业基地也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经的鲁尔区因各种优越的条件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欧洲经济的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劳。下面为德国鲁尔区示意图。
疑难 情境破
疑难 1 鲁尔区创造昔日辉煌的条件有哪些

问题1 图中反映了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哪些区位优势
便捷的交通、丰富的煤炭资源、充沛的水源。
提示
问题2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将工业部门对应填入下图,认识其工业发展与资源
的关系。

(1)钢铁工业
提示
(2)机械制造工业
(3)化学工业
问题3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有何特点
产业结构较单一,以传统工业为主。
提示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位置 地处欧洲十字路口,东欧、西
欧必经之地 便于区内、区外联系,便于原
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交通 铁路、公路密布,水路交通发
达,航运便利 有利于原材料及工业产品的
运输
讲解分析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分析
  德国鲁尔区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令人瞩目的工业区之一。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具体分析见下表: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资 源 煤炭 煤炭资源丰富,质量高,品种全,埋藏浅,开采成本低 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铁矿 铁矿少,但附近铁矿石丰富,或能通过廉价水运运达 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水源 河流众多,河网发达 水运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充足
市场 重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大 促进资源开发与工业发展
续表
2.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区位优势分析
  世界类似德国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区还有很多,其中心城市与区位优势分析如下:
工业区 中心城市 区位优势
英国中部工业区 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 ①世界上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历史悠久;
②煤、铁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掠夺殖民地资源、财富用于生产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 ①欧洲移民最早到达的地区,经济开发早;
②煤、铁等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工业区 中心城市 区位优势
印度东北部工业区 加尔各答 ①开发历史悠久;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俄罗斯欧洲部分工业区 莫斯科、圣彼得堡 ①开发历史悠久;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续表
工业区 中心城市 区位优势
我国东北部工业区 哈尔滨、长春、沈阳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发展历史悠久;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农业基础好
方法技巧 对一个区域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地理位置;②资源状况;③
交通条件;④市场条件;⑤劳动力及工业基础;等。
续表
情境探究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oll)在1958年这样描述鲁尔区:“比比皆是的焦炭工
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
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
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
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
疑难 2 鲁尔区为什么会一度衰退

问题1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种变化给鲁尔区工业发展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煤炭的
能源地位下降,直接导致煤炭市场需求量减少,这是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提示
问题2 材料中描述了哪些环境污染类型
大气污染、水污染。
提示
问题3 鲁尔区在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
煤炭开采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煤炭综合利用过程中污染环境。
提示
讲解分析
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1)传统产业衰落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外因则是多方
面的。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催生了众多新兴工业。但鲁尔区替代产业难以形
成。传统产业的衰落,加上缺少替代产业的支撑,影响了鲁尔区的进一步发展。鲁尔区替代
产业难以形成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3)生态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下表所示:
环境污染 表现(具体内容)
产生原因 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经
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排放的污染物多
环境污染 表现(具体内容) 环境污染
类 型 固体废 弃物污染 煤矿开采使煤渣、矿渣等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
大气污染 工厂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废气
水污染 化工厂、钢铁厂排放大量污水
热污染 工厂排放出大量的废热
危害 区域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
续表
情境探究
  2018年,德国鲁尔区最后一个煤矿关闭,这意味着鲁尔区长达250多年的工业时代结束
了。如今的鲁尔区空气清新,蓝天绿水,环境优美,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高新技术
产业的聚集地,正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区内废弃的工厂,被改造成了富
有创意的文化景观,每年接待游客达600万人次,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疑难 3 鲁尔区采取哪些整治措施实现再度振兴
问题1 鲁尔区将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改造成为供人们游览的“名胜古迹”,这说明鲁尔
区为实现再度振兴采取了什么对策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旅游已成为当地经
济发展的亮点。
提示
问题2 鲁尔区从之前的新兴产业不愿落户,到如今的空气清新,蓝天绿水,环境优美。这对于
我们有什么启示
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提示
讲解分析
鲁尔区实现再度振兴的整治措施
  面对困境,鲁尔区开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加强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措施。
(1)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
措施 具体做法 效果
改造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 对企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打造产品特色,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单个企业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调整工业布局 将钢铁工业转移到欧洲西部沿海,在鹿特丹建立炼铁厂 减轻环境污染,节省原料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对煤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煤炭生产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利润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措施 做法 效果
扶持新兴产业 为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科学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扩建高校、科研机构和建立技术中心,促进新兴产业培育,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速度领先于德国其他地区
产业结构多元化 政府推动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工业旅游、商业、物流、教育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高速发展,工业旅游已成为鲁尔区经济发展的亮点
(3)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措施 具体做法
治污 措施 整治河流 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除解
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
控制大气污染 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
管理措施 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美化措施 制订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地营造
拓展延伸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比较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但两者的发展条件、生产结构、存
在的问题与整治措施有明显的不同,具体对比如下:
区域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
生产结构 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煤炭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图示
存在问题 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整 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区域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规律总结 传统工业区兴衰的三个“共同点”
(1)共同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水源等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共同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变小;经济转移到新
兴工业区;新技术的冲击。
(3)综合整治的共同措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