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张PPT)
知识 清单破
第三节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例
知识点 1 “一带一路”
1.“丝绸之路”自古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通道与桥梁。中国与中亚、“海上
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久远浓厚的历史联系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2.“一带一路”即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地缘上的联系性
知识点 2 “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
3.交通通信的联通性
2.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4.经济发展的互助性
拓展延伸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
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
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1.在全球层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平和谐的国际秩序。
2.对区域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
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3.对沿线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为
沿线国家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
4.对我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进而形成海陆
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知识点 3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第四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一带一路”及其建设的地理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①互联互通能力不足
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
③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陈旧
④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显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一带”和“一路”所经之处,共同且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煤炭 D.石油、天然气
题组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东西贯穿亚欧大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 )
①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促进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大规模向西出口
③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沿线各国的影响有( )
①加强了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②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③扩大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为沿线国家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共建国家( )
A.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B.增加石油、天然气储备
C.形成安全的军事同盟
D.各类金属矿产资源出口
6.为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繁荣,参与各国可以( )
A.统一商品价格 B.加大资源开发
C.合作建设园区 D.统一发行货币
2017年5月14日到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是( )
A.加大矿产资源的输出
B.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C.保护海洋环境
D.利于人口向海外迁移
8.“一带一路”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不断拓展合作区域与领域,尝试与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 )
A.亚洲、欧洲和非洲
B.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C.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10.一批商品从上海运往鹿特丹,最近的传统海上航线需经过( )
A.好望角 B.直布罗陀海峡
C.波斯湾 D.琼州海峡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贸易开放度,且其影响程度和班列开通数量呈正相关。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胜利油田的崛起地,石化产业发达,目前胜利油田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2022年9月19日,鲁北铁路物流园开园暨中欧班列首发仪式在东营市利津县举行。作为东营市首条开通运行的中欧班列线路,其将有效保障东营市及周边地区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的畅通,推动更多“东营造”优质货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加速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提供载体和平台。下图为中欧班列路线图。
(1)简述东营市在参与国际石化产业分工中的优势。(4分)
(2)说出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东营市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6分)
(3)请为东营市石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的建设,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新的贸易机遇和更广阔的贸易市场。下表示意2015—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区域农产品的TⅡ指数,TⅡ指数越高,代表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紧密度越强、贸易流量越大、贸易关系越紧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区域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甲 1.35 1.33 1.34 1.38 1.26 1.09
东南亚 3.52 3.10 3.37 3.29 3.60 4.01
乙 0.64 0.75 0.71 0.82 0.94 0.98
中亚 2.52 1.71 1.52 1.47 1.71 1.37
丙 0.41 0.42 0.44 0.42 0.56 0.54
中东欧 0.20 0.17 0.20 0.20 0.20 0.20
1.表中甲、乙、丙分别为( )
A.东北亚、南亚、西亚和北非
B.东北亚、西亚和北非、南亚
C.南亚、东北亚、西亚和北非
D.南亚、西亚和北非、东北亚
2.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农产品的TⅡ指数高,主要是因为中国与东南亚、中亚( )
A.农业合作密切
B.地理位置邻近
C.交通联系便利
D.国际关系友好
3.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中,东北亚(蒙古、俄罗斯)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是( )
A.蔬菜 B.水果
C.谷物 D.茶叶
4.“一带一路”建设中道路、能源管线、通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是重点,以便于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基于新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其应重点发展( )
A.物流服务业 B.服装加工业
C.计算机制造业 D.木材加工业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原先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传统“单循环”价值体系链被打破,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见下图)正在形成。中国作为“双环流”价值体系链的核心枢纽,连接着欧美发达经济体与亚非拉发展中经济体,有利于实现世界经济的共赢。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全球价值体系链从“单循环”向“双环流”的转变,主要得益于( )
A.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调整
B.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C.发展中经济体资源储量增加
D.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6.在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面临的挑战是( )
A.劳动力资源匮乏
B.矿产资源日渐枯竭
C.基础设施不完善
D.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7.为帮助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融入“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实现双赢,中国应( )
A.提高初级产品进口价格
B.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扩大资源进口
C.降低中间产品生产成本
D.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传播先进技术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互联互通能力不足,①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这也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②对。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完善,并不陈旧,③错。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显著,不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④错。故选A。
2.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经过中亚、西亚等地区,“一路”经过南海、印度洋,这些地区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D正确,A、B、C错误。
3.C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很多能源和矿产资源相对缺乏,需要大量进口,不存在大量向西出口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状况;我国向西出口的一般为工业制成品。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
4.B 对沿线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为沿线国家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缩小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正确。
5.A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共建国家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A正确;有利于共建国家增加石油、天然气的进出口,能增加石油、天然气进口国的资源储备,B错误;有利于共建国家形成安全的经济共同体,不能形成安全的军事同盟,C错误;有利于共建国家各类金属矿产资源进出口,D错误。
6.C 商品价格受市场影响,应在不同市场流通过程中根据供需关系而变化,不可能也不需要统一商品价格,A错误;各国资源状况各异,是否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要根据本国发展需求来决定,B错误;参与各国合作建设园区,可充分发挥各国各地区位优势,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C正确;参与各国有独立的经济主权,拥有各自的货币体系,不具备统一发行货币的条件,也不需要统一发行货币,D错误。
7.B 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促进了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其中就包括经济的联系,故B项正确。 我国资源需求量大,需要进口矿产资源,故A项错误。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可能会加重海洋环境污染,故C项错误。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更注重的是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而非人口迁移,故D项错误。
8.A “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产能,①对。中亚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其油气资源依赖国际市场,②对。南亚地区农业不发达,④错。欧洲经济发达,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大量人才,③错。故选A。
9.A 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故选A。
10.B 上海至鹿特丹最近的传统海上航线依次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英吉利海峡,该航线必须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不经过波斯湾;经过好望角航线太远;可经过琼州海峡,也可不经过琼州海峡。故选B。
11.答案 (1)东营市有胜利油田,石化产业发展早,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相对于发达国家,东营市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石化产品生产成本低,在国际上竞争力强。
(2)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东营市从俄罗斯、中亚以及中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石化原料;有利于东营市石化产品向中西欧地区出口;有利于缩短东营市石化产品出口的运输时间,增强竞争力。
(3)加强国际合作,从国际探寻质优价廉的石化原料;从国际社会引进先进的石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延长石化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国际调研,积极开拓石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1)东营市是胜利油田的崛起地,其石化产业是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石化产业发展早,历时长,经验丰富,石化产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相对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东营市劳动力及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东营市从俄罗斯、中亚以及中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石化原料,增加了石化原料的来源渠道;有利于东营市石化产品向中西欧地区出口,拓宽了东营市石化产品的国际市场;有利于缩短东营市石化产品出口的运输时间,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海外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增加可控原油储备和原油产量,从国际探寻质优价廉的石化原料;与国外的大型公司合作,从国际社会引进先进的石化技术,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石化产品精制和石油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国际调研,树立国际化经营战略意识,积极开拓石化产品的国际市场。
能力提升练
1.A 本题分析思路如下:
2.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TⅡ指数高低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农产品的TⅡ指数高,主要是因为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地理位置邻近,农产品贸易紧密度强、贸易量大,B正确。
3.C 俄罗斯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蒙古深居内陆,水分条件较差,而蔬菜、水果、茶叶等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俄罗斯、蒙古均难以满足,A、B、D错误。俄罗斯地广人稀,平原广阔,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发达,蒙古也发展灌溉农业,因此谷物是其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C正确。
4.A 基于新疆在“一带一路”中所处的交通枢纽地位,结合题干中“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可知,其应重点发展物流服务业,提高交通运输及中转服务能力。
5.B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单循环”价值体系链中,发达经济体掌握技术,处于价值链高端,发展中经济体处于价值链低端。近年来,中国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制造大国”,从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初级产品,从发达经济体进口技术,制造中间产品,成为连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核心枢纽,最终形成了“双环流”价值体系链,B正确;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经济体资源储量的增加、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都不是全球价值体系链从“单循环”向“双环流”转变的主要原因,A、C、D错误。
6.D 中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并没有出现劳动力资源匮乏的现象,A错误;中国从发达经济体进口技术、向发达经济体出口中间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很多矿产品,对矿产资源依赖性大,但中国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与该环流关系不大,B错误;中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C错误;在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产业创新能力不足,D正确。
7.D 在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从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初级产品,并向其出口技术,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传播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水平,促进其经济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双环流”价值体系链,D正确;提高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国产业的健康发展,A错误;传统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不符合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不适合大力发展,B错误;降低中间产品生产成本,有利于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对发展中经济体影响不大,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