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1:59:44

文档简介

(共5张PPT)
知识 清单破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1.第一步,了解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背景: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特征等。
2.第二步,分析区域综合开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1)区域发展的优势:自然方面、经济社会方面的优势。
(2)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问题。
3.第三步,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
(1)确定重点项目:如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及演变、生态保护等。
(2)确定重点区域:如河流流域、生态脆弱地带、资源富集地区等。
4.第四步,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
知识点 1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
1.了解区域开发整治的背景: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
2.分析区域的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

知识点 2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法
3.对比分析法: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相关经验,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寻找一条适合本地的
开发与整治之路。
1.了解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背景
(1)位置: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间位置,背靠江苏省苏南地区和上海,与日本、韩
国隔海相望。
(2)范围: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

知识点 3 活动案例——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例
2.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了解区域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劳动力
成本、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
整治的内容提供依据。
3.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
(1)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基础设施建设。
(3)产业结构调整。
(4)区域发展布局优化。
(5)生态环境保护。
(6)苏南苏北合作发展。
4.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
  主要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具体政策等方面进
行思考。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基础过关练
题组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下列关于区域开发与整治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能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况
B.可以用SWOT分析法对区域进行分析
C.区域综合开发的优势条件是指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D.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重点区域只能为河流流域
2.目前该区域发展农业最突出的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农业用能充足
B.土地面积广,耕地比重高
C.地势起伏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D.市场巨大,农产品商品率高
3.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应当是(  )
A.农林牧渔并举,扩大农产品外部市场
B.以种植业为主,推进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
C.垦荒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建设商品粮基地
D.以发展林渔特色农业为主
  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南部,注入地中海。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历史上罗讷河采用低坝多级开发方式。目前,法国罗讷河流域兴起拆除水坝的运动。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低坝开发的优点是(  )
A.减小移民规模    
B.防止水污染
C.增加水资源量    
D.增加发电装机容量
5.目前罗讷河流域拆除水坝的主要原因是(  )
A.用电规模减小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想恢复生态环境    
D.想减轻地震威胁
  下图1为湖北省土地整治综合潜力级别分布图(综合潜力包括耕地的数量潜力、质量潜力和生态潜力),图2为湖北省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湖北省土地整治综合潜力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
A.东部大、西部小    B.南北大、中部小
C.西北大、东南小    D.东西小、中部大
7.下列关于湖北省土地整治综合潜力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级潜力区进行整治可获得更多耕地
B.Ⅱ级潜力区开发湖泊可增大耕地质量潜力
C.Ⅳ级潜力区宜进一步扩大种植业规模
D.Ⅴ级潜力区土地已无经济发展的潜力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城镇化水平高达69%。但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存在差异
B.矿产资源存在差异
C.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交通发展存在差异
9.下列关于实现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C.苏中地区要搞好沿江地区开发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苏北地区是对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其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间位置,背靠江苏省苏南地区和上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苏北地区土地面积约5.49万平方千米,占江苏全省总面积的51.2%;常住人口2 993万人(截至2021年),占全省总人口的35.6%。苏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海岸线长达744千米,蕴藏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下图示意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从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特征等方面,说明苏北地区综合开发与整治的背景。(6分)
(2)运用SWOT分析方法比较苏南、苏北地区区域开发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8分)
地区 苏南地区 苏北地区
优势(S)
劣势(W)
机遇(O)
挑战(T)
(3)为苏北地区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况,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A错误;分析区域开发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B正确;区域综合开发的优势既包括自然方面的优势,又包括社会经济方面的优势,C错误;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重点区域可以是河流流域,也可以是生态脆弱地带、资源富集地区等,D错误。
2.B 由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为我国华北平原,土地面积广,耕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B正确;当今农业科技发展快,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力丰富不再是当地最突出的优势,A错误;该区域地势较为低平,C错误;由于人口数量大,农产品的商品率并不高,D错误。
3.B 该区域为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农业应当以种植业为主,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应推进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的深加工,故选B。该地区整体地势低平,不适合发展林业,排除A、D;而过度垦荒会造成生态破坏问题,反而不利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排除C。
4.A 低坝开发淹没区面积小,利于减小移民规模,A正确;与防止水污染无关,B错误;水资源量大小与水坝高低无关,C错误;低坝落差小,库容小,不利于增加发电装机容量,D错误。
5.C 目前拆除水坝的主要原因是想恢复河流生态,减少水坝对自然河道的分割,保护河流自然生态环境,C正确;法国经济发达,用电规模逐渐扩大,A错误;水电运营成本较低,B错误;地震主要和地壳活动有关,拆除水坝与减轻地震威胁关系不大,D错误。
6.D 读图1结合图例可判断,湖北省中部和东西部地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潜力不同,中部较大,而东西部较小,D正确。
7.A 结合图1中信息分析,湖北省Ⅰ级潜力区大部分位于中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适宜发展耕作业,进行整治可获得更多耕地,A正确;Ⅱ级潜力区开发湖泊会导致湖泊面积缩小,使生态潜力变小,B错误;Ⅳ级潜力区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扩大种植业规模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应当以生态保护为主,C错误;Ⅴ级潜力区若因地制宜,也可适当进行经济活动,D错误。
8.C 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C对。自然条件存在差异、矿产资源存在差异不是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原因,A、B错。交通发展存在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D错。
9.B 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苏南地区距上海近,应利用地缘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经济,B项符合题意。苏中地区要搞好沿江地区开发,加快经济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苏北地区要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工业,D项不符合题意。
10.答案 (1)①区域位置:苏北地处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属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间位置,利于承接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②地理环境:地形以平原为主,海岸线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贯通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③区域发展特征: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2)
地区 苏南地区 苏北地区
优势(S) 滨江临海,地处长三角地区,位置优越;城镇化水平高、经济总量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高 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在资源短缺的华东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劣势(W) 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长江阻隔,陆路交通不便,沿海港口发展滞后
机遇(O)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抓住全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参与国际竞争 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东陇海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挑战(T) 产业结构趋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用地紧张,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资金、技术短缺;三大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均衡
(3)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苏南、苏北在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大力引进科技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进驻苏北,为苏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苏北各地要抱团发展,分工合作形成整合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1)区域位置:苏北地区除临海外,还处在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间地带,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地理环境:从地形、矿产、交通等方面分析。区域发展特征:分析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及变化特征即可。
(2)结合两地区的位置、资源、产业结构等状况分析优势与劣势,结合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等外部条件分析发展的机遇,挑战主要是分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从区域内部发展、区域间合作发展,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合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