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 区域差异性和区域关联性的区分
自2018年起,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向青川县捐赠茶苗540万株,建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后期加工、销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读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柱体表示降水量),完成下面两题。
1.青川县种植茶叶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 B.气温年较差大
C.春季降水丰沛 D.土壤呈微酸性
2.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间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连续性
易错点1 不同区域差异的比较
苏里南人口60余万,人口中有大量来自中国广东等地的华裔,中国农历新年是全国性节日之一。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 910美元(2022年),工业以铝土矿开采和加工为主,森林覆盖率超过90%,2014年已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我国广东与苏里南的正确叙述是( )
A.苏里南天然植被开发程度更高
B.苏里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C.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
D.苏里南迎来中国农历新年较晚
4.苏里南( )
A.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B.铝土矿开采过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自然保护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D.北部沿岸地区受寒流的影响形成沼泽
易错点2 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差异
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该区域发展早期( )
A.人口规模较小 B.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C.人口分布合理 D.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6.该区域发展后期( )
A.核心区域发展速度显著快于外围空间
B.城市规模不再扩大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D.矿产资源逐渐枯竭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D 2.C 3.D 4.A 5.A 6.C
1.D 茶叶需要种植在排水条件较好的丘陵山地,读图可知,青川县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属于大巴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A错;读图可知,与安吉县相比,青川县夏季相对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青川县3—5月(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不具有春季降水丰沛的气候特征,B、C错;青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形成呈微酸性的红壤,适宜茶树生长,D对。
2.C 图中箭头显示,浙江省安吉县向四川省青川县捐赠茶苗,反映了两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说明区域之间具有关联性,C对;整体性主要存在于区域内部,差异性是指区域之间存在不同,但不一定产生联系,连续性不是区域之间的关系,A、B、D错。
易混辨析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和关联性,区域差异普遍存在,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其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关联更强调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反映区域之间的联系。本题组图中箭头反映安吉县与青川县通过茶叶进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安吉县与青川县的差异性并没有通过图中箭头反映出来。
3.D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苏里南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因此与我国广东相比,苏里南天然植被开发程度不高,A错误;据图可知,苏里南地处南美洲北部赤道附近,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据此判断该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错误;广东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而苏里南工业以铝土矿开采和加工为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C错误;苏里南所属时区为西三区,理论上比我国广东(东八区)晚11个小时,因此,苏里南迎来中国农历新年较晚,D正确。
4.A 读图可知,苏里南首都、城镇、机场、公路等主要分布在该国北部,而南部多为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等,说明苏里南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A正确;铝土矿开采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源,无法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B错误;由图可知,自然保护区多位于河流源头,海拔较高,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误;北部沿岸地区有圭亚那暖流(大西洋南赤道暖流的一个分支)流经,D错误。
易错分析 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差异的比较,关注的地理要素可能不同。例如,第3题,比较我国广东和苏里南的区域差异,需要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下进行思考,找出两者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和地方时的差异,如果只关注纬度位置,则容易误选B,此外还要根据两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对人文地理因素进行判断;第4题,苏里南内部区域的空间尺度较小,差异需要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材料“2014年已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是指整个区域内部的二氧化碳实现排放与消耗的平衡,具体到产业内部,如铝土矿开采并没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5.A 据图可知,随着区域的发展,交通线路越来越密集,而交通线路的密集程度主要受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由此判断,该区域早期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规模较小,A正确、B错误;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及产业结构,C、D错误。
6.C 与该区域发展中期相比,该区域发展后期核心区域交通线路变化较小,外围交通线路明显增加,由此可知核心区域发展速度放缓,外围空间发展加速,内部发展差距缩小,A错误、C正确;城市规模会随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扩大,B错误;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矿产资源的状况,D错误。
易错分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区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区域的变化直接表现为城乡景观的变化,解题时需找到景观变化背后的地理原因。如本题组,由图可直观看出该区域发展早、中、后期交通线路的变化情况,由此可推断区域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等的时空变化。第6题容易误选A,城市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并不一定始终快于外围空间,需要结合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各地理要素变化与分布情况具体分析,图示区域发展后期核心区域交通线路变化较小,而外围空间交通线路明显增加,据此可判断出核心区域发展速度慢于外围空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