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影响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
响,特别是在古代。
例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如下图所示)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这些
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表现 举例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
平却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
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
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
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得很好 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
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富裕的国家之一
2.区域发展影响自然条件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
罚。
知识点 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发展阶段 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
农业社会 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工业社会 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影响 举例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
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沙特阿拉伯因盛产石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
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之一
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
的重要因素 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矿产资源极度缺乏,经
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的
行列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
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例如,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
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在世界银行对人均财富的计算中,澳大利亚因丰
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内容 举例
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
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
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
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
段时期增长乏力
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
发展 瑞士利用其技术、金融等优势,发展成为世
界发达国家之一
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
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农业社会 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工业社会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状况,以及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资源型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信息社会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弱化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1 区域发展自然条件分析思路
区域发展自然条件分析要从多角度进行,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和植
被等。
角度 具体分析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
气候 气候类型、特征,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降水的季节变化,等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势的起伏状况等
水源 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土壤 土壤类型、疏松状况、肥力、土层厚度等
植被 植被类型及覆盖状况
1.分析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
(1)矿产资源
①资源条件: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度高低
等方面分析。
②开采条件:从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区的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分析。
(2)可再生资源
①水能:从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等方面分析。
②太阳能:从天气状况、海拔、空气稀薄程度、大气的清洁程度等方面分析。
③风能:从风力大小、距风源地远近及风力稳定程度、地形等方面分析。
定点 2 如何分析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条件
④地热能:从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
⑤潮汐能:从海岸轮廓、潮高等方面分析。
2.分析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市场(本地、外地)、经济发展水平、科
技水平、交通、政策等。
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刚果民主共和国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中西部为刚果盆地,北、东、南三面被
高原山地环绕。刚果民主共和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以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与品位高而
被称为“中非宝石”与“世界原料仓库”,但其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较大。下图示意刚果民
主共和国部分矿产资源分布。
分析刚果民主共和国自然资源开发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信息提取 ①刚果民主共和国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②刚果民主共和国所在的
经纬度范围。
解析 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刚果民主共和国自然资源开发难度较大的原因。根据
图中显示的经纬度范围判断,刚果民主共和国主要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自然环境不
利于人类在此开展生活和生产活动;由于刚果民主共和国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
一,经济落后,开发自然资源的资金、技术短缺,开采和运输资源的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
设施严重不足,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等。
答案 主要位于热带雨林地区,环境恶劣;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阻碍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长期以来,经济落后,国家贫困,技术、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交通和通信设施不完
善,不利于资源的开采与运输。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经典题 1933年4月,美国大平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黑风暴”。下图为“黑风暴”发生地及发生天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黑风暴”本质上是一种( )
A.土壤侵蚀 B.土壤盐碱化
C.土地污染 D.土壤酸化
2.对于美国的“黑风暴”,我国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的是( )
A.合理灌溉,减轻土壤盐碱化
B.合理施肥,提高土地生产力
C.种植苜蓿,增加土壤有机质
D.退耕还牧,防治土地沙化
都江堰利用地形与水势,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解决了泄洪和排沙两大难题。枯水期时,内江水占六成,外江水占四成;而丰水期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若水量超过宝瓶口可容纳水量,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下图示意都江堰水利工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鱼嘴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岷江来水
②飞沙堰有枯水期大量排沙的功能
③内江和外江分别用于灌溉和排洪
④宝瓶口有丰水期加大排泄的功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易错题 丰水期与枯水期内江水量占比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外江宽而浅,内江窄而深
B.外江宽而深,内江窄而浅
C.外江窄而浅,内江宽而深
D.外江窄而深,内江宽而浅
5.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 )
A.人类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任意改造自然
B.人类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C.任何水利工程都不能解决泥沙淤积问题
D.都江堰工程方案可在全国推广
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九三管理局下辖各农场地处黑土带地区,地形独特,加上以往沿袭传统顺坡耕种方法,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为解决该生态问题,九三管理局采用回填—砌垡(fá,指耕地翻起来的土块)—插柳一次性快速治理方法,取得了成功。下图示意回填—砌垡—插柳治沟模式断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推测九三管理局下辖各农场所处的地形为( )
A.低矮高原 B.陡峭山岭
C.平缓丘陵 D.广阔平原
7.九三管理局采用回填—砌垡—插柳方法,主要治理了当地的( )
A.石漠化 B.土地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土流失
题组二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里被誉为清洁能源的“聚宝盆”,风能、太阳能理论蕴藏量分别占全球的32%和40%,但目前开发比例很低。下图为非洲大型新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非洲风能电力基地主要分布在( )
A.经济发展较快地区 B.沿海和低纬信风带
C.非洲北部和南部 D.高原和沙漠地区
9.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大型水电站数量极少,主要原因是该流域( )
A.雨林生物资源丰富
B.能源开发技术落后
C.人烟稀少,电力需求较少
D.环境恶劣,开发难度大
零碳产业园是指在运营过程中将碳排放量全部中和,实现净零排放,为用户提供零碳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园。2021年,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以“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引领的“风光氢储”重型卡车产业集群在该产业园落地生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鄂尔多斯市零碳产业园建设的优势资源是( )
A.天然气和煤炭 B.太阳能和风能
C.土地资源 D.稀土资源
11.该产业园“风光氢储”重型卡车产业集群以“绿氢”为引领有利于( )
A.就地消纳风光电能
B.打造重型卡车品牌
C.缓解城市公交紧张
D.提高电能输出能力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资源诅咒”理论: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非祝福。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有利条件,反而会成为一种限制。下图为1990—2010年云南省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下列年份中云南省“资源诅咒”现象表现得较明显的是( )
A.1990年 B.1996年
C.2001年 D.2009年
13.云南省为摆脱“资源诅咒”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加强勘探工作,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提高资源价格,促进经济发展
C.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D.全面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1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是 ( )
A.山西省 B.四川省 C.辽宁省 D.上海市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改造自然促进区域发展
紫坪铺水利枢纽位于都江堰上游8千米处,是成都经济圈重要的供电和供水工程。受用电需求变动影响,紫坪铺水利枢纽下泄水量有频繁、大幅变化,对下游供水和都江堰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不利于都江堰的岁修(每年在特定季节淘滩做堰,对都江堰进行养护)。针对该问题,相关专家提出通过建设反调节工程,对紫坪铺下泄水量进行调节和缓冲。下图示意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表示意岁修季节紫坪铺水利枢纽典型日运营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日发电量(×104kW) 排水量(m3/s) 宝瓶口最大进 水流量(m3/s)
调峰70.30 655 240
最小19.14 174
1.都江堰岁修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岁修季节,紫坪铺水利枢纽典型日调峰运营( )
A.会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
B.可增强紫坪铺调水功能
C.有利于都江堰进行岁修
D.能减少飞沙堰向外排沙
3.紫坪铺反调节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大下游供水
B.稳定电站发电
C.稳定下游流量
D.减轻下游洪涝
题组二 科学开发自然资源促进区域发展
江西省电力供应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有专家提出,江西省应主动寻求跨区域新能源合作,下图示意江西省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和江西省2016—2020年逐年水电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江西省电力供应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 )
A.电力生产技术水平低导致电力生产成本高
B.火电占比高,煤炭自给率低
C.新能源占比低导致电力生产成本高
D.水电发电量不稳定
5.江西省水电年发电量波动性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B.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
C.水电站库容量较小
D.水电发电技术水平较低
6.江西省跨区合作选择新能源丰富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风能开发的优势是( )
A.昼夜温差大 B.天气条件好
C.地形平坦辽阔 D.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基础过关练
1.A 2.D 3.A 4.A 5.B 6.C 7.D 8.B
9.C 10.B 11.A 12.D 13.C 14.D
1.A “黑风暴”实际上是指沙尘暴,是当地地表的疏松土壤被风力侵蚀的结果。故选A。
2.D “黑风暴”现象主要是人类大面积开垦平原,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壤遭受风蚀形成的,与土壤盐碱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和土壤有机质减少关系不大,A、B、C错。美国的“黑风暴”启示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禁止滥垦、滥牧,要及时退耕还林还牧,防治土地沙化,D对。
3.A 岷江东岸地势较高,筑鱼嘴分水堤,将江水分为外江(西边)和内江(东边)两部分,以调节岷江来水,①对;飞沙堰主要在丰水期排泄大量泥沙,当内江水位超过飞沙堰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流入外江,不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②错;据材料“而丰水期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若水量超过宝瓶口可容纳水量,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以及图中内江水流向灌渠可知,内江和外江分别用于灌溉和排洪,③对;宝瓶口为成都平原进水口,在丰水期可以减少流入成都平原的水流,有防洪功能,没有加大排泄的功能,④错。故选A。
4.A 材料“枯水期时,内江水占六成,外江水占四成”说明内江较深,而外江较浅;“而丰水期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说明外江较宽,内江较窄。故选A。
易错分析 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外江和内江的作用是不同的:外江主要用于排水,内江主要用于储水。所以判断河道深浅需要结合枯水期内外江的水量分配。
5.B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不可以任意改造,A错、B对;材料显示,都江堰水利工程解决了泄洪和排沙两大难题,说明水利工程能够解决泥沙淤积问题,C错;我国各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的方案不同,都江堰工程方案不能在全国推广,D错。
知识拓展 影响我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兴修的自然因素
(1)地形因素:古人所谓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指的是我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向海洋倾斜,因此我国古代在兴修水利工程时,充分利用地势的高低,自流引水。
(2)气候因素:我国北方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多修建沟渠,以引水灌溉为主;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且气温较高,水田纵横,多修建陂塘堤堰,蓄、泄结合与灌溉农田并举。
6.C 由图可以看出,沟顶与沟底有一定的高度差(较小),说明地形不是平原和高原。“沿袭传统顺坡耕种方法”说明地形坡度应该不大,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应为平缓丘陵,故选C。
7.D 结合上题可知,当地位于黑龙江省平缓的丘陵地区,夏季降水较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这种治理模式将挖方的土体回填沟底,减小了地势起伏,砌垡并在其上插柳,可有效地缓解当地水土流失问题,保持当地的土壤肥力,D正确;石漠化多发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土地沙化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B、C错误。
8.B 从海陆分布看,图示非洲风能电站主要位于沿海地区,从风带位置看,赤道低压带的风能电站少,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和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风能电站多。故选B。
9.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力基地一般布局于能源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电力需求大的地区。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没有建设大型水电站,主要是因为该流域电力市场小,远距离输电成本过高,C正确;雨林生物资源数量对该流域开发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该流域能源开发技术和自然环境对大型水电站建设的限制较小,B、D错误。
10.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资源丰富,是建设零碳产业园的优势资源,B正确;天然气和煤炭的使用会导致碳排放增多,不符合零碳产业园标准,A错误;零碳产业园强调“零碳”,与土地资源关系不大,C错误;该产业园主要为“风光氢储”重型卡车产业集群,与稀土资源关系不大,D错误。
11.A 重型卡车能源需求量大。内蒙古风电、光电充足,但储存、输送困难,以“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引领的“风光氢储”重型卡车产业集群可以就地消纳丰富的风光电能,缓解电能储存和输送难的问题,故选A。
12.D 读图可知,2009年云南省能源开发年均增长率超过1990年、1996年和2001年,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却低于这三个年份。由此可知,2009年云南省“资源诅咒”现象较其他三个年份表现得更明显。故选D。
13.C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可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有利于摆脱“资源诅咒”,C正确;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和提高资源价格,都不能摆脱“资源诅咒”,A、B错误;全面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只能改善环境质量,且会对经济发展不利,也不现实,D错误。
14.D 四个选项中,上海市能源、矿产等资源贫乏,其“资源诅咒”最不明显。故选D。
名师点睛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产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资源稀缺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这主要是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的。
能力提升练
1.D 2.A 3.C 4.B 5.A 6.C
1.D 结合材料可知,岁修是每年在特定季节淘滩做堰,对都江堰进行养护,因此应在枯水季进行。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最少,水位最低,为枯水季,应在此季节岁修,故选D。
2.A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推理过程 结论
岁修季节为枯水季,紫坪铺水利枢纽调峰排水量远大于宝瓶口最大进水流量,会使部分水资源无法进入灌渠(成都平原),直接顺外江流走,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 A正确
紫坪铺水利枢纽典型日调峰运营并不能增强紫坪铺调水功能(水库的调水功能较为稳定) B错误
下泄水量增加,则水位较高,不利于都江堰进行岁修 C错误
下泄水量增加,内江水量大,会增加飞沙堰向外排沙 D错误
3.C 建设反调节工程是为了“针对该问题”,而“该问题”是指紫坪铺水利枢纽“对下游供水和都江堰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不利于都江堰的岁修”,下游供水和都江堰安全受到影响,因此紫坪铺反调节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稳定下游流量,C正确。
4.B 电力供应成本主要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图中显示江西省能源消费中火电占80%以上,但江西省煤炭产量较小,火电生产用煤对外依赖强,导致电力供应成本高,C错误、B正确;我国电力生产技术水平较高,A错误;江西省水电发电量占比低,对电力供应成本影响较小,D错误。
5.A 江西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进而使水电发电量年际变化大,A正确;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水电发电量的季节波动,B错误;水电站库容量和发电技术水平主要影响发电量,C、D错误。
6.C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而建设太阳能、风能发电场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地形平坦有利于设备安装,C正确;昼夜温差大不是太阳能开发的优势,A错误;天气条件好不是风能开发的优势,B错误;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D错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