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 石漠化与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因地表红壤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江南丘陵红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破坏较严重 B.河流流量小
C.农业人口比重大 D.地势起伏小
2.红漠化的直接后果是( )
A.珍稀动植物灭绝 B.土地资源丧失
C.极端灾害天气频发 D.人畜饮水困难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下图为我国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滇 B.鄂 C.陕 D.新
4.关于Ⅰ、Ⅱ、Ⅲ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植被覆盖度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全裸露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
5.该区域土壤( )
A.土质疏松 B.土体黏重
C.腐殖质含量高 D.土层浅薄
易错点1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治理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地处黄河中上游,位于阴山南麓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该区域属于跨越干旱区与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拥有丰富的林地、草原、湖泊、湿地、沙漠等自然资源,在5 400多千米长的黄河全段内是景观异质性特征最鲜明、生态问题最多样和突出的河段。下图示意内蒙古黄河生态带的构成与空间范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图示黄河河段干流沿线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A.沙尘暴频发 B.草场退化
C.湿地干涸 D.土壤盐碱化
7.图示黄河河段干流沿线突出的生态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灌溉方式不合理
C.污水不达标排放 D.地下水开采过度
8.针对图示黄河河段生态问题突出的现象,应采取的合理治理措施是( )
A.分区治理,重点保护一级支流岸边带环境
B.开辟新的生物迁徙通道,丰富生物多样性
C.因地制宜,重点治理突出的生态问题
D.实施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合理分配水资源
易错点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是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也是国家粮、棉、油主产区之一。濮阳市是随着中原油田油气资源开发设立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形成了以油气、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随着油气资源逐步枯竭,濮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缓慢,2011年11月,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经过多年努力,这座城市在转型发展中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获得了国家的肯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濮阳市在调整油气化工产业体系过程中( )
A.降低油气开采量,压缩石化产业的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
C.打造全产业链,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集群
D.采用油气开采新技术,提高出油率
10.濮阳市被国家肯定之处是( )
A.发展农业,以食品工业为主导
B.从“一业独大”转向三次产业协调
C.因地制宜,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
D.完善交通,巩固交通枢纽地位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曾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玉门市聚焦“双碳”目标,向新能源产业转型,追光逐风,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如图为河西走廊略图。
(1)石油工业曾是玉门市长期唯一的支柱产业。21世纪初,玉门市被迫开始了向新能源工业转型,简述玉门市进行能源工业转型的原因。
(8分)
(2)近年来,玉门市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实现季节互补,请评价其合理性。(6分)
(3)简析玉门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对当地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A 2.B 3.A 4.C 5.D 6.D 7.B 8.C
9.C 10.B
1.A 由材料可知,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因地表红壤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据此分析,我国江南丘陵红漠化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陡坡开垦或过度开垦、毁林开荒、砍树取薪等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A对。红漠化严重与河流流量小、农业人口比重大及地势起伏小关系不大,B、C、D错。
2.B 红漠化意味着表层土壤流失,土地贫瘠,直接导致土地资源丧失,土地生产力降低,B对。红漠化对生物多样性、极端灾害天气及人畜饮水的直接影响不大,A、C、D错。
3.A 阶段Ⅰ,该区域植被主要为乔木,地表植被丰富;由于地质基底不稳定、降水丰富且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阶段Ⅱ该地土壤流失,伴有滑坡、泥石流;阶段Ⅲ,出现峰林、峰丛,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选项中全部符合以上几点信息的只有云南,A正确。
4.C 阶段Ⅰ为初始阶段,云南地区多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发育,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成土作用慢。阶段Ⅱ,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作用下,植被覆盖度降低,沟谷切割深度变大,基岩出露。阶段Ⅲ,植被消失,土壤流失,基岩完全裸露,出现石漠化景观。因此,三个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分别为②①③。地表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④错误。故选C。
5.D 该区域土壤主要由石灰岩形成,由于流水溶蚀作用,成土速度慢,加上流水侵蚀强烈,地表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差,腐殖质含量低,C错误、D正确;该地降水丰富,但地表水分易下渗,故土壤并不疏松也并不黏重,A、B错误。
易混辨析 石漠化和红漠化都是荒漠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二者,需要多加关注。下面从分布和成因两方面对二者进行分析。
(1)分布:石漠化主要发布在石灰岩分布地区,我国云贵高原是石漠化分布的典型地区;红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江南丘陵基岩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
(2)成因:石漠化和红漠化的成因有相似之处,主要成因都是水土流失,都属于水蚀荒漠化。
①石漠化的成因
a.自然原因:地形崎岖,坡度大,喀斯特地貌发育;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对山体冲刷严重;山坡土层浅薄,抗侵蚀能力弱;植被覆盖率低。
b.人为原因:破坏植被;陡坡开垦。
②红漠化的成因
a.自然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b.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6.D 图示黄河河段干流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属于跨越干旱区与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农业灌溉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受河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高,且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D正确。本题突出黄河干流沿线,虽然也有草场退化、湿地干涸、沙尘暴等问题,但在黄河干流沿线出现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草场退化、湿地干涸、沙尘暴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关联度相对较小,所以不是最突出的生态问题,A、B、C错误。
7.B 题干所说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土壤盐碱化是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细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图示黄河河段干流沿线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大量引黄河水进行大水漫灌,提高了地下水位,盐分更易上升到地表,即灌溉方式不合理加剧了土壤盐碱化,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问题,不是当地土壤盐碱化加剧的主要原因,A错误;与灌溉方式不合理相比,污水排放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要小得多,C错误;当地主要利用的是地表径流,对地下水的开采较少,D错误。
8.C 图示黄河河段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的生态问题多样,在治理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对突出的生态问题进行重点治理,才能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C正确;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分区治理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应全流域统一规划和治理,A错误;生物多样性下降并非本区突出生态问题,B错误;图示黄河河段水资源较丰富,实施跨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必要性不大,D错误。
易错分析 土地退化的表现是多样的,土壤盐碱化是其中之一,它的成因和治理措施是高频考点。
(1)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②人为原因: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使地下水位升高。
第7题易因对土壤盐碱化成因的理解不到位而误选D,地下水开采过度易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可能导致土地沙化),而土壤盐碱化是地下水位升高导致的。
(2)治理措施
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排灌系统,如低产田盐碱化地区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土壤含盐量),重盐碱化地区井灌井排(抽取咸水,补充淡水)。
②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农作物。
③平整土地,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水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
④深耕深翻,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控制土壤返盐。
⑤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第8题易误选D,实施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可以缓解流域内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对于土壤盐碱化的治理效果不明显。
9.C 降低油气开采量,压缩石化产业的规模,不利于发挥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势,会使得当地就业机会减少,经济发展水平降低,A错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指的是其他制造业,而不是油气化工产业,B错误;打造全产业链,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发挥当地石化产业的优势,C正确;由材料“随着油气资源逐步枯竭”可知,当地不适合继续提高出油率,D错误。
10.B 濮阳市获得了国家的肯定主要指的是油气资源枯竭后,城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虽然材料提到“也是国家粮、棉、油主产区之一”,但由所学知识可知,发展农业、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不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规律,且农业的附加值较低,A错误;由材料“形成了以油气、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可知,濮阳市早期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因而获得了国家的肯定,B正确;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规律,且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C错误;完善交通,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吸引投资,促进区域间交流,但区域主要以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D错误。
易错分析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应因地制宜。其措施一般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关闭或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注意,并不是完全摒弃原有产业,学生可能因为对这一点的理解不到位而在回答第9题时错选A;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力度,复垦废弃矿区,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等。
11.答案 (1)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当地风能、太阳能丰富;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市场萎缩;等。
(2)夏季,河西走廊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太阳能发电;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冬季风风力强劲,利用风能发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使发电量大且稳定,提高发电效率。
(3)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化产业(和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本地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利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解析 (1)石油资源本身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经过长时间开采,石油资源面临枯竭,并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玉门市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玉门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能丰富;由题干可知,玉门市产业结构单一;21世纪传统产业市场萎缩也迫使玉门市向新能源工业转型。(2)风能、太阳能受季节影响较大,且冬季风不稳定影响风能发电,夏季风不稳定影响太阳能发电,互补开发模式可以稳定发电量。河西走廊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光照强,白昼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冬季风风力强劲。夏季利用太阳能发电,冬季利用风能发电,二者互补性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使发电量大而稳定,提高发电效率。(3)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开发新能源,对于当地来说,首先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其次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开发新能源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利于早日达成“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