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作用: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1)非洲的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2)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地区产业结构
知识点 2 产业结构的升级
1.主要表现
(1)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为例,表现如下:
原有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后
以轻纺工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
以原材料为主 以加工组装为主
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特别提醒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产品附加值提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和灵魂。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产品附加值
提高,不但可以带来利润率与生产总值增长指数的提高,而且可以带来社会发展指数、社会
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因此在真正的产业结构升级中,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统
一的。
3.升级的原因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 3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上海概况:上海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2.产业结构变化:近现代以来上海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
变过程,其中工业经历了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
3.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阶段 特点 区位优势
工业化初期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为通商口岸,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20世纪50年 代至70年代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国家重工业化战略决策的引导;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
20世纪90 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国家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等
4.发展方向
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
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广义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产业产值的比例关系。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
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
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加强和关
联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1.产业结构合理化
(1)含义: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率,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
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2)产业间的比例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核心。下图示意1980—2005年某地区产业结构合
理化的过程。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1 如何理解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
2.产业结构高级化
(1)含义: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
(2)从产业比重上看,高级化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②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
重演进。
③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
优势比重演进。
(3)以微笑曲线寻求企业的升级路径:微笑曲线中间是工业生产,附加值低;左边是研发、右边
是营销,附加值均较高。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3.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前提条件,如果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就不可能
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
典例 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综合考虑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级
化。下图为2001—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
两题。
(1)与甲类区域相比,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
A.位置偏远 B.开发历史短
C.人口众多 D.农业占比大
D
(2)提高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可行性措施是 ( )
A.扩大资源开发 B.减少农业投入
C.强化传统工业 D.推动三产融合
D
信息提取 ①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概念:综合考虑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
水平的高级化——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越高,产业结构越高级;②图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
差异:山东、内蒙古属于甲类,水平较高;甘肃、四川、河南属于丙类,水平较低。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考虑的因素是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和劳动
生产率水平,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因此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农业占比
大,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小,D对;与所处位置、开发历史、人口数量无关,A、B、C错。(2)由
材料可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考虑的因素是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低,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小,应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
业的融合,D对;扩大资源开发和强化传统工业较为片面,没有考虑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生
产率水平的提高,A、C错;减少农业投入不利于农业发展,B错。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
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定点 2 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
(1)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2)随着资源的开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第二产业比重快速增大,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
为主。
(3)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有所减小,但工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产
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4)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
2.产业升级的方向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各有不同,通常可归纳为产业延伸、产
业更新和综合发展三种路径。
(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随着产业链的
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业不断增多,推动产业专业化发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
服务,促使集聚效应的产生。
(2)产业更新: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
原有产业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
造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3)综合发展:有的产业转型并非采取单一模式,而是通过多种模式的综合。比如,在转型初期,
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
向演变。
典例 [2020江苏,28(1)(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
乡”之称。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
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
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信息提取 ①文字信息:黄石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工业基
础好;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政策支持。②图像信息:图1体现了黄
石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图2体现了黄石市三次产业的占比及其变化,图3体现了黄石市
工业中轻工业、重工业的产值及其变化。
解析 (1)注意关键词“当前”,根据图2中2017年黄石市三次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可知:首先,
当前黄石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结合图3中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数据可知,第二产业
中重工业占主导(重工业的工业产值远高于轻工业);其次,当前黄石市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
低,且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2)本题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工业基础等角
度回答。首先,黄石市距中心城市武汉较近,可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其次,黄石市靠近长江,水
源充足,交通便利;再次,作为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其劳动力丰富;最后,根据材料信息可
知,2008年黄石市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工业的转型发展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并且黄
石市被称为“钢铁摇篮”“水泥故乡”,说明其产业基础较好。(3)根据2008—2017年黄石
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其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很小,故可提高轻工业比
重;其工业生产总值虽有增加,但近年来增速并不快,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
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学科素养 情境破
素养 如何理解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情境探究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东南与首都北京市接壤,市区距离北京市中心城区约180千
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多风沙天气,境内煤、铁等矿产资源,以及
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工业城市。
张家口市地处首都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完善的交通配套设
施便于承接北京市外溢资源。2022年张家口市与北京市携手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更是促进了
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十四五”期间,张家口市进一步优化产
业结构,发展冰雪、新能源、数字、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特色农牧七大主
导产业,推动张家口市步入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下表示意2011年和2020年张家口市三
次产业所占比重(单位:%)。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1年 16.0 44.5 39.5
2020年 16.7 26.9 56.4
问题1
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
从劳动力转移、产业比重变化、产业部门附加值变化、产业发展形势变化等方面思考。
问题2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从政策引导、比较优势变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思考。
问题3
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提示
主要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具体的区域和产业部门有针对性地思考。
1.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
转向第三产业。张家口市2011年和2020年产业结构的变化,体现了该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2)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
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
密集型产业为主。根据张家口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可推测,该市
发展初期以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和煤炭、电力等能源产业等为主,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转变为以高端制造业和风电、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为主。
讲解分析
(3)冰雪、特色农牧、健康养生等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紧密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促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
起着重要作用。张家口市独特的气候、地形条件促使其成为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地,推进冰
雪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引导下,利用京津科技、人才、
资金、信息,承接一些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高端制造业;信息时代,发展数字经济,为
京津提供数据信息服务,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考虑社会民生需求,发展健康养生产业;重视生态
农业发展,打造特色农牧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
(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稳定
持续发展。
(2)加快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扩
大就业,稳定扩大出口。
(3)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使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加强专业化、大型化运输枢纽建设。
(4)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典例呈现
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9年10月2日,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设的铁路——京张铁路正式通车。随着该
铁路通车,沿线张库(我国张家口—蒙古的乌兰巴托)大道贸易更加繁荣。20世纪30年代起,张
家口开始从商道驼铃向厂房林立发展。张家口于2022年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2019年12
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全长174千米,设北京北、八达岭长城、张家口等10座车站,时速
达350千米,通车后张家口融入了“首都1小时经济圈”。
材料二 河北文化资源丰富,有吴桥杂技等传统艺术。京张高铁的建设为张家口的创意产业
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其产业结构再次变化。创意产业是指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
能,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出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包括时
尚设计、表演艺术等。目前,河北的石家庄、保定等地的创意产业较为集中。下图为京张高
铁线路图。
(1)20世纪30年代以来,张家口两次产业结构是如何变化的
(2)分析京张高铁对促进沿线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3)京张高铁的建设为张家口的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其产业结构再次变化。以
创意产业为例,分析其第二次产业结构变化的意义。
素养解读 本题以京张高铁的建设对张家口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为情境材料,考查区域
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意义,注重对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考查。
同时联系区域及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人地协调观。
解题思路 (1)材料“20世纪30年代起,张家口开始从商道驼铃向厂房林立发展”说明,第一
次产业结构变化为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材料“京张高铁的建设为张家
口的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其产业结构再次变化”说明,第二次产业结构变化为
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2)读图可知,京张高铁沿线有八达岭长城等著名景点,京张高铁的开通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
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餐饮、住宿、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河北文化资源丰富,有吴
桥杂技等传统艺术。京张高铁的建设为张家口的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其产业结
构再次变化”;北京、张家口于2022年携手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以其为契机,带动京张高铁沿
线地区冰雪等产业的发展;京张高铁途经官厅水库,沿线环境优良,适合休闲、养老,北京等地
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京张高铁可以促进医、康、养一体化,带动区域健康医
疗产业的发展。
(3)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创意产业附加值高,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创意产业污染小,利于提高张家口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材料显示石
家庄、保定等地的创意产业较为集中,可以利用石家庄等地已有的创意产业基础,产生集聚
效应,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
答案 (1)第一次: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次: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
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2)有八达岭长城,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餐饮、住宿、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以举办国
际体育赛事为契机,带动冰雪产业的发展;促进医、康、养一体化,促进区域健康医疗产业的
发展;河北文化资源丰富,且距离北京近,利用其人才优势,带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3)创意产业附加值高,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意产业污染小,利于提高张家口及周边地区
的环境质量;利用石家庄等地已有的创意产业基础,产生集聚效应,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增加就
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区产业结构
教材习题改编 下表为2020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及三大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地区 全国 甲 乙 丙 丁
人口增长 幅度(%) 3.4 -1.7 4.5 2.6 4.2
三大 产业 占比 (%) 第一 产业 7.7 14.23 4.76 9.04 11.88
第二 产业 38.0 33.66 37.75 40.62 36.83
第三 产业 54.3 52.11 57.49 50.34 51.29
1.表中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影响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增长幅度 B.城市分布
C.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运输状况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23年4月,沈阳都市圈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矿产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基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城市
生产 总值 (亿元) 6 470.3 1 745.3 847.1 781.1 488.1 831.0 640.0
人口 (万人) 756.4 339.8 206.7 144.5 183.7 175.4 289
第一 产业 4.4 6.0 6.7 6.6 21.8 9.7 24.1
第二 产业 33.7 42.7 49.3 47.8 26.5 47.4 28.0
第三 产业 61.9 51.3 44.0 45.6 51.7 42.9 47.9
根据表中数据补全沈阳都市圈中各主要城市产业结构图(下图),并比较沈阳、抚顺、阜新三市产业结构的异同。
题组二 产业结构的升级
深圳市是全国产业发展的高地之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下图为深圳市2018—2020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是( )
A.文化创意产业 B.金融业
C.现代物流业 D.高新技术产业
5.深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表现有( )
①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大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占优势
③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④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1978—2017年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产值波动下降
B.2017年第三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
C.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减少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速度快于第二产业
7.影响2014年之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禀赋 B.技术创新
C.产业基础 D.经济政策
8.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的影响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调整产业结构
C.缓解人口压力 D.提高城市等级
蒙古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蒙古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演变。下图为2000—2015年蒙古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2000—2015年蒙古国三次产业( )
A.第一产业持续衰退
B.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始终呈反向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D.第三产业比重波动最大
10.近年来蒙古国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主要是由于( )
A.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低
B.气候变化导致畜牧业不稳定
C.畜牧业从业人数减少
D.第一产业产值不断降低
11.蒙古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会( )
A.加剧荒漠化的程度
B.提高城镇化水平
C.导致矿产资源枯竭
D.加剧人口老龄化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该市最初从制鞋业起步,被誉为“中国鞋都”,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创立于晋江市的某运动鞋服品牌,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体育用品集团。下图为1978—2021年晋江市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晋江市最初发展制鞋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成本低
B.原材料丰富
C.加工技术水平高
D.消费市场广阔
13.与2001年相比,2021年晋江三大产业的变化表现在( )
A.第一产业产值大幅降低
B.第二产业得到加强
C.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三产业得到加强
14.易混题 未来晋江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 )
A.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B.引进重化工业,优化轻重工业比重
C.利用劳动力优势,扩大制造业规模
D.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
题组三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下图示意上海市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变化。回答下面两题。
15.20世纪50—70年代,上海市的产业特点是( )
A.以轻纺工业为主
B.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C.以重化工业为主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16.关于1952—2015年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一直最低,在10%以下
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三产业在1990—2000年发展最快
D.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逐渐优化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通长江大桥的相继建成,上海和南通的联系日益紧密,南通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并逐渐发展出三种产业模式。一是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南通。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快向南通转移。二是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不少项目与上海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三是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南通。企业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材料二 图1为上海大都市圈示意图。图2为2020年上海和南通产业结构图。
根据材料,比较说明2020年上海与南通产业结构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下图示意2020年河南、贵州和广东三省三次产业结构的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甲、乙、丙依次代表( )
A.广东、河南、贵州
B.河南、贵州、广东
C.贵州、广东、河南
D.广东、贵州、河南
2.甲城镇化水平高于其他两省的主要优势在于 ( )
A.国有企业推动
B.大城市辐射带动
C.外资企业较多
D.矿产资源丰富
3.丙产业优势明显的行业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钢铁工业 D.旅游业
题组二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沙特阿拉伯作为主要石油生产国,原油出口量较稳定,政府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依赖于石油的出口。近年来,该国维系多年的石油经济模式遭遇空前挑战,政府推出“2030愿景”,希望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原油出口金额及其占GDP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沙特阿拉伯经济迫切需要转型的主要原因有( )
①长期开发导致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②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石油消费占比下降
③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生活
④油价不稳定引发的周期性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关于“2030愿景”项目对沙特阿拉伯转型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推动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工业向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B.有利于缓解该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C.有利于优化沙特阿拉伯的产业结构,带动太阳能开发、旅游、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发展
D.减少生态破坏和大气污染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对全球产业经济形势定期研判,并据此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其产业园区亦同步进行优化调整。2022年,对新加坡GDP贡献率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21.6%)、批发贸易(18.6%)、金融保险(13.5%)和运输仓储(10.4%)。图1示意2022年新加坡制造业细分情况,图2为新加坡产业园的分布及部分产业园特点示意图。
(1)绘制2022年对新加坡GDP贡献率最大的四大制造业的贡献率柱状图,并说明新加坡产业园的分布特点。(6分)
(2)阐述新加坡制造业结构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新加坡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经验。(6分)
题组三 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甘孜藏族自治州川西高原区,曾为集中连片贫困区,当时部分村民依托国道经营汽修、餐饮等低端服务业,还有部分村民前往成都等地以贩卖土特产为生。2020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实现全面脱贫,多数县城建成配套产业园区。下图示意2000—2018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易混题 下列关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占比均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占比均波动下降
C.第二、第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
D.就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改善
8.推测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占比最低但就业结构占比最高的原因有( )
①第一产业产值较高
②第二、第三产业基础较薄弱
③当地自然环境较差
④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三产业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B.第二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C.餐饮、汽修业发展迅速
D.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黑河市是我国第一批沿边开放的城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毗邻是该城市发展的绝对区位优势。由于联系哈尔滨、沈阳等地的铁路建成通车,黑河市成为黑龙江省北部沿江地区的交通枢纽。图1示意2007—2017年黑河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2示意2006—2017年黑河市常住人口的变化。
(1)描述2007—2017年黑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4分)
(2)简述2007—2017年黑河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基础过关练
1.A 2.C 4.D 5.D 6.B 7.D 8.B 9.D
10.A 11.B 12.A 13.B 14.D 15.B 16.B
1.A 由材料可知,甲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第一产业占比全国最高。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从人口增长幅度来看,东北地区因资源枯竭、设备陈旧、企业改制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人口增长为负值。因此表中属于东北地区的是甲,A正确。乙地区第三产业占比最大,应该是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错误。从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来看,丙地区是中部地区,而丁是西部地区,C、D错误。
2.C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就越大,C正确;人口增长幅度对于产业结构差异几乎无影响,A错误;城市分布、交通运输状况会影响产业结构差异,但这两点都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误。
3.答案 绘图如下:
相同点:第一产业占比均最低;不同点:沈阳市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为主导产业;抚顺市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为主导产业;阜新市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占比高。
解析 先设计好图例,再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沈阳、抚顺、阜新三市产业结构的异同由表或图可得出:沈阳、抚顺、阜新三市的第一产业占比均是最低的;沈阳市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为61.9%),为主导产业;抚顺市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为49.3%),为主导产业;阜新市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为51.7%),为主导产业,同时第一产业占比远高于沈阳市和抚顺市。
4.D 据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最多,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差异不大,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最少,说明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是高新技术产业,D正确。
5.D 资源密集型产业不符合深圳市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因此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小,①错误;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②错误;深圳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协调,③正确;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④正确。故选D。
知识拓展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
6.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推理过程 结论
图中显示的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无法直接反映产值,且京津冀地区经济较发达,第一产业水平较高,其产值应该呈增加趋势 A错误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故第三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 B正确
第二产业比重表现为波动下降 C错误
第二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约60%下降到2017年的约35%,而第一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约18%下降到2017年的约5%,因此第二产业比重下降速度快于第一产业 D错误
7.D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故影响2014年之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政策,D正确;资源禀赋、技术创新和产业基础不会在短时间发生巨大变化,A、B、C错误。
8.B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承接京津地区的部分产业,因此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但承接的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会增加能源消耗,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大气质量),A错误、B正确;河北人口向京津迁移的数量会下降,但城市等级不会因此提高,C、D错误。
9.D 由图可知,蒙古国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A错误;2009—2010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均上升,B错误;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变化,总体先降后升,且在各产业中波动最大,C错误、D正确。
10.A 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低,会导致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A正确;气候变化导致畜牧业不稳定,会使得第一产业比重波动变化,而不是整体下降,B错误;材料没有关于畜牧业从业人数和第一产业具体产值的信息,C、D错误。
11.B 由图可知,蒙古国的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较低,荒漠化程度加剧的可能性较小,A错误;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变化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可吸引人口迁入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B正确;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上升,但比重增加较小,故其导致矿产资源枯竭的可能性较小,C错误;蒙古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会加剧人口老龄化,D错误。
12.A 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晋江市最初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1978年之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晋江市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所以其最初发展制鞋业的优势条件是劳动力成本低,A正确、C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制鞋业的原材料问题,无法判断晋江市原材料的状况,B错误;当时晋江市的消费市场比较狭小,D错误。
13.B 从图中可以看出晋江市三大产业的占比,但无法判断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化,A错误;第二产业比重由55%上升为61.1%,因此第二产业得到加强,B正确、C错误;第三产业比重下降,没有得到加强,D错误。
14.D 产业结构升级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所以晋江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降低第一产业比重,A错误;重化工业环境污染严重,应降低重化工业比重,B错误;晋江市最初依靠劳动力优势发展制鞋业,但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应逐渐缩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C错误;应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D正确。
易混辨析 注意区分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例如,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发展生态农业、提高产值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但这不是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
1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国家重工业化战略决策的引导下,上海市发展了冶金、机电、仪表、化工等重工业部门,到20世纪70年代,上海市重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形成以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因此这一阶段上海市的产业特点是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故选B。
16.B 读图可知,1952—2015年,上海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一直最低,在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1990—2000年增加最多,说明发展最快;从图中可以看出,1952—2015年上海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逐渐优化。故选B。
17.答案 差异:上海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比南通低,第三产业比重比南通高。
原因:上海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强,拥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上海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上海以研发设计、营销为主,而周边城市承担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第二产业)等。
解析 据图2可知,上海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比南通低,第三产业比重比南通高。由材料可知,南通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并逐渐发展出三种产业模式:一是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南通。二是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三是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南通,上海与南通的合作以上海对南通的辐射带动为主。上海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极强,上海拥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所以第三产业比重比南通高;上海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上海以研发设计、营销为主,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周边城市如南通承接了上海转移的生产制造环节,所以上海第二产业比重比南通低。另外,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农业用地紧张,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小。
能力提升练
1.A 2.C 3.D 4.C 5.B 7.D 8.C 9.D
1.A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第一产业的比重越低。河南、贵州、广东三省中,广东经济最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甲代表广东,故B、C错误;河南经济比贵州发达,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贵州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之和比贵州高,所以乙代表河南,丙代表贵州,A正确、D错误。
易错提示 本题易因认为河南是农业大省,与贵州相比,河南农业产值高,所以河南农业(第一产业)占比大,而误选D项。实际上虽然河南农业产值高,但其工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都远高于贵州,导致河南的第一产业比重小于贵州,第二产业比重大于贵州。
2.C 甲为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大量外资企业的建立,带动其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C正确;广东的城镇化不是大城市辐射带动的结果,B错误;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广东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缺少国有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A、D错误。
3.D 丙为贵州,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小,草场面积也小,种植业和畜牧业不占优势,A、B错误;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景观奇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是贵州的优势产业,D正确;贵州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铁矿较为缺乏,又地处内陆,钢铁工业没有明显优势,C错误。
4.C 沙特阿拉伯原油出口量稳定,说明石油资源未面临枯竭,①错误;由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经济迫切转型的原因之一是过度依赖石油,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清洁、污染性小的新能源不断得到开发利用,石油消费占比下降,单纯的原油出口创造的利润有限,②正确;沙特阿拉伯注重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较好,③错误;图示沙特阿拉伯原油出口金额及其所占GDP比重变化很大,说明石油价格不稳定,会导致财政收入不稳定,因此沙特阿拉伯经济迫切需要转型,④正确。故选C。
5.B 沙特阿拉伯政府提出“2030愿景”是希望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因此A、C、D均属于该项目对沙特阿拉伯转型的意义。石油开采本身耗水量较少,但该项目的实施会使产业部门增加,产业部门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增加,不利于缓解该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故选B。
6.答案 (1)
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城市外围,靠近沿海地区;计算机、电子等新兴产业园多分布在东北部,化工、医药、机械制造等早期产业园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2)全球产业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研判和政策的调整;人力资源的成本和素质的变化;新科技革命对产业发展的冲击。
(3)对产业发展提前研判,制定超前的产业调整政策;与其他国家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跨国投资;坚持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园驱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22年制造业中占比最大的四大制造业为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化学品及化学产品,机械设备,医药及生物制品,这四大制造业对新加坡GDP的贡献率: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为21.6%×51%=11.016%,化学品及化学产品为21.6%×10%=2.16%,机械设备为21.6%×9%=1.944%,医药及生物制品为21.6%×7%=1.512%。绘制时注意,柱状图中的纵轴要有纵坐标,且纵坐标的数值要相对准确;要使用右侧已给的图例。新加坡产业园的分布特点据图说明即可:据图2可知,新加坡产业园主要分布在新加坡的外围、沿海地区;计算机、电子、光学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的东北部;石化、医药、机械制造等早期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的西南部。(2)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早期的石化、机械制造等产业的附加值降低;根据材料信息“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对全球产业经济形势定期研判,并据此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可知,当地政府对于经济形势的研判和相关政策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产业效益降低;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提高;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3)“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对全球产业经济形势定期研判,并据此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其产业园区亦同步进行优化调整”说明要对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提前研判,制定适度超前的产业调整政策;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注重吸引外资和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说明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制定优惠的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来资金进行跨国投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投入,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产业园区,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以产业园区形式驱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7.D 根据两图可知甘孜藏族自治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易混辨析 一般而言,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产值较高。但对于某些特殊地区,如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对低端且类型有限,所以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
8.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产业为农业,其创造效益能力一般较低,而且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川西高原,自然环境较差,农业产值较低,①错误、③正确;根据材料“曾为集中连片贫困区,当时部分村民依托国道经营汽修、餐饮等低端服务业,还有部分村民前往成都等地以贩卖土特产为生”可知,当地经济水平较低,第二、第三产业基础较薄弱,不利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正确;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多则二者就业占比也会增加,而图中显示当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占比相对较低,④错误。故选C。
9.D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推理过程 结论
当地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占比都处于波动下降状态,并不是快速发展的 A错误
当地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占比虽然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但是其就业结构占比增长不明显,故不是快速发展的 B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当地部分村民早期依托国道经营汽修、餐饮等低端服务业,经过长时间发展,这类低端服务业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故不是此类服务业发展迅速导致的第三产业占比变化 C错误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甘孜藏族自治州劳动力从事的多是层次较低的第三产业,附加值低,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劳动力素质还有待提高,难以从事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因此虽然就业结构占比提高,产业结构占比却没能得到相应提高,加上多数县城建成配套产业园区创造的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占比反而下降 D正确
10.答案 (1)第一产业比重整体波动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整体变化较小(相对稳定);整体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缺乏工业基础,工业体系不完善;地势平坦,耕地面积较大;人口不断流失。
解析 第(1)题,结合图1可知,黑河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小,其中第一产业整体比重最大,占主导地位。根据不同年份产业比重变化分析,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波动中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2)题,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因为该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较大;第二产业比重小,因为其缺乏工业基础,工业体系不完善;同时结合图2可知,人口不断流失,各产业流失人口数量不同,也使产业结构发生图示变化。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