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概念: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
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2)类型
类型 举例
单一功能 交通枢纽城市的集散功能、旅游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
综合功能 省会城市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特别提醒 在城市诸多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称为主导功能,影响或左右
城市的其他功能的运行,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详见定点1)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关系
关系 举例
城市发展受腹地经济特征影响 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
腹地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
城市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有可能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的某部分而发展为工业中心
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利的城镇,也有机会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卧城”
5.城市体系
(1)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
城市体系。
(2)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
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3)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
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4)大都市:规模较大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知识点 2 纽约的发展
1.地理位置: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2.发展
时间 表现
殖民时期 港口建设
1825年 伊利运河开通,纽约的腹地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并加速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20世纪30年代 纽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 000万的城市
知识点 3 纽约的辐射功能
1.“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
2.纽约的辐射带动作用
(1)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①依托交通条件: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
②辐射表现: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
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
的卫星城市。
(2)对城市带的影响
①依托交通条件: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
②辐射表现: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
体系。
(3)对美国的影响
①依托条件: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
②辐射表现:促进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4)对世界的影响
①依托条件:本身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
②辐射表现: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1 城市的辐射功能
1.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
资源因素 城市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资源的开发利用 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因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 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
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2.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要素 具体内容
物质基础 大都市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强大的资源优势
媒介 交通、通信、金融、贸易、人口流动
辐射内容 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
主要规律 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会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辐射结果 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最终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
典例 (2021辽宁,6—7改编)以互联网+等为引领的新经济正在重塑区域空间格局。在长江三
角洲城市群电商企业联系网络(下图)中,义乌成为与上海并列的区域中心城市。据此完成下
面两题。
(1)从图中联系强度可知 ( )
A.义乌市比上海市经济辐射范围更广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部区域产业互补性强
C.淮安市比苍南县电商企业交易活跃度更高
D.“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所围地区为核心区域
(2)助力浙东南成为电商企业联系最强区域的主要因素有 ( )
①轻工业商品集散市场
②轻工业商品生产能力
③网络交易方式
④电子商务总部位置
⑤企业服务意识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B
B
信息提取 ①图中城市可分为四个等级,结合图例即可判断等级高低,城市等级越高,经济辐
射范围越大;②图中联系强度分为四级,联系强度越强,城市间互补性越强,交易活跃度越高。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部区域联系强度强,说明区域产业的互补性强,
联系密切,B对;上海市等级高,经济辐射范围更广,A错;读图可知,与苍南县联系强度最强的城
市较淮安市更多,说明苍南县电商企业交易活跃度比淮安市高,C错;由图可知,宁波、苏州附
近,城市联系强度较弱,不是核心区域,D错。第(2)题,浙东南如义乌、温州等,为轻工业商品集
散市场,电商企业数量众多,联系密切,①对;浙东南电子商务发达,电子商务总部多分布在此,
电商企业集聚,企业服务意识强,电商企业联系最强,④⑤对;网络交易方式与电商企业联系关
系不大,电商企业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并不局限于浙东南区域,故浙东南区域的轻
工业商品生产能力对电商企业联系影响较小,②③错。故选B。
1.加强交通、通信网络体系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扩展辐射范围。
例如,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郑州市的对外联系更为便
利,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2.提升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强化辐射主体。
例如,西安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其正在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新引
领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辐射带动力。
3.推进中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辐射支撑。
例如,上海市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800家、外资研发中心超500家,是我国内地外资
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
定点 2 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方法
4.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升级产业,转向高端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辐射动力。
例如,武汉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集聚高端要素、优质产
业、现代金融、先进功能等,加快发展金融、法律、会计、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一
体化、信息一体化,促进要素、产业等向周边地区辐射。
5.提升中心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区域协同合作,释放辐射潜能。
如北京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城市,在管理上增强整体性,突出功能互补、错位
发展、相辅相成,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经典题 下图为城市与区域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有( )
①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区域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③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活动中心
④每一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下列关于城市与区域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城市为区域发展提供服务
B.城市能够带动区域的发展
C.区域为城市提供农产品等
D.区域为城市提供工业产品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及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以河南省城市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是国家七大城市群之一。下图为河南省各地级市2008年和2018年辐射半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导致郑州的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城市面积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资源储量
4.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 )
A.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
B.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
C.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
D.促进周边地区光电子产业发展
5.易错题 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郑州应该( )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城区面积为105平方千米,1965年巴黎政府出台规划,在巴黎外围近郊建了五座新城(卫星城),新城与巴黎市中心平均距离20~30千米,建成区面积1.2万平方千米,至此逐渐形成巴黎大都市区。按照工业疏散政策,各城市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新城迁移,且城市之间划定绿地、农田边界。大都市区地铁、公交、高速环线等组成换乘便捷的交通网络。下面甲图示意1965年前巴黎城区形态,乙图示意1965年后巴黎大都市区形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依据材料分析巴黎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主要体现在( )
①产业带动功能
②都市核心功能
③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④金融服务功能
⑤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7.巴黎大都市区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B.解决中心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C.明确各城市的职能
D.避免中心城市衰落
大南昌都市圈是位于江西省中北部赣鄱平原上的一个城市规划集群,包括南昌、九江、宜春、抚州、上饶五个地级市,中心城市为南昌。下图示意2012—2020年大南昌都市圈各地市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相关度的变化(数值越大,表示其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12—2020年,大南昌都市圈中( )
A.2016年九江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基本一致
B.上饶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一直最小
C.宜春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呈下降趋势
D.抚州和南昌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先升后降
9.为加强南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应( )
A.缩短与周边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B.在与周边城市之间建设大量地铁线路
C.促进南昌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D.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和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中。上海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苏州、杭州、无锡等城市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1)与南京城市圈相比,苏锡常城市圈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4分)
(2)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分)
题组二 纽约的发展及辐射功能
纽约是美国东部最大的海港城市。伊利运河的开挖,主要是为了加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的交通联系,加速纽约城市发展,同时改善纽约的用水条件。伊利运河西起伊利湖出口处的布法罗,东至哈得孙河沿岸的奥尔巴尼。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强劲的辐射能力推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外圈主要聚集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下图是伊利运河区位略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的影响是( )
A.扩大经济腹地
B.缓解热岛效应
C.增加大气降水
D.改善市内交通
12.纽约辐射范围从内圈到外圈产业的变化,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 )
①辐射带动作用强
②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
③辐射范围在不断缩小
④制造业辐射受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较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列关于纽约的辐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众多卫星城市
B.完善的交通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人才、商贸、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C.使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
D.促进自然资源、人才、技术向周边地区回流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城市体系
经典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示意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区域城市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组规模不同、特点各异而又相互关联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系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地域网络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当前,在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城市群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大城市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探究区域中心城市对于周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图示意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对区域城市体系极化与均衡演化的影响过程。
注:极化指区域城市体系中,大、中、小城市规模差异大。
(1)指出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和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其周边城市人口规模的差异。(4分)
(2)分析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对区域城市体系的影响。(8分)
题组二 城市的辐射功能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三大效应”:虹吸效应、同城效应和节点效应。虹吸效应是指高铁的开通会加速城市间经济要素向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城市聚集,改变高铁沿途城市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显示,我国高铁带来的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影响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在东部地区,受虹吸效应影响最明显的城市是( )
A.远离中等城市的小城市
B.远离区域核心城市的中等城市
C.靠近中等城市的小城市
D.靠近区域核心城市的中等城市
6.我国高铁的虹吸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不明显,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 )
①交通设施较落后 ②城市数量较少
③城市间距离较远 ④城市等级均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武汉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光电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已成规模。对周边城市有金融、商贸、科教、信息、物流和旅游等辐射功能。
材料二 黄冈紧邻武汉,该市农业、教育品牌优势明显。近年来,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高端制造业,与武汉共建“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1)分析黄冈发展电子电器产业的区位优势。(8分)
(2)比较武汉对鄂州和潜江辐射带动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其理由。(6分)
(3)为提高武汉对武汉城市圈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出合理对策。(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基础过关练
1.D 2.D 3.C 4.B 5.C 6.C 7.A 8.A
9.D 11.A 12.B 13.D
1.D 从示意图中可知,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区域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说明城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活动中心,①③对。故选D。
2.D 据示意图可知,城市为区域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区域为城市提供农产品等,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C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河南省最大的交通枢纽,交通线路密集、连接范围较广,辐射半径大,C正确;郑州城市面积及气候条件与省内部分地级市差异不明显,因此不是导致其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A、B错误;郑州资源储量不具备特别大的优势,D错误。
4.B 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而不是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更不能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A、C错误,B正确;光电子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适合在大城市发展,郑州周边地区技术水平比郑州落后,D错误。
5.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推理过程 结论
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利于郑州的发展 A错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郑州城市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但这不是提升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带动作用的最佳途径 B错误
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郑州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加强经济联系 C正确
新建多个卫星城市是缓解郑州城镇化问题的措施,但不是提升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带动作用的最佳途径 D错误
易错分析 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上,而不是对其自身问题的解决上。与周边城市间交通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6.C 材料“按照工业疏散政策,各城市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新城迁移”说明巴黎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带动功能,①正确;由材料“大都市区地铁、公交、高速环线等组成换乘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图示(巴黎位于大都市区中心)可知,巴黎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枢纽功能,③正确。故选C。
7.A 巴黎大都市区城镇空间布局以巴黎为中心,周围有五座卫星城环绕,并明确各城市职能,利于避免恶性竞争,从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A正确、C错误;“解决中心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避免中心城市衰落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
8.A 产业相关度数值越大,表示该城市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据此结合下面分析可知,A正确。
9.D 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受地理位置影响,不能人为缩短,A错误;地铁在城市内部交通体系中占比较大,但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作用不大,B错误;促进南昌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可能会促使更多人口迁入南昌,反而不利于加强南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C错误;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利于促进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南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D正确。
10.答案 (1)距离上海更近,与上海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联系更密切,受上海辐射作用更大。
(2)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苏锡常城市圈与南京城市圈相比,距离上海距离更近,与上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所以与上海的人员、信息等交流更加密切,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大。(2)上海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发挥产业带动功能;上海是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能强力拉动长三角的发展,发挥都市核心功能;上海的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可发挥交通运输枢纽功能;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发达,能够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能够发挥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11.A 据材料可知,伊利运河的开挖,可以加强纽约与美国中西部的交通联系,因此会扩大纽约的经济腹地,但不能改善纽约市内交通,A正确、D错误;修建运河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也不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B、C错误。
12.B 据材料可知,纽约辐射范围内圈主要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辐射范围外圈主要聚集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由此可知,内圈的产业与纽约更相似,且产业部门更高端,说明内圈受纽约辐射带动作用更强,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而不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①错误、②正确;辐射范围是通过完善的交通网、信息网来扩大的,纽约的辐射范围从内圈到外圈的产业变化,不能说明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在不断缩小,③错误;化学工业从内圈向外圈的转移,体现了制造业辐射受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较大,④正确。故选B。
13.D 纽约的发展使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周边许多中小城市发展,形成众多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A、C不符合题意;纽约依托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人才、商贸、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流动,B不符合题意;纽约经济发达,吸引自然资源、人才、技术向其流动,而不是向周边地区回流,D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练
1.D 2.B 3.A 5.D 6.C
1.D 由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其中上海、南京、合肥、杭州是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等级较高,D项正确;上述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是海港城市,多数城市不处于沿海,A项错误;上述城市中位于长江沿岸的只有南京、苏州、上海,B、C项错误。
2.B 2001—2016年一直为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读图2可知,这些城市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边缘地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B对。
3.A 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多与上海邻近,有利于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其发展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上海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与这些城市性质不同,C项错误;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若这些城市选择与上海相同或接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部门,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利于协调发展水平的上升,B、D项错误。
4.答案 (1)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较大;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较小。
(2)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其产品具有实体化的特点,为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更倾向于在中心城市附近区域形成上下游产业分工完整的产业链;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联系密切;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其最优城市规模较小,同时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较强,因此更容易形成以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较为均衡的区域城市体系。
解析 (1)结合图示可知,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最优城市规模较小、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较强,促使周边城市人口增长,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较大。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最优城市规模较大、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较弱,影响周边城市人口的增长,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较小。(2)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对区域城市体系的影响从周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体系均衡两方面分析。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其产品具有实体化的特点,原料和产品重量较大,为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更倾向于在中心城市附近区域形成上下游产业分工完整的产业链;中心城市会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辐射能力,与周边中小城市联系密切;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其最优城市规模较小,同时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较强,因此更容易形成以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较为均衡的区域城市体系。
5.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虹吸效应是指高铁的开通会加速城市间经济要素向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城市聚集,改变高铁沿途城市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区域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最强,中等城市辐射能力弱于区域核心城市,A、C错误;靠近区域核心城市的中等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距离较近,有高铁直接相连,受虹吸效应影响最明显,D正确;远离区域核心城市的中等城市,受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虹吸效应影响较弱,B错误。
6.C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高铁的虹吸效应不明显,①正确;城市数量不是影响虹吸效应的主要因素,②错误;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城市间距离较远,导致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影响较小,虹吸效应不显著,③正确;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等级不均衡,④错误。故选C。
知识拓展 虹吸效应主要是由于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聚了更多的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优势资源,这些优势资源使得大城市能够从周边地区吸引人才、投资等。虹吸效应可能会导致一些中小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甚至出现“空城”现象。
7.答案 (1)靠近武汉;交通便利;可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优势;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支持。
(2)差异:武汉对鄂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于潜江。
理由:武汉和鄂州距离近,两地间交通便利,对其辐射带动作用强;武汉和潜江距离较远,两地间交通通达度较低,对其辐射带动作用弱。
(3)依托都市圈内劳动力、商品市场、资源等,提高武汉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高城市圈内的联通效率;完善城市圈内相关配套设施;等。
解析 (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黄冈紧邻武汉,武汉光电子产业已成规模,对电子电器产品需求量大,消费市场较为广阔且两地之间交通较为便利,可依托武汉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电子电器产业;黄冈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且租金较低,同时,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且廉价;加上政府政策支持,促进了本地电子电器产业的发展。(2)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差异可以从距离和交通状况等方面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与潜江相比,鄂州距离武汉更近,与武汉的交通更加便利,因此武汉对鄂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而潜江距离武汉较远,两地间交通通达度较低,因此武汉对其辐射带动作用较弱。(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辐射带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规模等级来实现,因此可依托本区域内部劳动力、市场、资源等优势条件,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城市圈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完善区域内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分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同时,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高区域内部的流通效率,加强武汉与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联系。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