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5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强化练5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3: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练5 城市的辐射功能
  人口流动势能是反映城市人口集散能力的综合性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该城市人口集散能力越强。人口联系强度表明城市间人口流动联系的强度,其数值越高,说明两个城市间的人口交流越密切。下图示意山东省各城市人口流动势能和联系强度空间格局(注:缺少联系强度线连接的两城市点的联系强度为0.028 20~2.395 6)。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山东省(  )
A.东部城市人口流动势能较高
B.济南市人口集散能力最强
C.沿海城市人口联系强度最大
D.烟台市人口集散能力最弱
2.影响各城市间人口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规模    B.矿产资源
C.地形地势    D.交通条件
3.山东省人口流动势能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  )
A.不利于形成产业分工协作
B.有利于城市人口集聚
C.有利于发挥城市辐射作用
D.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迁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GDP上。下面为长三角各城市位置图,及长三角部分城市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上海与苏州、无锡的经济联系强度明显大于上海与南京的经济联系强度,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历史文化
C.距离    D.城市等级
5.下列关于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州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重超过1/2
B.上海对等级较高城市的辐射强度大于等级较低城市
C.苏州、无锡、嘉兴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较低
D.上海与南通的经济联系强度受跨江交通建设影响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武汉都市圈以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市主城区为发展核心,致力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及周边发展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武汉市是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起主要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因为与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  )
A.科技水平最高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人口数量最多
D.基础设施最完善
7.武汉市的对外辐射能(  )
A.缓解武汉市的“城市病”
B.降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C.提升武汉市的规模等级
D.实现武汉都市圈的均衡发展
8.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  )
①强化交通互联 ②深化产业趋同
③推进生态共保 ④实现四城合作共管
⑤推进公共服务共享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我国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第二大城市群,其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2022年常住人口超过4 000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贯通我国西部地区的南北通道和新亚欧大陆桥在此交会,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加快了人口、经济要素从周边向西安的集聚。西安的传统装备制造业在城市群内的其他城市也有布局,但教育、养老、医保、医疗、公积金、社保的同城化水平和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程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群。下图示意西安都市圈区位。
(1)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的城市,请说明原因。(6分)
(2)推测关中平原城市群存在的问题。(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5 城市的辐射功能
1.B 2.D 3.C 4.C 5.D 6.B 7.A 8.B
1.B 由图可知,山东省东部城市人口流动势能总体较低,A错误;济南市人口流动势能数值最大,说明人口集散能力最强,B正确;人口联系强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密东疏的空间格局,西部呈现出以济南市为中心的放射状分布特征,人口联系强度较大,而沿海城市人口联系强度相对较小,C错误;烟台市的人口流动势能大于威海市,人口集散能力不是最弱的,D错误。
2.D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推理过程 结论
人口规模和城市间人口联系强度关系不大 A错误
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影响货运量,对人口联系强度影响小 B错误
山东省中东部为山地丘陵,西部、北部是平原,从图中可知,同位于平原的德州和滨州、聊城和菏泽人口联系强度小,需要跨过山地丘陵联系的青岛、烟台人口联系强度大,说明地形地势的影响小 C错误
人口流动受交通条件影响,交通条件便利的城市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人口流入和流出量大,与周边城市人口联系强度往往也较大 D正确
3.C 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人口流动势能较高的城市主要为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城市。由图可知,山东省人口流动势能较高的城市主要为济南、青岛、潍坊、临沂和济宁,这些城市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分散,有利于发挥各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各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有利于省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城市人口集聚,C正确,A、B、D错误。
4.C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呈负相关,即随着距离的增加,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小。读图可知,苏州、无锡距离上海较南京近,所以其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南京大,C正确;历史文化对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不大,B错误;都具有开放的政策,A错误;南京是江苏省会,城市等级高于苏州和无锡,D错误。
5.D 由图可知,苏州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重为40%,不到1/2,A错误;南京城市等级较高,但上海与其的经济联系强度不如与苏州的经济联系强度,B错误;苏州、无锡、嘉兴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较高,C错误;南通虽然距离上海不远,但位于长江北岸,与上海隔江相望,故上海与南通的经济联系强度受跨江交通建设影响,D正确。
6.B 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与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其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最强,故选B。其余选项也是武汉的优势,但并非影响武汉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可排除。
7.A 武汉市的对外辐射使得部分产业和人口流向周边地区,有利于缓解城市产业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缓解“城市病”,A正确;武汉市对外辐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B错误;城市辐射功能表现为城市对周边区域的综合影响作用和发展带动作用,武汉市的规模等级高,其辐射带动作用就强,并不是武汉市对外辐射促进了武汉市的规模等级提升,C错误;武汉市的对外辐射有利于促进武汉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但并不会实现都市圈均衡发展,D错误。
8.B 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产业协同发展,各地区产业分工配套,并不是产业趋同,②错误。每个城市有明确的行政管辖范围,应该推动分工合作,加强沟通协调,而不是共同管理,④错误。强化交通互联,共抓大保护,推进生态共保和公共服务共享,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城市圈的建设,①③⑤正确。故选B项。
9.答案 (1)西安城市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技术、资金力量雄厚;交通通达度最高,辐射范围广;是我国的古都,历史文化价值高,知名度高。
(2)以传统装备制造业为主,产业分工协作差,呈现产业的同质化竞争;内部轨道交通建设还较为滞后,网状交通体系尚未形成;公共服务的同城化滞后。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且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西安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经济发展水平也最高,由于西安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资金与技术基础较为雄厚,因此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的城市。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有多条交通线路经过西安,所以其交通通达度最高,辐射范围最广;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知名度,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知名度最高,所以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的城市。(2)关中平原城市群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同质化竞争以及交通体系等角度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面积相对较小,并且人口相对较少,距离国家经济中心较远,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从产业同质化竞争的角度来看,由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多以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为主,且“西安的传统装备制造业在城市群内的其他城市也有布局”,说明各城市间产业趋同,分工不明确,所以产业分工合作较差,产业协调性较差,因此会出现产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导致城市群综合实力下降。从交通体系的角度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群受限于经济状况,内部的轨道交通建设相对较为滞后,所以没有形成网状的交通体系,因此社会服务功能相对较弱,“教育、养老、医保、医疗、公积金、社保的同城化水平和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程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群”说明公共服务的同城化滞后,不利于人才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