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7 流域内协调发展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上游为桑干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与黄河特征相似,亦被称为“小黄河”。永定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50~600 mm,流域内分布有数座大型水库。20世纪70年代以后,官厅水库以下河段经常干涸断流,无水入海。2017年开始实施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2021年9月,断流40多年的永定河再次全河段通水,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下图为永定河流域示意图,图中带箭头的线条表示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世纪70年代以后,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下河段经常干涸断流的原因,不包括( )
A.流域降水较少,径流量小
B.上游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C.下游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D.流域水库建设,大量蓄水
2.下面有关永定河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中游修建船闸,发展航运
C.下游大量开采地下水,发展农业
D.开采河床泥沙,发展经济
密苏里河是密西西比河最长的支流(下图),发源于蒙大拿州西部的落基山脉,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以北汇入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137.2万km2,其中2.45%在加拿大境内。20世纪密苏里河被大规模开发,主要集中在美国境内。虽然密苏里河的干流上修建了6座水库,但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仍然多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密苏里河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域降水量大
②河道弯曲
③河流含沙量大
④支流众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加拿大对密苏里河开发利用很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政策
C.河流的结冰期
D.河流流量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汇入我国南海,如下图所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是我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共同发起和建设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近期出台了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相辅相成,继续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等方面加强合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国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主要方式合理的是( )
A.老挝——生态保护
B.中国——航道建设
C.泰国——农业灌溉
D.柬埔寨——水力发电
6.澜湄合作“因水而兴”,澜湄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B.流经国家多,水资源管理协调难度大
C.人口增长导致水浪费量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D.极端天气多发,地质灾害频发
陕西省某小流域自1953年开始建设淤地坝,经过多年的改造、调整和完善,形成了完备的淤地坝体系,现有不同类型的淤地坝数十座(下图)。该流域的农田建坝前以坡耕地、梯田为主,单位面积产量低,特别是坡耕地,基本靠天吃饭。淤地坝建成后,部分坝地被开垦为高产农田,增加的坝地农田,促进了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推行,在提高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条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和坡耕地相比,该流域坝地成为高产农田的主要原因有( )
A.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C.坡向朝阳,光照充足
D.地形闭塞,风灾较少
8.该流域淤地坝体系的形成,可以使当地( )
A.降水量增加
B.水污染减轻
C.沟道坡面滑坡减少
D.地表径流增加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等9个国家,沿岸工业发达。1950年流域内9个国家自发成立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之后采取裁弯取直等一系列措施,防洪效果显著。但近年来对部分河流裁直变弯,以促进流域生态修复与改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易错题 成立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的最初目的是( )
A.改善航运 B.开发水能
C.防洪减灾 D.保护水质
10.对莱茵河裁弯取直可能使河流( )
A.下游含沙量减少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河道摆动空间增大
D.下游防洪压力增大
11.近年来,该委员会对人工改造河流实施裁直变弯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滞洪能力 B.提高土壤肥力
C.减少河流侵蚀 D.改善河流水质
三门峡水库运行后库区迅速淤积,同时引起渭河下游和黄河小北干流回水淤积严重。为减轻上游淤积、减小上游河道的防洪压力,水库先后采用了1960—1961年蓄水拦沙、1962—1973年滞洪排沙、1974年至今的蓄清排浑等不同的运行方式。下图是三门峡水库冲淤变化示意图(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下表示意三门峡水库年均入库水沙量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时段 入库水量/亿m3 入库平均含沙量/(kg/m3)
年 汛期 年 汛期
1960—1973年 411 232 34.8 53.3
1974—1985年 401 236 26.1 37.6
1986—2002年 248 111 28.5 47.4
2003—2016年 238 114 9.1 15.0
12.蓄清排浑运行以来,水库年内的冲淤演变特点呈现出( )
A.先冲刷后淤积
B.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
C.先淤积后冲刷
D.非汛期冲刷,汛期淤积
13.推测蓄清排浑运行以来,三门峡库区整体淤积变缓的原因可能不是( )
A.气候异常,暴雨频次减少
B.中游植被增加,入河泥沙减少
C.上游水库拦水使来水减少
D.严格控制水位,利于水沙排泄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密西西比河(下图)是美国内河航运的南北大动脉,其河口三角洲是美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密西西比河下游河段(俄亥俄河河口以下)洪水频发,为此1879年美国国会成立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全面负责流域防洪工作。1936年特大洪水发生后,俄亥俄河、密苏里河等支流上修建了250多座大坝。近几十年以来,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逐渐萎缩。
(1)从水系特征角度,分析密西西比河下游河段洪水的形成原因。(8分)
(2)说明支流修建大坝在减轻密西西比河下游河段洪涝灾害方面的作用。(4分)
(3)对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的萎缩,地理学家提出“支流修建大坝,入海泥沙减少”等解释。列举两项其他的合理解释。(4分)
(4)说明设立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对流域防洪工作的意义。(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7 流域内协调发展
1.C 2.A 3.D 4.C 5.C 6.B 7.A 8.C
9.D 10.D 11.A 12.B 13.A
1.C 20世纪70年代以后,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下河段经常干涸断流,原因可能是库区大量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上游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流域降水较少,径流量小,故A、B、D不符合题意。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下河段经常干涸断流,该水库以下河段时常无水可用,故下游经济发达、用水量大不是干涸断流的原因,C符合题意。
2.A 永定河发源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合理措施,A正确;永定河径流量不大,中游河水较浅,不适合发展航运,B错误;永定河径流量不大,流域内水资源紧张,不适合大量开采地下水、发展农业,C错误;开采河床泥沙会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受到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D错误。
3.D 由所学知识可知,流域降水量不属于水系特征,河流含沙量属于水文特征,①③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下游河道较为弯曲,且拥有众多支流,故洪涝灾害多发,②④正确。故选D。
方法技巧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描述:
①流量及其变化——一般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水量)、流域面积、支流发育程度。
②水位及其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雨特点(丰歉程度、时间分配)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汛期与枯水期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高低的持续时间决定。
③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表松散物质组成和结构状况、降水的强度等。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是否低于0℃或低于0℃的时间长短)。
(2)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①源地、流向、注入地;②河流长度(长短)、流域面积(大小);③河流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④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扇形、羽状等)、河网密度。
4.C 由材料信息可知,位于加拿大部分的密苏里河纬度位置较高,河流流量较大,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所以开发利用很少,C正确、D错误;加拿大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家政策的相关信息,B错误。
5.C 读图可知,中国和老挝位于澜沧江—湄公河上中游,地势落差大,适宜发展水力发电,A、B错误。泰国、柬埔寨位于澜沧江—湄公河中下游,沿岸地势相对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和渔业,C正确、D错误。
6.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逻辑推理 结论
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A错误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各国利益点不同,因此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流经国家多,水资源管理协调难度大 B正确
人口增长导致需水量增大,但并不一定会导致水浪费量增大 C错误
地质灾害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有限,旱涝灾害才是水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 D错误
7.A 由所学知识可知,淤地坝可以将泥沙拦截在坝体内,因此坝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可以被开垦为高产农田,A正确;小流域内海拔差异不大,热量差异也小,B错误;读图可知,坝地有朝阳的,也有位于阴坡的,C错误;坝地地形不闭塞,D错误。
8.C 降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水污染主要与污染物的数量及水体自净能力有关,该流域淤地坝体系的形成既不能增加降水量,也不能减轻水污染,A、B错误;泥沙淤积抬高了沟道内的侵蚀基准面,沟道下切受抑制,坡面趋于稳定,沟道坡面滑坡减少,C正确;淤地坝可以蓄水拦沙,在坝地内植树种草可以促进地表径流下渗,因此可以使当地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
9.D 莱茵河流经多个国家,沿岸工业发达,容易出现水污染,所以成立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的最初目的是保护水质,D正确。
易错分析 本题可能误选C。抓住关键词“最初目的”和“之后”。材料“1950年流域内9个国家自发成立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之后采取裁弯取直等一系列措施,防洪效果显著”表明,该委员会成立“之后”针对洪灾,采取裁弯取直等一系列措施防洪减灾。这说明“防洪减灾”并不是最初目的。
10.D 裁弯取直后,水流汇集速度快,搬运泥沙能力增强,会使下游含沙量增大,同时大量水流迅速汇集还会使下游防洪压力增大,A错误、D正确;裁弯取直后,河漫滩面积减小,沿河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裁弯取直后,人工筑坝束水,使河流摆动空间缩小,C错误。
11.A 对人工改造河流实施裁直变弯,可使河道变长变弯,水流速度变慢,滞洪能力增强,A正确。对人工改造河流实施裁直变弯,增强了河流侵蚀能力,对改善河流水质、提高土壤肥力作用不大,B、C、D错误。
12.B 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则冲淤量>0,为淤积;冲淤量<0,为冲刷。图示1974年后,非汛期冲淤量基本>0,说明为淤积;汛期冲淤量基本<0,说明为冲刷。故B正确。
13.A 读表格数据可知,1974年以来,入库水量和入库平均含沙量都有减小的趋势,是三门峡库区整体淤积变缓的直接原因。
逻辑推理 结论
无图文信息说明蓄清排浑运行以来气候异常导致暴雨频次减少 A项符合题意
中游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入河泥沙减少→库区淤积变缓 B项不符合题意
上游水库拦水,使得来水来沙量减少→库区淤积变缓 C项不符合题意
严格控制水位,人工控制和调节水沙量,利于水沙排泄→库区淤积变缓 D项不符合题意
14.答案 (1)密西西比河流经多个气候区,上游和支流汇集大量水流;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部分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容易造成水位上涨;河口三角洲地势低洼,潮汐作用可能加剧洪灾。
(2)大坝可以调节河流流量,减少下游洪水峰值;大坝的建设有助于防洪控制,降低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
(3)河流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气候变化影响降水模式,导致海平面上升,改变泥沙沉积平衡;人类活动如开采石油、天然气等导致的地面沉降。
(4)统一规划和管理,提高防洪效率;制定长远防洪策略,协调上下游利益冲突;实施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利用;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升应对突发洪水的能力。
解析 (1)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包括长度、流向、流域面积、落差(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数量及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2)水库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支流大量修建水坝,可在下游汛期时蓄水,以减轻下游河段洪涝压力;有助于防洪控制,降低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
(3)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萎缩意味着泥沙沉积量小于侵蚀量,也有可能是因为部分河口三角洲被海水淹没,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4)设立密西西比河委员会,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利于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缓解地区用水矛盾;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防洪效率,有利于制定长远防洪策略;有利于流域内协同发展、综合开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