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8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强化练8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3: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练8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2022年12月9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简称北延供水工程)启动2022—2023年度向河北、天津调水工作,与东线工程总在冬季调水不同,这是该工程自2019年应急试通水以来首次在冬季启动调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在冬季调水是因为此时(  )
A.可调水量大    
B.水质好
C.防洪压力小    
D.供水成本低
2.北延供水工程冬季调水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为春灌储备水源    
②增加冬季发电水源
③促进沿线航运发展    
④缓解地下水超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年3月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松花江—辽河运河纳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辽河流域的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辽宁的经济发展。下图为松辽运河工程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将松花江水调到辽河的主要原因有(  )
①辽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辽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耗水量大
③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工农业用水量大
④松花江水量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工程投入较少
5.建设松花江—辽河运河带来的影响有(  )
①有效改善辽河流域和渤海的生态环境
②通过内河航运的发展牵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③减少铁路、公路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④可能加剧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落实“西电东送”国家战略的重点工程,全长2 140.2千米。2023年4月,浙北换流站(换流站指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为了完成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或者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而建立的站点)的8回500千伏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全部建成,为2023年夏季用电高峰时该工程实现全容量投产提高电力保供。下图为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特高压输电工程的优势在于(  )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减少基础设施建设
③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④改善大气环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该工程设置换流站和8回500千伏清洁能源输送通道的原因是(  )
A.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工程的服务规模
B.输送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C.保障电力安全转换,提高电能质量
D.增加电力资源输入,提高总输电量
  “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上首个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每年输送的电力约占河南年用电量的八分之一。下图为“青豫直流”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符合青海省发电结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该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①减少河南冬季雾霾现象
②控制河南能源消耗总量
③减少青豫之间煤炭运输
④加大青海清洁能源开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工程Ⅰ、Ⅱ、Ⅲ分别是(  )
A.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北煤南运 西电东送
C.北煤南运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D.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
11.工程Ⅰ、Ⅱ、Ⅲ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缓解能源短缺状况
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④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组成,截至2022年7月25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超5 000万吨,天然气约356.7亿标方。下图示意中缅油气管道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中缅油气管道修建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A.桥隧比重较大    
B.气候闷热潮湿
C.缅甸资金短缺    
D.中国科技落后
13.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对贵阳的影响是(  )
A.改变能源消费主体    
B.清洁能源比重增大
C.城市等级不断提高    
D.燃油汽车销量提升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自河南省濮阳市渠村取水,途经河南、河北等两省6市,最终入白洋淀,是国家战略工程之一,也是雄安新区水源保障项目。下表示意花园口水文站各月径流占比。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径流占 比(%) 4 4 7 7 6 7 11 15 14 12 8 5
(1)绘制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月径流量占比统计图,描述黄河径流量变化特点并说明自然原因。(8分)
  水量、水质往往是工程引水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2)说明11月至次年2月成为该工程引水补淀最佳时段的原因。(4分)
(3)简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主要作用。(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8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C 2.B 3.C 4.D 5.A 6.B 7.C 8.C
9.B 10.D 11.B 12.A 13.B
1.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经地区在夏秋季节降雨量较大,防汛抗洪压力大,东线工程汛期不调水,其输水管道将承担泄洪功能,冬季为非汛期,防洪压力小,C正确;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较冬季大,冬季可调水量较夏秋季节小,A错误;水质情况、供水成本季节变化小,不是冬季调水的主要原因,B、D错误。
2.B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北延供水工程冬季调水可以为华北地区春灌储备水源,①正确;可以缓解地下水超采,④正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地势平坦,不适合发电,不可能作为发电水源,②错误;华北地区冬季河流径流量较小且会结冰,航运价值小,③错误。故选B。
3.C 受水区为辽河,辽河流域受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大,①错误;辽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耗水量大,②正确;辽河流域有老工业基地,城市多,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③正确;供水区为松花江,松花江年平均径流量较大,水量较大,④正确。故选C。
4.D 读图可知,工程沿线地势南北低、中间高,不能自流引水,A错误;调水线路基本沿河,占用耕地较多,B错误;读图可知,输水线路跨越约5个纬度,线路里程超过300千米,C错误;经过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且松花江与辽河的分水岭地势不高,开挖渠道工程量小,工程投入较少,D正确。
5.A 建设松花江—辽河运河,可以增加辽河流域水量,有效改善辽河流域和渤海的生态环境,①正确;可以形成一个从松花江直达渤海的陆海大通道,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有力支持,②正确;水运里程的增加,有助于减少铁路、公路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③正确;松花江流域为输水区,水量减少,不会加剧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④错误。故选A。
6.B 该特高压输电工程需要配套建设换流站等基础设施,故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②错误;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运输压力,①③④正确。故选B。
7.C 设置换流站和8回500千伏清洁能源输送通道,使特高压电流可以有效转换,保障电力供应,提高用电质量,C正确;与服务规模无关,A错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也不是设置换流站的目的,B错误;总输电量与电能输送量有关,设置换流站不能提高总输电量,D错误。
8.C 根据材料可知,“青豫直流”工程主要输送清洁能源,①②以火力发电为主,A、B错误;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风力大,因此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量较大,C正确、D错误。
9.B “青豫直流”工程主要输送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输入地(河南)的大气环境,减少河南冬季燃煤取暖产生的雾霾现象,①正确;河南能源消耗总量受本省经济水平影响,该工程建设并不能控制河南能源消耗总量,②错误;我国煤炭输出大省是山西省,③错误;该工程的建设会加大青海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④正确。故选B。
10.D 读图可知,工程Ⅰ从西部地区到珠三角地区附近,是西电东送工程;工程Ⅱ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支线可达南宁;工程Ⅲ为北煤南运,通过海运向南方输送煤炭。故D正确。
11.B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都是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可以缓解输入地区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②④正确;输入煤炭没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燃烧煤炭会污染大气,①③错误。故选B。
12.A 读图分析可知,中缅油气管道经过众多山脉和河流,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需要架桥和建隧道,桥隧比重较大,A正确;中缅油气管道虽经过热带、亚热带地区,但沿线山脉、高原海拔高,气候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凉爽,B错误;中国为中缅油气管道修建提供资金和技术,C、D错误。
13.B 贵阳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贵阳的能源消费主体,A错误;中缅油气管道向贵阳输送的是天然气,可以增大清洁能源的比重,B正确;贵阳为贵州省省会,城市等级不会因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而不断提高,C错误;汽车销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虽然利于持续稳定地提供石油,但不是燃油汽车销量提升的主要原因,D错误。
归纳总结 陆上油气管道的建设和开通对我国的重大意义
  ①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②推进能源进口途径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③改善管道所经地区的基础设施,推进管道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④促进管道所经地区的就业,拉动经济,增加收入;⑤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14.答案 (1)绘图略。
变化特点:黄河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10月(夏秋季节),占年径流总量的52%;12月至次年2月(冬季),径流量占比最小,占年径流总量的13%;与5、6月相比,3、4月径流量占比稍大。
自然原因:黄河流域主要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黄河进入汛期,径流量增大。3、4月随天气转暖,流域内积雪融化,导致径流量增加。
(2)上游水库调节,加上此时黄河径流主要为地下水补给,可以保证较大且稳定的水量,且含沙量较小,水质较好。
(3)缓解工程沿线地区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保证雄安新区的用水安全。(或补给沿线以及雄安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解析 (1)依据表格数据,可绘制成折线图和柱状图,绘制时注意坐标轴刻度和单位的准确。黄河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流域内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故黄河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此外,冰雪融水也是黄河的另一大补给水源,因此3、4月随天气转暖,流域内积雪融化,导致径流量增加,径流量占比稍大于5、6月。
(2)11月至次年2月黄河水量较小,主要为地下水补给,含沙量小,水质较好;上游水库调节,花园口冬季蓄水,水量较大且稳定。
(3)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沿线为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区、经济较发达,但地下水超采严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可以缓解沿线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减轻地下水超采状况;引水入白洋淀,利于保障白洋淀的水量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保证雄安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