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际合作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国际合作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3:52:5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四节 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化
(1)含义: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
过程。
(2)主要表现
①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和
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②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
球生产网络。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详见定点)
2.国际合作的必然性
(1)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世界经济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
构”。
①发达国家逐渐转向金融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②中国等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崛起为制造业大国。
③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原材料生产和初级产品加工。
(2)全球生产网络形成
  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已经出现密切劳动分工格局,很少有国家可以离开其他
国家而独自生存。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的背景
知识点 2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2.“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2)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①坚持的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②新型国际关系:突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
等。
(3)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①关键:聚焦发展问题。
②目的: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具体体现如下:
(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尊崇“和而不同”的
文化价值观;强调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
(5)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动力,也可让相关国
家加快发展。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1.资源方面:生产全球化,缓解资源短缺,优化资源配置。
2.市场方面:贸易全球化,商品流通到世界各地,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避开贸易壁
垒,促进多元化市场形成。
3.科技方面:促进全球科技研发和应用,便于学习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4.劳动力方面:形成劳动地域分工,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人才培养。
5.其他方面: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范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使产品多
元化,提高附加值;吸引国际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加快工业化进程。
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贸易开放度,且其影响程度和班列开通数量呈正相关。我国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区,石化产业发达,目前胜利油田已进入
开采的中后期。2022年9月19日,鲁北铁路物流园开园暨中欧班列首发仪式在东营市利津县
举行。作为东营市首条开通运行的中欧班列线路,其将有效保障东营市及周边地区企业供应
链、产业链的畅通,推动更多“东营造”优质货品走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为加速区域
优势产业发展、更好地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载体和平台。下图为中欧班列路线图。
(1)简述我国东营市在参与国际石化产业分工中的优势。
(2)说出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我国东营市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3)请为我国东营市石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信息提取 ①我国东营市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区,石化产业发达,说明东营市石化产业发展早,
工业基础好。胜利油田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说明石化产业的原料不足,需要寻找石化原
料。②中欧班列线路将有效保障我国东营市及周边地区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的畅通,说明中
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我国东营市石化产业进口原料、出口产品。③推动更多“东营造”优
质货品走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为加速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更好地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提供载体和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解析 (1)我国东营市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区,其石化产业是随着胜利油田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的,石化产业发展早,历时长,经验丰富,石化产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相对于国际上的发达国
家,我国东营市劳动力及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在国际上具有较
强的竞争力。
(2)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我国东营市从俄罗斯、中亚以及中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石化原
料,增加了石化原料的来源渠道;有利于我国东营市石化产品向中西欧地区出口,拓展了我国
东营市石化产品的国际市场;有利于缩短我国东营市石化产品出口的运输时间,增强国际竞
争力。
(3)我国东营市石化产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海外油气
田的勘探开发业务,增加可控原油储备和原油产量,从国际上寻找质优价廉的石化原料;与国
外的大型公司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石油冶炼技术,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
本;进行石化产品精制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盈利能力;加强国际调研,树立
国际化经营战略意识,积极开拓石化产品的国际市场。
答案 (1)我国东营市有胜利油田,石化产业发展早,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东营市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石化产品生产成本低,在国际上竞争力强。
(2)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我国东营市从俄罗斯、中亚以及中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石化原
料;有利于我国东营市石化产品向中西欧地区出口;有利于缩短我国东营市石化产品出口的
运输时间,增强竞争力。
(3)加强国际合作,从国际上寻找质优价廉的石化原料;引进国际先进的石油冶炼技术,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延长石化产业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国际调研,积极开拓石化产
品的国际市场。
学科素养 情境破
素养 产业转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探究
  产业转移,是指某个产业或者产业群体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发生变动,即一地区将产业某
环节向另一地区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要素禀赋的特性所决定的,多区域合
作会带来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部
分中国车企“产品出海”步伐加快,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2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
出口国。在“产品出海”的同时,这些企业开始尝试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建设组装厂并将部
分生产环节布局在消费国,实现“产业出海”。
问题1
我国部分车企“产品出海”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
提示
我国车企依靠政策、制造成本能稳定国内市场,但与发达国家老牌车企仍有差距。近年来
通过科技投入,研发能力提升使“产品出海”具有一定优势。
问题2
和“产品出海”相比,部分中国车企面向发达国家“产业出海”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产业出海”与发达国家老牌车企同台竞技,培养了民族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加强了
国际合作,增加经济效益。
讲解分析
1.产业转移的分析思路
(1)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重点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对比分析两地的区
位优劣;综合分析确定决定性因素。
(2)明确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最后是技
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较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较不发达国家(地区)。
(3)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
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
2.中国企业“走出去”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更大范
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内在的追求利润的动机和外部不断增强
的竞争压力,使得它们有参与跨国经营的动力和积极性。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企业寻求扩
张的方式,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寻求更低的成本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推动力。
(1)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总原则: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利影响
①“去”发展中国家
a.对我国:利用国外的能源、原料;开拓国外市场;避开贸易壁垒;劳动力、土地价格低;促进我
国经济发展。
b.对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自给能力;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②“去”发达国家
a.对我国:避开贸易壁垒;利用国外优越的投资环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
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b.对发达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典例呈现
例题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
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
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
下面三题。
(1)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
A.缩短加工时间       B.保证产品品质
C.降低生产成本       D.加强文化交流
B
(2)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
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
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3)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  )
A.设计咨询       B.展览销售
C.金融保险       D.专业物流
D
D
素养解读 以我国产业“走出去”战略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具体区域地理环境的认识;通过
理解我国企业区位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解题思路 (1)“自带原材料”并不能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影响,不会缩短加工时间,A错误;
我国的丝绸、刺绣等原材料是特色产品,品质高,“自带原材料”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B正
确;“自带原材料”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C错误;自带丝绸、刺
绣等原材料,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但这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D错误。(2)据材料可知,“走出
去”的过程中,主要携手的企业是与其在生产工序上密切相关的企业,这样可以提高服装生
产效率,D正确。对于自身技术更新影响较小,A错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共用当地基础设
施不是“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B、C错误。(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
类服装企业的原料主要是丝绸和刺绣等,其产品的售价相对较高,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因此不是该类服装企业的主要消费市场,其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需要运输到欧美等主要的消
费市场,所以需要配套专业物流部门,D正确。现代社会信息交流较为方便,不需要在当地配
套设计咨询、金融保险部门,A、C错误。当地不是主要的消费市场,所以不需要配套展览销
售部门,B错误。第四节 国际合作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B.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C.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D.经济发展速度快
2.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地位是(  )
A.营销基地    B.研发基地
C.生产基地    D.终端基地
  教材习题改编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世界经济从相对简明的“二元结构”转变为高度复杂的“三元结构”。下图为世界经济“三元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国家中属于图中“中间层”经济体的是(  )
A.德国    B.印度
C.新加坡    D.阿联酋
4.“三元结构”的意义不包括(  )
A.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B.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C.加强了国际分工合作
D.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U公司是一家知名跨国游戏开发商,旗下拥有多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游戏IP。该公司现有游戏工作室超50家,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各国。下图为该公司部分工作室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该公司将各个工作室分散布局在世界各地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研发成本    B.加强分工协作
C.吸引游戏人才    D.开拓各国市场
6.与成都相比,在上海布局游戏工作室的劣势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市场规模
C.产业基础    D.政策扶持
题组二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  )
A.亚洲、欧洲和非洲
B.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C.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8.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①互联互通能力不足
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
③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陈旧
④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显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我国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处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②工业加工能力强
③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
④科技实力雄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下图示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石油产品主要进出口中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新加坡既是石油产品主要进口中心,又是主要出口中心,主要取决于其(  )
A.资源禀赋    B.消费水平
C.能源结构    D.地理位置
11.我国虽然为石油产品主要进口中心,但近年来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石油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  )
A.炼油产能提升    B.储油技术进步
C.勘探能力增强    D.能源市场萎缩
  “一带一路”作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的不是只为少数国家服务的全球化,而是更加包容、普惠、平衡的全球共同发展。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经受住了多重挑战和考验,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受到广泛好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A.在全球层面,维护地方保护主义和计划经济体系
B.对区域而言,不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国际秩序
C.对相关国家而言,加快区域空间组织形态的无序演变
D.对中国而言,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4.“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加强我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对我国的有利影响是(  )
A.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
B.利于促进俄罗斯基础设施的建设
C.利于缓解能源消费紧张局面,保障能源安全
D.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我国某品牌手机的研发和制造合作关系呈现全球化网络特征。近些年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经济地理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品牌手机的研发与制造全球化网络中(  )
A.中国研发与制造产业链最完整
B.中国与北美技术合作联系最紧密
C.欧盟仅研发高价值的零部件
D.中国与法国物质材料联系最紧密
2.在该品牌手机研发与制造中,东南亚国家具有的显著优势是(  )
A.技术水平先进    
B.市场需求量大
C.自然资源丰富    
D.廉价劳动力充足
题组二 “一带一路”促进国际合作
  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位置见下图)新城区的核心区域,靠近瓦岱国际机场和中老铁路货运站,产业体系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导,主要包括林木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轻工纺织和机械制造业。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是中老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被列入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的优先推进项目,也是我国实施产业转移的重要项目。2019年4月,中老两国签署了《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被写入该计划,并提出要壮大经贸合作区建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在老挝建设综合开发区的不利条件是(  )
A.人口较少,市场狭小
B.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
C.内陆国家,出口不便
D.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
4.从生产投入要素的角度看,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主要的工业多属于(  )
A.原料导向型产业
B.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动力导向型产业
D.技术导向型产业
5.我国部分企业入驻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原因是 (  )
A.促进老挝经济发展
B.降低生产成本
C.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
D.占据当地市场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加强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的合作,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新版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合作新热点,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  )
A.乘坐舒适    B.绿色智能
C.设计时尚    D.性价比高
7.中国车企和阿拉伯国家合作有利于(  )
①促进中国车企提升产品质量
②提高中国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③减少阿拉伯国家石油出口量
④推动阿拉伯国家城镇化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一个衡量两地贸易依存度的综合性指标,数值越大则表示双方的贸易关系越紧密。下表示意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地区部分区域贸易结合度指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地区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平均
中亚 2.22 2.08 2.45 2.11 2.60 3.20 2.44
蒙俄 1.33 1.32 1.53 1.49 1.63 1.57 1.48
东南亚 1.51 1.76 1.75 1.92 1.84 2.79 1.93
南亚 1.04 1.00 1.16 1.32 8.27 1.75 2.42
中东欧 0.51 0.46 0.45 0.45 0.69 0.50 0.51
西亚和 中东 0.92 0.86 0.81 0.84 0.82 0.87 0.85
8.关于表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整体上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联系最为密切
B.中东欧、西亚和中东地区与中国联系松散
C.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变化并不明显
D.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联系逐渐趋于紧密
9.影响中国与西亚和中东贸易结合度指数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互补性强,联系紧密
B.地域文化差异大,联系松散
C.贸易历史悠久,联系紧密
D.空间距离较远,联系松散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2023年人口达1.02亿,以农业、采矿业为主。该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可露天开采的铜钴矿,开发前景巨大。下图为刚果民主共和国铜钴矿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铜、钴都属于战略性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电器等行业。我国铜、钴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洛阳钼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刚果民主共和国铜钴矿开发项目,服务范围覆盖铜、钴矿石的勘探、开采、提炼、初级加工和销售。
(1)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简述洛阳钼业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投资该项目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简析洛阳钼业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投资该项目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四节 国际合作
基础过关练
1.A 2.C 3.B 4.D 5.C 6.A 7.A 8.A
9.C 10.D 11.A 12.C 13.D 14.C
1.A 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主要承担了产品的组装生产环节,该环节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利润较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制造成本较低,A正确;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够完善,B错误;我国的科技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较落后,C错误;经济发展速度快不是“中国制造”的主要优势,因为“中国制造”的主要市场是国际市场,D错误。
2.C 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根据订单进行产品的组装生产,属于生产基地,C正确。发达国家既是产品的设计研发基地,也是产品的营销基地、终端基地,A、B、D错误。
3.B 发达国家属于“核心”,发展中国家属于“边缘”,印度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作为新兴经济体,成为“中间层”,B对;德国、新加坡属于“核心层”,A、C错;阿联酋属于“边缘”,D错。
4.D “三元结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加强了国际分工合作,使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A、B、C不符合题意;“三元结构”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D符合题意。
5.C 游戏公司需要具备开发高质量游戏能力的人才,以确保游戏的质量和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因此公司将工作室分散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游戏人才,C正确。
6.A 与成都相比,上海经济更发达,劳动力价格更高,这是上海的劣势区位因素,A正确。
7.A 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
8.A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互联互通能力不足,需要完善交通;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完善。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9.C 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我国处于东部,而非中心位置;我国经济发展快,工业加工能力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但科技实力不如发达国家。
10.D 新加坡虽无石油资源,但地理位置优越,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东南部出口,处于连接东亚、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关键位置。利用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新加坡开展原油及燃料油的进口贸易、转口贸易,是全球石油市场亚太交易中心,D正确;新加坡石油资源禀赋并无优势,A错误;与新加坡的消费水平、能源结构关系不大,B、C错误。
11.A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炼油产能的提升,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石油产品可供出口,A正确;与我国储油技术进步、勘探能力增强关系不大,B、C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市场不断扩大,D错误。
12.C 据题干“‘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判断,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西部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中部能源资源丰富,其中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地区合作空间大,①③正确。西部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才,②错误。南亚农业发达,但人口众多,不需要扩大粮食出口,④错误。故选C。
13.D “一带一路”提倡合作共赢,能够加强相关国家的联系,带动相关国家发展,同时能够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正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没有维护地方保护主义,A错误;和谐的国际秩序是全球共同的愿望,B错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会造成区域空间组织形态的无序演变,C错误。
14.C 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与俄罗斯的合作利于缓解我国能源消费紧张局面,保障能源安全,C正确。其他选项主要是对俄罗斯的有利影响,A、B、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A 2.D 3.C 4.A 5.B 6.B 7.A 8.B
9.D
1.A 据图可知,中国的高价值研发零部件、中等价值专业化零部件、低价值标准化零部件、代工组装整个产业链条都有,故中国研发与制造产业链最完整,A正确;图示中国与北美只有一条技术合作联系,说明技术合作联系不紧密,B错误;欧盟有高价值研发零部件、中等价值专业化零部件合作,C错误;中国与法国、瑞典、墨西哥在中等价值专业化零部件合作中的物质材料联系程度相近,D错误。
2.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手机研发与制造中,东南亚国家具有的显著优势是廉价劳动力充足,D正确;东南亚国家技术水平不先进,A错误;市场需求量大与手机的研发与制造环节关联小,B错误;手机的研发与制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较少,自然资源丰富不是东南亚国家的显著优势,C错误。
3.C 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产品面向国际市场,A错误;由材料中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可知,其对科技水平的依赖程度低,B错误;老挝属于内陆国家,距海较远,缺乏出海便利的港口,运输成本较高,C正确;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初期以林木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对农林资源的依赖性强,老挝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农林资源丰富,D错误。
4.A 由材料可知,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以发展生产制造业为主导,主要包括林木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轻工纺织和机械制造业,对资源和劳动力的依赖性强,主要为原料导向型产业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A正确。
5.B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地价和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制造业成本优势下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位于老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取更高的利润,B正确。促进老挝经济发展、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占据当地市场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
6.B 绿色发展是世界重要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因此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合作新热点,B正确;乘坐舒适、设计时尚、性价比高并不是新能源汽车独有的特点,A、C、D错误。
7.A 中国车企和阿拉伯国家合作有利于促进中国车企提升汽车质量,同时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①②正确;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出口和城镇化进程影响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
8.B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一个衡量两地贸易依存度的综合性指标,数值越大则表示双方的贸易关系越紧密。读表可知,中国与中亚的平均贸易结合度指数最大,为2.44,说明整体上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联系最为密切,A错误;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平均值为0.51、中国与西亚和中东地区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平均值为0.85,都较低,说明联系松散,B正确;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最大值为8.27,最小值只有0.81,数值变化较大,说明贸易联系变化明显,C错误;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结合度指数最高为0.69、最低为0.45,数值比较小,且变化不大,说明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联系松散,D错误。
9.D 读表可知,中国与中亚、蒙俄、东南亚、南亚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平均值为1.48~2.44,说明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联系相对比较密切,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都与中国接壤,与中国空间距离较近;中国与西亚和中东贸易结合度指数平均值仅为0.85,说明贸易联系相对松散,主要原因是西亚和中东与中国空间距离较远,联系难度大,D正确。
10.答案 (1)铜钴矿埋藏浅、储量大、品位高,开采和提纯成本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成本低;靠近原料产地,原料运输成本低。
(2)提高铜钴产业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1)“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2023年人口达1.02亿,以农业、采矿业为主”说明刚果民主共和国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成本低;“该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可露天开采的铜钴矿”说明刚果民主共和国铜钴矿埋藏浅、储量大、品位高,开采和提纯成本低,该项目靠近原料产地,原料运输成本低。
(2)该项目为铜钴矿开发项目,服务范围覆盖铜、钴矿石的勘探、开采、提炼、初级加工和销售,因此可以提高当地铜钴产业技术水平;该国以农业、采矿业为主,该项目涉及加工和销售(第二、第三产业),因此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当地就业岗位,特别是为该项目服务的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延长了矿业产业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