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全书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纪录片带观众领略秦岭南北的迥异风光。根据该纪录片的部分图像材料和解说词,完成下面两题。
解说词一 “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
解说词二 “迥异于南方梯田的润泽,黄土高原上为旱地梯田。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
1.以下关于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陕南山地位于亚热带 B.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境内河流春季易发生凌汛 D.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2.陕西省梯田的南北差异表现为( )
A.南部种春小麦,北部种冬小麦
B.北部梯田热量更充足,土壤更肥沃
C.南部梯田更重视引水灌溉工程
D.北部覆盖地膜,作用是保温、保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有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供适生环境。该地某小流域有宽广而平坦的塬面,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下图为该小流域塬面附近综合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在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对造林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水分 B.平整土地 C.改善热量 D.提高肥力
4.该小流域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截泥沙造田 B.增加农业用水
C.减少雨水下渗 D.防止溯源侵蚀
5.近年来,该地由打坝淤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增加沟道耕地数量,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泥沙来源减少
C.河流径流减小 D.人口增长迅速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难题。德国鲁尔区、我国山西省都属于资源枯竭型地区。鲁尔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辉煌—衰退—振兴”三个阶段。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但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在全国靠后。图1示意德国鲁尔区,图2示意我国山西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两地发展煤炭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水源充足 B.原料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7.山西省产业转型可借鉴的鲁尔区经验有( )
①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
③优化工业结构,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
④加大原煤外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下表示意2021年与201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的经济首位度(省级行政中心GDP占所在省级行政区GDP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 银川 石家庄 南京 济南
2021年 50.0% 16.0% 14.4% 13.9%
2010年 46.4% 16.8% 12.2% 9.9%
8.四个省级行政中心中,2021年对省级行政区内其他区域引领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
A.银川 B.石家庄 C.南京 D.济南
9.与2010年相比,2021年石家庄经济首位度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市( )
A.交通运输地位下降 B.人口大量流失
C.产业结构过于传统 D.承接产业转移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5年产业结构和工业总产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生产方式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11.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务工人员涌入
B.城镇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治理
D.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12.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
B.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D.严格管理土地,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问题
“引哈济党”是从大哈尔腾河跨流域适度调水到党河流域。党河南山位于党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是党河流域和大哈尔腾河流域的分水岭,“引哈济党”工程横跨党河南山的部分,是整个工程的关键。下图示意“引哈济党”工程三种调水设计方案。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3.建设“引哈济党”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苏干湖萎缩
B.缓解敦煌绿洲生态用水紧张
C.阻止甲处附近沙漠入侵
D.实现党河和大哈尔腾河联运
14.“引哈济党”工程调水成本预计高达32.8元/m3,原因是( )
A.年输水量大 B.施工难度大
C.可调水时间长 D.工程区污染严重
15.虽然方案③线路较方案①②长,有专家却认为方案③是最优方案。其依据可能是( )
A.全程实现自流 B.可调水量较大
C.可调水质较好 D.施工难度较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下面为我国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简图。
材料二 菜籽油是甲省级行政区的主要食用油,该省级行政区油菜籽千粒重4~6g,每株产量10~20g。甲省级行政区油菜籽不但单产高于乙省级行政区,而且质量较优,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该省级行政区的菜籽油价格要比从外地进入的菜籽油高出20%。
(1)说出甲省级行政区所在的地形区,并简要描述甲省级行政区地形特征。(9分)
(2)简述甲省级行政区(相对于乙省级行政区)发展油菜种植的优势条件。(4分)
(3)与乙省级行政区相比,甲省级行政区水路与陆路交通都十分落后,试分析原因。(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甘肃省会宁县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年降水量330毫米,集中于夏秋季节。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梁峁坡地侵蚀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当地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
材料二 图1为会宁县丘陵沟壑区局部地貌景观图,图2为该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意图。
(1)结合会宁县气候特征,简析梁峁坡地受外力侵蚀的季节差异。(4分)
(2)与梁峁坡地相比,简析沟谷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4分)
(3)结合图2具体说明会宁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现的地理学思想。(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及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图。
(1)指出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3分)
(2)简析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的意义。(4分)
(3)从流域协作开发角度,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促成了研发设计、组装加工、营销售后等不同环节在不同国家(地区)进行的新局面。加快产业转移承接,推动相关国家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与相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强经济联系的重要途径。老挝是中南半岛北部唯一的内陆国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基础薄弱。下图表示2019年中国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产业转移规模(单位:亿美元)。
(1)据图说出我国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产业转移的特点。(2分)
(2)推测现阶段我国向老挝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并说明理由。(5分)
(3)说明“一带一路”东道国为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应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全解全析
1.A 2.D 3.A 4.D 5.B 6.B 7.B 8.A
9.C 10.A 11.B 12.B 13.B 14.B 15.D
1.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陕西省陕南山地位于秦岭以南,其余地区位于秦岭以北,因此秦岭南北分别属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A对,B、D错;境内位于秦岭以南的河流不结冰,不具备发生凌汛的条件,C错。
2.D 陕西省南部热量条件好,适合种植冬小麦,北部热量条件差,适合种植春小麦,A、B错;南部降水多,对引水灌溉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如北部,C错;北部降水少,需要防止低温和干旱对农作物的损害,所以覆盖地膜,D对。
3.A 黄土高原降水较少,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和肥,工程措施可拦蓄径流、促进地表径流下渗,增加当地土壤水分,但不能提高土壤肥力,A正确、D错误;平整土地对于造林的作用不大,B错误;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不能改善热量,C错误。
4.D 沟头处面积较小,拦截泥沙造田和增加农业用水的作用不大,A、B错误;沟头防护措施主要通过工程措施防止溯源侵蚀,减轻沟谷进一步向上游发展,减少水土流失,对雨水下渗影响小,C错误、D正确。
5.B 人工削坡填沟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因此考虑劳动力成本上升则不应人工削坡,A错误;打坝淤地是将自然流失的土壤淤积成农田,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说明泥沙来源减少,B正确;随着当地植被的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和蒸腾作用增强,流域内降水量有所增加,河流径流将增大,C错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人口增长较为缓慢,D错误。
6.B 山西省水源短缺,水路交通不便,A、D错误;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技力量弱,C错误;据图可知,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发展煤炭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B正确。
7.B 山西省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产业转型可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②正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发展多元化的原料工业,并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附加值,③正确;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加大原煤外运均不利于山西省产业转型,且不是可借鉴的鲁尔区转型经验,①④错误。故选B。
8.A 表中银川经济首位度最高,且呈上升趋势,说明城市发展迅速,对省级行政区内其他区域具有明显的引领带动作用,A正确;石家庄经济首位度下降,南京、济南经济首位度较低,说明这些省级行政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充分、中心城市作用发挥不够,对省级行政区内其他区域引领带动作用较弱,B、C、D错误。
9.C 由表可以看出,石家庄近十年经济首位度有所下降,说明石家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省内其他城市发展较快。石家庄因铁路而兴,紧邻京津,交通运输地位没有下降,A错误;相对于河北省内其他城市,石家庄流出人口较少,B错误;石家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与其产业结构过于传统、缺乏新的经济动能有着直接的关系,C正确;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提高经济首位度,D错误。
10.A 读图可知,从1980年到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A正确;20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B错误;读图可知,从1980年到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15%,C错误;1990年之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较大的变化,D错误。
11.B 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并不高,A错误;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城镇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B正确;200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采取措施积极治理环境污染,C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D错误。
12.B 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与港澳逐步趋同,可能导致城市重复建设,资金、资源浪费严重,A错误;可以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B正确;限制外来人口进入,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C错误;提高土地价格以缓解土地、空间不足问题,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误。
13.B 苏干湖是大哈尔腾河注入的湖泊,将大哈尔腾河部分河水引入党河,会使注入苏干湖的水量减小,可能导致苏干湖萎缩,A错误。党河流经敦煌市,“引哈济党”工程可以增加党河水量,缓解敦煌绿洲生态用水紧张,B正确。甲处附近沙漠在大哈尔腾河流域,“引哈济党”工程会减小大哈尔腾河水量,可能导致甲处附近沙漠入侵加重,C错误。党河与大哈尔腾河均为内流河,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沿岸交通运输需求有限,航运价值小,D错误。
14.B 大哈尔腾河流量较小,年输水量小,A错误;该地位于高山地区,调水工程施工难度大,成本高,B正确;大哈尔腾河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积雪融水,春季水量大,是主要的可调水时间段,可调水时间短,C错误;该地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发展缓慢,工程区污染较轻,D错误。
15.D 读图可知,方案③也需要建造提水工程,并不能全程实现自流,A错误。由图可知,三个方案几乎都是从大哈尔腾河同一处调水,因此三个方案的可调水量、可调水质应该大致是一样的,B、C错误。方案①②调水线路均穿过大段山脉,施工难度大,而方案③沿途地区地势较平坦,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因此有专家认为方案③是最优方案,D正确。
16.答案 (1)青藏高原。(1分)
高原地形为主,地势高耸,平均海拔高;(2分)北部、南部、东南部为高大山脉;(2分)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大部分地势坦荡;(2分)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2分)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油菜单产较高;工农业污染较小,油菜品质较优。(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3)甲省级行政区西北部河流短小、水量小,东南部河流湍急,均不利于发展水运;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陆路交通建设的自然环境恶劣,难度大;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运输的需求量较小;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1)根据图文材料,甲省级行政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拉萨,说明甲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描述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起伏、独特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等方面入手分析。
(2)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热、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技术、环境、交通等。
(3)题干要求分析甲省级行政区水路与陆路交通都十分落后的原因,注意要从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两方面分析。水路交通方面,水流平缓、水量大、水量季节变化小利于发展航运,而西藏西北部河流短小、水量小,东南部河流湍急,均不利于发展水运。陆路交通方面,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陆路交通建设难度大。交通运输布局主要受交通运输需求量影响,西藏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
17.答案 (1)夏秋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为主;(2分)冬春降水较少,风力强,以风力侵蚀为主。(2分)
(2)沟谷是汇水区,水源条件较好;泥沙沉积,土层较厚且肥沃;土地连片,便于规模化耕种;地形平坦,交通条件较好。(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3)该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地理学思想;坡地中坡度大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宜退耕还林还草;坡地中坡度较小的区域,宜修筑梯田,减轻水土流失;沟谷地势较低平,宜修建淤地坝,保水保土,发展规模化农业。(地理学思想2分,具体说明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 (1)会宁县位于黄土高原,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而冬春季节降水少。由于夏秋降水较多,外力侵蚀以流水侵蚀为主;冬春降水较少,风力强,外力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
(2)沟谷地势低,两侧梁峁坡地高,因此沟谷是汇水区,水源条件较好;水挟带泥沙沉积于沟谷,土层较厚且肥沃;沟谷有一定宽度,土地连片,便于规模化耕种;沟谷地形较为平坦,便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较好。
(3)由图2可知,会宁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是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在坡度适中的梁峁坡地修筑梯田、在坡度较大的梁峁坡地植树种草,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地理学思想。原因是坡度较大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坡度较小的区域,修筑梯田,既可以减轻水土流失,又提高了农民收入;沟谷地势较低平,为汇水区,水挟带泥沙沉积于此,适宜修建淤地坝,可以蓄水拦沙,在淤积的土地上还可发展规模化农业。
18.答案 (1)城市规模与等级;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等。(答对三点得3分,其中城市规模与等级必答)
(2)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加强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利于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3)立足比较优势,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流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畅通;促进中上游地区合理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上下游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治理。(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第(1)题,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和城市的规模大小与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多少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由此可知,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城市规模与等级,而影响城市腹地范围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水平等。第(2)题,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的意义主要从辐射带动作用角度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我国中西部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附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具有人才优势,对周边区域具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设立经济区有利于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城市间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利于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进而辐射带动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第(3)题,根据题干要求,从促进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合理建议。黄河流域城市需要立足比较优势,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合理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流域上、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畅通;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的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方面,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管理、协同机制,统一管理与开发。
19.答案 (1)投资(产业转移)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东南亚是我国对外投资(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2分)
(2)劳动密集型产业。(1分)理由:老挝工业、服务业基础薄弱,产业承接能力低;(2分)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数量充足且价格低廉。(2分)
(3)对人才进行创新培养,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结合本国实际承接产业转移,建立较完备的产业链条;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持续优化国内营商环境。(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产业转移规模占比较高的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蒙古、土耳其等,投资(产业转移)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且东南亚地区占比较高,是我国对外投资(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第(2)题,老挝人口数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老挝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差,对于工业和服务业的承接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我国现阶段向老挝转移的主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3)题,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加强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产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针对本国的工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有选择性地承接国外的产业转移,并通过承接国外的产业转移,完善自己的工业体系和产业体系,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依托本国国内的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提高规模效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优化国内的营商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推动产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