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28 14:22:01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1.(2025七下·慈溪期末)下列不属于根毛细胞适合吸收水分特点的是(  )
A.细胞壁薄 B.细胞质少 C.液泡大 D.无叶绿体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毛细胞是根尖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据此答题.
【解答】ABC、根毛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有利于水分的进入,液泡大有利于贮存进入细胞的水分,所以这样的结构很适于吸收水分,ABC正确。
D、根毛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适于吸水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D。
2.(2025七下·慈溪期末) 凉开水不宜养鱼,主要是因为凉开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元素 B.氢元素 C.氧原子 D.氧分子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氧气能供给呼吸,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解答】A、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凉开水也是水,肯定含有氧元素,所以不能说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故选项A不合题意;
B、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凉开水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B不合题意;
C、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凉开水中存在水分子,也就含有氧原子,故选项C不合题意;
D、鱼呼吸需要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在加热过程中,水中溶解的氧气会逸出,凉开水中氧气含量极少,即几乎不含氧分子,这就是凉开水不宜养鱼的主要原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5七下·慈溪期末) “欲买桂花同载酒”,我国民间素有酿酒的习俗,而桂花则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桂花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C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解答】桂花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桂花属于器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5七下·慈溪期末) 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 B.熄灭
C.长期存放 D.加热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故B正确;
C、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水分残留在灯芯上,再次不易点燃,故C错误;
D、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能用焰心加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5七下·慈溪期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传统工艺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绣香包 B.酿食醋
C.做糖画 D.捏泥人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绣香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酿食醋,醋酸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做糖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捏泥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5七下·慈溪期末) 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就是制造。下列关于从棉花到成衣的过程,不属于制造的是(  )
A. 摘取棉花
B. 纺成纱线
C. 织成布料
D. 裁剪成衣
【答案】A
【知识点】制造的概念及其门类
【解析】【分析】制造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过程。它涵盖了从传统手工到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等多种生产方式。制造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A、摘取棉花只是将棉花从植株上采摘下来,这个过程并没有对棉花进行实质性的加工和转化,棉花依然是原材料的状态,没有变成新的产品,所以摘取棉花不属于制造,故A错误;
B、纺成纱线是将棉花这种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使其变成纱线这种新的产品形态,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纺成纱线属于制造,故B正确;
C、织成布料是把纱线进一步加工,通过织布等工艺将其变成布料,改变了原材料的形态和性质,形成了新的产品,织成布料属于制造,故C正确;
D、裁剪成衣是将布料按照一定的设计和尺寸进行裁剪、缝制等操作,最终制成成衣,这是将布料这种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服装产品,裁剪成衣属于制造,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2025七下·慈溪期末) 如图所示是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蓝烟”,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这里的“轻”是指该物质的(  )
A.质量小 B.密度小 C.体积小 D.弹性小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可知气凝胶的特性。
【解答】根据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可知,气凝胶的密度很小。
故答案为:B。
8.(2025七下·慈溪期末) 小科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  )
A.做得薄一些 B.做得厚一些
C.跟其他层一样厚 D.任意厚度都行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壳厚度各处不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5千米,大洋地壳很薄,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的平均厚度是2800多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的厚度约是340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
【解答】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厚度最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远小于地球总半径的约6371千米,所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代表地壳的部分应该做得薄一 些,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5七下·慈溪期末) 生活中很多现象能体现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
C.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固态时的体积比气态时小很多
D.100mL酒精和100mL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答案】B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分子间有间隔是指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不同状态下分子间间隔不同,气态分子间间隔较大,固态和液态分子间间隔相对较小,当物质的状态改变或不同物质混合时,分子间的间隔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体积等方面的改变。
(2)分子在不断运动是指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这会影响物质的扩散等现象。
【解答】A、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所以空气能被压缩进入轮胎,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该选项正确。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分子更容易从衣服中运动到空气中,这体现的是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不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该选项错误。
C、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固态时的体积比气态时小很多,是因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比固态分子间的间隔大得多,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该选项正确。
D、100mL 酒精和 100mL 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0.(2025七下·慈溪期末) 随着社会的进步,制造技术由使用简单工具的手工制造发展到采用复杂机械的机器制造、自动化制造,以及当今信息社会的智能制造、纳米制造、生物制造等先进技术与工程。下列不属于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的是(  )
A.自动化装配线 B.纳米传感器
C.生物合成化学品 D.纺织技术
【答案】D
【知识点】现代的制造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制造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工具的手工制造到复杂机械的机器制造、自动化制造,再到当今信息社会的智能制造、纳米制造、生物制造等先进技术与工程的演变,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A、自动化装配线是现代制造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从手工制造到自动化制造的进步,A不符合题意。
B、纳米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领域,纳米传感器作为纳米技术的一个应用,属于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制造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一个新方向,生物合成化学品是生物制造的一个典型应用,属于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C不符合题意。
D、纺织技术属于传统的制造技术,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所进步,但它在本质上仍是一种传统制造技术,不属于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中的新兴领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5七下·慈溪期末)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
B.胎儿与母体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C.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D.青春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性器官迅速发育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人的生殖始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在母体子宫内通过胎盘等获取营养。发育过程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等阶段,青春期时身体变化显著,性器官发育成熟,最终具备生殖能力。
【解答】A、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A正确。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B正确。
C、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所以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C正确。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D。
12.(2025七下·慈溪期末) 2024年12月浙江省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姬林蛙,为中国已知体型最小的林蛙物种,它行动敏捷,跳跃力强,目前仅在浙江丽水百山祖园区龙泉片区发现分布。下列关于姬林蛙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姬林蛙的受精卵需要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孵化
B.姬林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此时它用鳃呼吸
C.姬林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是非常相似的
D.姬林蛙成体具有四肢,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发育一般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属于变态发育。
【解答】A、姬林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其受精卵的孵化需要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进行,A正确。
B、姬林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正确。
C、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差异,属于变态发育,C错误。
D、姬林蛙成体具有四肢,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生活,D正确。
故答案为:C。
13.(2025七下·慈溪期末) 取一萝卜块先称其质量,然后放在浓氯化钠溶液中数小时。此过程中,每隔1h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分析萝卜质量的变化。
【解答】将萝卜块放在浓氯化钠溶液中,由于萝卜块中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氯化钠溶液,导致萝卜块中细胞失水,致使萝卜的质量减少,直至萝卜块内外的浓度相同不再减少,所以能够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D。
故答案为:D。
14.(2025七下·慈溪期末)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每种植物都有其适合的土壤,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比如黄杨以轻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且耐碱性较强,可以在碱性土壤中种植,另外耐旱,只要地表土壤不至完全干透,无异常表现。水稻适合种植在黏土类土壤中。
【解答】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根据这一题意,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能通气性能好。当然是河边湿润沙地。故答案为D。
而A,山坡较干的沙地,水分不足。B,湿润的粘地,通气性能不好。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水分不足。
答案为D。
15.(2025七下·慈溪期末) 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B.甲和丁的质量大约相等
C.乙和丁属于不同种元素 D.甲和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A、根据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C、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分析;
D、根据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分析。
【解答】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甲、乙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互为同位素原子,故错误;
B、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电子质量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甲和丁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相等,所以甲、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正确;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乙和丁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错误;
D、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甲、丙的质子数相等,核电荷数也相等,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6.(2025七下·慈溪期末) 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封闭的中空热棒。如图所示,热棒下端插在冻土中,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在热棒下端放热
B.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C.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
D.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涉及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1)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
【解答】A、热棒下端的液态氨从冻土中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而不是放热,故该选项错误。
B、氨在热棒上端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从而把冻土中的热量 “搬运” 到空气中,故该选项正确。
C、热棒需要将冻土中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所以应使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而不是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故该选项错误。
D、液态水的沸点较高,在冻土温度下很难发生汽化现象,无法实现热量的 “搬运”,所以不能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5七下·慈溪期末) 2020年,我国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厚度只有0.015mm。“手撕钢”的密度为,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它广泛应用于航天、通讯、医疗器械等高精尖制造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撕钢”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u
B.“手撕钢”的质量为474g
C.“手撕钢”的工艺主要运用了铸造技术
D.用“手撕钢”做的手术刀轻薄灵活,这里的“轻”是指密度小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新型金属材料
【解析】【分析】 (1)铁的化学式为Fe,铜的化学式为Cu;
(2)已知手撕钢的厚度和面积可求得其体积,由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
(3)“手撕钢”能达到极薄的厚度,主要运用的是轧制技术,而不是铸造技术;
(4)由密度公式分析。
【解答】 A、“手撕钢”主要成分是铁,化学式为Fe,而不是Cu,Cu是铜的化学式,故A错误;
B、手撕钢的厚度只有0.015mm,面积为4m2,手撕钢的体积=Sh=4m2×0.015×10-3m=6×10-5m3,由可得,4m2“手撕钢”的质量:
m=ρV=7.9×103kg/m3×6×10-5m3=0.474kg=474g,故B正确;
C、“手撕钢”能达到极薄的厚度,主要运用的是轧制技术,而不是铸造技术,铸造一般是将金属熔化成液体后浇入模子里,使其凝固成型,难以达到这种极薄的厚度,故C错误;
D、用“手撕钢”做的手术刀轻薄灵活,这是由于“手撕钢”的厚度极薄(0.015 mm)导致体积小,由可得其质量小,而不是密度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8.(2025七下·慈溪期末)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根部,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钾肥,可以防止叶片发黄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颜色更鲜艳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①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韧皮部外面的树皮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
②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后,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③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超过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因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等现象。
④,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解答】
A、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木质部,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木质部会变蓝,故A错误;
B、防止叶片发黄的元素是氮元素,所以应该在染料中添加适量氮肥,故B错误;
C、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是自下而上,所以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故C正确;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应当适宜,若浓度太高植物细胞则会失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2025七下·慈溪期末) 探究水沸腾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为缩短加热时间,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忽略热量的损失,以下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小,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热量越少,加热时间就越短。
【解答】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此时水温低于沸点,倒掉水的过程中损失掉了一部分热量,温度下降,倒掉一部分水后,继续加热,则因为水量减少,升温速度加快,最终温度升高到沸点不变,
故答案为:D。
20.(2025七下·慈溪期末) 奥司他韦是防治流感的一种常用药物,它可以有效抑制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等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减缓和阻止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寄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繁殖以起到治疗流感的作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流感病毒不能独立存活,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
B.根据寄生的生物体,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C.流感病毒依靠寄主细胞繁殖,自身不携带遗传物质
D.奥司他韦能够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外壳的活性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A、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寄生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命活动,A正确。
B、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流感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中,属于动物病毒,B正确。
C、病毒依靠寄主细胞繁殖,利用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繁殖,C错误。
D、由题干“奥司他韦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可知,神经氨酸酶是流感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所以奥司他韦能够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外壳(神经氨酸酶是蛋白质)的活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21.(2025七下·慈溪期末) 如图所示,一只装有氦气的钢瓶正在给气球充气,充气前后钢瓶内气体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钢瓶内气体的密度   。
【答案】变小;变小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钢瓶体积不变,而气体减小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一只装有氦气的钢瓶此时正在给气球充气,由于钢瓶体积固定,充气前后钢瓶内气体的体积不变,钢瓶内气体由于部分放出充入气球,故瓶内的质量减小。
22.(2025七下·慈溪期末) 如图为“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   。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为能更好地观察到上述物态变化,应该选择图   (填“甲”或“乙”)中的加热方式。
【答案】升华;甲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根据水浴法加热和酒精灯直接给碘加热的不同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甲图用水浴法加热,试管内碘的最高温度与水的沸点相同,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熔化,可知碘蒸气是由固态碘升华而来的;而乙图中,用酒精灯直接给碘加热,由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碘锤内的碘会熔化后再汽化,故探究观察碘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图甲更好。
23.(2025七下·慈溪期末) 通过“宏观—微观—模型”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比较变化Ⅰ与变化Ⅱ,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变化Ⅱ中   发生了改变而变化Ⅰ中没有发生改变。
(2)下列各项在变化Ⅰ与变化Ⅱ中都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
①分子的种类;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质量。
【答案】(1)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2)③④⑤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 (1)根据物质变化的实质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 (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变化Ⅰ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2)①分子的种类:由(1)可知,变化Ⅰ中分子种类不变,变化Ⅱ中分子种类改变,故①不合题意;
②分子的数目:变化Ⅰ中分子数目不变,变化Ⅱ从微观示意图看,反应前是4个水分子,反应后是2个氧分子和4个氢分子,分子数目改变,故②不合题意;
③原子的种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物理变化中原子种类也不变,故③符合题意;
④原子的数目: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物理变化中原子数目也不变,故④符合题意;
⑤原子的质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物理变化中原子质量也不变,故⑤符合题意。
24.(2025七下·慈溪期末)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合硫酸铜,化学式为。如图所示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   现象;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硫酸铜的一种化学性质:   。
【答案】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能与水发生反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现象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通过观察到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这一现象,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观察到白色固体变蓝色,说明硫酸铜能与水发生反应,这体现了硫酸铜的一种化学性质。
【解答】加热硫酸铜晶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和水,能观察到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状现象,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这就是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
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后,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可以观察到白色固体变蓝色,由此推测出硫酸铜一种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反应。
25.(2025七下·慈溪期末) 近年来,生物陶瓷材料在人工关节、牙齿、骨骼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陶瓷的特性中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有   (填序号,可多选)。
①耐磨性;②耐腐蚀性;③脆性大;④低毒性;⑤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答案】①②④⑤
【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 人工关节是一种用于替换人体病变或受损关节的人工器官。它通常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如生物陶瓷等。通过手术植入人体后,能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在骨科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答】 ①耐磨性:人工关节在人体内会随着身体的运动不断与其他组织或关节部件发生摩擦。如果材料不耐磨,就容易磨损,导致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缩短,而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耐磨性,能够保证人工关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减少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①说法正确。
②耐腐蚀性:人体内存在各种体液,如血液、组织液等,这些体液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人工关节材料不耐腐蚀,就容易被腐蚀,从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生物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使其能够在人体复杂的化学环境中保持稳定,确保人工关节的正常使用,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②说法正确。
③脆性大:脆性大意味着材料在受到较小的外力时就容易发生断裂。人工关节在人体内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力,如果材料脆性大,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裂,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不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③说法错误。
④低毒性:人工关节是要植入人体内的,如果材料具有毒性,会对人体组织产生损害,引发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生物陶瓷材料的低毒性可以保证其在植入人体后不会对人体造成毒害,保障患者的健康,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④说法正确。
⑤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人体组织之间能够相互适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良反应。人工关节植入人体后,需要与周围组织长期接触,如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好,就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人工关节周围组织发炎、疼痛等问题。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人体组织和谐共存,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26.(2025七下·慈溪期末)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   (填“萝卜”或“玉米”)的根,该植物把许多营养物质贮藏在根部。
(2)图乙中植物的根系被称为   (填“直根系”或“须根系”),该根系结构使得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表层的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1)萝卜
(2)须根系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直根系一般主根发达,侧根短而细,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像大豆、蒲公英等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
2、变态根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根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改变的根。像萝卜的肉质直根可储存大量养分,玉米的气生根能起支撑作用等。它们突破了普通根的吸收等功能局限,以特殊形式助力植物生存。
【解答】(1)萝卜属于肉质直根,其主根部分特别肥大,用于贮藏营养物质。图甲的主根粗壮且储存了大量营养物质,因此这是萝卜根的特征。
(2)图乙的根属于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该根系结构使得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表层的水分和无机盐。
27.(2025七下·慈溪期末) 老鼠糖球是慈溪的传统美食,因其形似老鼠而得名(如图甲)。老鼠糖球的主要原料麦芽糖,是从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如图乙是小麦种子的结构示意图,麦芽糖是从小麦种子中的   (填标号和名称,下同)加工而来的;小麦种子中的   是新植物的幼体。
【答案】1胚乳;6胚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乙中,1是胚乳、2是子叶、3是胚芽、4是胚轴、5是胚根、6是胚。
【解答】小麦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小麦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1胚乳中,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所以小麦种子中的6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28.(2025七下·慈溪期末) 荸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其地下球茎,其上有芽(如图甲),如图乙为其削皮后的样子。它常当作“饭后水果”,吃起来爽口多汁。请分析回答: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荸荠爽口多汁的“果肉”属于   组织。
(2)为实现荸荠的快速繁殖,你的建议是   。
【答案】(1)营养
(2)用带有芽的荸荠地下球茎进行繁殖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解答】(1)荸荠爽口多汁的“果肉”中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2)植物的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等优点。荸荠可以利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实现快速繁殖,常见的方法如下:球茎繁殖:荸荠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地下球茎,球茎上具有芽,可利用带有芽的球茎进行繁殖。将球茎切成小块,每个小块上保留至少一个芽,然后将其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中,提供适当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芽就能生长发育成新的植株。
29.(2025七下·慈溪期末) 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场馆绿植采用“智能种子毯”技术促进草坪快速成坪。该技术将草籽嵌入可降解纤维毯(种子与空气充分接触),并配备温湿度传感器自动调节萌发环境。某研究小组对比传统播种(直接撒种)与“智能种子毯”技术的草籽萌发率如下:
组别 萌发率(7天) 成坪时间
传统组 45% 28天
智能组 88% 18天
(1)智能组的萌发率显著更高,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和水分的精准控制。
(2)若智能组的纤维毯中添加了少量赤霉素,则为验证其作用可增设对照组:   (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答案】(1)充足的空气
(2)将智能组的其他条件不变,纤维毯中不添加赤霉素,观察草籽的萌发情况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即控制单一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解答】(1)智能组将草籽嵌入可降解纤维毯,种子与空气充分接触,萌发率显著更高,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的精准控制。因为传统播种可能在空气供应方面不如智能种子毯技术,导致萌发率较低。
(2)若要验证赤霉素的作用,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可增设对照组:将智能组的其他条件不变,纤维毯中不添加赤霉素,观察草籽的萌发情况。这样可以通过对比添加赤霉素和不添加赤霉素的两组草籽萌发情况,来判断赤霉素对草籽萌发的影响。
30.(2025七下·慈溪期末) 某校同学在研究土壤成分时,做了如下几个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将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甲)。
实验二:取充分干燥后的土壤,先放在天平中称得质量为,将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如图乙),待土壤冷却后,再次用天平称量剩余物质质量为.
实验三: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大烧杯中,向烧杯中倒入足量蒸馏水,将搅拌静置后得到的上层土壤浸出液进行如图丙的操作。
(1)实验一中若出现   的现象,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2)实验二中用充分干燥的土壤,是为了   。若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则实验二中与的大小关系为   。
(3)实验三的目的是   。
【答案】(1)试管口有水珠凝结
(2)排除土壤中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m1>m2
(3)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成分的探究实验包括:水分的检验:通过对土壤加热,观察是否有水珠凝结来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利用了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遇冷又会液化成小水珠的物理性质。这属于物质的物态变化知识在土壤成分探究中的应用。有机物的检验:利用有机物具有可燃性,加热干燥土壤时,有机物会燃烧分解,导致土壤质量减少,通过比较加热前后土壤质量来判断是否含有有机物。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变化,以及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无机盐的检验:将土壤制成浸出液,对浸出液进行蒸发操作,观察是否有固体残留,以此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这是基于无机盐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且水分蒸发后无机盐会以固体形式残留的原理,涉及物质的溶解性以及蒸发结晶等分离物质的方法。
【解答】(1)土壤中若含有水,加热时水会汽化,在试管口遇冷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若出现试管口有水珠凝结的现象,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2)实验二中用充分干燥的土壤,是为了排除土壤中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有机物一般具有可燃性,加热时会燃烧变成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若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加热后质量会减少,所以m1与m2的大小关系为m1>m2。
(3)取土壤样品加水搅拌静置后,上层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对上层土壤浸出液进行蒸发操作,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有固体物质析出,这些固体物质就是土壤中的可溶性无机盐。所以实验三的目的是 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31.(2025七下·慈溪期末) 小科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食醋的密度。
(1)使用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____;(填选项)
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横梁平衡后,小科开始测量。测量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醋的总质量(如图甲)
B.将待测食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醋的总质量(如图乙)
C.将烧杯中一部分食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醋的体积(如图丙)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用字母表示);
(3)由图中数据及计算可得:倒入量筒中的食醋的质量是   g,食醋的密度是   (精确至)。
【答案】(1)B
(2)BCA
(3)45;1.02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天平的使用方法,包括天平的调节。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一侧,应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使天平平衡。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右侧较重,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测量液体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量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再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最后测量剩余液体和容器的质量。
(3)天平的读数方法和密度的计算。天平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解答】(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天平右侧较重。此时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故选 B。
(2)测量食醋密度的正确步骤应为:首先将待测食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醋的总质量(B 步骤);然后将烧杯中一部分食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醋的体积(C 步骤);最后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醋的总质量(A 步骤)。这样可以避免在倒出食醋的过程中,由于残留导致测量误差,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A。
(3)由图乙可知,烧杯和食醋的总质量m1=50g+20g+10g+2.4g=82.4g;
由图甲可知,烧杯和剩余食醋的总质量m2=5g+20g+10g+2.4g=37.4g。
则倒入量筒中食醋的质量
m=m1 m2=82.4g 37.4g=45g。
由图丙可知,量筒中食醋的体积
V=44mL=44cm3。
根据密度公式 ,
可得食醋的密度

32.(2025七下·慈溪期末) 2025年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亚冬会的主火炬“雪韵丁香”被点燃。火炬采用的燃料是“绿色甲醇”()。
(1)“绿色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2)“绿色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绿色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2
(2)3:1:4
(3)37.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公式分析。
【解答】 (1)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 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得x+(+1)×4+( 2)=0,解得x= 2,所以“绿色甲醇”(CH3OH)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2价;
(2)“绿色甲醇”(CH3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1)=12:4:16=3:1:4;
(3)。
33.(2025七下·慈溪期末) 东北林蛙(如图甲),别名雪蛤,是生长于中国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一带的珍贵蛙种,由于其冬天在地下冬眠100多天,故称“雪蛤”。东北林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林蛙油是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可治疗神经衰弱、心慌失眠等疾病。东北林蛙还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每只东北林蛙每年可捕食约三万只昆虫,因此东北林蛙对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林蛙油属于东北林蛙的   系统。
(2)木瓜炖雪蛤是一道传统名点,与雪蛤相比,木瓜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   。
(3)蝼蛄和蚊子是东北林蛙经常捕食的昆虫,它们的发育过程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与蝼蛄相比,蚊子的发育过程多了   。
【答案】(1)生殖
(2)系统
(3)蛹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家蚕等昆虫的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蝉、蝗虫等昆虫的发育。
【解答】(1)林蛙油是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属于组成林蛙生殖系统的器官。
(2)木瓜是一种植物,而雪蛤是动物,故与雪蛤相比,木瓜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3)由图乙可知,蝼蛄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由图丙可知,蚊子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与雪蛤相比,木瓜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蛹。
34.(2025七下·慈溪期末) 早餐时,某同学妈妈榨了苹果汁。该同学想利用托盘天平和图甲所示的注射器测量其密度,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步骤二: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为10g。
步骤三:用注射器吸取部分苹果汁,从注射器上读出苹果汁体积为15mL。
步骤四:用天平测出苹果汁和注射器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苹果汁的密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01g/mL)
(2)实验后,该同学发现注射器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空隙”里也充满了苹果,这会导致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填“大”或“小”);(注:一般注射器注的刻度不考虑尖端空隙的体积)
(3)为了排除“空隙”对测量结果的干扰,该同学改进实验如下,请补充步骤②并写出果汁密度的表达式;
①用注射器吸取部分苹果汁,从注射器上读出体积为,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注射器和苹果汁的总质量为;
②   ;
③苹果汁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已知量和测得量的字母表示)。
【答案】(1)1.05 g/mL
(2)大
(3)将体积的苹果汁全部压出,再次测量此时注射器的质量为m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密度的计算公式。
(2)测量误差的分析,当测量体积偏小,而质量测量准确时,根据密度公式,密度会偏大。
(3)实验改进以减小误差,通过再次测量排出液体后的质量,从而准确得到液体质量,进而准确计算密度。
【解答】(1)首先,由图乙可知,天平测量的总质量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砝码质量为20g+5g=25g,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0.8g,所以总质量25g+0.8g=25.8g。
已知注射器质量为10g,则苹果汁的质量25.8g-10g=15.8g。苹果汁的体积V=15mL。
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苹果汁的密度
(2)注射器尖端的 “空隙” 里充满了苹果汁,这部分苹果汁的体积被算入了测量的体积V中,但实际上在计算时,我们认为测量的体积就是苹果汁的体积,而由于 “空隙” 的存在,导致测量的体积V比实际苹果汁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 ,当质量m测量准确,体积V偏小时,计算出的密度ρ会比真实值偏大。
(3)步骤②:将体积V1的苹果汁全部压出,再次测量此时注射器的质量为m2。这样做是为了得到排出苹果汁后注射器的质量,从而准确计算出苹果汁的质量。苹果汁密度的表达式推导:第一次测量注射器和苹果汁的总质量为m1,排出苹果汁后注射器的质量为m2,
则苹果汁的质量
m=m1 m2,苹果汁的体积为V1,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35.(2025七下·慈溪期末)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这样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混合液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如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但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也不宜过高。
(1)若汽车水箱的水中不加入防冻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原因是   ;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那么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填选项)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填选项)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答案】(1)因为当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冰的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把散热器管道胀裂
(2)D
(3)B
(4);120℃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 (1)由于水凝固变为冰后,质量不变,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可知,冰的体积会变大;
(2)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
(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
(4)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
【解答】 (1)由于水凝固变为冰后,质量不变,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可知,冰的体积会变大,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
(2)据表格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6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3)因为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40%,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4)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画线,如下图所示:
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 上图所示,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
1 / 1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1.(2025七下·慈溪期末)下列不属于根毛细胞适合吸收水分特点的是(  )
A.细胞壁薄 B.细胞质少 C.液泡大 D.无叶绿体
2.(2025七下·慈溪期末) 凉开水不宜养鱼,主要是因为凉开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元素 B.氢元素 C.氧原子 D.氧分子
3.(2025七下·慈溪期末) “欲买桂花同载酒”,我国民间素有酿酒的习俗,而桂花则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桂花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2025七下·慈溪期末) 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 B.熄灭
C.长期存放 D.加热液体
5.(2025七下·慈溪期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传统工艺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绣香包 B.酿食醋
C.做糖画 D.捏泥人
6.(2025七下·慈溪期末) 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就是制造。下列关于从棉花到成衣的过程,不属于制造的是(  )
A. 摘取棉花
B. 纺成纱线
C. 织成布料
D. 裁剪成衣
7.(2025七下·慈溪期末) 如图所示是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蓝烟”,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这里的“轻”是指该物质的(  )
A.质量小 B.密度小 C.体积小 D.弹性小
8.(2025七下·慈溪期末) 小科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  )
A.做得薄一些 B.做得厚一些
C.跟其他层一样厚 D.任意厚度都行
9.(2025七下·慈溪期末) 生活中很多现象能体现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
C.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固态时的体积比气态时小很多
D.100mL酒精和100mL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10.(2025七下·慈溪期末) 随着社会的进步,制造技术由使用简单工具的手工制造发展到采用复杂机械的机器制造、自动化制造,以及当今信息社会的智能制造、纳米制造、生物制造等先进技术与工程。下列不属于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的是(  )
A.自动化装配线 B.纳米传感器
C.生物合成化学品 D.纺织技术
11.(2025七下·慈溪期末)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
B.胎儿与母体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C.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D.青春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性器官迅速发育
12.(2025七下·慈溪期末) 2024年12月浙江省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姬林蛙,为中国已知体型最小的林蛙物种,它行动敏捷,跳跃力强,目前仅在浙江丽水百山祖园区龙泉片区发现分布。下列关于姬林蛙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姬林蛙的受精卵需要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孵化
B.姬林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此时它用鳃呼吸
C.姬林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是非常相似的
D.姬林蛙成体具有四肢,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13.(2025七下·慈溪期末) 取一萝卜块先称其质量,然后放在浓氯化钠溶液中数小时。此过程中,每隔1h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14.(2025七下·慈溪期末)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15.(2025七下·慈溪期末) 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B.甲和丁的质量大约相等
C.乙和丁属于不同种元素 D.甲和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16.(2025七下·慈溪期末) 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封闭的中空热棒。如图所示,热棒下端插在冻土中,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在热棒下端放热
B.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C.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
D.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17.(2025七下·慈溪期末) 2020年,我国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厚度只有0.015mm。“手撕钢”的密度为,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它广泛应用于航天、通讯、医疗器械等高精尖制造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撕钢”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u
B.“手撕钢”的质量为474g
C.“手撕钢”的工艺主要运用了铸造技术
D.用“手撕钢”做的手术刀轻薄灵活,这里的“轻”是指密度小
18.(2025七下·慈溪期末)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根部,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钾肥,可以防止叶片发黄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颜色更鲜艳
19.(2025七下·慈溪期末) 探究水沸腾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为缩短加热时间,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忽略热量的损失,以下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025七下·慈溪期末) 奥司他韦是防治流感的一种常用药物,它可以有效抑制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等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减缓和阻止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寄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繁殖以起到治疗流感的作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流感病毒不能独立存活,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
B.根据寄生的生物体,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C.流感病毒依靠寄主细胞繁殖,自身不携带遗传物质
D.奥司他韦能够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外壳的活性
21.(2025七下·慈溪期末) 如图所示,一只装有氦气的钢瓶正在给气球充气,充气前后钢瓶内气体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钢瓶内气体的密度   。
22.(2025七下·慈溪期末) 如图为“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   。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为能更好地观察到上述物态变化,应该选择图   (填“甲”或“乙”)中的加热方式。
23.(2025七下·慈溪期末) 通过“宏观—微观—模型”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比较变化Ⅰ与变化Ⅱ,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变化Ⅱ中   发生了改变而变化Ⅰ中没有发生改变。
(2)下列各项在变化Ⅰ与变化Ⅱ中都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
①分子的种类;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质量。
24.(2025七下·慈溪期末)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合硫酸铜,化学式为。如图所示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   现象;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硫酸铜的一种化学性质:   。
25.(2025七下·慈溪期末) 近年来,生物陶瓷材料在人工关节、牙齿、骨骼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陶瓷的特性中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有   (填序号,可多选)。
①耐磨性;②耐腐蚀性;③脆性大;④低毒性;⑤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6.(2025七下·慈溪期末)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   (填“萝卜”或“玉米”)的根,该植物把许多营养物质贮藏在根部。
(2)图乙中植物的根系被称为   (填“直根系”或“须根系”),该根系结构使得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表层的水分和无机盐。
27.(2025七下·慈溪期末) 老鼠糖球是慈溪的传统美食,因其形似老鼠而得名(如图甲)。老鼠糖球的主要原料麦芽糖,是从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如图乙是小麦种子的结构示意图,麦芽糖是从小麦种子中的   (填标号和名称,下同)加工而来的;小麦种子中的   是新植物的幼体。
28.(2025七下·慈溪期末) 荸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其地下球茎,其上有芽(如图甲),如图乙为其削皮后的样子。它常当作“饭后水果”,吃起来爽口多汁。请分析回答: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荸荠爽口多汁的“果肉”属于   组织。
(2)为实现荸荠的快速繁殖,你的建议是   。
29.(2025七下·慈溪期末) 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场馆绿植采用“智能种子毯”技术促进草坪快速成坪。该技术将草籽嵌入可降解纤维毯(种子与空气充分接触),并配备温湿度传感器自动调节萌发环境。某研究小组对比传统播种(直接撒种)与“智能种子毯”技术的草籽萌发率如下:
组别 萌发率(7天) 成坪时间
传统组 45% 28天
智能组 88% 18天
(1)智能组的萌发率显著更高,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和水分的精准控制。
(2)若智能组的纤维毯中添加了少量赤霉素,则为验证其作用可增设对照组:   (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30.(2025七下·慈溪期末) 某校同学在研究土壤成分时,做了如下几个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将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甲)。
实验二:取充分干燥后的土壤,先放在天平中称得质量为,将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如图乙),待土壤冷却后,再次用天平称量剩余物质质量为.
实验三: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大烧杯中,向烧杯中倒入足量蒸馏水,将搅拌静置后得到的上层土壤浸出液进行如图丙的操作。
(1)实验一中若出现   的现象,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2)实验二中用充分干燥的土壤,是为了   。若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则实验二中与的大小关系为   。
(3)实验三的目的是   。
31.(2025七下·慈溪期末) 小科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食醋的密度。
(1)使用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____;(填选项)
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横梁平衡后,小科开始测量。测量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醋的总质量(如图甲)
B.将待测食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醋的总质量(如图乙)
C.将烧杯中一部分食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醋的体积(如图丙)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用字母表示);
(3)由图中数据及计算可得:倒入量筒中的食醋的质量是   g,食醋的密度是   (精确至)。
32.(2025七下·慈溪期末) 2025年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亚冬会的主火炬“雪韵丁香”被点燃。火炬采用的燃料是“绿色甲醇”()。
(1)“绿色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2)“绿色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绿色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3.(2025七下·慈溪期末) 东北林蛙(如图甲),别名雪蛤,是生长于中国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一带的珍贵蛙种,由于其冬天在地下冬眠100多天,故称“雪蛤”。东北林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林蛙油是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可治疗神经衰弱、心慌失眠等疾病。东北林蛙还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每只东北林蛙每年可捕食约三万只昆虫,因此东北林蛙对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林蛙油属于东北林蛙的   系统。
(2)木瓜炖雪蛤是一道传统名点,与雪蛤相比,木瓜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   。
(3)蝼蛄和蚊子是东北林蛙经常捕食的昆虫,它们的发育过程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与蝼蛄相比,蚊子的发育过程多了   。
34.(2025七下·慈溪期末) 早餐时,某同学妈妈榨了苹果汁。该同学想利用托盘天平和图甲所示的注射器测量其密度,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步骤二: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为10g。
步骤三:用注射器吸取部分苹果汁,从注射器上读出苹果汁体积为15mL。
步骤四:用天平测出苹果汁和注射器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苹果汁的密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01g/mL)
(2)实验后,该同学发现注射器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空隙”里也充满了苹果,这会导致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填“大”或“小”);(注:一般注射器注的刻度不考虑尖端空隙的体积)
(3)为了排除“空隙”对测量结果的干扰,该同学改进实验如下,请补充步骤②并写出果汁密度的表达式;
①用注射器吸取部分苹果汁,从注射器上读出体积为,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注射器和苹果汁的总质量为;
②   ;
③苹果汁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已知量和测得量的字母表示)。
35.(2025七下·慈溪期末)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这样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混合液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如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但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也不宜过高。
(1)若汽车水箱的水中不加入防冻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原因是   ;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那么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填选项)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填选项)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毛细胞是根尖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据此答题.
【解答】ABC、根毛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有利于水分的进入,液泡大有利于贮存进入细胞的水分,所以这样的结构很适于吸收水分,ABC正确。
D、根毛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适于吸水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氧气能供给呼吸,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解答】A、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凉开水也是水,肯定含有氧元素,所以不能说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故选项A不合题意;
B、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凉开水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B不合题意;
C、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凉开水中存在水分子,也就含有氧原子,故选项C不合题意;
D、鱼呼吸需要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在加热过程中,水中溶解的氧气会逸出,凉开水中氧气含量极少,即几乎不含氧分子,这就是凉开水不宜养鱼的主要原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解答】桂花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桂花属于器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故B正确;
C、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水分残留在灯芯上,再次不易点燃,故C错误;
D、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能用焰心加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绣香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酿食醋,醋酸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做糖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捏泥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制造的概念及其门类
【解析】【分析】制造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过程。它涵盖了从传统手工到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等多种生产方式。制造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A、摘取棉花只是将棉花从植株上采摘下来,这个过程并没有对棉花进行实质性的加工和转化,棉花依然是原材料的状态,没有变成新的产品,所以摘取棉花不属于制造,故A错误;
B、纺成纱线是将棉花这种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使其变成纱线这种新的产品形态,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纺成纱线属于制造,故B正确;
C、织成布料是把纱线进一步加工,通过织布等工艺将其变成布料,改变了原材料的形态和性质,形成了新的产品,织成布料属于制造,故C正确;
D、裁剪成衣是将布料按照一定的设计和尺寸进行裁剪、缝制等操作,最终制成成衣,这是将布料这种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服装产品,裁剪成衣属于制造,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可知气凝胶的特性。
【解答】根据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可知,气凝胶的密度很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壳厚度各处不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5千米,大洋地壳很薄,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的平均厚度是2800多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的厚度约是340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
【解答】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厚度最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远小于地球总半径的约6371千米,所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代表地壳的部分应该做得薄一 些,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分子间有间隔是指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不同状态下分子间间隔不同,气态分子间间隔较大,固态和液态分子间间隔相对较小,当物质的状态改变或不同物质混合时,分子间的间隔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体积等方面的改变。
(2)分子在不断运动是指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这会影响物质的扩散等现象。
【解答】A、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所以空气能被压缩进入轮胎,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该选项正确。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分子更容易从衣服中运动到空气中,这体现的是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不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该选项错误。
C、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固态时的体积比气态时小很多,是因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比固态分子间的间隔大得多,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该选项正确。
D、100mL 酒精和 100mL 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现代的制造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制造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工具的手工制造到复杂机械的机器制造、自动化制造,再到当今信息社会的智能制造、纳米制造、生物制造等先进技术与工程的演变,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A、自动化装配线是现代制造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从手工制造到自动化制造的进步,A不符合题意。
B、纳米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领域,纳米传感器作为纳米技术的一个应用,属于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制造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一个新方向,生物合成化学品是生物制造的一个典型应用,属于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C不符合题意。
D、纺织技术属于传统的制造技术,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所进步,但它在本质上仍是一种传统制造技术,不属于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中的新兴领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人的生殖始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在母体子宫内通过胎盘等获取营养。发育过程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等阶段,青春期时身体变化显著,性器官发育成熟,最终具备生殖能力。
【解答】A、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A正确。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B正确。
C、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所以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C正确。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发育一般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属于变态发育。
【解答】A、姬林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其受精卵的孵化需要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进行,A正确。
B、姬林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正确。
C、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差异,属于变态发育,C错误。
D、姬林蛙成体具有四肢,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生活,D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分析萝卜质量的变化。
【解答】将萝卜块放在浓氯化钠溶液中,由于萝卜块中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氯化钠溶液,导致萝卜块中细胞失水,致使萝卜的质量减少,直至萝卜块内外的浓度相同不再减少,所以能够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D。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每种植物都有其适合的土壤,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比如黄杨以轻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且耐碱性较强,可以在碱性土壤中种植,另外耐旱,只要地表土壤不至完全干透,无异常表现。水稻适合种植在黏土类土壤中。
【解答】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根据这一题意,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能通气性能好。当然是河边湿润沙地。故答案为D。
而A,山坡较干的沙地,水分不足。B,湿润的粘地,通气性能不好。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水分不足。
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A、根据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C、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分析;
D、根据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分析。
【解答】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甲、乙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互为同位素原子,故错误;
B、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电子质量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甲和丁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相等,所以甲、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正确;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乙和丁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错误;
D、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甲、丙的质子数相等,核电荷数也相等,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涉及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1)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
【解答】A、热棒下端的液态氨从冻土中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而不是放热,故该选项错误。
B、氨在热棒上端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从而把冻土中的热量 “搬运” 到空气中,故该选项正确。
C、热棒需要将冻土中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所以应使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而不是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故该选项错误。
D、液态水的沸点较高,在冻土温度下很难发生汽化现象,无法实现热量的 “搬运”,所以不能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新型金属材料
【解析】【分析】 (1)铁的化学式为Fe,铜的化学式为Cu;
(2)已知手撕钢的厚度和面积可求得其体积,由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
(3)“手撕钢”能达到极薄的厚度,主要运用的是轧制技术,而不是铸造技术;
(4)由密度公式分析。
【解答】 A、“手撕钢”主要成分是铁,化学式为Fe,而不是Cu,Cu是铜的化学式,故A错误;
B、手撕钢的厚度只有0.015mm,面积为4m2,手撕钢的体积=Sh=4m2×0.015×10-3m=6×10-5m3,由可得,4m2“手撕钢”的质量:
m=ρV=7.9×103kg/m3×6×10-5m3=0.474kg=474g,故B正确;
C、“手撕钢”能达到极薄的厚度,主要运用的是轧制技术,而不是铸造技术,铸造一般是将金属熔化成液体后浇入模子里,使其凝固成型,难以达到这种极薄的厚度,故C错误;
D、用“手撕钢”做的手术刀轻薄灵活,这是由于“手撕钢”的厚度极薄(0.015 mm)导致体积小,由可得其质量小,而不是密度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①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韧皮部外面的树皮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
②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后,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③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超过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因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等现象。
④,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解答】
A、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木质部,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木质部会变蓝,故A错误;
B、防止叶片发黄的元素是氮元素,所以应该在染料中添加适量氮肥,故B错误;
C、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是自下而上,所以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故C正确;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应当适宜,若浓度太高植物细胞则会失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小,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热量越少,加热时间就越短。
【解答】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此时水温低于沸点,倒掉水的过程中损失掉了一部分热量,温度下降,倒掉一部分水后,继续加热,则因为水量减少,升温速度加快,最终温度升高到沸点不变,
故答案为:D。
20.【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A、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寄生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命活动,A正确。
B、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流感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中,属于动物病毒,B正确。
C、病毒依靠寄主细胞繁殖,利用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繁殖,C错误。
D、由题干“奥司他韦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可知,神经氨酸酶是流感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所以奥司他韦能够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外壳(神经氨酸酶是蛋白质)的活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21.【答案】变小;变小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钢瓶体积不变,而气体减小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一只装有氦气的钢瓶此时正在给气球充气,由于钢瓶体积固定,充气前后钢瓶内气体的体积不变,钢瓶内气体由于部分放出充入气球,故瓶内的质量减小。
22.【答案】升华;甲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根据水浴法加热和酒精灯直接给碘加热的不同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甲图用水浴法加热,试管内碘的最高温度与水的沸点相同,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熔化,可知碘蒸气是由固态碘升华而来的;而乙图中,用酒精灯直接给碘加热,由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碘锤内的碘会熔化后再汽化,故探究观察碘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图甲更好。
23.【答案】(1)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2)③④⑤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 (1)根据物质变化的实质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 (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变化Ⅰ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2)①分子的种类:由(1)可知,变化Ⅰ中分子种类不变,变化Ⅱ中分子种类改变,故①不合题意;
②分子的数目:变化Ⅰ中分子数目不变,变化Ⅱ从微观示意图看,反应前是4个水分子,反应后是2个氧分子和4个氢分子,分子数目改变,故②不合题意;
③原子的种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物理变化中原子种类也不变,故③符合题意;
④原子的数目: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物理变化中原子数目也不变,故④符合题意;
⑤原子的质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物理变化中原子质量也不变,故⑤符合题意。
24.【答案】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能与水发生反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现象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通过观察到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这一现象,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观察到白色固体变蓝色,说明硫酸铜能与水发生反应,这体现了硫酸铜的一种化学性质。
【解答】加热硫酸铜晶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和水,能观察到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状现象,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这就是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
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后,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可以观察到白色固体变蓝色,由此推测出硫酸铜一种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反应。
25.【答案】①②④⑤
【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 人工关节是一种用于替换人体病变或受损关节的人工器官。它通常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如生物陶瓷等。通过手术植入人体后,能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在骨科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答】 ①耐磨性:人工关节在人体内会随着身体的运动不断与其他组织或关节部件发生摩擦。如果材料不耐磨,就容易磨损,导致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缩短,而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耐磨性,能够保证人工关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减少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①说法正确。
②耐腐蚀性:人体内存在各种体液,如血液、组织液等,这些体液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人工关节材料不耐腐蚀,就容易被腐蚀,从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生物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使其能够在人体复杂的化学环境中保持稳定,确保人工关节的正常使用,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②说法正确。
③脆性大:脆性大意味着材料在受到较小的外力时就容易发生断裂。人工关节在人体内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力,如果材料脆性大,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裂,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不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③说法错误。
④低毒性:人工关节是要植入人体内的,如果材料具有毒性,会对人体组织产生损害,引发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生物陶瓷材料的低毒性可以保证其在植入人体后不会对人体造成毒害,保障患者的健康,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④说法正确。
⑤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人体组织之间能够相互适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良反应。人工关节植入人体后,需要与周围组织长期接触,如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好,就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人工关节周围组织发炎、疼痛等问题。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人体组织和谐共存,可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的依据。故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26.【答案】(1)萝卜
(2)须根系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直根系一般主根发达,侧根短而细,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像大豆、蒲公英等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
2、变态根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根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改变的根。像萝卜的肉质直根可储存大量养分,玉米的气生根能起支撑作用等。它们突破了普通根的吸收等功能局限,以特殊形式助力植物生存。
【解答】(1)萝卜属于肉质直根,其主根部分特别肥大,用于贮藏营养物质。图甲的主根粗壮且储存了大量营养物质,因此这是萝卜根的特征。
(2)图乙的根属于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该根系结构使得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表层的水分和无机盐。
27.【答案】1胚乳;6胚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乙中,1是胚乳、2是子叶、3是胚芽、4是胚轴、5是胚根、6是胚。
【解答】小麦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小麦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1胚乳中,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所以小麦种子中的6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28.【答案】(1)营养
(2)用带有芽的荸荠地下球茎进行繁殖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解答】(1)荸荠爽口多汁的“果肉”中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2)植物的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等优点。荸荠可以利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实现快速繁殖,常见的方法如下:球茎繁殖:荸荠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地下球茎,球茎上具有芽,可利用带有芽的球茎进行繁殖。将球茎切成小块,每个小块上保留至少一个芽,然后将其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中,提供适当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芽就能生长发育成新的植株。
29.【答案】(1)充足的空气
(2)将智能组的其他条件不变,纤维毯中不添加赤霉素,观察草籽的萌发情况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即控制单一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解答】(1)智能组将草籽嵌入可降解纤维毯,种子与空气充分接触,萌发率显著更高,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的精准控制。因为传统播种可能在空气供应方面不如智能种子毯技术,导致萌发率较低。
(2)若要验证赤霉素的作用,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可增设对照组:将智能组的其他条件不变,纤维毯中不添加赤霉素,观察草籽的萌发情况。这样可以通过对比添加赤霉素和不添加赤霉素的两组草籽萌发情况,来判断赤霉素对草籽萌发的影响。
30.【答案】(1)试管口有水珠凝结
(2)排除土壤中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m1>m2
(3)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成分的探究实验包括:水分的检验:通过对土壤加热,观察是否有水珠凝结来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利用了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遇冷又会液化成小水珠的物理性质。这属于物质的物态变化知识在土壤成分探究中的应用。有机物的检验:利用有机物具有可燃性,加热干燥土壤时,有机物会燃烧分解,导致土壤质量减少,通过比较加热前后土壤质量来判断是否含有有机物。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变化,以及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无机盐的检验:将土壤制成浸出液,对浸出液进行蒸发操作,观察是否有固体残留,以此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这是基于无机盐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且水分蒸发后无机盐会以固体形式残留的原理,涉及物质的溶解性以及蒸发结晶等分离物质的方法。
【解答】(1)土壤中若含有水,加热时水会汽化,在试管口遇冷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若出现试管口有水珠凝结的现象,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2)实验二中用充分干燥的土壤,是为了排除土壤中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有机物一般具有可燃性,加热时会燃烧变成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若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加热后质量会减少,所以m1与m2的大小关系为m1>m2。
(3)取土壤样品加水搅拌静置后,上层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对上层土壤浸出液进行蒸发操作,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有固体物质析出,这些固体物质就是土壤中的可溶性无机盐。所以实验三的目的是 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31.【答案】(1)B
(2)BCA
(3)45;1.02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天平的使用方法,包括天平的调节。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一侧,应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使天平平衡。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右侧较重,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测量液体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量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再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最后测量剩余液体和容器的质量。
(3)天平的读数方法和密度的计算。天平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解答】(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天平右侧较重。此时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故选 B。
(2)测量食醋密度的正确步骤应为:首先将待测食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醋的总质量(B 步骤);然后将烧杯中一部分食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醋的体积(C 步骤);最后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醋的总质量(A 步骤)。这样可以避免在倒出食醋的过程中,由于残留导致测量误差,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A。
(3)由图乙可知,烧杯和食醋的总质量m1=50g+20g+10g+2.4g=82.4g;
由图甲可知,烧杯和剩余食醋的总质量m2=5g+20g+10g+2.4g=37.4g。
则倒入量筒中食醋的质量
m=m1 m2=82.4g 37.4g=45g。
由图丙可知,量筒中食醋的体积
V=44mL=44cm3。
根据密度公式 ,
可得食醋的密度

32.【答案】(1)-2
(2)3:1:4
(3)37.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公式分析。
【解答】 (1)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 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得x+(+1)×4+( 2)=0,解得x= 2,所以“绿色甲醇”(CH3OH)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2价;
(2)“绿色甲醇”(CH3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1)=12:4:16=3:1:4;
(3)。
33.【答案】(1)生殖
(2)系统
(3)蛹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家蚕等昆虫的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蝉、蝗虫等昆虫的发育。
【解答】(1)林蛙油是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属于组成林蛙生殖系统的器官。
(2)木瓜是一种植物,而雪蛤是动物,故与雪蛤相比,木瓜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3)由图乙可知,蝼蛄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由图丙可知,蚊子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与雪蛤相比,木瓜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蛹。
34.【答案】(1)1.05 g/mL
(2)大
(3)将体积的苹果汁全部压出,再次测量此时注射器的质量为m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密度的计算公式。
(2)测量误差的分析,当测量体积偏小,而质量测量准确时,根据密度公式,密度会偏大。
(3)实验改进以减小误差,通过再次测量排出液体后的质量,从而准确得到液体质量,进而准确计算密度。
【解答】(1)首先,由图乙可知,天平测量的总质量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砝码质量为20g+5g=25g,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0.8g,所以总质量25g+0.8g=25.8g。
已知注射器质量为10g,则苹果汁的质量25.8g-10g=15.8g。苹果汁的体积V=15mL。
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苹果汁的密度
(2)注射器尖端的 “空隙” 里充满了苹果汁,这部分苹果汁的体积被算入了测量的体积V中,但实际上在计算时,我们认为测量的体积就是苹果汁的体积,而由于 “空隙” 的存在,导致测量的体积V比实际苹果汁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 ,当质量m测量准确,体积V偏小时,计算出的密度ρ会比真实值偏大。
(3)步骤②:将体积V1的苹果汁全部压出,再次测量此时注射器的质量为m2。这样做是为了得到排出苹果汁后注射器的质量,从而准确计算出苹果汁的质量。苹果汁密度的表达式推导:第一次测量注射器和苹果汁的总质量为m1,排出苹果汁后注射器的质量为m2,
则苹果汁的质量
m=m1 m2,苹果汁的体积为V1,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35.【答案】(1)因为当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冰的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把散热器管道胀裂
(2)D
(3)B
(4);120℃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 (1)由于水凝固变为冰后,质量不变,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可知,冰的体积会变大;
(2)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
(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
(4)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
【解答】 (1)由于水凝固变为冰后,质量不变,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可知,冰的体积会变大,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
(2)据表格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6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3)因为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40%,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4)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画线,如下图所示:
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 上图所示,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