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认识放大镜》教学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分层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14《认识放大镜》教学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分层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28 22:04:0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4.14《认识放大镜》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
一、填空题
1. 放大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2. 放大镜的镜片是______的,中间______,边缘______。
3. 使用放大镜时,应该手持放大镜,对准物体,并在______和______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直至被观察的物体大而清楚。
4. 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物体,是常用的______工具。
5. 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利用放大镜可以看到虫子腿上的绒毛,这属于借助工具______。
二、选择题
1. 放大镜的镜片是( )的。
A. 透明
B. 不透明
C. 半透明
D. 黑色
2. 放大镜的镜片中间( ),边缘( )。
A. 厚,薄
B. 薄,厚
C. 平,平
D. 厚,厚
3. 使用放大镜时,应该手持放大镜,对准物体,并在( )和( )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
A. 物体,眼睛
B. 手,眼睛
C. 物体,手
D. 眼睛,手
4. 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物体,是常用的( )工具。
A. 测量
B. 观察
C. 计算
D. 绘画
5. 下列不属于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应用是( )。
A. 照相机镜头
B. 显影剂
C. 显微镜
D. 望远镜
6. 利用放大镜可以看到虫子腿上的( ),这属于借助工具观察。
A. 小绒毛
B. 小刺
C. 小翅膀
D. 小脚
7. 自然界中的“放大镜”现象包括( )和( )等。
A. 水滴,鱼缸
B. 水滴,玻璃
C. 鱼缸,玻璃
D. 玻璃,冰块
8. 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放大镜的是( )。
A. 昆虫盒
B. 显微镜
C. 计算器
9. 使用放大镜方法正确的是( )。
A. 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B. 手持放大镜不动,眼睛慢慢靠近放大镜
C. 手持放大镜不动,眼睛慢慢远离放大镜
三、判断题
1.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 )
2. 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
3. 使用放大镜时,应该手持放大镜,对准物体,并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 )
4. 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物体,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
5. 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应用有照相机镜头、昆虫观察盒、老花镜、牙科放大镜等。( )
6. 利用放大镜可以看到虫子腿上的小绒毛,这属于借助工具观察。( )
7. 自然界中的“放大镜”现象包括水滴和鱼缸等。( )
8. 可以用来观察书页上的小字、树叶的脉络、昆虫的翅膀等。( )
9. 老人看书有时需要用放大镜。 ( )
10.观察微小物体时,借助放大镜能使我们看得更大更清楚。 ( )
11.考古工作经常要用到放大镜。 ( )
12.放大镜对人类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
【能力提升】
四、综合探究
1. 说一说,怎样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镜框、镜片、镜柄
2.透明、厚、薄
3.物体、眼睛
4.观察
5.照相机镜头、昆虫观察盒、老花镜、牙科放大镜
6.观察
二、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A
7.A
8.C
9.A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四、综合探究
1. 手持放大镜,对准物体;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直至被观察的物体大而清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青岛版·五四制(2024年)科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放大镜》教学设计
课题 4.14认识放大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它可以放大物体的细节。
科学思维: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探究实践: 1. 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 通过实践活动,发现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态度责任: 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增强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3. 通过观察,发现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 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通过观察,发现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多种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 (1) 出示一张带有小字的书页,问学生是否能看清上面的文字。 (2) 拿出放大镜,对准书页,让学生观察书页上的小字是否变大了。 (3) 提问:为什么用放大镜就能看清楚书上的小字呢? (4)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作用。 (5)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放大镜。 (6) 通过多媒体展示放大镜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7) 简单介绍放大镜的历史和发展。 (8) 引导学生讨论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导入新课 (1)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放大镜的效果。 (2) 请学生尝试用手持放大镜观察书页上的小字。 (3) 讨论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4) 介绍放大镜的基本结构:镜框、镜片、手柄。 (5) 强调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 (6)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触摸和感受放大镜的各个部分。 (7)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 (8) 通过多媒体展示放大镜的内部结构,解释其工作原理。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课 程 学 习 活动一: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讲解放大镜的结构 (1) 出示放大镜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2) 介绍放大镜的各个部分:镜框、镜片、手柄。 (3) 强调镜片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4) 通过多媒体展示放大镜的内部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 (5) 请学生触摸和感受放大镜的各个部分,加深印象。 (6) 引导学生讨论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 (7)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放大镜对光线的折射现象。 (8) 解释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发生折射,形成放大的虚像。 (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活动二: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讲解使用方法 (1)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手持放大镜,对准物体;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直至被观察的物体大而清楚。 (2) 强调使用放大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 请学生尝试使用放大镜观察书页上的小字。 (4) 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物品,如树叶、昆虫等。 (5) 讨论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6) 通过多媒体展示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镜头、昆虫观察盒、老花镜、牙科放大镜等。 (7)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放大镜应用。 (8)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发现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反思评价 总结放大镜的作用 (1) 请学生回忆并总结放大镜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物体。 (3) 通过实例,如观察虫子腿上的小绒毛,说明放大镜增强了人的观察能力。 (4) 引导学生讨论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 通过多媒体展示科学家使用放大镜进行研究的场景。 (6) 请学生分享自己使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7)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8)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回顾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总结能力和科学素养。) 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放大镜”。 寻找生活中的“放大镜” (1) 请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2) 通过多媒体展示水滴、鱼缸等自然界的“放大镜”现象。 (3)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现象的原理。 (4)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5)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滴的放大效果。 (6)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实际应用。 (7) 通过多媒体展示科学家利用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例子。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拓展迁移,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课堂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大镜的结构、使用方法、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通过多媒体展示科学家使用放大镜进行研究的场景。 (4)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 (5)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 (7) 通过多媒体展示科学家的名言,激励学生热爱科学。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14课.认识放大镜 1. 放大镜的结构: - 镜框 - 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 手柄 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 手持放大镜,对准物体 - 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直至被观察的物体大而清楚 3. 放大镜的作用: - 放大物体的细节 - 常用的观察工具 4. 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 照相机镜头 - 昆虫观察盒 - 老花镜 - 牙科放大镜 5.自然界中的“放大镜”现象: - 水滴 - 鱼缸
教学反思 1. 通过创设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通过拓展迁移,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4. 部分学生在使用放大镜时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5. 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互动和交流。 6. 部分学生对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14. 认识放大镜
第四单元 使用工具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
科学观念
1. 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它可以放大物体的细节。
科学思维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探究实践
1. 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 通过实践活动,发现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态度责任
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增强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
情境 问题
用放大镜能看清楚书上的小字,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 实践
活动一: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镜框
镜片
镜柄
放大镜的镜片
普通玻璃片
探究 实践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
活动一: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探究 实践
活动二: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操作指南
1.手持放大镜,对准物体。
2.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直至被观察的物体大而清楚。
能看到虫子腿上有小绒毛
探究 实践
活动二: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放大镜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物体,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探究 实践
活动二: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照相机镜头
昆虫
观察盒
老花镜
牙科
放大镜
反思 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情况
知道放大镜的作用
有根据需要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意识
能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交流
了解放大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反思 评价
利用放大镜看到虫子腿上的小绒毛,属于借助工具观察。放大镜增强了人的观察能力。
拓展 迁移
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放大镜”。
巩固 练习
01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物体,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02
放大镜的使用:1.手持放大镜,对准物体。2.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直至被观察的物体大而清楚。
03
放大镜的应用:照相机镜头、昆虫观察盒、老花镜、牙科放大镜
04
利用放大镜看到虫子腿上的小绒毛,属于借助工具观察。放大镜增强了人的观察能力。
巩固 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放大镜的是( )。
A. 昆虫盒
B. 显微镜
C. 计算器
(2)使用放大镜方法正确的是( )。
A. 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B. 手持放大镜不动,眼睛慢慢靠近放大镜
C. 手持放大镜不动,眼睛慢慢远离放大镜
C
A
巩固 练习
二、判断题
(1)老人看书有时需要用放大镜。 ( )
(2) 观察微小物体时,借助放大镜能使我们看得更大更清楚。 ( )
( 3 )考古工作经常要用到放大镜。 ( )
( 4 )放大镜对人类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 )



×
谢谢观看!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