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命题点专训(5)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教师版+学生版)-2026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部分 命题点专训(5)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教师版+学生版)-2026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8 15:12:22

文档简介

命题点专训(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陕西西安三模)某同学因患细菌性肠炎,导致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生处方中有“补液盐制剂”,其主要成分是NaCl、KCl、枸缘酸钠(酸碱缓冲剂),葡萄糖等,治疗方法为静脉注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尿液中的枸缘酸钠属于内环境成分
B.药物中的NaCl用于维持渗透压平衡
C.枸缘酸钠可以调节内环境pH值
D.静脉注射的葡萄糖能为淋巴管内细胞提供能量,提升免疫力
A [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其中的枸缘酸钠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药物中的NaCl能维持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利于维持渗透压平衡 ,B正确;枸缘酸钠是酸碱缓冲剂,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调节内环境pH值,C正确;药物中的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浆,可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淋巴液,能为淋巴管内细胞提供能量,提升免疫力,D正确。]
2.(2024·江苏苏州模拟)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图A),刺激小脑蚯体该现象减轻。损毁神经迷路猫表现为图B现象。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该现象表明大脑对四肢肌肉的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B.小脑蚯体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缓解了去大脑僵直
C.神经迷路对前肢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D.将麻醉剂注入肌肉或切断传出神经末梢可使去大脑僵直消失
C [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该现象表明大脑对四肢肌肉的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A正确;题意显示刺激小脑蚯体表现为去大脑僵直现象减轻,说明小脑蚯体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缓解了去大脑僵直,B正确;损毁神经迷路猫表现为图B现象,神经迷路失去了对前肢牵张反射的调节作用,C错误;将麻醉剂注入肌肉或切断传出神经末梢,则会破坏效应器,进而可使去大脑僵直消失,D正确。]
3.(2024·重庆模拟)静息电位指因膜内外两侧贴附的阴阳离子而形成的电势差,其形成的离子机制为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使得膜两侧存在不同的阴阳离子浓度,导致静息电位产生。细胞膜上分散镶嵌着离子通道,它们可选择性转运Na+、K+、Cl-和Ca2+等。在细胞静息时,钾漏通道通透性较大,而钠等其余离子通道通透性较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于膜外正电荷多于膜内
B.由于细胞膜钾漏通道通透性较大,K+有顺浓度跨膜向膜外移动的趋势
C.驱动K+向膜内运动的电势差和驱动K+向膜外运动的浓度差平衡时K+跨膜移动停止
D.静息电位保持不变,是离子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膜两侧电化学势能平衡的结果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于膜外侧分布较多的正电荷,膜内分布较少的正电荷的缘故,A正确;在细胞静息时,钾漏通道通透性较大,而钠等其余离子通道通透性较小,而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说明K+有顺浓度跨膜移动的趋势,B正确;静息电位形成时,驱动K+向膜内运动的电势差和驱动K+向膜外运动的浓度差平衡,K+跨膜净移动停止,达到动态平衡,而非跨膜移动停止,C错误;静息电位保持不变,是离子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膜两侧电化学势能平衡的结果,此时各种离子跨膜移动带来的电位差和浓度差均处于动态平衡,形成静息电位,D正确。]
4.(2024·山东潍坊一模)某些特定因素可诱发体内的抗体对胰岛素受体攻击,引发受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该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T细胞无关
B.“胰岛素抵抗”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人
C.“胰岛素抵抗”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D.可通过口服免疫抑制药物来缓解“胰岛素抵抗”引发的症状
A [某些特定因素可诱发体内的抗体对胰岛素受体攻击,抗体的产生需要T细胞的参与,A错误;“胰岛素抵抗”引发受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受体细胞不能正常摄取葡萄糖导致机体血糖仍处于较高水平,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故“胰岛素抵抗”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人,B正确;由B项可知,“胰岛素抵抗”者可能表现出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C正确;“胰岛素抵抗”属于自身免疫病,可通过口服免疫抑制药物来缓解“胰岛素抵抗”引发的症状,D正确。]
5.(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某实验小组给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灌胃太子参参须多糖(RPFRP),培育后小鼠的吞噬指数和IL 2的含量都显著升高。吞噬指数反映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IL 2是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所必需的细胞因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RPFRP对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病都有治疗效果
B.灌胃RPFRP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C.RPFRP只增强特异性免疫,对非特异性免疫无影响
D.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IL 2能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
B [自身免疫病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有关,RPFRP能提高免疫功能,不能治疗自身免疫病,A错误;RPFRP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C错误;B细胞不能合成抗体,浆细胞能合成抗体,且IL 2作用于T淋巴细胞,D错误。]
6.(2024·山东济南三模)低温冷疗技术有助于运动员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恢复。冷疗时,先让运动员进行短时间的超低温刺激,运动员在超低温刺激下肌肉血管收缩,回到常温环境后,其外周血管扩张。此疗法可以通过影响血液的回流与再分布,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等原理,帮助运动员的机体恢复正常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冷疗技术有利于运动员肌肉中乳酸的排出和运输到心脏和肝脏,使机体内环境由酸性恢复正常
B.运动员刚进入超低温环境时,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增加
C.进入超低温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信号产生冷觉,该反射的平均速度比普通低温条件下快
D.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不利于胃肠蠕动,因此运动员进食后不适合进行低温冷疗
B [内环境的pH为7.35~7.45,且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内环境不会变成酸性,A错误;在寒冷环境中,体温和外界环境温差更大,散热量增加的同时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正确;进入超低温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信号产生兴奋,冷觉在大脑皮层产生,C错误;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有利于胃肠蠕动,D错误。]
7.(2024·广东佛山二模)果实的非正常脱落会降低产量。碳水化合物应激脱落模式认为,碳水化合物减少会在果实中产生氧化应激,导致蔗糖积累并向TPS基因发送信号,促进合成脱落酸和乙烯。当乙烯过多而不能与受体结合后,种子的生长素极性转运(PAT)停止,离区对乙烯变得敏感,导致果实脱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树光照不足会增加果实脱落的风险
B.果实中乙烯受体的数量增加可抑制果实脱落
C.发育中的果实和成熟的果实均可能提前脱落
D.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有效预防果实的非正常脱落
D [由图文信息可知,果树光照不足会导致碳水化合物减少,增加果实脱落的风险,A正确;果实中乙烯受体的数量增加可以阻断碳水化合物应激脱落模式从而抑制果实脱落,B正确;发育中的果实和成熟的果实均可能导致碳水化合物应激,进而提前脱落,C正确;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相当于种子的生长素极性转运(PAT)停止,离区对乙烯变得敏感,不能有效预防果实的非正常脱落,D错误。]
8.(2024·湖北武汉三模)蓝光是植物生长的最佳光源之一,蓝光照射能促进植物产生更多叶绿素,提高生长素氧化酶活性,从而矮化植株起到壮苗作用,而弱蓝光可以通过上调某些基因的表达诱导叶片出现早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蓝光照射会引起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
B.蓝光信号经胞内转导,可传递到细胞核内调节基因表达
C.推测蓝光信号可能降低生长素浓度从而削弱“顶端优势”
D.不同光质、不同强度的光对植物的调节作用可能不同
A [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A错误;光信号会经细胞信号转导传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表达,B正确;蓝光照射能提高生长素氧化酶活性从而矮化植株,说明蓝光能促进生长素的降解从而降低生长素含量,因而推测可以削弱“顶端优势”,C正确;蓝光与其他光调节作用不同,蓝光与弱蓝光调节作用不同,D正确。]
1 / 1命题点专训(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
1.(2024·江苏南通一模)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可直接来自血浆和组织液
B.骨骼肌细胞合成的糖原可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浆,使血流量增加
C.交感神经兴奋,直接支配骨骼肌的收缩,导致肌细胞代谢产物增多
D.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2.(2024·山东聊城一模)由于家庭、个人性格、人际交往、学业压力、遗传等因素,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研究表明,氯胺酮能促进神经细胞对多巴胺的释放,并抑制其被重摄取回到神经细胞,同时也会抑制神经细胞对5-羟 色胺的重摄取,从而达到治疗重度抑郁的效果。但氯胺酮用量不当会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引起心脏功能异常等副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的多巴胺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
B.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当其活动占优势时,会引起心跳加快、血管舒张
C.氯胺酮能使突触间隙中兴奋性递质数量增加,长期使用可能成瘾
D.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适量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3.(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低钠盐是以氯化钠、碘酸钾或碘化钾为原料,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钾等化合物,低钠盐的钠含量比普通盐低1/3左右,钾含量较高,以减少同样重量食盐中钠的含量。食用低钠盐可以改善体内钠、钾、镁等的平衡状态,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依赖从食盐中摄入的Na+和Cl-
B.摄入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C.食盐摄入不足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减少Na+的重吸收
D.过量摄入低钠盐会抑制下丘脑分泌及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4.(2024·浙江绍兴模拟)皮质醇是糖皮质激素的代表,在血液中主要以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并运输,但只有游离型皮质醇才能对靶细胞起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使血糖升高。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抗炎作用,但会使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质醇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糖皮质激素升血糖的原理与胰高血糖素不完全相同
C.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引起血液中游离皮质醇的增加
D.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治疗炎症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5.(2024·河北衡水模拟)“果蔬农残”一直以来都是大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其实农药对农产品生产来说,犹如医药对人类一样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中的一类。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都与植物激素相类似,所以才有类似的作用
B.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蔬菜、水果上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应该禁止使用
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D.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于果实的催熟
1 / 1命题点专训(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
1.(2024·江苏南通一模)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可直接来自血浆和组织液
B.骨骼肌细胞合成的糖原可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浆,使血流量增加
C.交感神经兴奋,直接支配骨骼肌的收缩,导致肌细胞代谢产物增多
D.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D [心肌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心肌细胞代谢活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A错误;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必须先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可以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原或合成为葡萄糖,B错误;交感神经直接支配心肌与平滑肌,不能直接支配骨骼肌,C错误;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正确。]
2.(2024·山东聊城一模)由于家庭、个人性格、人际交往、学业压力、遗传等因素,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研究表明,氯胺酮能促进神经细胞对多巴胺的释放,并抑制其被重摄取回到神经细胞,同时也会抑制神经细胞对5 羟色胺的重摄取,从而达到治疗重度抑郁的效果。但氯胺酮用量不当会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引起心脏功能异常等副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的多巴胺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
B.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当其活动占优势时,会引起心跳加快、血管舒张
C.氯胺酮能使突触间隙中兴奋性递质数量增加,长期使用可能成瘾
D.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适量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B [神经细胞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上Na+内流,A正确;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当其活动占优势时,会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B错误;氯胺酮能使突触间隙中兴奋性递质数量增加,与很多毒品效果相似,长期使用可能成瘾,因此氯胺酮为管制类药品,C正确;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适量运动能适当增加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量,有效抑制抑郁症的发生,D正确。]
3.(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低钠盐是以氯化钠、碘酸钾或碘化钾为原料,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钾等化合物,低钠盐的钠含量比普通盐低1/3左右,钾含量较高,以减少同样重量食盐中钠的含量。食用低钠盐可以改善体内钠、钾、镁等的平衡状态,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依赖从食盐中摄入的Na+和Cl-
B.摄入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C.食盐摄入不足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减少Na+的重吸收
D.过量摄入低钠盐会抑制下丘脑分泌及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B [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因此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依赖从食盐中摄入的K+,A错误;由于Na+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摄入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正确;食盐摄入不足时会导致血钠降低,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C错误;过量摄入低钠盐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合成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D错误。]
4.(2024·浙江绍兴模拟)皮质醇是糖皮质激素的代表,在血液中主要以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并运输,但只有游离型皮质醇才能对靶细胞起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使血糖升高。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抗炎作用,但会使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质醇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糖皮质激素升血糖的原理与胰高血糖素不完全相同
C.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引起血液中游离皮质醇的增加
D.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治疗炎症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D [皮质醇的分泌(糖皮质激素),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可知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A正确;糖皮质激素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使血糖升高,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生成血糖,从而升高血糖,二者升高血糖的原理不完全相同,B正确;空间结构改变以后,就不会结合皮质醇去运输,皮质醇只能游离,所以会增加,C正确;糖皮质激素会使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所以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D错误。]
5.(2024·河北衡水模拟)“果蔬农残”一直以来都是大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其实农药对农产品生产来说,犹如医药对人类一样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中的一类。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都与植物激素相类似,所以才有类似的作用
B.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蔬菜、水果上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应该禁止使用
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D.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于果实的催熟
D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两种类型,一种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另一种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是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A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蔬菜、水果上会损害人体健康,但合理地使用可以确保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所以需要合理使用,而非禁止使用,B错误;合理地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但如果使用时期、方法、部位、浓度等不合理,反而可能会造成品质和产量的下降或者造成农药残留影响人的身体健康,C错误;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乙烯的功能相同,常用于果实的催熟,D正确。]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山东青岛二模)CL31是一种新型减肥药,为研究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某研究小组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脂肪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设计如下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1 组2 组3 组4
生理盐水 + + + +
肾上腺素 - + - -
CL31 - - + +
肾上腺素受体抗体 - - - +
注:“+”代表添加相关物质,“-”代表不添加相关物质。
A.组1为阴性对照,组2为阳性对照,组3和组4为实验组
B.小鼠脂肪细胞存在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使其代谢速率加快
C.组3和组4的结果证明CL31可以阻断肾上腺素与受体的结合
D.CL31可能是通过增强脂肪细胞的代谢速率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C [本实验的组1为阴性对照,组2为阳性对照,组3和组4为实验组,通过对比产热量来分析CL31的减肥原理,A正确;根据组1、组2可知,肾上腺素能够促进脂肪细胞分解脂肪产热,因此小鼠脂肪细胞存在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使其代谢速率加快,B正确;组3和组4的结果证明阻断肾上腺素与受体的结合后,CL31失去作用,因此CL31可能会促进肾上腺素与受体的结合,C错误;对比组2、组3、组4可知,CL31可能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通过增强脂肪细胞的分解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D正确。]
2.(2024·广东梅州一模)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体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咽部干痒、疼痛以及声音嘶哑等。甲流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奥司他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下表为研究人员分析奥司他韦治疗成人甲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因素 有效组人数 及占比/% 无效组人数 及占比/%
奥司他韦使用天数≤5 d 43(84.3) 8(15.7)
奥司他韦使用天数>5 d 40(76.9) 12(23.1)
发病至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48 h 11(91.7) 1(8.3)
发病至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48 h 72(79.1) 19(20.9)
A.奥司他韦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止病毒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来实现的
B.甲流病毒侵入人体后,B淋巴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
C.由表可知,甲流发病48 h以内使用奥司他韦且使用天数不超过5 d效果最佳
D.由表可知,即使发病超过48 h,服用奥司他韦依旧有效
A [病毒无法在内环境中增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A错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发生体液免疫,体液免疫需要活化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根据题表分析,发病48 h内使用,奥司他韦使用天数不超过5 d都会使有效组人数占比增高,因此甲流发病48 h以内使用奥司他韦且使用天数不超过5 d效果最佳,C正确;由表可知,即使发病超过48小时,服用奥司他韦依旧有效 ,只是效果会有所下降,D正确。]
3.(2024·福建漳州模拟)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密植或高低间作会导致荫蔽胁迫。阳生作物和阴生作物在不同荫蔽程度下的茎伸长速率如图1所示。光敏色素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形式,其调节茎秆伸长的机制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荫蔽程度增大,阳生作物茎伸长速率越快
B.阴生作物茎的伸长与荫蔽程度无关,光敏色素不起作用
C.Pfr/总光敏色素比值越大,表示荫蔽程度越小
D.荫蔽程度增大,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抑制减弱
B [据图分析,随荫蔽程度增大,Pfr减少,Pfr/总光敏色素比值越小,阳生作物茎伸长速率越快,A正确;阴生作物中,光敏色素也起作用,B错误;据图分析,Pfr/总光敏色素表示荫蔽程度,该比值越大,表示荫蔽程度越小,C正确;由图2可知,荫蔽胁迫导致Pfr减少,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D正确。]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