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5.力的分解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
2.会通过正交分解法对力进行分解。
3.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素养目标
知识点一 力的分解
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一个成年人或两个孩子均能提起同一桶水,成年人用的力F与两个孩子用的力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此时F1、F2可不可以作为F的两个分力?
提示:可以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87—P88完成下列填空)
1.分力: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用几个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来__________,这几个力称为那一个力的分力。
2.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______的过程。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_______。
3.力的分解方法
(1)分解法则:________________(或三角形定则)——把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______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F1和F2。
等效替代
分力
逆运算
平行四边形定则
对角线
邻边
(2)力的分解依据
①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在理论上可以分解为______组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②在实际问题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______________为原则。
4.分力间的夹角影响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合力一定时,两个分力间的夹角越大,分力也将______。
无数
方便解决问题
越大
课堂探究
师生互动 把如图甲所示的力F进行分解。
任务1.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力的分解是否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提示:遵从
任务2.如果不受限制,分解同一个力能作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有多少解?
提示:无数个 无数解
任务3.如图乙所示,已知两分力的方向,可以获得几组解?
提示:一组解
(多选)(2024·湖南长沙高一期末)要把一个已知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下列情况一定得到唯一解的是
A.已知F1和F2的方向 B.已知F1或F2的大小和方向
C.已知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D.已知F1和F2的大小
例1
√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只能作唯一的平行四边形;已知对角线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这种情况下也只能画唯一的平行四边形;已知F1的方向与F夹角为θ,根据几何关系,当F2F sin θ有两个解;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此时有对称的两解,综上可知,一定得到唯一解的是A、B。
√
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有唯一解。(如图甲所示)
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如图乙所示)
3.已知合力F以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时,若F与F1的夹角为α,有下面几种可能:
①当F sin α②当F2=F sin α时,有唯一解,如图丁所示。
③当F2④当F2≥F时,有唯一解,如图己所示。
针对练1.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上的O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如图所示,则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如F和F′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则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A.F cos θ
B.F sin θ
C.F tan θ
D.
√
该力的最小值应该是过力F的最右端,向OO′的方向作垂线,则垂足与力F右端的距离即为最小力的大小,为F sin θ,选项B正确。
针对练2.已知两个力的合力为50 N。分力F1的方向与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为30 N,则
A.F1的大小是唯一的 B.F2的方向是唯一的
C.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F2可取任意方向
√
由于F2=30 N>F sin 30°=25 N,且F2返回
知识点二 按力的效果分解
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一名同学在拖地,拖把杆的推力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提示:拖把杆的推力斜向下,产生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拖把压紧地面,二是使拖把水平前进。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89—P90完成下列填空)
筑成拱桥的各石块间接触面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石块受到的______和来自桥面的______可以分解为垂直于________的分力,产生相互挤压的作用效果(如图所示)。通过层层挤压,拱桥形成了稳定的结构。
重力
压力
接触面
课堂探究
师生互动 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直角木支架上,用塑料垫板作斜面。将一用橡皮筋拉着的小车放在斜面上(如图乙),观察塑料垫板和橡皮筋的形变。
任务1.小车重力对斜面和橡皮筋产生了哪些作用效果?
提示:斜面上小车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使小车压紧斜面,二是使小车沿斜面下滑,拉伸橡皮筋。
任务2.如果没有小车重力的作用,还会有这些作用效果吗?
提示:不会。
任务3.请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将重力分解。
提示:重力的分解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已知电灯的重力为G=10 N,AO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45°,BO绳水平。
(1)请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将OC绳对O点的拉力加以分解,并作出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图
例2
OC绳的拉力T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沿着AO绳的方向向下拉紧AO绳的分力T1,另一个是沿着BO绳的方向向左拉紧BO绳的分力T2。画出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
(2)AO绳所受的拉力F1和BO绳所受的拉力F2分别为多少?
答案:10 N 10 N
因为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知,OC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电灯的重力,即T=G=10 N
由几何关系得
所以AO绳所受到的拉力F1=T1=10 N
BO绳所受到的拉力F2=T2=10 N。
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思路
2.力的效果分解常见实例
实例 分析
地面上物体受到斜向上的拉力F,拉力F一方面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F1和竖直向上的力F2,F1=F cos θ,F2 =F sin θ(θ为拉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实例 分析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具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因此重力mg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F1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2,F1=mg sin α,F2 =mg cos α(α为斜面倾角)
用斧头劈柴时,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为垂直于两个侧面向外挤压接触面,因此力F可分解为垂直于斧头两侧面向下的力F1、F2,且F1=F2=F
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而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挡板,二是使球压紧斜面,因此重力mg可分解为垂直挡板向左的力F1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2,F1=mg tan α,F2=(α为斜面倾角)
针对练1.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塔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不计木楔的质量,木楔在两侧产生的推力为
√
针对练2.如图所示,某钢制工件上开有一个楔形凹槽,凹槽的截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AB=30°,∠ABC=90°,在凹槽中放有一个光滑的金属球,当金属球静止时,金属球对凹槽的AB边的压力大小为F1,对BC边的压力大小为F2,则 的值为
√
金属球受到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压AB面和压BC面,如图所示,对AB面的压力大小F1等于分力G1,对BC面的压力大小F2等于分力G2,
故 ,故选B。
返回
知识点三 力的正交分解
自主学习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90完成下列填空)
将一个力沿着__________的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把F沿x、y方向进行分解,这种方法通常称为力的正交分解。x方向的分力Fx=_________,y方向的分力Fy=_________。
相互垂直
F cos θ
F sin θ
课堂探究
在同一平面内共点的四个力F1、F2、F3、F4的大小依次为19 N、40 N、30 N和15 N,方向如图所示,求它们的合力。(已知cos 37°=0.8, sin 37°=0.6)
解题指导:(1)F1、F4互相垂直,建坐标时,将两坐标轴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2)将F2、F3分解到两坐标轴上。
答案:27 N,方向与F1的夹角为45°斜向上
例3
如图甲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各个力分解到两
个坐标轴上,并求出x轴和y轴上的合力Fx和Fy,有
Fx=F1+F2cos 37°-F3cos 37°=27 N
Fy=F2sin 37°+F3sin 37°-F4=27 N
因此,如图乙所示,合力
tan φ= =1
即合力的大小为27 N,方向与F1的夹角为45°斜
向上。
力的正交分解
1.适用情况:一般用于计算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
2.建坐标系的原则:使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方便计算。
3.一般步骤
(1)建立坐标系: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选取合
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2)对力正交分解: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
到x轴和y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右图所示。
(3)分别求出x轴和y轴方向上的合力,合力等于在该方向上所有力的代数和(沿坐标轴正方向的力取为正,反之取为负),即Fx=F1x+F2x+…,Fy=F1y+F2y+…。
(4)求合力:合力大小F= ,设合力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φ,则tan φ= 。
特别提醒:正交分解不一定按力的实际效果来分解,而是为了简化计算,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解。
针对练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分别受到三个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作用力F,当它们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
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
题图中三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N甲=mg-F sin θ,N乙=mg+ F sin θ,N丙=mg,因它们均相对于地面滑动,由f=μN知f乙>f丙>f甲,故C正确。
针对练2.如图所示,已知共面的三个力F1=20 N、F2=30 N、F3=40 N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上,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0 N 方向与F3的夹角为30°斜向上
返回
随堂演练
√
2.(鲁科必修第一册P107T4改编)引体向上是中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如图为某同学在单杠上处于静止的情形,两手臂对称抓住单杠,设两手臂间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θ=60°时,每个手臂的拉力都等于人体重力的一半
B.当θ不同时,两手臂拉单杠的合力不相同
C.当θ不同时,该同学受到的合力不同
D.两臂由图中位置逐渐分开的过程中,手臂的拉力逐渐变大
√
人受到重力、单杠对人的两个拉力,共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可作为单杠对两臂的力的合力,故B、C错误;只有θ=0°时,运动员每个手臂的拉力都等于人体重力的一半,夹角θ逐渐变大的过程中,手臂的拉力F也逐渐变大,故A错误,D正确。
3.(粤教必修第一册P86T2改编)如图所示,将细线的一端系在右手中指上,另一端系上一个重为G的钩码。用一支很轻的铅笔的尾部顶在细线上某一点,使细线的上段保持水平,笔的尖端置于右手掌心。铅笔与水平细线的夹角为θ,则
A.中指受到的拉力为G sin θ
B.中指受到的拉力为G cos θ
C.手心受到的压力为
D.手心受到的压力为
√
重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N=F1= ,T=F2
= ,C正确,A、B、D错误。
4.厨房中的菜刀、木工用的斧头等,它们的纵截面可以简化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物理学上称为劈。若在劈的背部加压力F,则其两侧面推开物体的力(F1、F2)为多大?(设AB=d,AC=BC=l。)
答案: F
返回
课 时 测 评
1.如图所示,将F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其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A.F sin θ B.F cos θ
C. D.
√
将F按作用效果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竖直方向上的分力为F sin θ,故A正确,B、C、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将一个F=1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个不为零的分力F1的方向与F成30°角,另一个分力为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2的方向不可能与F平行
B.F2的大小不可能小于5 N
C.F1的大小不可能小于5 N
D.F2的方向与F1的方向垂直时,F2最小
√
√
√
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分力和合力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所以F2的方向不可能与F平行,A正确;合力与两个分力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由图可知,当F2的方向与F1的方向垂直时,F2最小,最小值F2min=F sin 30°=5 N,B、D正确;两个分力和合力只要能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即可,由图可知,F1的大小可能小于5 N,C错误。
3.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正在爬坡,某同学将汽车的重力G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1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F2,则
A.G只能分解成F1、F2
B.F2就是斜面受到的压力
C.汽车同时受到G、F1、F2的作用
D.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G相同
√
重力G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分力,故A错误;斜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汽车形变对斜面产生的弹力,F2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施力物体不同,不是同一个力,故B错误;真实受到的力是G而不是F1、F2,故C错误;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合力G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故D正确。
4.用两根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等、长度不等的细绳AO、BO,悬挂一个中空铁球,如图所示,当在球内不断注入铁砂时,细绳将被拉断,则
A.AO先被拉断 B.BO先被拉断
C.AO、BO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铁球对O点的拉力等于铁球的重力,此力有两个效果:一是使AO绳拉紧;二是使BO绳拉紧。按效果把铁球对O点的拉力分解,通过作图(如图)可得AO绳所受的拉力小于BO绳所受的拉力,当重力逐渐增大时,BO绳先达到最大拉力,BO先被拉断,故B正确。
5.如图所示,将绳子一端系在汽车上,另一端系在等高的树干上,两端点间绳长为10 m。用300 N的拉力把水平绳子的中点往下拉离原位置0.5 m,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绳子的伸长量,则绳子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的大小为
A.3 000 N B.6 000 N
C.1 500 N D.1 500 N
√
把力F按效果分解为等大的拉紧两边绳子的拉力,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弦值为sin α= =0.1,所以绳子对汽车的作用力为F绳=F拉= =1 500 N,C正确。
6.减速带是交叉路口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车辆驶过减速带时要减速,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当汽车前轮刚爬上减速带时,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为F,图中弹力F画法正确且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合理的是
√
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车轮与减速带的接触面,指向车轮,故A、C错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将F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力,水平方向的分力产生的效果是使汽车减速,竖直方向的分力产生的效果是使汽车向上运动,故B正确,D错误。
7.某破冰船成功冲出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解困成功。如图为破冰船连线冲破冰层时的破冰原理示意图,若船体向前的推力为F,两侧船体间夹角为60°,OM、ON分别与两侧船体垂直,则沿OM、ON两侧推开冰层的力的大小为
√
对F进行分解,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由于沿OM、ON两侧推开冰层的力与两侧船体垂直,则两分力夹角为120°且大小相等,由几何关系可知,沿OM、ON两侧推开冰层的力的大小均为F,故选A。
8.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中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被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手的拉力效果
B.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只是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手的
拉力效果
C.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减小了手的拉力效果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中间运动,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的物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如图所示,在α角很小的情况下,F1=F2 >F,即分力大于手的拉力,所以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就被三角形物体分开了。故选A。
9.如图为缓慢关门时(图中箭头方向)门锁的示意图,锁舌尖角为37°,此时弹簧弹力为24 N,锁舌表面较光滑,摩擦不计(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 N
B.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30 N
C.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减小
D.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保持不变
√
锁壳碰锁舌的弹力分解如图所示,其中F1=Nsin 37°,且F1大小等于弹簧的弹力24 N,解得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 N,选项A正确,B错误;关门时,弹簧的压缩量增大,弹簧的弹力增大,故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增大,选项C、D错误。
10.如图所示,三个共点力在同一平面内,互成120°,且F1
=90 N,F2=60 N,F3=30 N,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
A.30 N,沿F1、F2的角平分线方向
B.60 N,沿F1、F3的角平分线方向
C.30 N,在F1、F3之间,与F1的夹角为30°
D.30 N,在F1、F2之间,与F1的夹角为30°
√
11.甲、乙两图分别是用注射器取药的情景和针尖刺入瓶塞的物理图样,针尖的顶角很小,医生沿着注射器施加一个较小的力F,针尖会对瓶塞产生很大的推力。现只分析如图乙的针尖倾斜侧面与水平侧面对瓶塞产生的两个推力,则
A.针尖在两个侧面上对瓶塞的两个推力是等大的
B.针尖在倾斜侧面上对瓶塞的推力比水平侧面的推
力大
C.若F一定,使用顶角越小的针尖,则倾斜侧面对瓶塞产生的推力就越小
D.针尖在倾斜侧面上对瓶塞的推力N=F cos θ
√
将力F分解在垂直于针尖的两个侧面的方向上,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针尖在倾斜侧面上对瓶塞的推力N比在水平侧面对瓶塞的推力N′大,
选项A错误,B正确;由数学知识得 若F一定,使用
顶角越小的针尖,则倾斜侧面对瓶塞产生的推力就越大,选项C、D错误。
12.(16分)一质量mB=4 kg的物块B放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另有一质量mA=2 kg的物块A连着绳子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绳子的结点为O,BO之间的绳水平,OC绳子的一端C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并且与墙壁的夹角为θ=37°,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OB之间绳子上的拉力F1的大小和OC之间绳子上的拉力F2的大小;
答案:15 N 25 N
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正交分解可得F2 cos θ=mAg
F2 sin θ=F1
解得F2=25 N,F1=15 N。
(2)此时物块B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
答案:15 N
由B受力平衡可得
水平方向f=F1
解得f=15 N。
(3)当物块A的质量增加到mA′=4 kg时,物块B刚好要滑动时,物块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答案:0.75
当mA′=4 kg时,由(1)的分析可知OB之间的绳子的拉力变为
30 N,此时物块B刚好要滑动,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达到最
大静摩擦力,所以此时fm=30 N,又因为fm=μmBg,解得
μ=0.75。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