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专题三 动物生理学 过关验收卷(含答案)-2026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3.专题三 动物生理学 过关验收卷(含答案)-2026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8 15:27:42

文档简介

专题过关验收卷·专题三
1.C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若血浆中ALT略微低于正常值,通常没有临床意义,建议定期复查;若血浆ALT高于正常值,肝功能可能受损,B正确。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导致肝水肿,C错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氧气,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
2.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同一内脏生命活动时的效果不一定是相反的,例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可以促进唾液腺的分泌,A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生命活动时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不是完全自主的,例如排尿反射,B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使机体作出更精确的反应,C正确;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含有脑神经和脊神经,D错误。]
3.C [小鼠摄入樱桃味糖精溶液时,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小鼠分泌唾液是小鼠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小鼠多次摄入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后,产生味觉回避反应,这是经多次摄入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后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维持则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C错误;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味觉回避反应,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识别有害物质并预先作出反应,有利于个体生存,D正确。]
4.C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Na+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使膜内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正确;据图可知,显示屏2的动作电位叠加值比显示屏1要低,说明动作电位在不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不同,B正确;结合题意可知,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故电极刺激坐骨神经和单根神经纤维,显示屏1和2出现的结果可能不同,C错误;据图可知,刺激位置在左侧,则该处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故动作电位产生后从a到b,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左到右,而膜外是从右到左,D正确。]
5.A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A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运动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B错误;Na+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因此,乌头碱可使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持续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导致神经元持续兴奋,C错误;箭毒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无法发挥作用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而不是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D错误。]
6.A [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看不懂文字,而不是听不懂讲话,A错误;下丘脑里存在生物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昼夜节律失调,B正确;脑干存在呼吸中枢,损伤发生在脑干时,患者会呼吸不畅甚至停止,C正确;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行走时会左摇右晃,D正确。]
7.C [胰岛素是激素,随体液运送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A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受体在靶细胞的表面,B错误;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结合题干信息“STZ可导致患者记忆力丧失”可推测STZ可抑制大鼠脑内新突触的建立,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STZ可抑制神经元的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推测AD患者一定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D错误。]
8.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高温持续期,此时体温恒定,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可能会出现脱水现象,B正确;由题意可知,前列腺素的合成依赖于环氧合酶,布洛芬能与环氧合酶结合,掩盖酶的活性中心,推测布洛芬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下丘脑中前列腺素合成并减少释放,减少产热,C正确;机体散热途径有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D正确。]
9.C [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是后天学习和训练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据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饮用清水的曲线,判断的依据是,饮用清水后,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B正确;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渴觉的产生部位也是大脑皮层,C错误;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D正确。]
10.D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A正确。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药物,它可经其受体阻断CK基因转录,又可抑制CK受体从而阻断CK作用通路,进而使免疫功能下降,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B正确。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该类患者的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会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还会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胆碱酯酶可以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长期单独使用AChEI治疗MG可能会引起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加重病情并产生耐药性,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因子(CK) 参与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既可经其受体阻断CK基因转录,又可抑制CK受体从而阻断CK作用通路,糖皮质激素通过减少细胞因子的含量和阻断其作用途径来改善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缓解 MG 症状,D错误。]
11.C [SLE属于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敌我不分”导致的,A错误;过敏时,机体的肥大细胞等释放出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SLE是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引起的,B错误;SLE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抗体等,C正确;可以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来辅助治疗SLE,D错误。]
12.D [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因此需要消耗能量但是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若该同学在抽血时没有缩手,说明缩手反射受到了更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缩手反射仍发生,说明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强度要大于来自大脑皮层的兴奋强度,因此C神经元Na+内流大于Cl-内流,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来自大脑皮层的兴奋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不一定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13.A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致,A错误;“苏木杰反应”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主要是由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者是过度饥饿而引起短暂性低血糖,随后血糖出现反跳性增高,B正确;若发生“苏木杰反应”,则在出现低血糖时,会由脂肪参与代谢供能,造成尿中酮体增加,因此可将尿液中酮体(脂肪分解代谢的产物)的含量作为诊断依据之一,C正确;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有关,所以“黎明现象”可能与下丘脑的节律控制功能有关,D正确。]
14.D [机体被动免疫(注射抗体)的免疫效应快,但持续时间短,主动免疫是注射疫苗,效应慢,持续时间长,A错误;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后,血清中含抗体,患者可获得被动免疫,B错误;主动免疫能激活患者体内的浆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而被动免疫是注射抗体,不能激活患者体内的浆细胞,C错误;初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后,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浆细胞可来自记忆 B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D正确。]
15.(每空2分,共12分)(1)自由扩散 突触小泡 Ⅰ (2)NO含量增加会通过途径Ⅱ促进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阻断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通过途径Ⅲ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引起供能障碍 (3)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天麻素处理后大鼠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使得乙酰胆碱的降解减少,从而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
16.(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1)非条件 神经胶质细胞、骨骼肌(或肌肉细胞)、肾上腺(髓质)(或腺体细胞) 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2分) (2)神经调节 增加 抑制 (3)细胞因子(2分) 分裂(或增殖、分化) LN6(2分) 对F0转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对LN6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复上述实验(3分)专题三 动物生理学
(总分: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如ALT等)。临床上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B]若血浆中ALT略微低于正常值,通常没有临床意义,建议定期复查;若血浆ALT高于正常值,肝功能可能受损
[C]丙型肝炎患者出现轻度肝水肿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细胞代谢旺盛引起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D]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氧气,避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
2.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组织,又称植物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它们在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自主神经中枢的控制下,管理各种器官的平滑肌、心脏的心肌以及腺体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同一内脏生命活动时的效果一定是相反的
[B]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生命活动时是自主的,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使机体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中脊神经发出的传入神经
3.研究者先给小鼠品尝樱桃味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小鼠出现呕吐现象。多次重复后,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饮用樱桃味糖精溶液的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鼠摄入樱桃味糖精溶液时,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
[B]小鼠多次摄入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后,产生味觉回避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C]小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维持则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
[D]动物形成味觉回避反应,使其能识别有害物质并预先作出反应,有利于个体生存
4.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图1表示坐骨神经与生物信号采集仪连接图示,图2为a、b处测得的动作电位相对值。在刺激电极处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显示屏1上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Smin),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B]动作电位在不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不同导致显示屏2测得的动作电位叠加值低
[C]若电极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显示屏1和2也会出现类似图2所示结果
[D]兴奋从a到b传导过程中,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左到右,而膜外是从右到左
5.有些药物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这些药物的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如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箭毒分子在突触间隙内与神经递质争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阻止兴奋的传递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运动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C]乌头碱可使Na+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持续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导致神经元持续兴奋
[D]箭毒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持续抑制
6.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V区时,患者可能听不懂别人讲话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昼夜节律失调
[C]损伤发生在脑干时,患者会呼吸不畅甚至停止
[D]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行走时会左摇右晃
7.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中存在高密度的胰岛素受体,链脲佐菌素(STZ)可抑制神经元的胰岛素受体(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丧失。STZ可用于制作AD动物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定向运输至大脑皮层发挥调节作用
[B]胰岛素与组织细胞内的受体结合降低血糖
[C]STZ可能会抑制大鼠脑内新突触的建立
[D]推测AD患者一定同时患有1型糖尿病
8.正常人体感染病毒时,机体会进行相关的生理性调节,使下丘脑释放一种叫作前列腺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也会导致患者的体温持续升高。前列腺素的合成依赖于环氧合酶,布洛芬是一种退热药,能与环氧合酶结合,掩盖酶的活性中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可刺激中央后回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发热
[B]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可能会出现脱水现象
[C]推测布洛芬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下丘脑中前列腺素合成并减少释放,减少产热
[D]体温降至正常期间,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
9.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 000 mL清水与1 000 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A
[C]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下丘脑产生渴觉
[D]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10.重症肌无力(MG)是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病。以往研究认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异常增多是MG的唯一发病因素,多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治疗。近期研究显示,细胞因子(CK)参与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既可阻断CK基因转录,又可抑制CK受体从而阻断CK作用通路,糖皮质激素已成为目前治疗MG的有效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细胞因子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
[C]长期单独用AChEI治疗MG会引起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加重病情并产生耐药性
[D]糖皮质激素通过改善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缓解MG症状
11.免疫吸附疗法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能选择性或特异性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LE的病因是二次免疫应答时抗原、抗体的再次结合
[B]SLE患者发病时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导致皮肤出现红斑
[C]SLE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可能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D]SLE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剂不能用于SLE的辅助治疗
12.如图是某同学在体检抽血时缩手反射弧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表示三个神经元,5 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若该同学在抽血时没有缩手,是因为缩手反射受到了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C]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C神经元的Na+内流可能大于Cl-内流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会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13.不少糖尿病患者有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其中一种为夜间短暂低血糖后引起的血糖反跳性增高,称为“苏木杰反应”;另一种为夜间血糖平稳,清晨出现一段时间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尿病都是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
[B]当饥饿过度或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时,容易出现“苏木杰反应”
[C]可将尿中酮体(脂肪代谢产物)的含量作为诊断“苏木杰反应”的依据之一
[D]“黎明现象”可能与下丘脑的节律控制功能有关
14.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被动接受抗体或其他免疫活性物质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过程;主动免疫是指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的过程。对于被狂犬严重咬伤头面等部位的患者,医生需要先对其立即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然后分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进行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主动免疫的免疫效应快,但持续时间短
[B]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后,患者可获得主动免疫
[C]两种免疫治疗都能激活患者体内的浆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
[D]再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浆细胞可来自记忆 B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7分。
15.(12分)研究发现,存在于海马突触中的神经递质NO能向突触前膜逆向传递信息,这是生物体学习与记忆的基础,NO含量不同会触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其主要机制如下图。
(1)NO以________方式通过突触前膜,不同含量的NO促使________中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适量的NO可通过途径________刺激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2)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NO含量增加,进而引起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结合上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研究表明天麻素具有比较好的镇静和安眠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其是否能改善由睡眠不足引起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某学生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完善表中操作流程。
实验步骤 操作流程
睡眠不足 模型建立 选择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大鼠,采用强迫运动法处理,观察其静息时长,若静息时间明显缩短,这说明模型构建成功
实验处理 设置甲、乙、丙三组,甲组为正常大鼠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乙组为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天麻素溶液,丙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数 据测定 检测各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注:乙酰胆碱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认知功能和学习记忆过程。乙酰胆碱酯酶是一种能降解乙酰胆碱的酶。
实验结果表明,天麻素处理后大鼠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由此推测天麻素改善因睡眠不足引起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5分)人体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得益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使不同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不自主战栗、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属于________反射,参与上述反射弧构成的细胞有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等。产生冷觉的大脑皮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薄层结构。
(2)图1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T3、T4表示甲状腺激素,(I-)代表血碘水平。寒冷刺激导致TRH分泌量增加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降低时TSH的分泌量________,此时TH对TSH的分泌的________作用减弱。
(3)恶性肿瘤的产生和发展会破坏人体的稳态。原位瘤细胞往往先向淋巴结转移形成淋巴结转移瘤,再向远端转移。正常情况下,原位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会激活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前者非特异性杀伤瘤细胞,后者则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________的作用下,经________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将原位瘤细胞F0和转移至淋巴结的瘤细胞LN6等量接种于同一健康小鼠体内,过程和结果如图2。
已知F0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2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为排除红绿荧光蛋白可能存在的检测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增设一组对比实验,大致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