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学科核心素养专训(9)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教师版+学生版)-2026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部分 学科核心素养专训(9)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教师版+学生版)-2026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8 15:59:12

文档简介

学科核心素养专训(九) 科学探究——实验设计
1.(2024·广东茂名三模)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花生生长中后期,由于高温等气候因素易导致花生植株徒长,光合产物向地下荚果的分配减少,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不同浓度烯效唑(一种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花生光合生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烯效唑 浓度/ mg·L-1 净光合速 率/μmol· mol-1 叶绿素 含量/ mg·g-1 气孔导 度/mmol· m-2·s-1 胞间CO2浓 度/μmol· mol-1 植株生 长高度 /cm 荚果产 量/kg· hm-2
0 23.81 2.69 377.88 275.13 35.8 3 637.3
20 32.74 2.74 422.09 260.37 30.3 4 235.3
30 33.37 2.78 417.37 257.34 29.9 4 357.9
40 27.05 2.61 476.78 320.98 28.7 4 161.8
50 21.52 2.13 645.69 298.83 28.3 3 990.2
(1)花生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可依据色素中Mg的量推算出叶绿素含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0 mg·L-1烯效唑组别相比,20 mg·L-1烯效唑处理后,叶片气孔导度增加而胞间CO2浓度反而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烯效唑,一方面能促进花生________________,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另一方面能抑制花生植株徒长,使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进而提高花生荚果的产量和品质。
(4)又有研究表明,2 mg·L-1的硼(Na2B8O13·4H2O)对花生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烯效唑和硼联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花生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或基粒)上,叶绿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Mg在叶绿素中含量稳定,且类胡萝卜素不含有Mg,因此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可依据色素中Mg元素的量推算出叶绿素含量。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0 mg·L-1烯效唑组别相比,20 mg·L-1烯效唑处理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提高,利用CO2的速率加快,这会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增加而胞间CO2浓度反而下降。
(3)烯效唑是一种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根据表中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烯效唑,一方面能促进花生净光合速率的提高,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另一方面能抑制花生植株徒长,使光合产物更多地向地下荚果分配,进而提高花生荚果的产量和品质。
(4)2 mg·L-1的硼(Na2B8O13·4H2O)对花生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烯效唑和硼联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烯效唑和硼添加情况,因变量是联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实验思路为:取长势良好,生理状态相同的植株若干,平均分成4组,分别用清水、30 mg·L-1烯效唑、2 mg·L-1硼及30 mg·L-1烯效唑+2 mg·L-1硼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
[答案] (1)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Mg在叶绿素中含量稳定,且类胡萝卜素不含有Mg
(2)叶绿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提高,利用CO2的速率加快
(3)净光合速率的提高 光合产物更多地向地下荚果分配
(4)取长势良好、生理状态相同的花生植株若干,平均分成4组,分别用清水、30 mg·L-1烯效唑、2 mg·L-1硼及30 mg·L-1烯效唑+2 mg·L-1硼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
2.(2024·安徽合肥检测)南瓜(2n=4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易感白粉病,影响产量。迄今栽培的中国南瓜的茎均为长蔓,占地面积大,育种工作者偶然发现1株无蔓植株,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F1
总株数 无蔓株 长蔓株
①无蔓×长蔓 160 79 81
②无蔓×无蔓 396 304 92
(1)与豌豆相比,以南瓜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无蔓性状为________性突变的结果,组合②F1性状分离比接近________,F1出现长蔓性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得到抗白粉病的南瓜植株,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了两个抗白粉病基因,这两个基因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抗病基因均能正常表达,且作用效果没有累加效应)。设计实验进行判断,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两个抗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个抗性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解析] (1)南瓜为单性花,雌雄同株,而豌豆为两性花,若进行杂交实验,豌豆需要母本去雄,而南瓜无需母本去雄。(2)通过组合②得出,亲本全为无蔓性状,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因此无蔓为显性性状,而之前栽培的中国南瓜均为长蔓,因此决定长蔓的隐性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才得到无蔓性状。组合②亲本双杂合子自交,后代无蔓∶长蔓=3∶1,亲本均为杂合子,均含有隐性基因,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才得到隐形纯合子的长蔓性状。(3)判断插入的两个抗白粉病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还是两条染色体上。将该插入两个抗白粉病基因的南瓜植株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具有抗白粉病的概率。因此实验思路:将该南瓜植株进行同株异花传粉,统计子代具有抗白粉病性状的比例。若在一条染色体上,该南瓜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1/2携带两个抗白粉病基因,自交后代中子代抗白粉病∶非抗白粉病为3∶1;若在两条染色体上,则存在两种情况,1是两个抗白粉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形成的配子全都含有抗白粉病基因,后代中抗白粉病∶非抗白粉病为1∶0;2是两个抗白粉病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形成的配子中含有抗白粉病基因∶非抗白粉病基因=3∶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4×4=16种结合方式),后代中抗白粉病∶非抗白粉病为15∶1,因此在两条染色体上时,后代中抗白粉病∶非抗白粉病不为3∶1。
[答案] (1)无需人工去雄操作 (2)显 3∶1 亲本无蔓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即无蔓亲本均可形成含有控制长蔓基因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产生长蔓植株 (3)将该南瓜植株进行同株异花传粉,统计子代具有抗白粉病性状的比例 子代抗白粉病∶非抗白粉病为3∶1 子代抗白粉病∶非抗白粉病不为3∶1
3.(2024·重庆巴蜀中学)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白发、脱发,也会影响免疫功能,其部分调节机制如图1所示。
(1)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神经递质”或“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途径②中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________调节。
(2)已知去甲肾上腺素和Gas6蛋白都能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增殖、分化。根据图分析,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方法即可) 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引起的脱发。
(3)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科研人员对两组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切除肾上腺对胸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验证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了影响,可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乙、丙组胸腺发育异常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胸腺发育情况,同时用病毒A 感染三组小鼠; 检测三组小鼠抗体水平等相关指标。发现乙组抗体水平异常,甲组和丙组抗体水平相近。
③以上研究表明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解析] (1)分析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可由肾上腺髓质和传出神经释放,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去甲肾上腺素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途径②表示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调节。(2)由图1可知,在长期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受到抑制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白发,毛囊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减弱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故为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蛋白基因表达(或注射Gas6蛋白)预防脱发。(3)为验证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科研人员对两组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进行了实验。①由图2可知,实验组切除肾上腺,为排除手术伤口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对照组的处理是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切除肾上腺组的胸腺大于对照组,故实验组切除肾上腺对胸腺的影响是胸腺发育过度。②为验证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了影响,可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乙、丙组手术切除肾上腺,丙组每天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甲、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胸腺发育情况,同时用病毒A 感染三组小鼠;检测三组小鼠抗体水平等相关指标。③以上研究表明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引起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多,导致胸腺发育过度,故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答案] (1)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 神经 (2)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蛋白基因表达(或注射Gas6蛋白) (3)①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 胸腺发育过度 ②甲组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乙、丙组手术切除肾上腺 丙组每天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甲、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多,导致胸腺发育过度
4.(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研究人员尝试采用“间作”模式种植玉米和大豆,如图1所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混合种植过密会导致玉米和大豆产量下降,经查阅资料发现可能与植物“避阴反应”有关。“避阴反应”指与自然光相比,在透过叶片的光中红光/远红光值降低,植物对红光/远红光值降低产生应答反应,表现为植物茎节和叶柄伸长的速度加快,分支减少,易引发倒伏和减产,调控机理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红光的色素是________。光能被捕获后完成光反应,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
(2)光敏色素是一种____________复合体,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________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3)间作模式下相邻植物遮挡时,导致出现了图2中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光敏色素B感知变化后,促进控制激素②________、赤霉素(GA3)合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发生一定的变化使细胞伸长,从而使茎伸长,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这一变化通常会导致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有些植物不能间作,甲、乙两种植物混合种植会导致单株平均干重均下降。科研人员为探究两种植物根部竞争、茎叶竞争对单株平均干重的影响强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a.实验分为A、B两组,每组均包含生长状况相似、数量相同的甲、乙植株若干。
b.A组种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形成根部竞争;B组种植在隔离的土壤中但茎叶交织,以形成茎叶竞争。
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测定各组植株的单株平均干重。
预期实验结果:
若________________,说明根部竞争的影响大;
若________________,说明茎叶竞争的影响大;
若A、B组单株平均干重相当,说明根部竞争与茎叶竞争的影响强度相当。
[解析] (1)叶绿体中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红光的色素是叶绿素。光反应是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因此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化学能。
(2)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色素—蛋白复合体,光敏色素在光照条件下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3)据题意可知,“避阴反应”指与自然光相比,在透过叶片的光中红光/远红光值降低,植物对红光/远红光值降低产生应答反应,表现为植物茎节和叶柄伸长的速度加快,分支减少,易引发倒伏和减产,因此间作模式下相邻植物遮挡(相当于“避阴反应”)时,导致出现了图2(茎节伸长)中的条件是红光/远红光值降低。光敏色素B感知变化后,茎节伸长,能使茎节伸长的激素是生长素和赤霉素,因此光敏色素B感知变化后,促进控制生长素(或IAA)、赤霉素(GA3)合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一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4)实验目的为探究两种植物根部竞争、茎叶竞争对单株平均干重的影响强度,则竞争方式为自变量,平均干重为因变量。a.分组编号:实验分为A、B两组,每组均包含生长状况相似、数量相同的甲、乙植株若干。b.自变量处理:A组种植在同一土壤中但茎叶分开(不隔离的土壤且避免茎叶交织),以形成根部竞争;B组种植在隔离的土壤中但茎叶交织,以形成茎叶竞争。c.因变量检测: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测定各组植株的单株平均干重。预期实验结果:若A组单株平均干重小于B组,说明根部竞争的影响大;若B组单株平均干重小于A组,说明茎叶竞争的影响大;若A、B组单株平均干重相当,说明根部竞争与茎叶竞争的影响强度相当。
[答案] (1)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ATP和NADPH
(2)色素—蛋白 细胞核
(3)红光/远红光值降低 生长素(或IAA) 顶端优势
(4)同一土壤中但茎叶分开 A组单株平均干重小于B组(A小于B) A组单株平均干重大于B组(A大于B)
(教师用书独具)
 (2024·福建福州检测)临床发现,某些糖尿病患者机体会积极地维持高水平的血糖。研究人员以小鼠开展实验,发现这与下丘脑中的P神经元有关。回答以下问题:
(1)小鼠腹腔推注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迅速上升,随后血糖的下降主要受到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调节。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且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2)已知改造的乙酰胆碱受体hM3D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但药物CNO能与之结合,使神经元兴奋。研究者构建了在P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hM3D的转基因小鼠,开展如下实验。
实验Ⅰ.探究P神经元的兴奋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
以hM3D小鼠、野生型小鼠为材料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
甲组:hM3D小鼠+生理盐水;
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探究血糖浓度刺激P神经元的途径
小鼠腹腔推注葡萄糖溶液后,检测到血糖浓度在2-3分钟内达到峰值,P神经元兴奋性在2分钟内快速降低,下丘脑组织液葡萄糖浓度在10分钟后升高,在20-30分钟后达到峰值。
(3)依据实验结果,完善图2中P神经元感知、调控血糖浓度的途径。在箭头上的括号内填“+”或“-”,其中“+”代表激活或促进,“-”代表抑制;在方框中选填字母(不同字母的含义为:A血管,B下丘脑,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尿病患者机体会维持血糖处于高水平,这降低了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根据上述研究,试提出一个解决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小鼠腹腔推注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迅速上升,随后血糖的下降主要受到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调节。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且能抑制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2)实验目的是探究P神经元的兴奋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首先通过甲组:hM3D小鼠+生理盐水和hM3D小鼠+CNO组对比说明药物CNO对胰岛分泌功能有影响;然后通过野生型小鼠+CNO组和hM3D小鼠+CNO组对比说明药物CNO是通过影响P神经元的兴奋对胰岛分泌功能产生影响的。根据图1数据丙组胰岛素相对含量小于甲组和乙组可知,野生型小鼠+CNO组为乙组,hM3D小鼠+CNO组为丙组。(3)血糖浓度降低从而刺激A血管中的血糖感受器,促进下丘脑中的P神经元兴奋,进而抑制C胰岛素的分泌。(4)糖尿病患者机体会维持血糖处于高水平,这降低了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根据上述研究,试提出一个解决思路:降糖治疗时,用药物抑制下丘脑中P神经元的兴奋性。
[答案] (1)胰岛B 肝糖原和非糖物质 (2)野生型小鼠+CNO hM3D小鼠+CNO (3)A +  - C (4)降糖治疗时,用药物抑制下丘脑中P神经元的兴奋性
1 / 1学科核心素养专训(九) 科学探究——实验设计
1.(2024·广东茂名三模)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花生生长中后期,由于高温等气候因素易导致花生植株徒长,光合产物向地下荚果的分配减少,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不同浓度烯效唑(一种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花生光合生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烯效唑 浓度/ mg·L-1 净光合速 率/μmol· mol-1 叶绿素 含量/ mg·g-1 气孔导 度/mmol· m-2·s-1 胞间CO2浓 度/μmol· mol-1 植株生 长高度 /cm 荚果产 量/kg· hm-2
0 23.81 2.69 377.88 275.13 35.8 3 637.3
20 32.74 2.74 422.09 260.37 30.3 4 235.3
30 33.37 2.78 417.37 257.34 29.9 4 357.9
40 27.05 2.61 476.78 320.98 28.7 4 161.8
50 21.52 2.13 645.69 298.83 28.3 3 990.2
(1)花生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可依据色素中Mg的量推算出叶绿素含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0 mg·L-1烯效唑组别相比,20 mg·L-1烯效唑处理后,叶片气孔导度增加而胞间CO2浓度反而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烯效唑,一方面能促进花生________________,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另一方面能抑制花生植株徒长,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提高花生荚果的产量和品质。
(4)又有研究表明,2 mg·L-1的硼(Na2B8O13·4H2O)对花生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烯效唑和硼联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安徽合肥检测)南瓜(2n=4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易感白粉病,影响产量。迄今栽培的中国南瓜的茎均为长蔓,占地面积大,育种工作者偶然发现1株无蔓植株,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F1
总株数 无蔓株 长蔓株
①无蔓×长蔓 160 79 81
②无蔓×无蔓 396 304 92
(1)与豌豆相比,以南瓜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无蔓性状为________性突变的结果,组合②F1性状分离比接近________,F1出现长蔓性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得到抗白粉病的南瓜植株,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了两个抗白粉病基因,这两个基因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抗病基因均能正常表达,且作用效果没有累加效应)。设计实验进行判断,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两个抗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两个抗性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3.(2024·重庆巴蜀中学)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白发、脱发,也会影响免疫功能,其部分调节机制如图1所示。
(1)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神经递质”或“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途径②中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________调节。
(2)已知去甲肾上腺素和Gas6蛋白都能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增殖、分化。根据图分析,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方法即可) 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引起的脱发。
(3)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科研人员对两组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切除肾上腺对胸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验证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了影响,可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待乙、丙组胸腺发育异常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胸腺发育情况,同时用病毒A 感染三组小鼠; 检测三组小鼠抗体水平等相关指标。发现乙组抗体水平异常,甲组和丙组抗体水平相近。
③以上研究表明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4.(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研究人员尝试采用“间作”模式种植玉米和大豆,如图1所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混合种植过密会导致玉米和大豆产量下降,经查阅资料发现可能与植物“避阴反应”有关。“避阴反应”指与自然光相比,在透过叶片的光中红光/远红光值降低,植物对红光/远红光值降低产生应答反应,表现为植物茎节和叶柄伸长的速度加快,分支减少,易引发倒伏和减产,调控机理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红光的色素是______。光能被捕获后完成光反应,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
(2)光敏色素是一种____________复合体,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________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3)间作模式下相邻植物遮挡时,导致出现了图2中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光敏色素B感知变化后,促进控制激素②________、赤霉素(GA3)合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发生一定的变化使细胞伸长,从而使茎伸长,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这一变化通常会导致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有些植物不能间作,甲、乙两种植物混合种植会导致单株平均干重均下降。科研人员为探究两种植物根部竞争、茎叶竞争对单株平均干重的影响强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a.实验分为A、B两组,每组均包含生长状况相似、数量相同的甲、乙植株若干。
b.A组种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形成根部竞争;B组种植在隔离的土壤中但茎叶交织,以形成茎叶竞争。
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测定各组植株的单株平均干重。
预期实验结果:
若________________,说明根部竞争的影响大;
若________________,说明茎叶竞争的影响大;
若A、B组单株平均干重相当,说明根部竞争与茎叶竞争的影响强度相当。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