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课件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课件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共1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9 22: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
第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
1、秦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皇帝制度特征、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制度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度:
(2)特点:
①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君主专制。
②九卿为皇帝私家服务,家国不分。
职责重叠缺漏,表明帝国中枢权力机构尚未成熟和完善。
2、西汉:中枢权力开始分散(汉武帝设中朝)
启用布衣为相,降低宰相威信
东汉提高尚书台职权,进一步架空相权,造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现象。
4、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分工、运作程序、特点、评价)
政事堂(中书门下)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草拟诏令
(决策)
负责执行
审核诏令
(审议)












分化相权,强化专制皇权(群相制)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集体议政,减少决策失误
节制君权,诏令须经政事堂通过
制度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
5、宋朝:二府三司制形成,继续分割宰相权力
枢密院
中书门下
(政事堂)
三司
枢密使(执政)
参知政事(副宰相)
同平章事(宰相)
三司使(计相)
吏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工部
刑部
皇帝
财政
行 政
军政
6、元朝:一省制,相权反弹
7、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
明太祖
明成祖
殿阁大学士
内阁
吏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工部
刑部
皇帝
性质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特点
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无权决策
内阁完全受制于皇权,难以有效制约皇权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宰相权力有制度的保障,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没能真正对皇权起到限制作用,反而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8、清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中央中枢机构:设军机处、奏折制度)
军机处
内阁
日常事宜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帝
内阁
吏部
军国大事
①时间:雍正时期设立
②职能:跪受笔录,直接秉承皇帝旨
意,处理军国大事
③特点:精干、高效、机密
④地位和影响:逐渐成为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行政中枢机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奏折制度
特点:奏折直达皇帝,迅速、机密;
作用: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强化君主专制
规律总结
一、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
规律总结
二、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几大特点
1.长期性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构成它异常牢固的经济基础,因此君主专制制度存在长达2000多年。
2.皇权的扩张性: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不断向其他领域包括思想、文化、教育等扩张。
3.官僚机构层级多且庞大:皇帝任用亲信随从以取代和架空庞大的官僚机构,但是又不得不依赖建立新的官僚机构以实现对国家的控制。
4.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相互依靠、结成一体:一整套制度的设立的出发点及归宿都指向君主的专制权力。
难点: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历史评价。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自然经济
发展的需要
地主阶级
壮大的需要
法家文化
的影响
原因
制度
影响
积极
消极
政治
经济
文化
束缚资本主义萌芽
封建经济发展
人治,特权,暴政
民族交融、巩固统一
思想控制、阻碍科技进步
经济文化交流、先进技术传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