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 《课时夺冠》 八年级物理 人教版上册 课件 (课题提升+习题集训) 第三章 (11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 《课时夺冠》 八年级物理 人教版上册 课件 (课题提升+习题集训) 第三章 (11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7-16 19:20:53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讨论:1.要测出水的具体温度值,需要对此装置进行怎样的改进?
2.要比较方便、准确地比较出两杯冷热程度差不多的水的温度,还有那些地方可以改进?
标上刻度(1)将瓶子缩小
(2)将玻璃管换细一点
实验室用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温度计的结构:单位 读作:摄氏度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a.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冰水混合物0℃ a.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 b.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100℃记作1℃-1 ℃101 ℃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即量程。
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即分度值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量程:-3 ℃ ~103℃
分度值:1 ℃量程:35 ℃ ——42℃
分度值:0.1 ℃量程:-25 ℃ ——50℃
分度值:1 ℃记作12℃读作12摄氏度记作-4 ℃负4摄氏度或零下4摄氏度记作38.2℃读作38.2摄氏度讨论:人体的正常体温_____
人体感到最舒适的室温_____
本地今年的最高气温_____,最低气温_____
今天的最高气温_______,最低气温_______
洗澡水的温度_______

37℃20℃38℃-5℃?25 ℃14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错误正确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错误偏大偏小正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计学生活动:比一比,谁的判断准将适量的热水和冷水混和,同组的两个同学先用手分别估计出水的温度,再用正确的方法测出水的温度,并把数据记录到下表中,看谁的估计准确。

体温计思考:1.为什么有的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棱柱形状?
起放大液柱的作用
2.为什么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内管很细?
为了使读数更精确练习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也可以利用物质的随温度变化的其他性质做成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3、摄氏温度以 为0oC,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
4、每种温度计都有一定的量程和 。
5、如右图,量程是 ,分度值是_____,现在表示的温度是_______。冷热液体热胀冷缩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分度值-30 ℃ ~120 ℃2 ℃28 ℃100 ℃本 课小结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0 ℃ 和100 ℃的规定:
在一个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 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作业:123阅读科学世界“从温度计说起”思考: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课后习题1、2、3做在书上,第4题去试试看查阅资料:环境温度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课件16张PPT。课件16张PPT。课件18张PPT。§4-2熔化和凝固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各组讨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
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
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
。 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交流:认识晶体熔化曲线:(1)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交流:自然界中的各种金属、冰、海波等物质都是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认识晶体熔化曲线: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海波和松香熔化时的异同点海波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松香熔化时吸热,温度上升
上升吸热不变上升吸热上升吸热吸热上升上升吸热吸热晶体: 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常见的晶体有: 冰、食盐、明矾、石英、
水晶、海波、各种金属等。常见的非晶体:塑料、玻璃、沥青、松香、
蜡等。熔融态的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熔融态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凝固点:放热
放热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凝固过程温度下降有
无晶体与非晶体凝固的异同点:练习:
1、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放在阳光下,乙放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则( )
A、甲比乙高;
B、两盆水温度相同;
C、乙温度可能比甲高;
D、不能判定。
B2、上图中AD是( )的熔化曲线图,
在AB段物质处于( )态,
在BC段是( )过程,处于( )状态,要( )热,但( )不变,
CD段处于( )态;晶体熔化吸温度固液共存液固(1)DE段,海波是( )态,( )热,温度( )。
(2)EF段,海波的状态是( ),( )热,温度( )。
(3)FG段,海波是( )态,( )热,温度( )。液放下降固液共存态放不变固放下降3、知识小结基本概念:
(1)熔化:
(2)凝固:
(3)晶体:
(4)熔点:
(5)非晶体:
(6)凝固点: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 ,
二是 。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不同物质的
熔点 。
(3)熔化 ,凝固 。温度到达熔点继续吸热相同不同吸热放热基本方法: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课件17张PPT。课件17张PPT。汽化和液化 在透明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细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几分钟后再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冰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能解释这些现象吗?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沸腾是一种常见的汽化。探究水的沸腾猜想假设:各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进行实验:
(1)两个同学一小组。
(2)了解实验装置。
(3)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说明为了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中用一支大试
管代替烧杯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沸腾后如果继续加
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沸腾过程交流:认识沸腾曲线:(1)AB段物质处
于液态,表
示液体吸热
升温过程。(2)BC表示液体沸腾过程,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B点表示液体达到沸腾温度,但没有开始沸腾,如果
能吸收到热量,液体开始沸腾,如果无法吸收也无
法放出热量,则液体保持这一温度,但不会沸腾,
如果液体此时对外放出热量,则温度下降。1、沸腾的特点:(1)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2)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3)沸腾非常的剧烈(4)沸腾需要吸热3、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沸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得出结论:介绍资料:查看课本的几种液体的沸点。解释气压对液
体的沸点有影响。 知识拓展:
液态氧
的沸腾讨论:什么叫蒸发?蒸发有没有条件?1.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的汽化现象。2.蒸发没有条件,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 、液体表面上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4、环境的湿度越小,蒸发越快。体验蒸发吸热提出问题: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物体那里吸热吗? 用棉球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有什么感觉?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何变化? 得出结论:蒸发吸热致冷。 学生实验: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讨论:对比学习:感性素材:向窗的户的玻璃哈气,可以看见上面有小水
珠出现;冬天朝空气中吐气,可以看到“白
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外面不
一会就出现了大量的水珠。 体验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 对比实验: (1)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
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一些冰块,观察现象。 (2)换另一只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向蒸发皿中倒
入开水,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压缩体积可使气
体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两个相反过程,汽化时要吸热,那么液化时要放热。 得出结论:降低温度,可使气体液化。 提出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可
以使气体液化吗? 液化的实际应用:知识小结基本概念:
(1)汽化: 。
(2)液化: 。
(3)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
汽化现象。
(4)沸点: 。
(5)汽化的两种方式: 。
(6)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 基本规律:
(1)液体沸腾时,温度要到达沸点,并且要继续吸收热量。
(2)蒸发可以致冷。
(3)液化放热。基本方法:用比较法学习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蒸发和沸腾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 都吸收热量。液温变化:蒸发是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温度不变。剧烈程度:蒸发是缓慢的;沸腾是剧烈的。 温度条件:蒸发是任何温度;沸腾是一定温度[沸点]。 发生部位:蒸发只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不同点:自制简易“冰箱”
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
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点
的蓝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再
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
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简
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
  原来盆中的水在常温下就可以蒸发,但蒸发是需要吸收热量的,使得周围的空气降低,饭、菜在低温下不容易变质。
课件24张PPT。
升华和凝华
1、灯泡为什么会变黑?2、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烧黑的灯泡想一想:看见这只灯泡,你有什么问题吗?研究碘的升华现象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 什么 ?
猜想把碘加热会 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在烧杯壁和器皿底部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实验探究记录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
固态的现象 升华凝华固态气态美丽的雪景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吗?冰水蒸气 用久的灯泡为什么
会发黑?其中包含
哪些物态变化? 钨丝先升
华后凝华一到秋冬季节,我们就会在早上看到地上有一层白花花的霜,那么霜又是怎么形成的呢?霜的成因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直接在地面、花草上凝华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所以,我们平常所谓的“下霜”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么,除了以上的例子外,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①樟脑丸放在衣柜里,过一段时间消失了②棒冰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上面覆盖着一层白花花的粉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应用:①利用升华干燥食品②制造舞台烟雾效果③用于人工降雨 干冰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白雾。人工降雨装弹准备发射发射飞机播洒干冰降雨物质的三态变化雪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吗? 巩固练习1.将干冰撒在云层里,干冰迅速从空气中吸热( )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使云层中的气温急剧( ),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 )成小冰粒并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遇热又( )成雨滴,这就是人工降雨。
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 ) 现象,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填内/外)
升华下降凝华熔化凝华内3.樟脑丸放在衣柜里可以防虫,经过一段时间后樟脑丸消失了,这是发生了( )现象,在此过程中,樟脑丸要( )热
4。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 夏天湿衣服晾干
B 吃棒冰可以解热
C用久了的灯丝变细了
D 秋天早晨的雾。升华吸C5.下列属于凝华的是: (    )
A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干了 B冬天天空中下的雪花 C自来水管子“出汗”
D 夏天下的冰雹
6.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棒冰时,往往会看到棒冰的包装纸上有一层霜,这是由于(    )
A 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固而成
B 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 冰箱外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D 冰箱外的空气凝华而成 DB课件16张PPT。课件18张PPT。课件17张PPT。课件19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