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卷
8下列诗句中与“露似真珠月似写”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项是()
亲发的同学们,转眼间这学期就要结束了。在这段美好的时光里,你们一定收获了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丰窨的语文知识,快来秀一秀吧!(请将答隶写在答题纸上)
C两岸背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两个黄密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积累运用(10+8+30分)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经典回顾:
A.通过读这篇童话,使我明白了要有远大的志向。B.我估计这道题他肯定做错了。
..
母爱的力量真伟大,虽然猎狗pngdà(),但为了ynhd()幼儿,
C.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发生事故。
D.我把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老麻雀敢于与它b6du();“人不可可貌相”,在顽强的小陀螺面前,大陀螺毫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然kw.bài()了,让“我”感到z1ho();神话故事真神奇,盘古
A.“鸟巢”“牛棚”“马厩”“猪图”,动物都有自己的家。
的xue ye(
)化为世间万物:背史留名多俊杰,西门豹借口xin niang()
B.《观潮》《爬天都峰》的题目都提示了文素的主婆内容。
不源亮,惩治了巫婆,兴修了水利,使庄稼得到guan9ài():年少的用恩来
C.简要复述《扁鹊治病》,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领序进行,不能省略课文任何内容。
立志:zhèn xIng(
)中华,他的抱负和xiong huai(
)令人敬佩…
D.阅读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深入。
2诗文再现
11.下列句子中的引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1)诗中有美景:“空山不见人,
露似真珠月似弓。”
A。夏秋之交,有的人穿村衫,有的人穿毛衣,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2刀哲理永流传:《题西林壁》中“
”告诉我们“当
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应该说话算话,信守承诺。
局著迷,旁观者清”。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雪却输梅一段香。”
C.他相貌平平但棋艺高超,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剂
(3).高尚品德放光芒:李清照笔下的“
”表达了建功
D.老师经常用“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鼓励我们要勤学好问。
立业些报效国家的愿望;“
一,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勇气。
12下列神话故事与其他三项不是出自同一个国家的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娲造人B.洛基受罚C.仓颉(é)造字
D.刑天舞干戚
众
A.蝙蝠(pian)
照相(xiang)
窝囊(ndng)
无可奈何(1ài)
13.下列故事与神话故事人物不相符的一项是(
B.露面(1ù)
角色(jio)
帅气(shui)
哄堂大笑(hong)
A.大闹天宫(孙悟空)
B.捉弄北风(辛格比)
C.宁可(nlng)
崛起(jue)
租界(zhd)
疑惑不解(hub)
C.钻木取火(神农氏)
D.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
D.芥菜(jie)
开带(zo)
骨髓(su1)
碴头求饶(ke)
14.宙斯让潘多拉送给人类的宝盒里面是(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金子
B.武器
C.疾病和灾害
D.项链
栽
A严厉
通情达理
B陡弟
开天劈地
15.夸父死后扔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枝繁叶茂的(
)
C.清晰横七坚八
D记念
无原无故
A.松林
B.竹林
C.侮林
D桃林
5.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16相传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本草经》,由()所作。
A,当效此生(效仿)
B.尝与诸小儿游(常常)
D.以堙于东海(填塞)
A.黄帝
B.大禹
C.炎帝
D.愚公
C.炎帝之少女(小女儿)
野
6。下列逃项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怡当的-一项是()
17.下列针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中,最有助于理解材料内容的是(
同菜狠想参加校园歌唱比赛,但他犹豫不决,我想用“”鼓励他。
“朋友图”刚出现时饱受餐誉一相比于微博这个图子更私密,里面都是朋友,通过智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能手机,大家可以聊家带“晒”心得、谈人生…
如今,“朋友围”开始进到口诛笔代一人们发现,这个曾经热悉的图子,迁浙充斥了广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告宣传、吃喝拉撤、海外代购茅无聊内容,不断有用户开始逃离“无聊图”,寻找断的阴子。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选自《朋友图的“利”与“弊”》)
A课兰上,老师一再强调听讲要认真,不能窃窃私语。
A“口诛笔伐”是什么意思?
B这次真是破天荒,妈妈很快就答应假期带我去外地旅游。
B.朋友圈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
C我表姐今年十六岁,长得岿消目秀,鹤发殖颜,看起来+分稍神。
C.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在“朋反搁”发布?
D平日里文质彬彬的他,任券场上生:龙活虎,将对手打的落花流水。
D材料中的第1自然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