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杞人忧天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新课导入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的内容多为民
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作品简介
杞( )人 躇( )步
跐( )蹈 舍( )然
中( )伤 星宿( )
qǐ
chú
cī
sh
zhòng
xiù
字词学习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整体感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崩塌坠落。
为他的忧虑而担心。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课文理解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以致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课文理解
译文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星宿:星辰。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宿。
纵使,即使。
伤害,受伤。
地塌怎么办?奈……何,拿……怎么办?
课文理解
译文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聚积的土块。
四方。
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第一层
(1句)
起因:杞人担心天地崩坠,以致废寝食。
开端
第二层
(2-6句)
经过:通过对话具体描述开导者劝说的过程。日月星宿也是气体,不会坠落;大地到处是土块,不可能塌陷。
发展
概括层次
第三层
(7句)
结局:杞国人的担忧解除,两人“舍然大喜”。
结局
身亡所寄 ( )
其人舍然大喜( )
“舍”,同“释”,解除、消除
通“无”,没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因往晓之
古义( )
今义( )
告知,开导
知道,懂得
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 )
今义( )
为何,为什么
怎么办
充塞四虚
古义( )
今义( )
处
空虚、虚假等
若躇步跐蹈
古义( )
今义( )
你
如果
其人舍然大喜
古义( )
今义( )
解除、消除
舍弃
古今异义
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 )
今义( )
伤害
诬陷或恶意造谣
国人道之
古义( )
今义( )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指本国的人
一词多义
奈何
奈何忧崩坠乎( )
奈地坏何( )
为什么
拿……怎么办
中
终日在天中行止( )
不能有所中伤( )
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中
打中,击中
舍
太丘舍去 ( )
舍然大喜 ( )
舍弃
同“释”,解除、消除
一词多义
若
求闻之若此( )
若屈伸呼吸( )
动词,像、如
代词,你
特殊句式
倒装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
定语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
合作探究
1、杞人“忧” 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忧”的程度:废寝忘食。
情绪变化:忧虑到舍然、大喜。
情绪的变化与“晓之者”有关。
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合作探究
2、“晓之者 ”是怎样解“忧” 的?
合作探究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合作探究
4、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寓意(道理):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
成语意思: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拓展延伸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文章主旨
《杞人忧天》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导下恍然大悟的故事,启迪人们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要面对现实,大胆地去做事。
C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庇护(pì) 星宿(xiù)
B.乏味(fá) 中伤(zhòng) 粘连(nián)
C.妒忌(dù) 溉汲(jí) 崩坠(zhuì)
D.爪子(zhǎo) 矗立(zhù) 躇步跐蹈(cǐ)
【解析】A项中,“庇”应读bì;B项中,“粘”应读zhān;D项中,“爪”应读zhuǎ,“矗”应读chù。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 )
(2)奈何忧崩坠乎 ( )
(3)亦不能有所中伤 ( )
(4)若躇步跐蹈 ( )
同“无”,没有。
怎么
伤害
踩、踏
·
·
·
·
·
·
·
A.国人道之(在路上)
B.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C.身亡所寄(无,没有)
D.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A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解析】A项中,“道”的意思是“讲述”。
4、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C
课堂检测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课堂小结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
有光耀者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晓:
杞人忧天
板书设计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