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课文的表达技巧。
3.理解歌词大意,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有关基础知识。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周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 8.《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㈡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号标出写作的对象,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
(1)巅:山顶。 (2)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湃;本课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狂澜:本课指巨大的波浪,猛烈的潮流。(4)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5)哺育:喂养,也比喻培养。 (6)体魄:体格和精力。 (7)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第二步,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学生齐读。
朗读指导:《黄河大合唱》是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
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四、概括大意: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四、背诵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
2.理解课文的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黄河颂》运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本节课我们深入理解课文,看看我们能受到怎样的感染,得到怎样的启示。
探究生趣
一、探究主旨与情感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并归纳: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2.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讨论并归纳: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讨论并归纳: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赞美。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讨论并归纳: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二、探究内容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讨论并归纳:
(1)把黄河比喻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把黄河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比喻句(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三、探究写法
1.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讨论并归纳:望。
2.“望”字管到哪里 “望”的内容是什么 怎么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管到“劈成南北两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的内容有远镜头全景——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有近镜头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收回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啊!黄河”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4.《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⑴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课有怎样新的见解?
2.学了本课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诗歌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布置作业:
预习《最后一课》,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光未然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5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于2002年1月28日16时15分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