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长篇。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怪诞:奇怪;古怪。
亘古:整个古代。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段:故乡让我热血沸腾!
第二段:愿为故乡战斗牺牲。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二、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作者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要素及语言。
1.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土地的誓言”
讨论并归纳:这是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2.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
讨论并归纳:列举了一大批富有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讨论并归纳:具体(略)。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
4.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讨论并归纳:运用呼告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音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幂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5.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6.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讨论并归纳:“泛滥”原意是“江河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这里表现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一发不可收拾。它比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表达作者极其强烈的思乡之情。
7.怎样理解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讨论并归纳:“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 是的,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出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这里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8.怎样理解
“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讨论并归纳:从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红熟的浆液”“燃烧的洪流”。从深层看,这是虚写。在作者的心中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9.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倒数第五行却改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用第二人称来称呼呢
讨论并归纳: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于是用第二人称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应”,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
你对本文有怎样新的理解?
2.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这是一篇抒情课文,充溢着饱满、深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念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布置作业:
预习《月是故乡明》,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端木蕻良简介
端木蕻良,(1912.9.25—1996
( http: / / www.21cnjy.com ).10.5)满族,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9课。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端木蕻良笔名由来
说法一:随养父姓
中国著名国画师端木梦锡的孙子端木小明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容是说端木梦锡先生曾经和端木蕻良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因为同姓,所以问及到家世,然后端木蕻良先生说自己本不姓端木,是随养父改的姓,后来用这个笔名发表了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
说法二:避免迫害
《闽南日报》2002年10月9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吴桂玲所写的短文《战争与作家的笔名》,里面说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曹汉文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所以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汉文的笔名”。
红迷端木
端木先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红楼梦》迷,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一生痴迷红学。写过《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等颇具影响的红学研究名作。端木蕻良看《红楼梦》是一年地看,总是看了又看,读了又读,百读不厌。端木蕻良爱《红楼梦》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曹雪芹的真情主义。端木蕻良曾作过一首诗,咏曹雪芹:能哭黛玉哭到死,荒唐谁解作者痴!书为半卷身先殉,流尽眼泪不成诗。
端木蕻良喜欢他,因为他真情。曹雪芹是从爱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发的,而后来便达到了爱真的地步。真的美,必须是真的。为了爱美,也就是爱真,而终玩弄殉了真理。另外端木先生还有一本《曹雪芹》(上卷)也是难得的名作。
端木蕻良作品的特色
端木蕻良的作品,从第一部长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4)开始,包括《大地的海》,中﹑短篇小说《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砂》﹑《憎恨》﹑《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大都以东北故乡为背景,展现出在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的灾难和战斗。
作家怀著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爱与憎交织的思想基调﹐贯穿于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场面宏伟,笔调细致,有些细节描写十分突出﹔以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强烈的地方色彩。早期有些短篇小说,表现手法简练而含蓄,富有抒彩。后期某些长篇小说,过多地追求场景宏大,开掘不深,显得庞杂,但仍然保持著鲜明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