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大意,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尸晓,深受人们喜爱。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段:代父从军。
第二段:准备出征。
第三段:十年征战。
第四段:还朝辞官。
第五段:还乡团聚。
第六段:比喻作结。
2.课文的构思特点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二、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诗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通过木兰代父从军、辞官归家的故事表现木兰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品德。
2.本诗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三、背诵课文
总结固趣: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
2.巩固背诵。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在中国文学史上《木兰诗》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古人评价木兰,“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该诗,看看同学们有怎样独到的感受,有怎样的收获。
探究生趣
1.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讨论并归纳: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如此句翻译: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四句铺陈,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
2.类似“互文”现象还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将军百战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翻译:将军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壮士(木兰)戎马征战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土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句的理解: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美丽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3.诗歌还运用哪些修辞方法 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1)顶真。第一个句末的词与第二个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一个词相同,意思相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是顶真,又称“联珠”。如“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2)对偶。两个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很工整的对偶句。还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都是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3)排比。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三句以上,意思并列或递进的句式。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都是排比句。
4.“雄兔脚扑朔”等四句应如何理解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很容易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诗歌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5.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并归纳:这首诗详写了从军缘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准备行装、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等情节,略写了十年征战的情节。因为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这首诗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极力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如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紧张忙碌,木兰奔赴战场的想念父母,木兰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妆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人微。表现了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这样详略安排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思想倾向的作用。
6.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因为木兰在国家需要当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年老之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厚禄,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秀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不朽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诗有怎样新的见解?
2.学了本诗你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布置作业:
预习《邓稼轩》,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摘自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古人评点《木兰诗》
1.《诗薮》:木兰歌是晋人拟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府,故高者上逼汉魏,平者下兆齐、梁。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尚协东京遗响;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齐梁艳语宛然。又“出门看火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
2.谢榛《四溟诗话》:《木兰诗》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北市买长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绝似李白五言近体,但少结句耳。“雄兔脚扑朔……”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
《木兰诗》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1.起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近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后人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石声淮《关于(木兰诗)》,华中师院《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l期)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习惯上的法则。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千例。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1978年第4、5期)
关于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是位出名的孝女。其父花弧是位老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后因病退伍,在家颐养天年。花弧无子,全靠木兰承欢膝下,夫妻俩视之为掌中明珠。不料匈奴起兵进犯中原,边关屡屡告紧。朝廷震骇,下令征兵抵抗,旧时将士也全部归队。花弧因此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欲奉诏归队,如此衰病之躯,怎堪迎敌?如称病不起,抵抗皇命之罪又万万担当不起。花弧愁眉不展,寝食不安。木兰看见父亲如此为难,毅然决定改换男装,易名花安,代父从军。花弧夫妇如何舍得娇女受此苦难?但一天十二道军令,频频催促,舍此绝无他法,只得含泪答应。于是,妩媚如花的木兰女郎一变而成为严阵以待的军中壮士了。花木兰本来已经许配给了韩士祺,连出嫁的日期都已订了,现在战事一起,韩士祺也从了军,这婚嫁当然都只得统统往后挪了。巧得是,这韩士祺和花木兰恰巧都在一个军营中。只是木兰认得出士祺,而士祺却认不出女扮男装的木兰。士祺因战事误了自己的喜事,故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木兰知其心事,总是款款安慰开导。木兰为人本沉勇多智,再加上女性和蔼如春的秉性,故军中人士对她都十分敬爱,其中尤以金得标、包锦荣二人为甚。得标为人忠厚,锦荣则以侠义而著称,故木兰也十分敬佩他们。两人的衣服偶有破绽,也都是木兰为他们一一补缀。金、包二人羡慕木兰多才多艺,却不知道木兰本就是个女人。一日,敌军来偷袭军营,木兰献计故意让老弱病残正面抵抗,精锐部队则趁机突袭敌后,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大败而溃。木兰因此而被擢升为先锋。敌军既败,恼羞成怒,纠集全部兵马,拼一死战。木兰率军灵活抵抗,跋山涉水,声东击西,连获胜绩。一次因孤军深入,被敌包围,形势十分危急。金、包二人率军急驰支援。三人联手,越战越勇,木兰亲手将敌军主将砍于马下,然后挥军大进,一鼓作气,将敌军赶到关外,高奏凯歌,引军而还。朝廷闻报大喜,论功行赏,封木兰为侯爵。木兰辞不受命,乞归田奉养双亲。朝廷感其孝心,答应所请。木兰于是解甲归田,还其女装。数日后,诸将奉命探望木兰,至其家,盈盈自屏后出而迎接的竟是一妩媚如仙的女郎,细细审视,正是昔日军中之花安。诸将大吃一惊,尤为惊骇的自然是韩士祺了。正所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关于木兰从军的来历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
(《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