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面对金zūn清酒、玉盘珍羞,内心苦闷的李白,不由得停杯投zhù、拔剑四顾;在送别的酒宴上,刘禹锡与白居易共勉,暂凭杯酒长精神;中秋之夜,苏轼把酒望月,看月亮“转朱阁,低绮户”,生发出由衷的感慨。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zūn( ) 投zhù( ) 长精神( ) 绮户(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拔剑四顾心茫然 茫然:
(2)多歧路,今安在 安:
(3)怀旧空吟闻笛赋 空: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
3.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欲 渡 黄 河 冰 塞 川, 将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2)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3)人 有 悲 欢 离 合,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此 事 古 难 全
4. 填空。
(1)李白,字 ,号 ,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
(2)刘禹锡,字 , 代诗人,有“ ”之称。
(3)《水调歌头》的作者是 ,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为“ ”。
5.下列关于诗词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两大类:律诗、绝句。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
C.律诗一般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偶句必须押韵。
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事与自然进行了哲理性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块瑰宝,它璀璨夺目,耀眼生辉,那就是古诗词。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分门别类,辑录名句。(各两句)
①爱国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战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劝学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诗句歌咏的对象。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③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3)有人就《水调歌头》一词的上片出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5)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表现出了其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9.“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典故 有何作用
10.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B.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被赋予新的意义,常用来说明旧事物脱胎于新事物,道尽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D.题目中的“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两句诗因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3、诗的尾联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5. “起舞弄清影”中“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7.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8.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9.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1.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 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 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3.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樽 箸 zhǎng qǐ 2.(1)无所适从的样子 (2)哪里 (3)徒然地 (4)哪里比得上 3.(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1)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李杜 (2)梦得 唐 诗豪 (3)苏轼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5.B 6.(1)欲渡黄河冰塞川(2)玉盘珍羞直万钱
(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7.(1)示例: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①雪 ②梅花 ③画
(3)示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4)示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5)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的“诗海泛舟”活动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最后我们用两句古诗与大家共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8.C
9.运用了姜尚(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或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11、C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3、既有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4.C
15、“弄”有逗弄、戏弄之意,表现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可以想象到舞姿的美妙,词人也借此排遣内心的孤独、惆怅。
16、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17.D 18.B
19、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20.A
21.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22.C
23、 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