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8 22:2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了解《朝花夕拾》的有关知识。
2.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往昔人物和事件的怀念之情。
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以笔为戎,与敌人斗争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作品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作者简介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三、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合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三、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朝 花 夕 拾 篇目 小结
《小引》
本书是回忆性散文集。
以第一人称写就
以两个视角,即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记录。
分别是生活的三个阶段:在家乡、在南京、在日本及回国后的生活轨迹。
前七篇主要记录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后三篇主要记录外出求学及回国之后的事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1.运用精读法,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等。
学习方法,巧妙阅读
(1)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既符合儿童好奇的心理特征,又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我”儿时乐园的无限趣味。
(2)鲁迅读书时的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对他是什么态度?
寿镜吾先生是一个严肃、可亲、可敬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他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对学生的要求也并不太严,学生可以溜到书屋后园里玩耍,课上也能偷偷地“做戏”或“画画儿”。但在他看来,学生只能读经书,其他的都不能涉猎。他一人大声读书时,自我陶醉,活脱脱一个老夫子形象。在对这位善良的老先生的描绘中,鲁迅充满了恭敬和眷念。
(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是什么关系?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点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把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的生活相对比,一个适合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观点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观点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2.快速阅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略读就是粗略地阅读,以粗知大意,观其大略。
(1)在《狗·猫·鼠》中,害死隐鼠的嫌疑犯有哪些?真凶是谁?
(2)在《藤野先生》中,谁诽谤“我”作弊?藤野先生究竟有没有“漏题”给“我”?
  3.运用浏览阅读的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浏览目录和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浏览就是快速地扫视、有意地跳读,以抓住关键信息,求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1)鲁迅的宠物是什么?
(2)鲁迅最不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3)鲁迅的乐园在哪里?玩什么游戏?
(4)童年的鲁迅在哪个私塾读书?
(5)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课上开小差时做了什么?
(6)童年时,鲁迅有一个很好的伙伴,他的名字叫什么?
(7)童年时,鲁迅有一个保姆,她的名字叫什么?
隐鼠

百草园;捕鸟、挖何首乌等
三味书屋
绘画
闰土
阿长
  请阅读下面描写人物的句子,并猜猜写的是谁,这种写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阿长
1.白描手法
摘选片段,了解写法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3)“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共同特点: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的情态。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寿镜吾
  阅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双引号的内容是褒义还是贬义,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1)……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狗·猫·鼠》
  (2)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
——《狗·猫·鼠》
2.反讽手法
贬义。对所谓的“正人君子”们的辛辣嘲讽。
  (3)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
  “标致”在这里是贬义。讽刺浑浑噩噩、无所作为、游手好闲的清朝留学生。
  反讽:又称反语,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表面所说的话同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课堂总结
  我们在阅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后,认识了许多鲜明生动的形象,如长妈妈、寿镜吾先生、范爱农……他们点缀着鲁迅的童年时光。
在刚接触这些经典作品时,我们或许会觉得与这些作品有距离,难以读进心里,但只要运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耐心地读下去,慢慢走进经典作品,就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在。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把自己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2.仿照课文写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出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