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小学三年级(2024)上学期第五单元
分类训练题:单选题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反问)
B.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拟人)
C.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拟人)
D.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比喻)
2.下列句子对应的观察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块玉石非常光滑,摸上去舒服极了。(用心想)
B.公园里飘着一股桂花的香味。(用鼻子闻)
C.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用耳朵听)
D.路上的蚂蚁正在吃力地搬运食物。(用眼睛看)
3.将“蓝天下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插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①几朵白云在蓝蓝的天上飘着。②稻田旁边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到池塘里。③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④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吧!”
A.①之前 B.①和②之间 C.②和③之间 D.③和④之间
4.根据小语的观察笔记,判断他运用了哪种观察方式,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棵蒲公英的小花只有一片花瓣,许许多多蒲公英的小花紧紧地排列在一起。(细致观察)
B.蒲公英花的子房位于小花底部,子房上层有绒毛。(细致观察)
C.蒲公英的花期较短,当所有的小花都开过后,蒲公英的花就永久闭合了。(长期观察)
D.蒲公英的花白天开放,夜晚会闭合。(细致观察)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搭船的鸟》中,翠鸟是“我”带上船的,因为“我”很喜欢翠鸟。
B.《我家的小狗》中,作者主要通过对小狗的外形描写来体现它的性格特点。
C.《金色的草地》中,草地中午变成金色是因为有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草地上。
D.《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从外形、颜色和味道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杨梅的特点。
6.选一选。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吞咽(tūn) 呼喊(hǎn) B.而且(ěr) 静悄悄(qiāo)
C.鹦鹉(wǔ) 影响(xiǎng) D.欠缺(qàn) 啦啦队(lā)
7.下面哪个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横线上最合适? ( )
本报记者从9月份开始多次深入湖区,持续____和拍摄候鸟的栖息状况。
A.观察 B.观赏 C.观看 D.观测
8.“我这才知道,杨梅____熟透了,____酸味还是有的。”句中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不是……而是…… B.因为……所以……
C.虽然……但是…… D.只要……就……
9.与下列句子中的观察方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②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③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④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A.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 B.听觉 触觉 视觉 味觉
C.听觉 味觉 视觉 触觉 D.听觉 视觉 味觉 触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的草地》一文中,作者对草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原因。
B.《我家的小狗》中的“王子”会数数,说明它的智商跟人一样高。
C.《我爱故乡的杨梅》告诉我们作者爱的是杨梅,并不是故乡。
D.观察时只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行,没有必要再观察事物的变化。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搭船的鸟》的作者是郭风写的。
B.每年中秋节,我都会和爸爸去超市买葡萄、菠菜、西瓜等水果。
C.金色的草地上,我与伙伴一同玩耍,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D.看完这部爱国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B.它不是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C.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
D.它会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
13.“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这句话中“一本正经”的意思是( )
A.一本厚重、正规的书。 B.做出十分认真的样子。
C.非常仔细的样子。 D.站着一动不动的样子。
14.下列词语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A.沙啦沙啦 吱吱呀呀 叮叮当当
B.金色 绿色 颜色
C.坐船 摇橹 捕鱼
D.桌子 椅子 凳子
1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字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月光穿过树____洒在静静的庭院里,星星____躲进云里,____失不见了。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口____声,打破了这夜晚的宁静。
A.稍 俏俏 消 梢 B.稍 悄悄 消 梢
C.梢 悄悄 消 哨 D.梢 俏俏 捎 消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嘴”“蒲”是上下结构的字,“趣”“唐”“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B.在书写“翠”时,要注意上部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不能写成“羽”。
C.在朗读“母亲”“静悄悄”“沙啦”这些词语时,最后一个字都要读轻声。
D.“鹦”“鹉”“英”可分别借助声旁“婴”“武”“央”读正确。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B.课文标题中的“搭”字,使翠鸟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C.“我”在观察时,主要观察了翠鸟的神态和动作。
D.“我”之所以能把翠鸟写得这样生动,是因为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
18.“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这段话使用的描写方法是( )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外貌描写 D.语言描写
19.“搭船”一词中“搭”字的意思是( )
A.支,架 B.乘,坐 C.共同抬起 D.连接在一起
20.下列汉字中,与“吞”字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啦 B.悄 C.亲 D.羽
21.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 )
A.“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要,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B.“我”和弟弟每天早晨起床都到河边去钓鱼。
C.“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种蒲公英。
D.“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的现象及其变色的原因。
22.下列对“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的特点。
B.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的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的花的喜爱之情。
C.这句话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只是真实地写出了蒲公英的花的形状和特点。
D.作者之所以能生动地写出蒲公英的花的特点,是因为作者观察蒲公英时很粗心。
23.“一本正经”通常用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很规矩。它的反义词是( )
A.一本万利 B.虚情假意 C.油嘴滑舌 D.正经八百
24.下列用“察”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观察 B.察询 C.警察 D.察言观色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外祖父家的途中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文标题中的“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人与鸟的和谐。
B.《金色的草地》中,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是因为有风吹过草地。
C.《金色的草地》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通过观察发现草地的颜色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D.法国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6.将下面的句子放入语段中哪个位置最恰当?( )
它心想:要是妈妈在该多好哇!它一定会把我搂在怀里。
①天黑了,小燕子孤独地暹在窝里。②风一吹,它以为老猫来吃它了,吓得缩成一团。③小燕子一夜没睡,好不容易盼到了天亮。④它肚子饿得咕咕叫。⑤它小心翼翼地出来找虫子吃。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27.依次填入下面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雄壮威武的东北虎____起来了!只见它昂着头,____着血盆似的大嘴,打了个哈欠,然后____出一条血红的舌头,____了一下尖刀般的牙齿,翘了翘钢针似的胡须,全身抖了两抖,便迈开了大步。
A.站 张 探 咬 B.站 张 吐 舔
C.爬 伸 探 咬 D.爬 伸 露 舔
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响:①发出声音 ②响亮 ③回声 ④使发出声音
⑴ 炮声真响啊!
⑵ 广大师生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⑶ 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A.②④①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④③①
2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鹦鹉(yīn) B.摇橹(lǔ)
C.合拢(lǒng) D.然而(ér)
30.下列事物的特点是通过观察得到的,其中与其他选项观察方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B.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C.一朵朵荷花站在绿色的舞台中间: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美丽极了!
D.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答案
1.A
2.A
3.B
4.D
5.D
6.D
7.A
8.C
9.B
10.A
11.C
12.A
13.B
14.B
15.C
16.B
17.C
18.B
19.B
20.C
21.D
22.A
23.C
24.B
25.B
26.B
27.B
28.C
29.A
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