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6 09: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聚焦】
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答: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把自己对人生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悟,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程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或: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要达到一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难点突破】
本诗的“山”和“海”除了字面含义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比喻义呢?
答:“海”比喻理想;“山”比喻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群山”比喻重重困难,而“爬山”则比喻经过艰苦奋斗向理想攀登的过程。
【走进作者】
王家新,湖北丹江口市人。诗集有《纪念》《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悬崖》等。本文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候他刚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于是写下了自己当时对人生的感叹。
【背景追溯】
《在山的那边》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那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读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作者的影子。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作者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其实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作者小时候特有的秘密,甚至隐秘地影响到了作者的一生。
【拓展链接】
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困难←——→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理想
山← ——象征—— →海
取群山和大海寄寓哲理
【自主学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漫湿(màn)
瞬间(shùn)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2.辨清下列字形
幻(huàn)(幻想)
喧(xuān)(喧腾)
绣(xiù)(绣花)
幼(yòu)(幼儿)
渲(xuàn)(渲染)
诱(yòu)(诱导)
铁(tiě)(铁青)
漫(màn)(漫天)
轶(yǐ)(轶事)
谩(màn)(谩骂)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痴想:发呆地想
② 隐秘:隐蔽,不外露
③铁青 :青黑色,常形容人(矜持、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
④凝成 :凝结而成
⑤诱惑:引诱,迷惑

⑥喧腾 :喧闹沸腾
⑦漫湿 :润湿,浸湿
⑧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4.走进文本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所描写的内容。
答:我渴望海、追寻海的过程。
②本诗分为两节,这两节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分别从时间、内容、心理、方式四个角度进行比较。
答: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从内容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写读者的对话。
③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答: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④你认为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随堂巩固案】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 喧腾( xuān)
诱惑(yǐu)
枯干(kū )
B. 扎下( zhā) 攀登(pàn )
阴郁( yù )
C. 凝成( níng) 隐秘( mì)
幻想( huàn)
D. 痴想(chī)
瞬间(shùn) 漫湿(wàn)
解析:A选项里“诱惑”的“诱”读音应为“yò
( http: / / www.21cnjy.com )u”;B选项里“攀登”的“攀”读音应为“pān”;D选项里“漫湿”的“漫”读音应为“màn”。故选C。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秘 想望 铁青 幻想
B. 信念 凝成 失望 诱惑
C. 渲腾 海潮 漫湿 枯干 D. 心灵 失望 攀上 瞬间
解析: C选项里“渲腾”的“”应写成“喧”。故选C。
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B.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C.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D.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4.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我伏在窗口痴想渴望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 B.我渴望见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C.山那边的山,铁青着脸,使我一次次失望过。 D.从小飘来的种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5.填空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_ ,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_和自信。
(2)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小时候,我常_伏 _在窗口痴想 。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 的想望。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 脸。 在山的那边,是海 ! 是用信念凝成_的海。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解析:C选项中“雪白”与“五彩缤纷”矛盾。故选C。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校团委开展以“青春与理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学校要张贴宣传标语,宣扬“青春与理想”。校长亲自拟了一句: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令梦想成真。请你根据以下词语也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所给词语:青春 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我 让 飞扬 挥酒 展示
你所拟写一句宣传标语:展示自我,挥洒美丽,让青春飞扬。或挥洒美丽,展示自我,让青春飞扬。
(2)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校团委举办“我的梦想”演讲比赛。下面是李明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
【A】中国梦的传承乃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B】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自己的力量。【C】为了下一代的中国梦,继承上一辈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①【A】句语意重复,需要删去““乃”或者“就是” ” 。
②【B】句中画线处应该使用关联词语是:虽然 但是 。
③【C】句语言顺序不合理,请作修改:继承上一辈的中国梦,为了下一代的中国梦 。
二、阅读理解
只要明天还在
汪国真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2.这首诗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选取几种典型的形象,写出他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春天”、“太阳”、“绿洲”、“明天”等是希望的象征;“黑夜”、“沙漠”、“冬雪”等是困难的象征。
3. 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你对第2节诗歌的理解。
生命成了希望的载体,“我”毫不在乎生命中的“悲哀”,勇敢地挑战命运,体现了“我”敢于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4.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拥有明天就拥有了希望。
5.各写一句与春天、冬雪相关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